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会计信息失真探析

时间:2022-08-28 04:32:00

导语:会计毕业论文:会计信息失真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会计毕业论文:会计信息失真探析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文章主要从违法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两方面入手展开探讨会计信息失真对经济的危害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违法性技术性对策

一、引言

会计制度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然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大量存在,以银广厦为代表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使证券市场频频遭遇“地雷”,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已经到了使中小投资者难以忍受的地步。上市公司由会计舞弊导致的诚信危机成为2001年股价暴跌的重要原因,2001年深沪两市部分指标首次出现了历史上的负增长。2002年5月24日,上海证交所对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满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利华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老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上市公司年报不实,扩大经营业绩,致使股民盲目追高,最后造成巨额损失的虚假行为予以公开遣责。

备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屡见不鲜,更何况一般的中小企业,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确实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2000年,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则24.75亿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2001年12月25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它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的结果,在被抽查的32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造假金额达70多亿人民币。2002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更令人吃惊,共检查了保险、烟草等行业192户企业以及相关的91户会计师事务所,共查出这些企业资产不实115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24.2亿元,利润不实24.2亿元。其中,资产不实5%以上的企业有36户,占总户数的18.75%;利润不实10%以上的企业有103户,占53.6%;利润严重失真,虚盈实亏企业19户。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利益,而且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有效的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会计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天下欲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的精辟见解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违法性失真,它是对会计资料进行造假的违法行为;其二是技术性、规范性失真,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弹性操纵会计行为的合法行为。本文主要从下列方面分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因与外因。

1.违法性会计造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通常,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为:原始凭证失真失实、账目混乱形成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资产失真,虚假利润等现象。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领导者对不正当的利益的追求。“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是将承包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导致领导工作出现短期行为,虚报数据,巧取豪夺。同时会计人员工作缺乏独立性,有时不得不听从单位主要领导的摆布。尽管《会计法》明文规定,“会计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任免,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经过上级主管单位的同意”。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导致会计人员腰板不硬,有时不得不随波逐流。(2)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政治素质较低。为谋求一己私利、借工作之便、弄虚作假、挪用公款,或伙同他人营私舞弊,侵吞国家资产。有的由于专业素质差,业务能力低,账目混乱,以至造成人为差异。(3)监督不力、执法不严。尽管《会计法》有三处提到“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因弄虚作假而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微乎其微。我国现有的会计监督体系虽已建立,但还不够健全,监督力度也不够严格,虚报现象屡屡皆是,有多数企业未经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报表年度审计。而且目前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出于利益驱使,为企业提供虚假报告,牟取暴利。例如,闻名全球的安然事件爆发后,安然股价从最高点90.56美元跌到了0.36美元。为安然公司掩盖造假事件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已经被禁止向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被美国各洲吊销了营业执照。违法性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2.技术性、规范性失真是导致会计失真的另一原因。由于会计政策的可选性,导致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变相更改会计政策。(1)会计核算方法的原因。随着现代技术的巨大变革,产品成本发生了根本变化,构成成本的三大要素: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比例发生迁移,人工费用有日益减少的趋势,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正常维护,对高精尖设备的投入额增大,使间接费用剧增,而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般有工时法、直接人工法、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及计划分配法。但这些很大程度取决主观因素缺乏客观性,不同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与上述分配方法的分配标准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它们的相关性有多大,很难得到客观的检验,由此造成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分配的主观随意性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不能准确地揭示产品的实际耗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为降低。(2)会计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无特殊情况下,企业对各项财产物质按取得的成本计价,不得随意调整账面价值。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通货膨胀的因素,按历史成本计量,不可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现有资产的价值和企业经营成果。造成现有资产价值计量不真实,经营中的耗费与收入不配比,货币性资产时间价值的损失没有计量,资产计量的真实性受到损害。从而导致企业利润虚增,现有的实物更新与价值补偿不一致,企业不能在原有的规模上组织生产,也无法使企业资产增值,以虚假的利润提取盈余公积也没有实物保证。

三、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对策

财务报告质量是由财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有用性决定的,这里的信息使用者通常指投资者和信贷者。它是投资决策与分析的基础。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它能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决策的有用性主要表现在可靠性和相关性。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为了追求这一目标,提出了一系列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如图1所示FASB定义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可以看出,财务信息为了满足决策有用性,它必须是相关的和可靠的。为了评价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FASB进一步提出了一些相关性、可靠性更具体的质量特征。

为了满足上述质量特征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首先,建立会计信息的责任保证体系将提供信息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从法人代表、总会计师到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大凡从表面上看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但从根本上看,会计信息提供是由单位主要领导人负责,他是防止信息失真的第一道防线。朱基曾在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法三章”指出“凡是企业、事业单位应建账不建账,或者建账而不合”两法“、”两则“规定,必须追究单位主要领导人的责任”。总会计师是信息的提供者,质量的监督者,总会计师应对编制的会计报表负责,其中包括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保持完整的会计记录,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对会计资料的合法性负责。会计人员是保证信息质量的最直接、最基础的环节,是直接加工处理信息的操作者。他们的责任心和道德观及业务技能最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注册会计师是依法独立行使查账验证和会计咨询业务的人员,应对所出具的报告书的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如今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处于鱼龙混杂之状态,受利益所驱使,提供虚假报告。针对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的问题,应积极进行清理整顿。

其次,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强化刚性约束。要进一步健全法律制度,严肃财经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深入贯彻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法规制度体系。同时,国家还应制定实施细则和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对管理人员的责任提出明确的法律依据。对严重违反《会计法》使核算不真实责任人应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财务监察和内部稽查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财产清查须定期与不定期结合进行。

第四,改进我国会计政策,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由于会计政策在具体实施时具有可选择性。在会计核算时,存在许多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很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钻政策空子,自发变更会计政策,例如: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变更投资权益核算方法,最终目的为了操纵利润。因此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纳的会计政策,通常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

四、基本结论

治理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会计人员的努力,关系到能否消除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对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形成强有力的制约。因此,会计人员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我国的会计制度在核算标准上、会计处理技术上,也应逐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这是会计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此同时,新的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具有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消除技术性原因等造成的非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而且也可以消除违法性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