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调研
时间:2022-08-23 04:10:12
导语:非公有制经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调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当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指导方针和根本方法。因此,要紧跟时展步伐,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分类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推进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深入推进中央、黑龙江省委、农垦总局和牡丹江管理局党委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部署,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八五八农场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帮扶资源;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帮扶方式。强化各级组织领导责任,形成帮扶合力,增强农场干部、职工群众脱贫攻坚积极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提高扶贫开发成果的可持续性,农场党委研究决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作用,确保贫困人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垦区制定的贫困人口最低收入标准的目标如期实现,引导他们为贫困人口早日实现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一、以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扶贫事业上作出的重要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行动,是多年来参与光彩慈善事业的延展深化,是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展示自身价值、丰富人生宽度的重要实践。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带领下,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热情参与扶贫、感恩行动和公益慈善活动,成为扶贫战线生力军。据初步统计,仅过去5年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实施光彩项目3.9万个,投资总额达2万多亿元,组织培训463万人,安排就业654万人,带动脱贫826万人,公益捐赠427亿元(数据来源:中国统一战线杂志)。在2016年首次召开的全国社会扶贫工作会议上,有60家民营企业荣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94名民营企业家荣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分别占比23%和36%。这些荣誉展示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重要贡献。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已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党的重要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一直有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和基因传承。长期以来,党的职责使命与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密切相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积极帮助脱贫解困,为密切阶层关系、增进社会和谐、促进共同富裕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是实现“两个健康”的重要实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践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光彩精神,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惠人达己、积善为福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彰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群体内心感恩社会、贡献爱心的情怀。这本身就是展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人价值、树立良好形象、传达正能量的善举,必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阳光心态的培养,进而做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同时,非公有制企业以产业带动等为主要方式参与扶贫开发,有效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延伸产业链,扩大产品销路,通过吸纳扶贫地区劳动力就业降低成本,以参与扶贫开发的行动,增强企业发展新动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八五八农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活动现状
八五八农场现有非公企业共11家,党委统战部按照十八大要求,加强同非公经济组织联系合作,促进其思想上与农场同心同步,他们也在自己的事业上,各自发挥着优势,积极参与农场经济建设。农场党委统战部在2017年4月组织召开了员工代表、非公经济组织、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全场开展了“三进五访活动”,即:通过进厂房、进宿舍、进职工家庭,企业班子成员分片包访、定期约访、登门拜访、一线随访、电话互访等形式,为职工排忧解难,推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为促进农场剩余劳动力就业,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农场原福润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改造成为北大荒集团旗下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持股的水稻全产业链经营专业企业的中临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农场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帮助农场剩余劳动力及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同时,农场还组织引导非公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爱心助学”“爱心捐款”等活动。在2017年“扶贫帮困爱心基金”活动中,收到来自全场11个非公企业14万元的捐款。为全场困难职工提供了生活保障,在农场公益慈善事业中,体现了他们非公企业经济组织思想的先进性。为资助困难职工、学生低保户等人员,农场举办了爱心超市捐款捐物活动,收到各类非公企业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组织的物资累计2万余元。在帮助农场困难职工、困难学生、困难家庭解决问题的同时,真正发挥了与非公有制企业经济组织同心协力创新,同心协力创业,同心协力创建,同心协力惠民的重要作用,树立了非公企业良好的形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建档立卡,精准识别
八五八农场按照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将农场贫困情况进行了分类,将符合“精准帮扶”的贫困户,做到摸清底数,精准识别。按照垦区标准,对贫困人口进行筛查和建档立卡工作。由工会、民政、统计、扶贫等部门参加,针对农场2015年末所有户籍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500元(低保户享受的低保金不计入)的家庭拟确定为贫困户。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填报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和黑龙江垦区贫困人口电子档案。以农场为单位按管理区及社区逐级进行统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到户有卡、区有册、场有档。完成本单位人均纯收入测算、入户调查,对贫困户收入情况、致贫原因和脱贫需要进行分类统计,做到致贫原因清、收入来源清、脱贫需要清。筛查结果通过工会、民政、统计、扶贫等部门审核确认后进行公示,并建立健全完整的贫困户电子档案,对贫困人口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严格把好新进、延续和退出关口,每年对全场的贫困人口进行30%以上的抽查。对重新返贫人口进行认真分析原因,关注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分析找准致贫的根本性原因,明确解决问题方法路径。
