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时间:2022-10-19 08:46:00

导语:独家原创: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市场体系的逐步健全,作好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会计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利益,进而又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然而,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造成我国经济运行处于恶性循环中。为此,我国必须下决心根治这一社会顽疾。而只有认真分析造成社会信息失真的真正原因,找出顽疾所在,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本文从我国信息失真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信息失真的原因,在了解信息失真对我国经济秩序的危害后,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治理我国信息失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失真原因治理对策

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向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注1]近年来,会计的信息失真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的一大祸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秩序和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它主要表现在失真程度深、范围广、危害大。因此,根据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而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就成为当前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其一,文字叙述失真。文字叙述失真就是有意改变和歪曲经济业务的内容,把不合理、不合法的收支通过改动变成合理合法的,以假乱真;其二,数字不实。有些经济业务的发生时合理合法的,但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改变数字以达到需要,人为地使数据部真实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其三,制度不严密、合算不及时、不准确及资料自身问题都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而常见的作假手段有:

(一)直接作假。用假的票据记账或对已发生的业务部做账务处理。

(二)跨期摊配费用。把应该由本期负担的费用记入递延资产账户,用多个会计期间来负担,,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调低销售成本。销售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利润的多少。因而有些企业就采用调低销售成本的方法增加利润。

(四)无形增加往来。往来账是企业必备的,然而又的企业把已经支出的费用和损失不记入相应账户,而记入往来账户挂起来,使得成本失真。

(五)少提或不提折旧。折旧时资产更新的保证,是资金周转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必须按规定比例及时、足额提取折旧。有些企业故意不提或少提折旧,已达到减少成本、虚增利润的目的。

(六)拖延或提前记账。这种做法主要是改变支出在成本中的摊配。企业为了调节利润、敢脱拖延或提前记入收入或支出,来改变成本的多少以达到目的。

(七)在报表上多列利润。有些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扩大经济实力或骗取虚名以获得好处,在报表上故意多列利润,招摇撞骗。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

(一)外在原因

1.法规不健全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某些定义和释义具有模糊性,加之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稳定性,一经制定,在短期内一般不会随意改变,而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可能超出准则和制度所规定的范围,有些业务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制度的作用,导致会计信息不可比而失真。[注2]另外,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表现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不确定性,即采用不同的政策或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一定真实与合理。例如对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急需进行修改,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

2.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

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来执行的。由于许多原因,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不能得以正常发挥。[注3]首先,单位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持排斥态度,认为内部审计不过是代表国家实施的微观经济监督,其主要职能与国家审计没有多少实质性差别,从而对内部审计不认可、不支持;其次,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受雇于所在单位,无法真正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对单位违法违纪的财务活动视而不见,根本尽不到其监督职责。而财政、税务、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监督力量,管理上各自为政,对企业的违法违纪行为,谁都可以过问,谁都可以不问,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理论不完善

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地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假设币值不变,碰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真实的现在情况;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了估计成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外部监督乏力

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权衡本部门的利益,偏袒自己下属单位,监督弱化;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宗旨,注重税款的缴纳,忽略其他会计核算监督;审计机关重点是对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监督。

(二)内在原因

1.单位负责人指导思想不正

新《会计法》中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许多单位也都有制度、有办法、有机构,就是执行不了。有些单位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为了个人私利或本企业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搞“厂长成本、书记利润”、“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搞账外账、小金库,大搞短期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人员失职

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所有会计信息最终都出自会计之手。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差,技术不过硬,责任心不强,导致会计核算错误,信息失真。

3.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制约

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会计制度的具体执行者,直接受聘于单位负责人,并对其负责。会计人员的任命、晋级、工资和奖金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单位负责人手中,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存在着利益上的依附关系。这样,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独立性,只得听从领导者的摆布,执照领导者的旨意来违章处理会计业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虽然在新《会计法》中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但在当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之下,会计人员的依附地位及其利益得不到独立的保障,必然造成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无法落到实处,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有些单位无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治理制度,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5.经济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为了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建立企业外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许多发达国家,建立起组织严密的会计行会和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机制,成效显著。在我国,目前虽有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的监督,但各部门因工作重点不同,标准不一,加之管理分散,缺乏横向沟通或出于部门考虑,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难于将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同时,我国也初步建立了民间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社会监督,但由于社会审计是有偿审计,加之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和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使社会审计工作仅停留于表面,未能深入查核,甚至对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人为地降低了审计质量。

6.会计违法查处力度和执行力度不够

会计执法难,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自1985年颁布《会计法》以来,几乎没有一例由于违反《会计法》而直接受到处罚的案例,这不能表明现实工作中没有会计违法,相反却是会计违法屡屡发生,只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权力大于法律以及执法系统的低效率和低权威而形成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实,纵容了单位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以身试法,并极易成功。

三、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危害

失真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损失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弥补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困惑和担忧也未必能在短时期内从阴影中摆脱出来,这就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带来了隐患的危害,这些危害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引发会计信息信任危机

由于企业经营者的舞弊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假账造成企业破产倒闭,使得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更为深重的疑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注4]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感急剧上升,市场筹资功能受到严重挑战。由于缺乏良好的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信任,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都会面临严重困难。

(二)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

某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避免所经营的企业被兼并、自身被淘汰而夸大经营业绩。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所有企业的平均业绩虚假上浮,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下降。[注5]原本经营业绩良好且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账面业绩很可能低于平均业绩而遭到“出局”。在这种情况下,“机会成本”就会远大于“实际成本”,也就导致了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的现象。

