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型论文
时间:2022-06-02 11:20:00
导语: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型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原则;转型中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事业单位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事业单位的转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合规合法性原则、适应性和有效性原则、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原则、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科学性原则、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转型中的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有助于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益、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组织保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完善相关管理机制等,具体请详见。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事业单位的转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作为计划经济体系的遗产,事业单位在整个非营利部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出现了加速走向企业化的趋势,即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改制,改变原有事业单位性质,将其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运营,直接面对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环境,这对国有事业单位来说,将是一场严峻的挑战。由于改革的实验性,也由于人们对非营利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长期缺乏深入了解,事业单位转型出现了许多混乱局面。在管理工作中突出表现在:岗位责任制不健全,不相容职务未相互分离;经济活动过程缺乏预算控制,没有现金流量预算;不重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应收账款比重较大,坏账损失比较严重;缺少风险意识,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缺乏必要的预警制度;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方法简单、陈旧,等等。面对上述诸多问题,转型中的事业单位必须尽快构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是事业单位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原则
1合规合法性原则。1999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的《会计法》第二十七条中规定,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2004年6月22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41号文件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都作了明确规定。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合规合法。
2适应性和有效性原则。转型中的事业单位通过改革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体现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并能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同时又能接受单位内部其他人员的控制和监督。
3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原则。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应当全面涵盖本单位的各项经济事项以及全体人员和相关岗位,并能规范会计事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又要抓住发挥作用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关键控制点。
4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合理设置和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使不同机构、不同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科学性原则。制定内部会计制度必须科学合理,有利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操作和执行,同时,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适应于市场的要求和发展。
二、转型中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
转型中的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资金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是任何一个单位从事经营活动或履行行政职责的物质保证。及时地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防止偷拿盗窃国家财产、挪用贪污单位公款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2保证转型中的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活动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是单位管理层对经营管理活动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依据,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避免或减少经营活动和会计活动的差错和失误。
3有助于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益。转型中的事业单位的工作由于不确定因素多、环境复杂、人员流动大、项目款回收困难等特点,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化险为夷。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是经营管理者极为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通过对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经营管理中薄弱环节的控制,把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防范风险的最佳方法之一。
4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一系列控制方法、制度、措施和程序所组成,并且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它把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工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协调运转,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5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经营活动过程中,保证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是各单位的法定义务。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所形成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机制是国家法律法规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三、事业单位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1组织保证。应成立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的,以财务、会计、预算、统计、审计、纪检负责人为核心成员的工作组。
2宣传发动。在单位的各个管理层面广泛宣传,让管理层的非财会人员也都了解相关知识,比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批准、会计系统、预算、财产保全、风险、内部报告及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具体来说,一要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管理当局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重大决策机构内可设置审计委员会,以监督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各职能部门授权一定要明确,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人事政策要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做好公司员工的后续教育工作,以提高其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二要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企业各方面的信息主要依赖于财务信息,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环节,会计工作不仅只是对会计资料的采集、归类、统计、记录、汇总和核算,会计帐户的设立及会计报表的编制说明,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三要树立全方位、宽领域的控制观念。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工程项目、筹资与投资、信贷与担保、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等全过程。
4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应将现代财务成本管理、管理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方法和理念融入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规范。第一,建立内部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第二,建立内部会计工作检查制度;第三,建立货币资金控制制度,以内部银行(结算中心)为依托,按照货币资金业务基本流程和关键点,制订货币资金预算、收款、资金日常管理、付款、账务处理、差异分析的具体控制规范;第四,建立实物资产控制制度,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资产,建立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务核对、财产保险等制度;第五,建立应收账款控制制度,包括与客户定期对账制度、账龄分析报告和逾期催收制度、坏账损失核销备查及追索制度;第六,建立内部审计稽核管理制度;第七,建立风险预警制度;第八,建立风险责任制度。
5完善相关管理机制。第一,内部资源整合,完善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从转型中的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针对实体多、规模小及管理松散等现状,重新整合资源,培育在行业内相对有竞争力的法人实体;第二,构建内部银行(结算中心),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第三,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使财务管理的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监控型转变。第四,建立责任中心。根据各实体和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建立相应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以实施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控制及业绩评价。第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各经营实体和职能部门纳入内部局域网,将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纳入规范管理。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各种管理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加强经济活动分析,规范内部报告体系。第六,建立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以人为本,将业绩评价建立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并与责任风险挂钩,从而达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严惩违规的目的。
- 上一篇:农场党委廉政准则工作报告
- 下一篇:大学生村官第二季度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