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民族语言经济价值的探究
时间:2022-11-29 05:03:48
导语:对少数民族语言经济价值的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言作为一种资源,其多方面的价值属性得到了学界的关注。其中,语言的经济价值是语言作为资源的价值属性的重要方面,开发语言经济价值(简称开发语言经济)的意义已有较多论述,在此笔者不作赘述。本文重点关注民族语言的经济开发问题,此处简要讨论开发民族语言经济的重要意义。首先,从语言权利角度看,每个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权利,这已是写入宪法的语言政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民族为了自身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富裕,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民族语言,选择学习更具有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通用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权利的落实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条件。不具备一定经济实用性的语言,其语言使用者对该语言的语言权利就会受到影响。这种权利看起来不是别人的剥夺,而是自己主动地放弃自己的母语,主动放弃这种语言权利;而实际上,语言权利的放弃与否是以语言经济价值及其交际度为准绳的(语言的Q值理论可以对此作出一定的解释,参见Swaan,2001)。
因此,要真正实现语言权利,发展该语言的语言经济,使其成为具有相当经济价值的语言是较好的选择之一。其次,从语言生活角度看,语言生活本身应是丰富多彩的。这里的丰富多彩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语言生活中的语言存在形式的丰富多彩,语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语言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意味着语言种类的丰富,即多样的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而不是一种语言独揽天下。因此,语言生活的多样性,简言之,就是多样的语言(包括方言)在多样的社会生活中发挥多样的作用。而民族语言的作用自然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民族语言的经济价值自然是语言发挥多样作用的重要体现。此外,从文化的多样性来看,少数民族语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将促进社会文化的多样与繁荣。再次,从语言问题的角度看,发展少数民族语言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部分语言问题。关于“语言问题”的概念,陈章太进行了界定和分析,他指出:“语言问题是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专业术语,多指因语言及其社会应用所带来的困难、麻烦或冲突。具体指因语言结构、地位及其功能等的缺失、变异,或因相关制约因素的变化,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及语言关系、语言观念、语言政策的变化,使得语言在社会应用中发生困难与障碍,甚至可能造成、引发社会、民族、宗教、群体等的矛盾与冲突”,简言之,“语言问题是指由语言及其社会应用带来的需要认真对付、解决的困难与麻烦”。
由语言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已不是奇闻轶事,世界上由语言引起的社会冲突、民族冲突,甚至是政权更迭也是时有发生的。因此,适当地解决语言问题,对于化解社会问题、缓解民族冲突以及维持政治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发展语言经济,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经济,则是解决语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少数民族语言经济的开发,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和重视,以此体现语言平等和语言权利,进而体现并处理好语言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将会有利于区域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此外,从区域发展看,发展民族语言经济是科学、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之一。民族地区一般是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在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代中国,民族地区需要全面、科学、可持续地发展地方经济。而语言作为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重要资源,可以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语言经济是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语言经济,可以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也是繁荣和发展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关系,必将表明语言经济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旅游业中的民族语言及语言经济
旅游业是近些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旅游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旅游业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民族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创汇高、收益多的朝阳产业。旅游开发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民族地区人民的收入,转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产业条件充足。“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语言资源是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民族语言既遇有挑战,也存在机遇,具体体现在民族语言危机的出现和民族语言经济的开发上。
(一)挑战:旅游业中的民族语言危机所谓旅游业中民族语言的挑战,即旅游业所带来的民族语言危机,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对民族地区民众语言学习和语言转用的影响。具体体现在: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外地游客涌入民族地区。为了更顺畅地进行言语交际,更顺利地进行旅游服务,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的民众积极学习通用语(普通话)。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的民众在母语(民族语言及其方言)的使用以及对待下一代子女的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上,逐渐发生态度的变化,表现在对本民族语言的渐趋淡漠,对具有经济价值的通用语的趋之若鹜,从而造成民族语言使用范围日趋减小,使用人数日趋减少,语言转用逐渐发展,以至于放弃本民族语言,致使民族语言出现濒危,甚至灭绝。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上文所提及的语言问题。对此,李宇明指出,语言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某种原因自动放弃本民族语言。其中,经济因素是自动放弃本民族语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旅游业的发展,正是在一定程度上让民族地区的民众看到了通用语的经济价值,看到了学习和使用通用语对于地方经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因而,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民族语言的濒危,甚至灭绝。
