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探索
时间:2022-12-24 11:09:26
导语: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科学、准确的基层经济普查数据,将为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良好的依据,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升级和优化产业机构,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和提升基层经济普查数据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经济发展
基层经济普查不仅是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更是提供基层经济活动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工具。基层单位应当制定完善的数据库和目录库,保障基层经济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推进小康社会的建成。而基层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是影响普查效果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基层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基层单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障基层经济普查的质量,大多数基层政府在数据收集、录入、审核、评估、计算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基层经济普查是一项工作量和复杂性都很大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众多因素会对数据质量产生影响。我国基层经济普查原先一直采用MPS体系,尽管近年来逐渐转换为更加科学和先进的SNA体系,但传统的普查方式还是对现有经济普查体系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尽管很多基层单位采取了提高数据准确性的措施,但这些方法在实际普查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从当前的实施效果上来看,基层经济普查中的年度数据、经常性抽样调查等都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数据质量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数据源质量没有保障。在我国,基层经济普查数据结果是考查政府工作人员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一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出于晋升、薪资等目的,会对基层普查数据进行人为的干预,从而导致普查数据抗干扰能力减弱,质量得不到保障。(二)基层政府统计缺乏一体化管理。我国的基层政府数量庞大,而基层政府间又没有就经济数据普查建立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导致管理标准较为混乱,统计资源也难以实现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基层统计资源,降低了普查效率。(三)普查任务重。由于我国的基层政府部门数量较多,基层经济普查的涉及面也相对较广,而进行普查的人员十分有限,这就给普查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查数据的质量。一些普查人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会对普查数据进行代填或代报等情况,而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在后续的审核过程中很难被及时发现。(四)基层统计调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我国基层单位对经济数据普查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统计调研人员的配置和选拔方面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科学的机制,导致各单位的统计调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从根本上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二、提高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措施
(一)加快法制建设,实现普查部门的有效配合。加快法治建设将为基层经济普查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自2000年以来,我国就在基层经济普查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法规。2008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从法律上制定了保障经济数据统计的制度,并制定了预防和惩处经济数据统计造假的措施。这为基层经济数据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基层经济普查规模相对较大,要从根本上保障统计质量,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必须的,法律也是提高统计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最有力的工具。(二)实现普查部门的有机配合。除了制定法律制度外,经济普查部门间的配合在提供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经济普查是一项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规模庞大的工作,需要政府普查部门、证券机构、武警、保险、银行等各个部门的参与和协调。只有这些部门间形成良好的配合,才能保障每个环节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此外,为了对普查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还需要普查部门成立专门的普查管理小组,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统一的部署,对普查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从整体上把握普查的进程,实现部门统计、综合统计和社会统计的结合与协调。只有对普查过程进行综合的管理,保障各部门的有机协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经济普查的质量,从而为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三)强化各环节的数据质量控制。基层经济普查主要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做好数据质量控制,这样才能保障最终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事前环节需要做好基层经济普查的内部协调工作,确定普查过程中需要采用的方法和资源。事前环节是整个基层经济普查的基础环节,这个阶段需要做好统计部门内部的协调,制定完善的普查方案。在确定普查方法和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普查内容、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调研等各个方面内容,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从方案的执行和管理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这一阶段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确定经济普查的方法。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中,我国采用了PDA现场GPS定位的普查方法,即对“三证”进行现场拍照取证后立即存档,将数据现场直接录入数据库中。之后,工作人员再根据采集的图片资料,对数据进行整合,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在数据的传输和存档过程中,都采用加密的无线网络将数据直接传入统计部门的数据库,降低了数据泄露或篡改的风险。这种新型的普查方式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等优点,不仅有效提升了普查的工作效率,还能更好地保障普查数据的安全性。在事中阶段,普查部门需要认真填报数据,保障数据准确性。为此,普查部门需要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普查人员,并对在职普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加强其工作水平,减少普查过程中的人为误差。培训的重点应当放在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开展,相关普查标准的了解和掌握上。在普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确保普查的全面、完善。普查得到的数据必须进行逐一的核对与审查,并建立相应的清查目录库,杜绝数据的遗漏。在填报数据时,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要求,避免出现漏填、错填等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普查数据的来源,对于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数据要进行重点审查。对数据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和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归类和统计,从而在今后的普查过程中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其次,可以建立普查工作的咨询小组,就普查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为一线普查人员提供相应的指导。咨询小组人员应当从业务骨干中选择,确保其指导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业务咨询成员应当掌握基层普查人员的联系方式,在普查过程中保障及时的联系,省去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在事后阶段,数据清查人员要做好数据最后的质量审核工作。在数据正式上报前,清查人员需要对数据再进行最后的全面审核,确保数据不遗漏、不重复。为了提高审核效率,可以采用人工审核与计算机审核相结合的方式。此外,还要加强数据存储工作的质量,采用科学的方法,保障输入录入的有序性。最后还要汇总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校正,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保障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相关部门必须在明确普查要求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数据质量。政府部门需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为基层经济普查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普查部门则应做好普查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普查人员,不断提升基层经济普查的水平,为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军.经济普查实施“全程”数据质量控制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2010(03).
[2]沈仁和.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对策及建议[J].统计与咨询,2017(06).
[3]林洪,徐亚辉.对提高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思考[J].中国统计,2015(15).
[4]邓盛平,曾永生.对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思考[J].中国统计,2014(08).
作者:汪邦元 单位: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人民政府
- 上一篇: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 下一篇:低碳经济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