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与会计管理创新论文

时间:2022-09-04 08:45:00

导语:公共财政与会计管理创新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共财政与会计管理创新论文

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和财政分配的基础,会计管理是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环节,与财政管理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因而,财政的模式也就制约着会计管理的模式。随着我国财政模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统包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逐步转变,对会计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改革和创新的要求。

●现行的会计委派制行之有效,但仍存一定的局限性

现行的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或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管理的一种制度。其理论依据是国有企业“两权”分离和所有权监督经营权(控制“内部人控制”)理论。其法律依据是《公司法》和《会计法》的有关条款。从各地试点情况看,会计委派制的实施范围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有些地方将试点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甚至村、组。会计委派制的基本模式包括财务总监制、主管会计委派制、零户统管制、财务集中核算制。如湖北省荆门市探索出“三级联动、五形并存”的会计委派模式。即同时在市、县、区实行零户统管、财务集中核算、委派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内部轮岗交流委派和财政委派五种形式。其实质就是通过归并账户、统管资金等手段,加强对所有公共收支活动的监督。会计委派制试行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收到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强化了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了真实、完整、及时、有用的信息等方面。

但是,会计委派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随着企业改革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也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首先,现行的会计委派制主要局限于以所有者的身份向经营者单位委派会计,强调所有者权益及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制约。而没有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向法人单位委派会计,忽略了社会管理者权益及其对法人单位的监督制约。有可能所有者只注重所有者权益监督,而不顾社会管理者权益监督。甚至发生所有者与经营者联合起来,为了本部门、本地方、本企业集团的单位利益,而共同对付社会管理者的情况(特别是在企业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下),使社会管理者权益和国家财政收入受到损害。其次,现行的会计委派制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会计监督,委派对象只能是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于国有股为第二大股东、但又不占控制地位的公司企业,如何实现对国有资本权益的监督?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将有一大批国有企业逐步退出许多行业和领域。如果在退出之前委派了会计,那么在退出后原有的委派会计又如何安置?如果在退出之前不委派会计,而国有企业退出又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怎样实行国有资本权益监督?这些都是现行会计委派制解决不了的。再次,现行的会计委派制依托的是国家所有权,只能在国家拥有所有权的国家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从而只能解决这些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问题,而不能对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委派会计,不能保证这些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仍然不能解决整个国民经济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公共财政对会计管理改革与创新提出要求

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是我国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以明确划分政府与市场职能为基点的新型财政职能模式,它对会计管理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公共财政的微观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它要求会计管理改变按不同所有制、组织形式、经营形式,分别确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监管体系的做法,建立与国际惯例相符合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和会计监管体系。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和财政分配的基础,会计管理是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环节,与财政管理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因而,财政的模式也就制约着会计管理的模式。随着我国财政模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统包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逐步转变,对会计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改革和创新的要求。

●现行的会计委派制行之有效,但仍存一定的局限性

现行的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或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管理的一种制度。其理论依据是国有企业“两权”分离和所有权监督经营权(控制“内部人控制”)理论。其法律依据是《公司法》和《会计法》的有关条款。从各地试点情况看,会计委派制的实施范围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有些地方将试点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甚至村、组。会计委派制的基本模式包括财务总监制、主管会计委派制、零户统管制、财务集中核算制。如湖北省荆门市探索出“三级联动、五形并存”的会计委派模式。即同时在市、县、区实行零户统管、财务集中核算、委派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内部轮岗交流委派和财政委派五种形式。其实质就是通过归并账户、统管资金等手段,加强对所有公共收支活动的监督。会计委派制试行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收到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强化了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了真实、完整、及时、有用的信息等方面。

但是,会计委派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随着企业改革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也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首先,现行的会计委派制主要局限于以所有者的身份向经营者单位委派会计,强调所有者权益及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制约。而没有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向法人单位委派会计,忽略了社会管理者权益及其对法人单位的监督制约。有可能所有者只注重所有者权益监督,而不顾社会管理者权益监督。甚至发生所有者与经营者联合起来,为了本部门、本地方、本企业集团的单位利益,而共同对付社会管理者的情况(特别是在企业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下),使社会管理者权益和国家财政收入受到损害。其次,现行的会计委派制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会计监督,委派对象只能是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于国有股为第二大股东、但又不占控制地位的公司企业,如何实现对国有资本权益的监督?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将有一大批国有企业逐步退出许多行业和领域。如果在退出之前委派了会计,那么在退出后原有的委派会计又如何安置?如果在退出之前不委派会计,而国有企业退出又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怎样实行国有资本权益监督?这些都是现行会计委派制解决不了的。再次,现行的会计委派制依托的是国家所有权,只能在国家拥有所有权的国家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从而只能解决这些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问题,而不能对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委派会计,不能保证这些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仍然不能解决整个国民经济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公共财政对会计管理改革与创新提出要求

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是我国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以明确划分政府与市场职能为基点的新型财政职能模式,它对会计管理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公共财政的微观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它要求会计管理改变按不同所有制、组织形式、经营形式,分别确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监管体系的做法,建立与国际惯例相符合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和会计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