当然,致使民族语言濒危的原因并非仅仅是旅游业,但不可否认的是,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语言的濒危。关于包括旅游经济在内的经济发展对民族语言的影响,国内外都有研究和分析。据孙杰远、李玉玲的研究,广西那坡县境内生活着壮族、汉族、苗族、瑶族、彝族。那坡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多民族语言共生共存的状况,并具有丰富和谐的多民族语言文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断裂的危机。其中,旅游业的发展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那坡县少数民族中的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语言文化的看法也正在发生改变。在那坡县百省乡坡伍屯,仍然使用彝语交流的所剩无几,大多数是彝语汉语互用,一些接受汉语教学的小学生甚至拒绝用彝语与家人、邻居交流。”具体来说,旅游业可通过三方面使语言发生变化:“当地人不得不用该族群语言以外的语言与外面的人进行交流;外面人所显示的物质优越感和他们的言谈举止会使当地人对外界产生兴趣,本族群的人会积极地学习他族语言;游客和当地居民在各种情况下进行直接交往,他们只有用外语才能与外面的游客沟通。”另据资料显示,韩国济州岛也遭遇类似的处境,以旅游业闻名的韩国济州岛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当地的方言土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机遇:旅游业中的民族语言经济应该看到,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语言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为语言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为民族语言的使用和民族语言经济的发展开创了活动的空间,民族语言可以在旅游业中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优势,充分开发语言这一种旅游资源,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语言的保护和语言资源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陈丽君、胡范铸所述,“语言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符合旅游资源的可利用、可开发性质,尤其是具有观赏性、趣味性、稀缺性等特点,能有效地吸引旅游者,使他们得到审美享受和精神满足”,无论是作为符号形式、交际工具的语言,还是作为知识和文化的语言,都可以在旅游业中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对于民族语言来说,体现出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知识,是民族语言在旅游业中体现资源价值的重要方面。例如,湖南永州的旅游指南把“女书”列入了旅游资源;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在旅游业中的开发也有声有色。以东巴文为例,当地印制的“东巴文化系列丛书”可以看作是在旅游业中开发民族语言的典范。东巴文化系列丛书包括:东巴纸经(东巴经典节选集粹)、东巴纸典(东巴象形文字译注)、东巴纸语(游丽江学说纳西话)、东巴纸言(纳西锦言名句欣赏)、东巴纸印(东巴文字印章集锦)和东巴纸像(东巴图案艺术集锦)。其中,东巴纸典(东巴象形文字译注)收录了一千四百多个东巴象形文字与汉字等语言文字的对照,具有实用性和欣赏性的双重作用,对于外地游客了解、体验东巴语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只要发掘出民族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的精粹与独特之处,在开发民族地区旅游经济过程中完全可以发挥出民族语言的作用,开发民族语言经济。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民族语言的发展及其语言经济的开发带来了机遇。
(三)民族语言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民族语言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民族语言对旅游业的作用作为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文化旅游近些年来得到了社会民众和旅游业界的重视。而民族语言所体现和承载的民族文化是开发文化旅游的重要对象和途径之一。如上文所述,民族语言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体现了当地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甚至是民族历史。这些都是外地游客在文化旅游过程中极为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旅游经济的过程中,注重从民族语言的角度开发文化旅游,将为旅游产业,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活力,这也是带动地方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旅游业对民族语言的作用就民族地区旅游业对民族语言的作用来看,旅游业促进了民族语言的使用,使更多的人看到民族语言的价值,尤其是经济价值,进而促进民族语言的语言习得与代际传承。保护语言,最重要的就是“用”。在语言活力的评估指标中,就有相关的“用”语言的指标。例如,语言活力的主要评估指标中的“代际语言传承”、“语言使用者的绝对人数”和“语言使用者占总人口比例”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濒危语言问题特别专家组,2006),都是与“用”语言密切相关。可见,“用”语言在语言保护中的重要性。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如果民族旅游业中能够开发出民族语言的经济价值,将会激励更多人使用民族语言。这种“使用”,首先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使用,即通过类似上述东巴文的做法,让语言文字在旅游经济中得到开发,开发出语言产品,形成语言经济。简言之,这种语言使用是把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的开发。其次,使用语言是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使用,即逐渐扩大民族语言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使用范围,扩大民族语言的使用人群、使用场合,从而进一步逐渐增强民族语言的代际传承能力,同时在语言态度上,使得本民族成员增强对本民族语言的积极评价与认同,进而推动民族语言的推广,扩大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
三、开发民族语言经济的途径
