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时间:2022-07-12 03:39:27

导语:县域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域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要:经济影响财政,反过来财政又制约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当中财政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受财政收支结构性矛盾、当前财政体制的约束以及结构转型阵痛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县域财政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期。在县域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财政部门需怎样需求可持续发展道路、怎样审视自身已成为当前政府部门重点考虑的话题,以下就财政怎样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简要分析探索,希望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对策;可持续发展;县域财政经济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县域财政经济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仍潜在诸多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实现县域财政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全民奔小康,可积极采取一些财政经济发展策略。

一、县域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

1.财政投入不到位,缺乏完善的财政监督机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大多数县域的财政支出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财力显著增加,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从整体而言,县域财政刚性支出占比较高,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的投入依旧不高。县域地区的财政监督作为国家财政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未实现与时俱进,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督方法及手段都比较落后,甚至在事前以及事中缺乏监督,对资金的去向了解不透彻,事后监督非常容易发生问题,监督平台也比较单一,信息化水平低,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差,并且监督人员的综合水平也有限。2.支出与财力责任不对称,缺乏完善的转移支付机制自财政推行分税制以后,财政收入与财权上移的局面发生变化,中央和地区政府之间的支出以及事权责任划分越发不清楚,各地政府在教育、医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责任并没有划分清楚,针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效提高了县域政府在社会管理当中的地位,扩大了公共服务范围,尽管缓解了县域工资压力,但是保民生以及运转方面的压力依旧很高,并未解决此案与财政非常困难的局面。中央在不断提高向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同时确保了地区和城乡方面财力的均衡分布,但是在财政转移支付当中,专项转移支付占比过高,项目类型复杂、分布散落,因为相关体制没有及时建立并完善,致使基层政府无法综合具体情况,进行资金的整合利用以及统筹安排。

二、推动县域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构建完善的财政监督体制县域财政经济在发展期间,应当明确财政监督的目的,同时规范管理与服务,将以往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追踪,以实现财政资金的全方位监督与管理,从而形成监管并重的局面,确保财政监督切实落实到财政资金运行当中,实现监督管理与检查的规范化及制度化。此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创新信息网络结构,实施财政监督,通过网络监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监督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监督工作落实的好坏,进而决定了监督效果,因此不断提高监督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业务素养,能够很好的增强财政经济监督工作的效率。2.积极完善转移支付机制,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完善其运行管理机制,吸引大量的金融机构,提高农村信贷投放力度,提高金融支农的政策性支撑,支撑农业发展期间的中长期贷款,针对中小型企业可丰富担保方式,鼓励与引导民营担保机构发展,进而有效处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增加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丰富农业保险的形式及渠道,以便增强农业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完善县域财政经济的转移支付机制,有效整合财政专项资金,以便有效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针对行政单位的经营与非经营性资产与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控制成本,提高土地与矿产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挂牌拍卖与公开竞标的方式,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使得财政倾向于公共需求及基层,提高财力转移支付,拉近城乡距离。3.提高农业与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力度,推动特色经济发展推动县域财政经济不断发展的重点就在于工业,工业兴,则县域也就随之兴盛,工业强县域财政也会变强,在所有的行业当中,工业财源最为广泛,如果没有兴起工业,县域的经济也就无从谈起,难以摆脱贫穷二字,纵观各大强县,虽然他们之间都有所差异,但都是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推动工业飞速发展,进而推动县域发展。并且在推动工业发展期间,还需要不断推动第一、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出,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带到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效调节农业结构,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及标准化。另外综合当地特点,创设特色产业结构,使得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实现将产业优势转化成经济与竞争优势,实现品牌发展,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4.构建县域财政收入的最低保障以及稳增机制在事权与财政相匹配的基础上,利用财政和事权来约束财权,保证中央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比较持稳的前提下,合理划分中央以及地区的收入,综合各地区财政的具体经济现状,积极完善各区域内的税制,将流动性较小、税基广以及收入较为稳定的税制作为县域政府的主要税种,将印花税、使用税以及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等划分给县域政府,以此当作本地的固定收入,从而达到调节县域主体税缺乏以及无税种的现状,以推动县域政府的经济发展,达到财政收入稳定上升的局面。县域政府作为乡村公共服务的主体,其承担着很大的供给责任,因为省份之间的县域水平有着一定的差异,在测算县域财力最低保障的过程中,需根据财力均等的标准,以省为单位进行计算,同时要确保工资与运作等支出不受影响,进行县域人均财力标准计算,保证县域财力平衡,维持政府在保证公共服务以及正常运作情况下的最低财力要求。5.抓项目建设,提高经济总量发展速度慢、经济总量小时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特点,意味着我国县域一定要将项目当作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比如积极扩大项目建设的投资规模,通过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拉动经济迅速发展。首先是要集聚生产要素,做好项目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另外还有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投资重点,广泛储备力量,以实现更多的项目进入政府以及中央发展的计划之内。科学分析当前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高效融合土地、劳动力以及技术等生产要素,切实将论证储备项目落实到实际生产当中。其次就是提高项目链接,优先投资的方式。重点围绕提高经济总量、增强区域经济、提高发展后劲等,优先选择现代物流、工业发展等项目,为有效提高县域经济总量奠定基础。需不他断增强新上项目与已有产业或者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利用新上项目来延长与完善现有的产业链,增强产业整体的竞争力以及综合技术水平。最后是要积极创建产业聚集区。有效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通过规模经营与集中布局、科学定位,来改善工业区的发展现状,提高其发展水平以及规模。根据产业集中发展的思路,利用水泥、金属等重点行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品牌经营等策略,集中向区域引进一批大项目,提高区域产业链的发展水平。6.坚持工业立县,提高基础财源发展后劲实现工业化发展是县域经济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增加值的重要策略。首先应积极完善重点优势企业的激励政策。对于大企业来说可采取税收增长奖励的方式,选择部分上缴地方税收数额较大的企业,分别列出超额奖励、增值数额以及核定基数等,针对企业当年上缴地方税收超过规定增幅的部分,按照某一比例进行适当奖励,以促进骨干税源继续增长。其次是需支持传统的制造业技术改造。科学利用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专题技改投资项目与技术开发,引导企业朝着高增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转向,提高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以有效推动工业化发展,推动重大项目与关键生产技术改造。再次是提高对重点行业扶持力度。充分体现机械制造业、产业链条长的钢铁、发展规模比较大的对税源经济的拉动、延伸以及聚集作用,引导企业多与周围中小企业寻求合作,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县域经济的辐射作用。

结语

在奔小康的路上,促进乡村经济飞速发展,国家越发注重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和地区财政之间扔潜在一定缺陷,需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实现非公经济与园区经济发展,积极完善财政监督体制,不断加大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而实现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清海.对推动县域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9):255-255.

[2]王强积.青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

[3]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32):345-346.

[4]熊珊,苏发金.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3,(006):42-45.

[5]贾会棉,刘松颖.以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保定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明日风尚,2016,(022):P.392-393.

[6]熊珊,苏发金.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J].三峡论坛,2013.

[7]孙瑞.成都市双流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2016.

[8]侯卓沅.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承德市滦平县为例[J].商,2013(020):232-233.

[9]尹楠,艾烁.河北省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为例[J].河北企业,2017(3).

[10]龚文斌,刘俊礼,邹丰朗.推进县域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对策———以湖北省老河口市为例[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2(15):8-12.

[11]黄乐.辽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01):149-153.

[12]赵晓兰.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D].2015.

作者:石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