中职会计评价体系改革分析论文

时间:2022-11-29 04:35:00

导语:中职会计评价体系改革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职会计评价体系改革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考核方法评价体系学生多层次目标要求就业导向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应改进中职考试制度,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知识两大考试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发展的核心作用。文化基础课考核评价,要体现不同基础学生的多层目标要求。核心专业课的考核评价注重“普适性”,要与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及等级证书考核相结合。拓展专业课考核评价,要注重将“专深型”融合在教学实训和综合实践过程之中,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早在2002年底,教育部制定了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新方案,评价的核心是促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导向、激励、诊断和发展,评价的内容要多元,评价的方法要多样。2004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提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积极开发用人单位认可度高,对学习者就业有实际帮助,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相结合的课程或培训项目,积极探索和开发大类专业通用的课程,逐步满足职业学校建立复合型专业的需要。还提到,文化课要根据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教学内容和学分。教育部的意见、指示指明了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阐述了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要求。

随着对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以学者为中心”等新理念的深人理解,市场对人才多元化,高技能型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的探讨,课程改革和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现行的会考制度是检查、评价职业类学校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但是,其基本痕迹仍停留于普教模式,与企业需求、中职人才培养不尽协调。如何改进中职会考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会考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在新的课程改革基础上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是相关人员应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目前会计专业专业课会考科目设置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会考的专业课科目:第一学期《基础会计》、第三学期《财务会计》、第四学期《财务管理》。各学校的财会专业老师大都同时承担多门课程,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非常看重学生的会考成绩。教师为了会考科目迫不得已占用其它课的课时及缩短技能课课时,这样就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背道而驰孔

2.考核形式陈旧

三门专业课均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时间和空间规定很死,题型大多是填空、单项、多项选择题、判断、会计分录及综合计算,重视理论知识,不利于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选择考试方式,不利于调动和发挥教师创新教育下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体现学生全面真实地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更不能反应出对专业技能掌握的护砰和实际操作能力。

3.试卷情况分析

为了统一湖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考试范围,降低考试难度,市教研室提供模拟试卷,结果考分普遍提高,不能测试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真实差异,连平时作业都不做的学生考前“临阵磨枪”也能考到及格,教研室把学生成绩(划分为A,B,C,D)都打为C以上,不仅不能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相反还会助长学生的侥幸心理,不利于使学生学会学习,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利于教会学生对持久价值的知识技能和思考习惯的培养。

4一卷定等级不适合职业类学生

凭一张试卷来确定一个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并给予一个等级,这对运用型的学科来说不合理,忽略了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引发了惰怠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考核过于模式化、形式化,已经偏离了考试的初衷,起不到真正考核的目的,对一门课的掌握程度应该通过实践才能检验。

二、对会计会考改革的探讨

对会考改革,就要对考试的内容、方法及考试结果的评价等进行改革,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职业技能全面提高,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教材、教学不断改革的科学会考制度。

1.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塔养目标

(1)从事会计职业的学生调查

①最有用的理论知识分析。通过一年或几年的实际工作后,毕业生认为原来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哪些最有实用意义(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可知:毕业生认为最有实用意义的首先是财务会计知识,其次是基础会计和电算化,税法和成本会计比重也较大,而财务管理知识的动用次数少,而不太为企业看重。可见,对于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必须强化和细化学习。

②最有用的实践技能分析。毕业生认为最有用的实践技能是什么(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调查结果可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的最有实用意义的实践技能是会计操作技能、计算机技能和会计电算化技能。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应该大量地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账本的登记和报表编制等会计技能的训练,以提高熟练程度。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特别是从手工账向电算化账过渡的操作非常需要。而计算机技能应用最多的是Word和Excel软件的操作。税务处理技能是毕业生普遍认为更为陌生但又很重要的一个技能。

(Z)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国家相关部门早有规定,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即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六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术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但由于用人单位及许多家长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过去一段时间学校迁就这一思潮。根据对上述从事会计职业的学生调查,笔者认为必须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使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以达到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提倡终身学习,鼓励学生就业后在本职岗位上继续学习。这将牵动职业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的根本改变。

2.专业课程设呈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1)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所有的专业都是以课程为元素的,相同的专业可以有不同的课程设置,而课程又决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达到。中职学校的课程总体结构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①文化课模块。②核心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核心基础理论和核心技能)。③拓展专业课程模块(含整合型课程及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本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专业课程及各种技能证书应开设《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的课程实习,《企业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操作,收银员的电脑制表、点钞练习、电脑开票、网上申报纳税的模拟实习等。总之,课程的设置应强调职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必须从学科体系向以职业为导向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式转变。课程设置、课程模式的多样性与全面性,应充分满足不同学习对象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模式。

(2)教学方法要创新。随着课程设置的改革,传统的群体化的授课方式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因而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对普通文化课教学应实行分层教学,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学分,具有不同的选择权利。对专业课的教学可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等为现代行为导向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公务员之家

3教学考核方法

为了进一步贯彻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构建有利于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建立与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知识教育两大体系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真正形成职业中专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重中之重。

(1)文化基础课考核。应突出以专业应用为基础,分层考核,由学生选择层次确定该拿学先这样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各得其所。文化课在职业学校中具有双重的功能,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知识铺垫的功能和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给予直接支持的功能。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传递的渠道越来越多,知识学习的途径越来越灵活,前一功能正在逐步弱化;随着当前技能型人才紧缺,劳动力市场又供大于求,后一功能正在进一步强化。

(2)核心专业课程模块的考核。应与考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这种证书必须要有权威性,在企业中得到认可并可在各行业中通用。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劳动局联合起来组织相关证书的考核。学校结合考证应知应会的内容融人在课堂教育中,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和学业负担,除正常的教学以外,不须再参加各种考证培训班学习,如:《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可结合目前财政局会计上岗证的考核,《会计电算化》教学结合财政局的《会计电算化》证考核,《企业财务会计》类似会计中级证的考核。这样能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避免纯理论知识的考试形式,还能起到衡量学生专业能力及从业能力的主要标志作用,做到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与技能证书相接轨。“以证代考”—课程最终的考核结果是证书或者用某些证书代替课程的考试。

(3)拓展专业课程模块(包括整合型课程及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的考核。由于专业技能的形成是需要过程的,需要在形成过程中不断纠正错误、反复感悟来完成。因此,对专业技能的考核是在这些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及时评仇评价的模式可参考的理论主要有:CIPP评价模式、消费者导向(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项目(任务)教学法和表现性评价方法、情境测验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生,按会计职业为依据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可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有机结合,既关注过程(如设置账簿、凭证的填制、登账、核算操作过程正确与否),又关注结果(会计报表的正确或解决实际问题),二者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在学生技能学习早期阶段,应更重视过程和程序的正确性,后者更重视结果的质量。最终评价结论要体现出综合性,既有结果性结论(凭证、账簿、报表正确),又有过程性结论(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既有硬性结论(操作方式的正确性),又有软性结论(操作规范、团结、协助、创新等),综合评价学生专业技能、职业实践能力,使评价更全面,更适应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

总之,职业教育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职业教育中是以学生职业生涯、终生发展为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标准进行职业教育的设让实施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