(一)语言经济的基本类型开发民族语言经济的途径多种多样。就一般的、传统的语言经济类型来看,主要有语言培训、语言翻译和语言科技等几种。语言培训是语言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为目标的经济行为。据相关统计,2005年国内语言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为150亿元。语言翻译行业也是语言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通过提供有偿的口译、笔译或者手语翻译服务,从而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据美国CommonSenseAdvisory公司2010年5月的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翻译市场外包服务的价值约为232.687亿美元,而另据统计,国内语言翻译和本地化业务产值已达到120亿元[3]。语言科技主要涉及与语言运用、语言信息处理等有关的软件设计、开发及生产等方面的经济活动,通过给客户提供与语言相关的技术、设备或高科技产品,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致力于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语音信息服务的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是语言技术领域的语言经济的典型。民族语言经济的开发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发展上述传统的语言经济类型。
(二)旅游业中的语言经济类型除了传统的语言经济类型,民族旅游业中的语言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发展新的语言经济。初步分析来看,结合旅游业的特点,可以发展(但不限于)以下一些新形式的民族语言经济形式。
1.语言艺术语言艺术主要是指利用语言进行艺术创作,并由此获得经济利益,如小品、相声、文学创作等。在此过程中,语言是其获利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旅游业中的语言艺术可以体现在多方面的语言活动中。例如,在原生态的民族歌舞中体现出独特的民族语言魅力。以羌语为例,据孙宏开统计,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多声部唱词包含了羌族文学的大部分内容,就最动人的酒歌曲目《迪沙》而言,就有80多首唱词。无疑,这些艺术形态如能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将向游客多方面展示当地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又如,在旅游经济中,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当地语言的特色,开发出刻有当地语言文字的纪念品,也是发展民族语言经济的重要途径。
2.语言体验这里的语言体验,类似于上述语言培训中的语言学习但又不同于语言学习,主要是在旅游活动中,引导游客对当地的民族语言进行体验式学习,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学习(甚至是习得)民族语言,感受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体验异域文化的神奇诡秘。具体做法可以有多种,例如,上文提及的“东巴文化系列丛书”就是一种很好的对书面语言(及文字)的体验方式。就口语而言,可以在特定的旅游区域内设计一定的类似于大学校园里用于学习外语的“语言角”,让外地游客身临其境体会民族语言及其语言交际的独特与神奇。此外,为了更好地提升游客对民族语言的体验,可以在诸多语言体验过程中加入语言科技的成分,将传统的语言经济形态———语言科技融入到民族语言体验中来,如民族语言与通用语的互译、旅游景点的语音信息服务等。
3.语言展示不同于上述语言艺术呈现和语言体验过程中的民族语言的动态展示,这里的语言展示,主要是语言博物馆功能的体现。具体来说,旅游经济中的语言展示,是通过静态博物馆的方式,向游客形象地展示该民族语言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及使用领域,即展示民族语言在不同时空下的状态,使游客简洁地了解该语言的历史与现实,进而了解与此相关的语言文化,以此达到文化旅游的目的。这种语言展示,也需要一定的媒介,如不同时期的书面文字材料、民族语言所依赖的文学、音乐作品等。
四、语言服务视角下的民族语言
经济在旅游业中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经济,是发展语言经济、提升旅游产业的“双赢”活动。这种双赢活动是在隶属于服务业的旅游产业中完成的。因此,开发旅游产业中的民族语言经济,可以从服务经济学,进一步说从语言服务的视角加以审视。语言服务是以语言作为工具手段或产品内容的服务。总的来说,旅游业中的民族语言经济开发,也是向游客提供一种语言服务。语言服务需要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两个基本要素,涉及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就旅游业中民族语言经济的开发来说,语言服务的“供给”主要是要激发当地民众使用民族语言的积极性,增强语言服务意识以及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语言服务的意识,在旅游业中创新服务形式、提供民族语言服务。当然,促进民族语言服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制定并实施适当的语言政策,激励、鼓励当地民众开展民族语言服务,发展民族语言经济。语言服务的“需求”主要是引导游客进行语言消费,激发游客的语言消费意识和语言消费意愿,从而形成语言消费市场。当然,对民族语言服务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意愿以及语言消费市场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是民族地区要通过多种方式,向消费者(游客)积极展示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以此吸引游客对民族语言的关注和向往。总之,开发旅游业中的民族语言经济,提供民族语言服务,需要民族地区的政府和民众做更多的工作,在敞开胸襟接待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的同时,积极展示自身语言文化的神奇与魅力,宣传民族语言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五、结语
语言经济学研究表明,语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少数民族语言也不例外。然而相关研究多是针对通用语经济价值的讨论。本文以民族地区旅游业为例,尝试探讨少数民族语言经济开发的意义与途径,以此表明少数民族语言经济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无论从语言生活、语言权利还是语言问题的角度看,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经济都具有相当的必要性;而在旅游业中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经济的诸多途径和方式,也表明少数民族语言经济开发的可行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同时指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系,以及民族地区语言文化与地区文化旅游的紧密关联,使得少数民族语言经济的开发与民族文化发展、区域发展双赢成为可能。倘若上述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经济的途径与方式能够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得到成功实践和广泛发展,那么语言经济学研究也将进一步证明:经济的发展未必导致少数民族语言的衰落和濒危;在旅游业中开发语言经济,提供语言服务,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保护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李现乐刘芳单位:扬州大学南京大学
- 上一篇:平衡计分卡在钻井绩效中的意义
- 下一篇:浅议农业合作社发展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