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成本会计创新思路探讨论文

时间:2022-04-07 04:49:00

导语:新时期成本会计创新思路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时期成本会计创新思路探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从成本会计内容创新、成本会计功能及管理对象创新、成本会计方法创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内容创新上包括:人力资源成本、无形资产成本、环境成本、社会责任成本、时间成本;成本会计由核算型转化为管理核算型、成本管理应从侧重于管理工人、管理生产过程转向管理人员;方法创新上表现为作业成本法、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知识经济背景下成本会计应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在成本会计内容、功能、管理对象、方法上创新。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其基本特征是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故这种变化必将对会计领域带来变革。需要逐步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系统。成本是反映企业全部工作质量和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好坏都会在成本工作中体现出来。要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获得优势,首先要有成本优势。因此,面对知识经济大潮,成本会计应当作出积极的反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创新成本会计知识经济

一成本会计内容创新

高度重视现行会计确认范围之外的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事项,将其合理地确认、计量、反映、控制和管理。

1•人力资源成本。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位资源。根据西方学者测算,本世纪初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5-20%,如今已达60-80%。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预计将达90%。人是主动的,知识资源需要人来承载、开发和利用,并且人又往往利用知识资源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财务资源这种有形的硬资源。人力资源可以极大地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效益,并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因此,我们应正确合理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运用与产出进行核算与管理。

2•无形资产成本。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商誉、信息、计算机软件、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其所占资产比重已大幅提高,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中,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已超50%,微软公司1997年的无形资产比例达90%,美国、西欧等国家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达60%以上。有关资料显示,经济学中确认的无形资产有29项之多,而会计学确认的却只有12项,真正进入会计报表的只有7项。显然,这种对无形资产“视而不见”的计量方式与知识经济的特征是严重相悖的。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其核算模式应有新的突破。例如信息成本,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早在1996年7月发表的《科学与国家利益》的报告中就强调:到20世纪结束时,信息将成为世界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商品。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将变成信息的世界,有效的信息在未来社会将是至关重要的,用于收集、获取信息的支出也不断增多,并在整个支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信息成本应运而生。

3•环境成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主张,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的共同使命和责任。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应充分考虑环境问题,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4•社会责任成本。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具有可变性和可转移性,它使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而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又取决于社会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因而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支持社区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等。这样,既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于是社会责任成本应运而生。

5•时间成本。知识经济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快”,信息传播快,科技进步快,市场变化快,产品更新快,例如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一般2-3年就更新一次版本,许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更快。市场竞争不仅比价格,比质量,比服务,更要比速度,抢得先机有时比什么都重要,“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时间成本将会越来越显现它的特殊重要性。公务员之家

二成本会计功能及管理对象创新

成本会计由核算型转化为管理核算型。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本会计人员将从繁杂的日常核算事务转向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整个成本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程管理的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包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各个环节。完善事前的成本预测和决策是我们应着重研究的,因为以前我们忽视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而现在的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还没有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成本管理应从侧重于管理工人、管理生产过程转向管理管理人员。因为企业成本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事先成本管理,而这不是生产工人的职责,而是管理人员的职责,因为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管理人员在健全的管理机制下,能对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决策,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对生产工艺、布局、过程、人员配备等进行科学规范的设计组合,而这时的工人只处于执行措施的地位,与管理人员的责任相比,处于次要地位。尤其是对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企业,工人的劳动可能就是按一下电钮,成本节约主要是在设计和管理过程。

三成本会计方法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日益激烈,变化速度日益加快,企业必须实施战略管理以取得竞争优势,否则不能生存和发展。战略管理是以企业战略为对象的管理活动,是指为谋求自身生存和不断发展所进行的总体和长远性规划及其实施。它的精髓在创造和变革,在于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将取代传统成本管理,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日益为世人所瞩目。它是一种围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综合应用各种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一种特殊会计。它的方法多种多样,综合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使其更具有全面性、长远性的特点。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其主要方法有作业成本法、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改善成本法等。

(一)作业成本法1•知识经济下传统成本法的缺陷(1)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化两个特征。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了人工,在许多企业中直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大幅下降,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中此比例现在甚至不足5%,与此同时,制造费用剧增且越来越多样化,许多制造费用的发生往往与直接人工成本无相关性。这时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只用直接人工成本,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如会分配越来越多与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如质量检验、试验、物料搬运和机器调整准备费用)等,使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从而导致经营管理决策的失误。(2)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对象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知识经济下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进入了战略管理时代,这要求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它要求对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在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成本对象的信息。2•知识经济下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作业成本法将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作业,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费用应根据其发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并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因此,它从成本产生的源头入手,分析成本产生的前因后果,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同时,通过作业及成本动因等分析,可以得到更充分、更有用的成本信息,以满足成本战略管理的需要,如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变成可控,且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随着科技进步及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包括条形码、数字控制和袖珍计算机技术),使通过作业来收集和运用更详细和更准确的信息成为可能。

(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归集每一产品从始至终的实际成本,包括研制开发成本、设计成本、制造成本、营销分销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等。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差别很大,知识经济下尤其如此。生命周期预算成本可为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报告不局限于日历基础,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编制,具有以下优点:1•使与每一产品相关的收入和成本更加明显,克服了传统成本会计只重视制造成本,而忽略上游领域(如研究与开发)和下游领域(如客户服务)成本的缺点。2•突出了产品生命周期中成本发生比率的差异,有利于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如产品在生命周期早期发生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越高,管理人员越应及早准确预测该产品的收入。3•突出了各类成本之间的联系。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成本往往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以日历年度为基础编制的收益表掩盖了各类成本之间的联系,所提供的信息与战略决策缺乏相关性。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要满足顾客在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需力求使顾客的使用成本尽可能低,因此不得不重视生命周期成本。

(三)目标成本法这不等同于传统管理会计中所提到的目标成本法。在这里,目标成本=目标价格-目标利润。目标价格是在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客户认可的价值和竞争者的预期反应,估计出产品的价格。目标利润是企业根据历史数据和竞争优势分析,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的预期利润。这体现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外向性原则。为了实现目标成本和目标收益,企业必须以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为中心,结合企业的财务、采购、技术、生产、销售等各部门职能降低成本,达到目标。在现代复杂生产环境中,产品成本水平往往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要想在制造阶段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是不可能的。目标成本法把成本思考的立足点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了产品的企划构想与设计阶段,从业务长河的下游移到了上游,从而具有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功效。

(四)改善成本法改善成本法是近年来日本制造商广为采用的一种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通过在已有产品制造过程中实施持续性成本抑减,使公司营运获得持续改善,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它的核心是强调通过简化流程和提高效率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它常常是通过小修小改实现持续的渐进式的改进,而不是通过对技术的投资和创新实现重大的或根本性的改善。成本的改善是通过作业管理实现的。改善成本法不同于目标成本法,后者用于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而前者则用于产品生产制造阶段。

[参考文献]

[1]张佳春,宁宣熙.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十大发展趋势[J].上海会计,2002,(11):25-27.

[2]李连军.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财会月刊,2001,(6):11-12.

[3]查尔斯•T•亨格瑞等.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柳卸林.知识经济导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5]王立彦,刘志远主编.成本管理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