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广播节目面临的变化及创新路径
时间:2022-04-20 10:36:17
导语:经济广播节目面临的变化及创新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融媒体时代,经济广播节目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大众,传播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坚持原有的系统内容生产的优势外,应在激发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打造连接平台和生产个性化经济音频产品方面做出尝试。
关键词:系统生产能力;专业用户;连接平台;个性化经济音频产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都在不断变化,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日常途径。而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定制化已经成为受众的普遍要求,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一、变化中的经济广播
(一)经济新闻的传播范围从相对小众到越来越大众
和时政、社会新闻相比,由于相对专业化的原因,经济新闻的受众范围相对较小。但是,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人手中都掌握了信息的渠道。根据云堆数据中心对全国3,117,203个公众号的监测,这些公众号涵盖了34个省级行政区,囊括了24大行业,其中公众号数量最多的前五个行业分别为:民生服务、文化教育、电子商务、医疗健康和新闻资讯。除此之外,杂类百科、金融财富、传统企业和地产房市的账号数量都达到了10万以上。这些公众号每周文章数量大约为294万篇,平均阅读量为1978人次。以前,受众只能通过传统媒体获知经济信息,现在,经过行业专家、企业家、业内精英等公众号的转载以及进一步的分析解读和再加工,受众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渠道,甚至由此制造出热点话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更多的经济报道、财经文章通过这些自媒体直接到达受众。
(二)经济新闻的传播方式从纵向到横向
随着经济新闻传播范围的扩大,传统的纵向传播方式已经被改变,一条热点经济新闻越来越多地被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再次加工传播。他们或者是针对其中的一些常识进行解释,或者是增加自己所掌握的内幕和背景,将原有的信息不断加宽加厚。例如,2015年底,财经界上演年度大戏“宝能狙击万科”。在事件发酵时期,在数十万条相关信息中,只有少量的是传统财经媒体的报道,其中的大量内容是来自业内各个层面的自媒体。者有当事人、内部人士、专家,有的从商业道德角度来说,有的分析股权结构,有的着眼公司治理,还有的联系各种八卦,每个人都在为这一事件提供自己所得到的信息,使得这一事件呈现出更多的视角。当然,因为这其中信息庞杂,在信息海量聚集的同时,也存在着真假消息并存、以讹传讹等现象,增加了受众甄别的难度。
(三)经济新闻的生产方式从单个制作到多方整合
首先是选题的产生,尤其是公司类新闻线索越来越多地来自微博、微信,成为选题的重要来源。而某家大公司或者某位著名企业家的信息,可以瞬间点燃话题,引发媒体报道。例如,“宝能狙击万科”事件实际上从2015年1月就已经开始,但是并未引起大众的关注。直到2015年12月17日晚,一则关于万科创始人王石表态万科不欢迎宝能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内刷屏,各大媒体才纷纷跟进报道。之后,该事件能够连续不断吸引媒体和大众的眼球也大多是因为双方不断在通过新媒体表态且被不断转发。其次是新闻产品制作时,除了记者、编辑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外,还有来自不同媒介的不同视角的素材。过去,面对一个经济选题,制作者会采访相关的当事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采访对象数量有限,制作也是由相对独立的个人或者节目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完成。但是现在,制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上针对某一话题的大量文章可以极大地开拓节目制作者的思路和视野,影响着节目的最终呈现。面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的信息,如何甄别、利用这些素材,将其整合纳入到节目当中去,并进一步引发受众继续产生关注,是眼下经济广播节目所要面对的问题。从生存环境到传播方式和生产方式,经济广播节目都面临着新的变化。面对新的环境,经济广播节目前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变革创新?
二、经济广播的节目改进
(一)改变“高冷”的形象,突出“故事性、人情味”
和平面财经媒体相比,经济广播节目已经在表达方式上作了进一步的通俗化。但长期以来,因为内容偏专业,经济广播节目依然没有完全改变“高冷”的形象。节目当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数据,不通俗、不易懂,往往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枯燥刻板、不好听,一直是听众包括专业听众对经济广播节目的诟病。而这一点在新媒体兴起之后,显得尤其明显。新媒体天然带有网络基因,语言鲜活、表达有趣,更容易被接受、被传播。这一点从新闻产品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来,例如《大事要来了!全世界都在等2月26日》(注:2016年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召开)、《推出地产新政央行真正在担心什么》《支付宝为什么拼了命也要做社交》等此类标题在新媒体上随处可见。无论是重大的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的公司案例,新媒体很善于吸引受众的好奇心,很注重从大众关心的点出发。相比之下,在贴近性、鲜活性和可传播性上,经济广播节目还有很大欠缺。为此,经济节目要从“有用、有关、有趣”等点上去寻求突破。有用,即具有直接的服务性,直接关系切身利益;有关,即与自己距离不远,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有趣,可听性强,可以增长见识,提供谈资。而听故事则是人的天性,无论是什么时代都不过时。在互联网语境下,以有意思的表达方式讲好故事对于传播效果尤其重要。经济广播节目如果能在枯燥的术语和数据中,突出人、突出故事,改善和丰富现有的语态,将极大地扩大自己的受众群。
