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审计助力精准扶贫思路
时间:2022-05-24 03:23:12
导语:精准审计助力精准扶贫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以资金流向为抓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提出各级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贫困县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力度,并对贫困县监管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地方探索实践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给予大力支持。扶贫资金是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基本保障,是扶贫攻坚的血液支持,审计部门要完成保障国家经济秩序的重要任务,应紧盯精准扶贫中的资金流向,以扶贫资金流向为抓手,从扶贫项目的立项、资金的划拨以及资金的使用对扶贫资金实施精准审计,及时关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以及精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到扶贫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监督就及时跟进到哪里。对精准扶贫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使用要及时跟踪,尽早发现资金被挤占挪用、管理不善、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涉及相关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通过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审查,及时揭露和反映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体制障碍、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项目有效发挥作用。(二)以跟踪审计为方法。精准审计助力精准扶贫,要求审计不仅着眼于扶贫资金的审计,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跟踪审计是重要的方法,也只有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才能真正对精准扶贫的过程把关,取得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精准审计助力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实现路径摘要/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应在精准扶贫中有所作为,以精准审计的精神和工作思路助力精准扶贫。通过审计为扶贫项目严把关、把好关,检查扶贫的工作成效,保障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监督扶贫资金健康运行。关键词/精准扶贫精准审计理论研讨见》,要求把稳增长、促发展作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集中力量、全力以赴、主动作为,把监督检查稳增长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各项审计的重要内容,持续进行跟踪审计,促进政策落地生根、不断完善和发挥实效。按照政策的生命周期,可以从“形式、事实、价值”三个维度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跟踪审计。形式维度着重考核精准扶贫这一公共政策的制定及贯彻部署,考核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是否合理。精准扶贫政策形式维度应重点审计精准帮扶政策与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致贫因素的契合程度,政策执行机构及人员的保障情况,以及根据区域精准帮扶政策所制定的扶贫资金的投入与分配情况。事实维度的审计,应以政策落实中所确立的各个项目为事实和载体,对该项公共政策的执行程度以及执行进度进行考评。精准扶贫事实维度的审计应通过所确立的精准扶贫项目为载体来设立和实施评价指标,重点通过考核扶贫项目的管理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管理来实现,既考核扶贫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又对存量资金的情况进行审计,判定相关职能部门是否存在懒政行为。价值维度为政策落实结果维度的考核,公共政策投入产生的各类效果均为价值维度的审计内容。该维度的审计应审查精准扶贫是否帮助贫困户建立长效的脱贫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否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即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绿色生活方式的优化程度。(三)以审计信息化为助力。面对精准扶贫涉农资金跟踪审计繁重的任务要求,在审计工作中需要创新审计方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行联网审计,加强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一是要搭建数据整合平台,完善数据中心管理模式。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地方各级审计机关通过采集被审计单位的各种电子数据,分别建立审计数据库,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数据库网络关联和审计数据联网。在跟踪审计的要求下,审计机关获得的数据范围大为扩展,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成为审计大数据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库的关联,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从而拓展数据利用广度,有效扩大审计范围。二是要创新数据分析方式,建立联网审计模式。数据分析技术是计算机审计、联网审计和数字化审计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审计人员运用数据库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查询和分析停留在初级阶段,尚未实现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总体和动态分析得到相关的审计疑点。在审计全覆盖要求下,单纯的查询——验证型分析已经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亟需引入分类、聚类、异常、演化等挖掘型分析技术,充分利用统计分析软件,拓宽数据分析方式。通过云计算技术,探索基于云端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制定云间接口,推动开展联网审计模式。关口前移,加强对精准扶贫涉农资金各领域、各项目的审计监管。
