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背景经济教育改革路径

时间:2022-12-27 09:21:09

导语:经济改革背景经济教育改革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改革背景经济教育改革路径

[摘要]经济教育改革需与现实的经济改革背景深度对接,且掌握教工作关键点。以具体的问题为导向,设计改革的路径与方法。即以经济改革背景为参照,创新经济教育模式。基于宏观视域,构建国际化的经济教育体系。动态了解经济业态变革,有效掌控经济教育改革尺度。基于此,有策略和有方法地进行经济教育改革,基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助力我国经济获得稳定且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改革;经济教育;改革

新一轮的科技与经济变革,使人们的工作方式与消费习惯等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改革,关乎国计民生,更影响着新一代年轻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教育工作者必须形成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对经济教育进行科学的创新与改革。应对新经济发展形势,既要发挥获得技术与智慧的支持,还需在个体人员的思维上进行引领。尤其,新经济环境下,经济教育的改革需体现适度超前性,构建具有引领性的教育新模式与新体系。

一、基于经济改革背景下的经济教育改革的关键点

(一)经济教育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新经济环境下,经济教育工作的开展,既要注重夯实教育对象的理论基础,还需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我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倡议的提出,是对经济改革的积极响应,更是改革开放的新手段与新方向。经济教育目的,体现在新经济形态下创新型人才的极大满足。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手段,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可利用经济学知识改变行业与商业形态的人才。因此,必须基于专业课程内容做好教育深化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二)基于互联网元素构建经济教育新形态

经济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构建经济教育的新形态。以互联网元素为切入点,人们可明显看到新媒体与网络直播等,都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变革所发挥的助力。而针对经济教育的改革,相关人员需对经济改革背景下的新经济特点建立正确的认识,且能以新经济教育的视角出发,思考人才培养与教育问题。新经济具备创新创业、业态快速变化、发展方式变革、全球化发展四个主要特点。对经济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科学的融入创新教育、应用教育、互联网教育等。从全局视域出发,对经济教育的内容与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经济教育改革,应精准定位改革的方向与目标,进而才能体现经济教育创新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教育工作者需紧密围绕我国社会及国际社会经济改革的趋势与态度,对经济教育中所设计的课程内容进行扩充与丰富、对经济教育模式与形式进行创新与优化。经济教育应朝向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方向发展,基于现代化的教育场景,是教育对象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市场洞察力等获得全面提升。真正利用知识与技术解决问题,切实展现经济教育改革的价值与意义。

二、基于经济改革背景下的经济教育改革中表征问题

(一)经济教育与现实背景相脱离

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经济素质普遍不高,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处理问题的专业能力。经济教育与现实背景相脱离,是造成人员经济意识与能力不能达到预期的重要原因。通常情况下,我国在实际开展经济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面向的是大学生或高职生。在传统教育理念,部分教育工作者过于注重理论教育与成绩考核。利用一张考试卷衡量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经济教育不应局限在固定的学科与专业教学上,应从教育对象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令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显著的核心竞争力。学会利用经济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且能深度地参与到我国经济改革的浪潮中,而不是只会学习和答题的知识容器。

(二)经济教育缺乏国际视野

关于经济改革背景下的经济教育改革的研究,从目前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效果上来看,教育工作者缺乏一定的国际视野。基于统一教材所设计的经济教育方案,只能满足学生的普遍需求,不能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不利于培养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人才。而在实际开展经济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被局限在既定的育人视野中,按照既定俗成的规律与规则传授经济学知识与经济文化。很少考虑到国际社会中对人才的需求,且无积极的意识融入西方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知识。倘若学生只能学习与了解书本中的知识,未来进入职场中将无法切实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突发性的经济问题。

(三)经济教育改革缺乏适应度

经济教育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创新性,根据目前经济变革的形势,能及时进行改革与变革。目前,部分院校将互联网技术融入经济教育中,试图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创新与变革。从某种角度来说,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对接,是适合时代发展背景与教育要求的。但从经济教育改革的本质上开看,这种单一强调形式与模式上变革,显然缺乏一定的适应度。即经济教育模式的创新应与教育内容保持契合性,若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传授具有滞后性的专业知识,只会形成“新瓶装旧药”的经济教育改革假象。教育工作者需注重经济教育内容的划时代的更新与优化,制定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为新经济教育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三、基于经济改革背景下的经济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以经济改革背景为参照,创新经济教育模式