(二)改变“自我迷失”状态,坚持权威性、高质量
和其他类型的广播节目相比,经济广播具有更高的技术门槛,不仅要熟知广播媒介的特点和节目制作的规律,更要有一定的财经知识积累。并且专业的广播记者具有调查采访的经验、技巧,经济广播具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寻找真相和专业深度分析的能力是经济广播的优势。还以“宝能狙击万科”事件为例。针对这一事件有诸多媒体报道,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这样评价:“在所有的新闻报道门类中,财经事件深度调查是门槛和技术含量最高的,甚至可以认为,缺乏核心细节为背景的财经观点都是没有价值的。可是,在宝万事件中,我们非常悲哀地发现,经典意义上的财经媒体已经无法为读者提供及时的第一手深度调查。”近几年来,传统财经媒体越来越少有深度调查报道的原因,除了成本的考虑以外,与盲目追求时效、心态浮躁等因素也有直接关系。自媒体的兴起,经济类信息呈现几何数增长,追求时效,抢占第一报道权的心态让许多记者忘了新闻报道的根本。而大量的自媒体因为缺乏规范的新闻操作能力或者实力,产生大量似是而非的信息和隔靴搔痒的文章,也使得未经证实的传言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流言有了极大的生长空间,让受众处于无所适从的环境中。融媒体时代,经济广播节目要做出变革,要拥抱新媒体,但是作为传统媒体挖掘真相、呈现事实的实力优势更应该坚守,这是我们在变革当中安身立命的基础。权威性、高质量仍然是新型经济广播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三)开门办节目,让外部优质资源进驻,让专业用户产生内容
经济广播节目在传统制作方式中,一般都建有自己的专家队伍和资源库,但是专家或者专业人士处在一个相对被动的位置,记者、编辑根据选题来选择采访对象,基本上是一种关门做节目的状态。而用户,尤其是专业性的用户产生内容则相对更加具有主动性。例如,在问答网站“知乎”上,网友的提问和回答,完全都是建立在自发的基础上,平台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基础服务,提供展示机会,激励用户产生内容。现在该平台在不同类别下,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专业人士,为大家解答各个行业不为外界所熟悉的背景和常识,并且由此吸引来更多的用户,形成良性循环。对于经济广播节目来说,天然具有聚集专业用户的优势,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信息产生机制,将经济广播节目打造成专业人士聚集的平台。这个专业用户一方面是来自听众中的专业人士,例如公司高管、企业一线员工、某领域专业人士等,他们可以带来最真实的行业状态和最鲜活的细节。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公司人说》节目,在微信公众号上建立的公司人俱乐部,尝试按照行业设置专业圈子,将他们根据不同行业和层次进行区分利用,已经开始形成专业用户生产模式,即由专业的用户产生内容。选题和节目内容基本都来自各行各业的公司人,使得节目不再浮于表面和外围。专业用户的另一方面来自专业的机构,例如专业研究所、商学院等。这些机构聚集着大量优质资源,可以为节目带来新鲜血液。例如,经济之声去年与德鲁克商学院合办的一档管理评论节目《众力加速度》,节目的策划和制作都是非广播专业人员,节目嘉宾全部来自商学院的企业一线学员。节目一开始就尝试不同于传统的制作方式,选题和内容通过网络众筹产生,紧贴商业最前沿,节目同时在电台和微信公众号播出。目前该节目已经聚拢大批粉丝,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四)将节目打造成一个连接的平台,融合供需双方
经济广播节目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性,但是目前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提供实用信息和建议观点这个层面上,而且服务的对象也主要是听众个体。实际上,经济广播可以走得更深更远,不仅可以在形式上打通不同媒介,还可以尝试在内容上打通产业链,连接上下游,连接企业和企业、创业和投资,给供需双方搭建平台,将服务对象扩大到经济体,将自己打造成广播版阿里巴巴。经济之声创业节目《傲江山》对此进行了尝试。节目除了展现创业百态、提供实用知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让创业者与投资人面对面直接交流,在线下和线上为双方搭台。节目在线下与中关村创业大街、联想之星、君联资本、阿尔法公社等孵化器、投资机构建立合作;线上向五湖四海的创业者开放微博、微信平台,只要发送商业计划书就有机会参与节目,或者获得与投资平台对接的机会。《傲江山》节目上线半年时间里,就已经与30多个项目建立联系,并推荐给相关的孵化器、投资机构,促成四次投资入股,帮助创业者解决了切实的资金难题。经济广播节目除了呈现事实和真相外,如果能将服务做到极致,无疑会获得更多的高端听众,增加品牌价值,而一个连接的平台是做好服务的基础。
(五)立足广播特点,生产个性化的经济音频产品
移动互联时代,广播的收听不再只有收音机,而是呈现多终端收听的趋势,智能手机、网络电台等正在抢占广播收听市场。但是,不管收听工具有多少种形式,最终留住听众的依然是优质的内容,尤其是个性化的音频产品。像荔枝、喜马拉雅等网络电台已经意识到专业化生产和优质内容的重要性,正在从过去主要依靠用户生成内容(UGC)转向专业生产内容(PGC),开始大量招募电台的主持人入驻平台。专业的广播节目制作团队和系统的内容生产能力正是目前网络电台所缺乏的,也是广播在融媒体过程中可以抢占的先机。以声音为媒介的广播应该回到擅长的音频领域发力。通过生产优质音频产品,多平台、多渠道传播,加速广播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经济之声已经开始进行了个性化产品的尝试,扶植培育出《老马价值观》《笑傲江湖》《易说》等个人专栏。《老马价值观》《笑傲江湖》已经形成显著的特色。《老马价值观》主攻财经评论,以引经据典、犀利酣畅见著;《笑傲江湖》讲述商业故事,以个性鲜明的表达见长。这两个产品不仅仅在电台播出,还通过微信、微博、应用软件(App)等平台,多角度、多维度、多终端地传播。《老马价值观》还同时生产视频产品,以满足不同渠道受众的需求,从而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音频产品在音频市场上还属于稀缺资源,有能力制作此类产品的团队目前还不多,经济广播应该抓紧机遇,抢占更多的份额。
作者:黄睿 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财经节目中心
- 上一篇:财务控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 下一篇:产权制度创新与资产管理体制重构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