二、精准审计助力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精准审计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也应符合“六个精准”的工作思路,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用钱、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五大路径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一)精准识别机制的准确性与透明度。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审计人员应注重对精准识别机制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进行审查,充分审查被评价、被识别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是否真正需要被帮扶,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有效,识别的流程是否公平公正公开。另外,由于精准识别的过程是动态的,审计也要动态地对精准扶贫对象信息进行追踪,审查已脱贫的贫困户是否及时退出,精准扶贫对象是否及时进行调整。精准识别的审计应积极推行多部门联动机制,实行联网审计,将审计与财政、公安、地税、社保、公积金、工商、扶贫等重点部门或领域进行联网,不断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审计效率。如将识别的贫困户信息与社保局的退休金领取人员信息、缴纳养老保险人员信息、工商局的私营企业股东信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缴纳公积金人员信息、地税局的纳税人员信息、交警大队的车辆信息、编办的在职在编人员信息、住建局的房产登记信息等各项数据进行关联比对,并将分析出的疑点数据移交给民政局进行深入核查。结合财政供养数据、车辆登记数据、税收缴纳数据、工商登记数据、社保缴纳数据等,审查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核查扶贫人口底数是否清楚、精准,是否制定了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及调整的制度办法。(二)精准帮扶政策的合理性及可持续性。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脱贫路径,“输血”更“造血”。因此,精准帮扶政策应基于被帮扶地区的实际状况进行安排,发展能较快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产业,同时要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帮扶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特色旅游产业。由于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多为农业,在制定帮扶政策的时候还应考虑投入资源对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基础交通的改善,变“输血”为“造血”,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建立贫困地区的内生脱贫机制,也应注重教育扶贫。精准扶贫涉及面广,精准帮扶的项目内容较为丰富,审计可以利用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统称),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和国土数据考核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是否合理,即考核精准帮扶政策是否合理,同时建立政策效果的前馈性审计预测模型,该模型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管理和展现分区域的经济和地理指标,进而通过空间建模预测拟制定政策的适合度和经济效果。同时3S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直观数据展现图示,还可利用3S技术进行数据的动态跟踪与建模,生成系列图谱,从而建立基于动态的全过程审计模型和绩效评估模型。(三)精准扶贫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及效益性。扶贫资金是贫困户的救命钱,同时也是脱贫工作成效的催化剂,能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杠杆的作用。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建立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机制”的要求,要规范扶贫资金管理、维护扶贫资金安全、提高扶贫资金绩效,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扶贫资金能否及时到位、如何使用以及资金使用的信息透明程度都应列为扶贫资金审计的考核内容。针对扶贫资金的精准审计应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对扶贫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审查是否专款专用,杜绝出现挪用、出借、克扣、贪污扶贫资金等情况,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有无购置车辆和通讯工具、弥补机关经费问题;有无发放人员奖金、津贴和福利,公款吃喝、挥霍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通过对扶贫资金投入项目的效益指标进行评价,审查扶贫投入资金是否达到预定的效益,以产业发展动力激活贫困户的“造血能力”,真正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四)精准扶贫工作管理的精准程度。精准扶贫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和对于扶贫开发思路与扶贫工作机制的健全与创新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精准扶贫项目选择到位并且给予资金支持后,项目的推进程度及完成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准扶贫项目的管理精准程度。精准管理体现在精准帮扶制度的合理性以及满意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准扶贫工作管理制度的审计,主要包括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制度的设置及实施、帮扶到户责任制度的设置及实施、帮扶干部责任心满意度、精准帮扶联系人工作满意度以及精准扶贫评价考核体系满意度。二是精准扶贫资产的管理,主要审计各级财政扶贫开发资金所形成的资产,产权是否明晰、股份是否量化到人、收益分配是否到人,扶贫资产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因政策不明或不切合实际,导致扶贫资产管理不到位,甚至造成资产流失、贫困人口的收益得不到稳定和持续等问题。(五)精准扶贫效果的评价机制。审计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标准,精准套用法律法规。应从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三个维度对精准扶贫进行审计评价。经济效果主要考核精准扶贫资金的投入绩效,精准扶贫的效果不仅仅是帮助贫困户短期摘帽,更应该建立长效的脱贫机制,帮助贫困户提升其脱贫的能力,可持续性正是体现精准扶贫由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变的重要方面。我们应从收入增长、财富积累和可持续性三方面渐进式地考核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经济效果。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还应考核政策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的贡献和环境的改善程度,如在基础设施、产业调整、社会保障措施、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绿色生活方式的优化程度。
参考文献:
[1]韦盛干.“精准审计”助力精准扶贫[J].当代广西,2015(23).
[2]孟志华,李晓冬.精准扶贫绩效的第三方评估:理论溯源、作用机理与优化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8(3).
[3]田林,聂维兵.审计助力精准扶贫路径初探[J].审计月刊,2017(7).
[4]胡东兰.新常态下财政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研究[J].财政监督,2016(22).
[5]程度平.审计助力扶贫开发攻克最后保垒[J].审计月刊,2016(10).
[6]周天根,程度平.县级审计机关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思考[J].审计月刊,2015(11).
作者:孟志华 李洁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 上一篇: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思考
- 下一篇:脱贫攻坚“夏季整改”工作方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