(三)搅混资本市场,扰乱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师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经济,就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持。如果大量的会计资料是真,将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是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相偏离,从而影响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

(四)削弱国家财经法纪权威,诱发经济犯罪

会计职能不仅仅是被动地反映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它还是国家控制企业、企业的所有者控制其经营者的一种手段。[注6]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等于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时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失真的会计信息使得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导致政策失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而混乱的经济秩序易产生经济犯罪活动,同时,导致会计人员或管理干部被腐蚀,助长腐败之风,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综上所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主要对策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一)加强会计法规建设

《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收支不予办理。在实施《会计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反普遍、处罚难办。我国正在进行《会计法》的修订工作,将修改《会计法》的不足之处,明确责任,特别是对将虚假会计信息提供给国家、、投资人,并导致损失的人员在《会计法》中规定给予重罚,详细规定处罚的具体标准,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逐步废止《财务通则》和众多的行业会计制度,使指导会计工作的技术标准只有《企业会计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使具体业务核算必须遵循相应具体准则的规定,防范会计舞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二)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制意识

从现实情况看,企业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设帐外帐,多数是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所为,其目的大多是为了筹集资金、偷税漏税、政绩考核等。[注7]《会计法》总则中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十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第二十八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因此,对单位负责人进行《会计法》和其他财政法规方面的培训,强化法制教育,使其知法守法,主动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法制轨道,才能从源头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严格发票监管

我国应借鉴国外发票管理的一些办法,建立购销双方相互制约的机制,积极推行凭发票退税制度和计算机联网开票制度。对单位的大宗物品的购置、维修、处理等经营活动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虚开、多开、套开发票产生虚假原始凭证,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

(四)改革会计凭证审核程序

改革会计凭证审核一贯采取的“领导先批示,会计后审核”的程序为“会计先审核,领导再批示”的程序,对重大事项要实行会计小组联签审批制度。这样,在会计凭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之前,由会计人员首先依法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确认,实行会计人员对单位领导人违法行为的牵制。

(五)加强监督力度

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验证、检查、监督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注8]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各级主管部门也应负起责任,在对所属单位的会计人员业务上进行指导,核算上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必须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有关人员予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应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依法执业,客观公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六)加大执法力度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个环节要齐抓,凡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依法严惩,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随时发现,随时处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前应依法狠抓对会计违法的检查处理,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各级法院、检察院应设置会计法庭、会计检察科,在会计管理部门的配合下,专门从事会计司法,加强对会计信息违纪违规问题的深入查处。同时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对一些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事件,要严肃处理,为会计人员创造敢于秉公执法的良好工作环境。例如:[注9]美国20年代危机前后,虚假会计信息充斥证券市场,政府通过法律将会计责任明确界定给企业经营负责人,违法乱纪者给予重罚,较好地杜绝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七)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凭借其管理职能,成立专门的会计人员管理机构,向企事业单位委派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这种制度能使会计人员独立于被监督者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发挥监督职能。当前,要使会计委派制能顺利地得以实施,还应对它的配套制度进行改革,如委派会计职务任免制度,委派会计考核轮流制度,委派会计的工资、福利待遇及奖惩制度,委派会计保障制度等等。真正使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完全独立出来,不受企业负责人的制约,使会计人员“顶得住又站得住”,保证会计人员的根本利益。

(八)健全和强化审计监督机制

有效的审计监督,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保障。在我国,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审计监督体系。医学论文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它的监督职能是有限的,并不能代表国家和其他政府机构对企业和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主要还是由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审计)来实施。一是社会审计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使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按规程开展审计业务;要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队伍,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监督质量,减少因违规执业等人为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二是政府审计方面。建立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以杜绝官僚主义、防止少数监管人员公权私用、实现政府监管科学化、提高政府监管工作效率。[注10]我国现行的政府审计管理体制是“双轨制”。业务上属于行业垂直管理,人事制度和领导干部的任用由地方政府来安排,其经费则来源于地方财政。因此,应对政府审计体制进行创新,构建新型审计文化,改革政府审计方法,提高政府审计质量,强化其监督职能。三是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各部门之间应互相协调配合,处理好监督检查的交叉、重复和执法疏漏的矛盾,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九)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会计职业素质普遍偏低,会计职业道德处于放纵状态,要彻底解决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问题,就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准确掌握会计准则,按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注11]还要经常对财会人员进行执业道德,明确职业道德标准,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使之在履行职责时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杜绝伪造、编造会计信息的现象的发生。不断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会计队伍,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

结论

会计信息失真,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极为复杂,要治理,就不能单纯依靠一种措施,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为此,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中心,辅以深入细致的行政管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不断完善会计制度,结合加强惩治腐败,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尹新巧: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其根治措施的探讨[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9(02)

2.陈雪晶: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N],《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03)

3.梅艳晓: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N].《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5(09)

4.徐媛:谈灰色会计信息的披露[J].《财会月刊》,2005(12)

5.黄瑞:完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法律制度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5(11)

6.高一斌:对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02)

7.《会计法》

8.俞丽辉,余峰燕:浅评新审计告准则的变动[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7(01)

9.应亚红: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策略[J],《现代商业》,2008(36)

10.戴蕾:浅论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现代商业》,2008(26)

11.吴建岭: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