经济改革背景下,我国在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方面做出重大努力,并获得显著的经济发展效果。经济教育与营商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应以现实的经济改革背景为依据,对具体经济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经济教育必须深度对接到市场经济环境中,以此才能培养出具有实战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才。目前,我国在互联网经济、电商经济、物流经济获得蓬勃发展,而经济教育应科学融入现代经济元素。即将互联网文化科学地融入经济教育中,能对互联网金融、征信借贷与新融资渠道进行全面了解。经济教育必须体现一定的时代性,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地对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互联网+”理念被渗透与应用与各个领域的过程中,应在经济教育模式上巧妙的融入互联网技术。即以“互联网+”经济教育的模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且结合真实经济案例,组织学习者进行头脑风暴。在依照既定的经济学教学设计教育计划的同时,应结合丰富的网络视听资源,能够对现代经济形态、商业运作模式等进行深入了解。经济教育必须突显创新性与应用性,在积累知识与经验的同时,能将其切实转化为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全球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当下的政治格局,在经济教育中科学的融入政治文化元素。基于现行的制度和法规等,培养人们良好的法制思维。基于完善的经济教育课程内容体系,进一步强化教育对象的经济思维。只有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展开经济教育工作,才能培育出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视角的经济类人才。

(二)基于宏观视域,构建国际化的经济教育体系

相较于传统的工业经济背景,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更加多元化。经济教育的改革,应具备一定的宏观视域,积极构建国际化的经济教育形态。能提取经济教育领域的文化精髓与知识重点,有方向性地对既往知识体系进行扩展与延伸。既要保留核心的理论知识,还需融入新元素,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教育工作者应将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等,渗透到经济教育中。且明确此项专业教育不是固定的知识讲解,应充分保证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从某种角度来说,经济类学科属于应用型知识,需能解决现实的问题,而不仅局限学术理论研究层面。经济改革带来新经济业态,并进一步驱动整个世界在各个行业与领域的创新。而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是跨区域的创新,由此对于人才的标准又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夯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还需具备优良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而针对经济教育的改革,必须科学整个全球资源,且能进行合理的再配置。经济教育需体现国际化、现代化,在知识、技术、理念、方法上必须领先。相关教育结构必须积极借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理念,保持良好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的同时,能引进西方经济学理论,鼓励教育对象以经济思维分析目前的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即将经济教育与金融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丰富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能全面提升他们对时局与商机的洞察能力与预测能力。此外,经济教育既要致力于培养高精尖的专业人才,还应带有一定的普及性。即面向普通大众做好常识性知识的普及,令他们明确了解“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意义与价值,对互联网创业建立基本的认识。这样,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令更多人逐渐形成正确的理财理念。即适度存储、积极消费,进一步刺激我国内需,每一个人都可成为经济变革的参与者。

(三)动态了解经济业态变革,有效掌控经济教育改革尺度

经济变革背景下,应对经济教育的形式与流程等建立新的认识。在国家顶层的驱动下,教育领域需适度扩大经济教育规模。基于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后,根据既定的人才结构与人才缺口等,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和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基于共有办学体制,教育工作者应开创系列经济教育模式,且注重掌握改革的尺度。不盲从经济发展的表征形态,应通过深入了解既定领域对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能有目的、有组织性、战略性的建设现代化科技园,为人才创业实践与科学研究提供优质的平台。且能在孵化器发展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响应。教育部门需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在现有的众创空间中,能对经济教育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与科学创新。而所强调的经济教育改革的尺度,主要体现在教育国际化,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既要将经济教育对接到市场环境下,还有注重突显底层逻辑,帮助教育对象打好“地基”。同时,经济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在应用性大学的协同育人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如可整合所有应用型院校资源,共同构建信息化的教育平台。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等,解决经济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基于网络平台,全程跟踪人才培养现状,以及经济教育问题与成果。且能随着经济发展的趋势,能建立新业态专业,对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经济、网红经济、电商经济等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在创新与改革的过程中,应以最关键与核心的经济教育内容为主,适当地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充与完善。但不局限在固定的学科上,应对与经济学相关的所有内容进行了解与学习。经济教育应适度超前经济改革环境与走向,应逐渐生成具有前瞻性的教育体系与课程类型,令经济教育真正获得可续性的创新发展。

结语

总之,经济教育与现实背景相脱离、经济教育缺乏国际视野、经济教育改革缺乏适应度三个表征问题,既是经济教育改革的动力,更是构建新教育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切入点。在发现问题后,应正视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经济教育问题的策略。教育工作者应能对经济改革背景中衍生出的新行业、新商业运作模式进行全面了解,以经济思维视角提取关键信息,并将其融入经济教育内容中,并选择适合当下大学生认知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书斌.以适应“四新经济”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研究[J].科教文汇,2020(11):56-58.

[2]沈相应,尹建设.基于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视域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1):104,110.

[3]胡涛.县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突破:以“互联网+区域特色经济”为驱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1):342-343.

[4]于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影响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8):97-99.

[5]游舜琨.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的挑战和机遇[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115-117.

作者:陈美玲 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