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育创新性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16 04:37:00
导语:会计教育创新性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通过对会计职业发展特点分析,提出要适应会计职业发展需要,会计教学应在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考评环节等有所创新。会计教学目标转向以能力培养为本的轨道上,课程体系强调相互贯通和整合。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考评机制的变化。
关键词: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会计实践;考评机制
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及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程度的提高,会计作为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与此相应的是社会对会计职业专业化的要求也随之增加。经济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会计职业不能仅仅局限于记账、报账,更重要的是如何为企业管理者出谋划策,进行有效财务管理,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会计职业背景的巨大变化,要求突现出会计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本文试图以会计职业为背景,对如何进行会计创新性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改进中国会计教育现状发挥“添砖加瓦”的作用。
一、会计职业的发展及与会计教育的关系
(一)会计职业的发展
1.与企业管理经营岗位相融合。在企业信息化的条件下,会计反映职能会大大减少,与此相适应的会计人员如何有效参与企业决策,在诸如产品设计、项目投资、成本控制、绩效评估和薪酬设计等等方面发挥作用。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服务。由此而对会计人员职能的要求将更加灵活和多样。
2.参与企业的价值管理。会计人员应主动参与企业的价值管理。企业价值体现在扣除必要的资本投入以后所创造的剩余。企业价值管理就是通过公司战略、分析技术、业绩评价、激励、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方式和方法的建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会计职业协调能力不断增强。会计职业因其处理大量的利益相关问题,不可避免要权衡与协调不同相关人的利益。在协调过程中,会计人员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都需要得到体现和发挥。
(二)会计职业和会计教育的关系
会计职业以其较高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决定了会计职业和会计教育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会计实践性决定了会计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教条的讲解和学习,必然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国外,会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向会计职业界输送合格的会计人才。其次,会计职业也向会计教育提供必要的实习机会。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习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就犹如医学院的临床实习,在课堂上教师仅仅讲解的是会计和财务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面对经营模式千变万化的企业,学生如何将所学的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可以有效的缩短二者的差距。
会计教育可以从获得会计职业界必要的经济支援,在课题研究方面会计职业界可以充分利用会计教育人力资源,解决现实问题。在国外,一些大的会计事务向会计教育提供相关研究的资助,大大丰富了会计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视野,同时也减少了在会计研究中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随着会计职业背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会计事务所需要知识更广泛的专业人才,他们招募职员也不再局限于会计学院这样的专业院校,而是转向了商学院。这无疑是对会计教育的一个重大挑战。这就要求会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计领域本身,而是应有更广大的视野,并与相关课程有效结合在一起。
二、适应会计职业发展的会计教育创新模式
创新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的表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人类适应环境而作出的能动性行为方式。会计教育创新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会计教育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观念转变
长期以来会计教育围绕着“概念+原理+练习+考试”的模式进行。这一模式固然有其优点。表现为逻辑性强,概念层次清楚,对于初次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之间联系清晰,便于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相关知识点。然而,如果所有会计课程都“复制”这一模式,其整体会计教育效果大大折扣。体现在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大学学习变为以应付各种考试,而完全忘记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目标。因而,会计教育观念亟待转变,表现为:
1.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能力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主动性是指通过自我设计学习方案,通过自学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探索性体现在已知学习领域之外,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对于教师来说,以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课程设计上就会有很大不同,原来局限于书本面面俱到式的教育就不再适用。激发学生主动性,教师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升华和扩展。引导体现在对整个学习进程的贯通,“打通难点关卡”;升华体现在现有知识点基础上理论的提高;扩展体现对课本以外未知领域的学习和掌握。
2.财经语言表达、写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体现以专业词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阐述;以财经语言进行交流、沟通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而,在会计和财经课程中安排论文写作,课堂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3.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经营模式和信息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传统独立的手工会计系统早已为整合的信息系统所替代。为此,传统会计角色也发生本质变化。因而,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是会计教育的重要一环。
4.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职业胜任能力体现在以一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对所分配工作完成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主要关注人的精神、品质和态度。这一培养应融会于整个教学模式中,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客观、独立的精神进行思考,养成正直、诚信的职业态度,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
(二)会计课程体系的整合
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基本是改革开放初期对西方会计课程体系的引进和借鉴,形成了主干课程模快:如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等等。现实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原有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块很难促使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笔者认为,会计课程体系应满足“专业性、层次性和模块化”的要求。
1.专业性:在以往的教学安排中,将会计学和财务专业置于管理学的子科目下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没有将管理课程和会计学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两张皮”的特点,会计专业学生缺乏从管理角度来认识会计问题,管理专业学生又缺乏会计视野和深度。为避免“两层皮”的问题,就应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强调专业性,将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课程有机整合在整个会计专业学习中。现实环境的发展,使会计人员早已不能局限进行记账和算账这样的传统工作,未来的会计人员可能是企业的信息执行员,预算控制员、资金调度员或成本管理员。
2.层次性。对会计专业的要求,体现了从会计角度对会计课程的安排。同时注意不同层次学生对会计要求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因而,可以将会计课程体系设计成若干层次。第一层——基础层次:强调会计的基本功能、会计的基本循环及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第二层次——专业层次:强调会计处理的基本技能,及相关会计的专业知识;第三层次——应用层次:以基本技能为背景,进行实际的案例分析、操作技巧等方面的训练;第四层次——研究层次:以基本理论为基础,对相关财经问题展开自身研究。
3.模块化。模块化是将大量不同方向课程按照结构层次设计成为不同模式块,同一层次课程有一定相关度,并且课程难易程度相似,知识面涉及较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对不同模块进行自由组合,模块设计过程中即要注意知识的递进层次,又将各个部分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三)会计教学、考评和实践环节的整合
会计教学和实践是实现会计目标的两个重要环节。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课程体系以后,与之相适应的是教学模式的调整。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鼓励和采纳。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剖析、实习锻炼等等成为多样教学模式的重要形式。如何将会计实践模式整合进行会计正常的教学环节,是需要亟待解决问题。会计教学实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签订长期的实习合作协议,或有必要时学校自身建立实习基地,随时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其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也可作为实习重要一环节。
采取多样的会计教学模式同时要改变教学考评手段,现有教学模式固化,繁重而大量的课堂讲授几乎占去了会计教学大部分时间,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课程的讲授和考核,实践环节浮于表面,学生在自我学习、分析现实财经问题茫然无措,各种所学知识难以贯通。会计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脱离,和会计教学考评有着一定关系。考评往往重视形式,忽略问题的实质。考评只注重卷面成绩而忽略实际能力,只重视期末成绩而不重视平时成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依赖于考试成绩,忽视对能力培养的考评。这也同时导引了教师的教学倾向和模式。因而对于课外现实问题要么兴趣索然,要么缺乏思考主动性;对教师安排的课堂讨论、案例剖析等教学环节表现出兴趣不大的特点,这无疑挫伤了教师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探索的积极性,也无形促成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僵化。
研究结论
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观念、目标、手段和考评等方方面面进行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是教学真正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计教学应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环节多样化和考评等环节加以改革。高等学校对于奠定学生未来良好职业基础的场所,有着更大责任和使命来实现其真正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志军,等.中国会计教育中的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J].会计研究,2004,(9).
[2]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和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
[3]袁广达.加入WTO后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J].会计研究,2003,(3).
[4]刘永泽,孙光国.中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公路收费站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下一篇:学校教师期末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