(二)强化责任,精准考评
八五八全场扶贫工作,由农场负总责,负责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督促检查等工作;并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场长为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承担具体责任,负责脱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具体工作。按照扶贫对象隶属关系,由有关单位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及办法,明确贫困户家庭脱贫需要、扶贫对策、脱贫措施和脱贫运行时间表。对于贫困户脱贫攻坚任务要落实到党员干部,责任到人,根据帮扶需要进行任务分解,实施“一对一”对接。对于贫困人口由场领导包扶到区,相关部门也承接帮扶任务包扶贫到人,将扶贫工作纳入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并严格落实。
(三)科学退出,精准脱贫
建立退出机制,实施有序退出。贫困户退出,由管理区、社区职工代表评议,农场审定,报管理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退出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在本单位公示3天,并在电视台播出公示情况。在脱贫攻坚期内,贫困人口脱贫后给予扶贫政策延续,巩固提高脱贫成果。在2017年的“扶贫”工作中,八五八农场按照分类情况,切实开展了扶贫解困工程。继续开展了“一帮一”工程,经过深入摸底调查确定困难和低收入户共28户,成立了“一帮一”扶贫解困领导小组,制定了帮扶方案,落实了机关领导干部“一帮一”扶贫对象,并为困难和低收入户建立电子台帐和档案,解决无息贷款75余万元;切实做好了“精准帮扶”工作。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全面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经入户摸底调查,共49户贫困户,针对这些贫困户家庭制定了脱贫工作方案,确定了帮扶人,完成了建档立卡,做到了“六项精准度”。并在端午节前夕进行了逐户走访,为他们送去节日慰问品合计5千余元;深化传统品牌扶贫项目。继续开展了“两节送温暖”活动,走访全场各类退休职工、军烈属、统战、困难职工、困难党员3千多人,送去慰问品32万元。以节日为契机,母亲节走访慰问31位困难女职工,合计4千余元。继续开展“六一”助学活动,2017年为33名学生进行了资助,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合计1.32万元;继续开展了日常(常态)救助活动。第一季度为12名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人员进行了救助,合计1.9万元。第二季度为10名家庭生活困难人员进行了救助,合计2.6万元。
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自愿参与省委、农垦总局、管理局、农场党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广泛动员全县有帮扶意愿的非公企业和非公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活动。按照自愿的原则,采取非公经济组织帮扶贫困户的方法,力争使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2.自选对象,量力而行根据非公企业和非公组织要求,由企业和个人自选帮扶对象,并根据企业和个人实力,结合贫困户实际,找准贫困成因,明确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研究致富办法,力所能及地为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3.创新机制,市场引领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信息、人才等优势,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贫困户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广泛吸纳劳动力转移,形成常态化、全社会参与的帮扶机制,实现职工增收,共同发展。4.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尊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人意愿,引导团结当地更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帮困,并与贫困户合理对接、广泛覆盖。
(二)途径和方法
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不同特色资源开展产业开发,把发展能力较强的非公企业与发展需求迫切的贫困户有效对接起来,这是非公经济参与精准扶贫的努力方向,应进一步巩固和加强。1.要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要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培育龙头企业,激活民间资本,发挥后发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不断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活力。2.要积极探索非公经济参与精准扶贫的途径,走开放扶贫的路子一是发展主导产业。结合自身优势和帮扶对象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重点在果品、蔬菜、畜牧支柱产业方面给予技术指导、产业扶助、农产品加工增值等方面的帮助,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参与民生工程。结合各级党委精准扶贫方案,重点在帮扶新农村建设中,贫困群众关注的居住、行路、吃水、用电、就医等民生工程上给予支持,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给予帮助。三是开展区企合作。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职工”的模式,引导带动职工积极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区企合作、互利双赢。四是促进职工就业。根据企业需要,组织群众开展就业培训,吸纳有意愿的劳动力到本企业就业,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增加职工工资性收入。五是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性企业可通过发放短期经营性借款、开展小额信贷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信贷担保、生产援助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六是开展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指导帮扶贫困户开展生产技能、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培训,提高职工参与市场经济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七是提供产销信息。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和非公组织人脉宽、渠道多、信息广的优势,为贫困户提供科技推广、农产品购销、劳动力转移等信息服务。八是参与公益事业。搭建慈善扶贫活动平台,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爱心组织、社会各界扶贫济困,捐款捐物,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公益事业。通过这些途径,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具体操作上,组织和引导非公经济参与精准扶贫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坚持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原则,这既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也是未来长期发展的动力。项目投资、产业扶贫是一种经济行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要由企业来判断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要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局面,才有可能使这项工作持久化,才能充分发挥非公经济在扶贫开发中的巨大潜力。同时,还要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引导非公经济组织积极发挥示范带头、团结凝聚的作用,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张晓伟 单位: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
- 上一篇:林业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对策分析
- 下一篇:成本控制路桥项目合同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