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分散经营与农机化发展路径

时间:2022-07-18 04:44:41

导语:土地分散经营与农机化发展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土地分散经营与农机化发展路径

1相关问题研究

而对于土地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成因,学者也进行了相关分析。刘新逢(2010)指出农地经营规模小和细碎化的历史成因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及当时农村土地体制、人口现状造成,并随着人口变动等原因带来土地经营规模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化、细碎化的结果。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应适度,切实兼顾农民利益。张凤艳(2010),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是地少人多,且土地承担的巨大的保障功能,农民脱离土地无处谋生。土地规模经营会破坏家庭承包制,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的下滑。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应坚持以农民利益为核心,尊重经济规律,从解放农村生产力,增强农村生产力。有助于农村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2土地小规模分散经营现状分析

农业人口多、农业土地少是基本国情,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六号),我国现有耕地12177.59万hm3,而同时,农村劳动动总数为53100万人,劳均耕地为3.434亩。

(1)土地小规模分散经营与现实国情相适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而过多的农村人口享有对农业集体土地的使用权,是形成农村土地小规模经营的根源。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调动了农民从事土地耕作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切身的经济利益。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而不应过份苛求土地集中大规模经营来发展高效的农业机械化,否则,将造成更的的农村劳动力“失业”。

(2)土地小规模经营只是一个过渡时期。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农业的基础地位将会引起足够重视,农业比重下降,但绝对量上会增加,这就要求农业部门生产率的提高,这要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普及。但当前土地小规模经营维系着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农村稳定,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集中了土地而赶走了农民。要切实做好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农业人口的转移。

3当前小规模分散经营存在的问题

(1)机械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农田地块零碎,细小,增加了农业机械生产中的使用成本,增加了农业机械额外作业的成本,农业机械有用功比重降低。同时,农民的劳动作业成本效率也不高。不利于土地经营规模效益的形成。一家的劳力一年守着的土地收益很大程度上还少于他们在城里当劳动力获得的要素收益。

(2)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度不够。根据对湖北襄阳襄州区东津镇吴湾村的走访、调查,农户大多科学意识不强,经营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普遍存在着“田地活不难做,人家咋做我咋做”的思想。当然,少数农民仍然相信科学,但也是凭经验,半信半疑,只管把自家的几亩地种得有收获就可以了。“一季子庄稼没种好,下季子再来”。科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缺乏竞争部分农村,靠着基本的经验有收成基本上是千家万户农民的想法。他们很少能引起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要素的科学技术的足够重视。

(3)农业机械不配套。我国农业机械发展中的机械投入主体从计划体制中的国家为主的投入到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的国家引导支持,农民自主自愿选择,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成就。但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相应的农业机械设施不配套。根据调研走访,我们发现农民真正需要的是小型、成本低、简单、实用、易操作的农业机械,比如:排灌设备、小型收割、插秧设备等等。所以,现阶段,真正适度地普及与土地经营相配套的小型农机具,支撑起有着大量农业人口的农业机械化,是适应当前农业土地经营现状的,而不是一味的让广大农民“被机械化”。

4结合当前农村土地经营现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建议

(1)要结合我国“三农”问题基本国情适时、适度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中国农业耕地面积大,但劳均耕地面积少,这是基本国情。农业产业发展要做到与第二、三产业的相协调,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也要以农业产业发展,第二、三产业上升为前提。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以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转移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实现了机械化而让大量农业人口失业化。在当前基本国情下,小规模分散经营应采取逐步机械化,分地区,分阶段,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发展为中心,起到示范作用,让人口众多的农民在示范、引导下,有目的、有特色的投入农业机械,获得农业生产的高效益。

(2)化零为整推动有特色的合作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业企业和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当前小规模分散经营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引导、扶持农业企业与农业产业对接,实现土地经营的最大化。同时尊重农民市场主体地位,鼓励农民及相关集体组织、单位在广大农村推动合作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把分散的生产资料集中起来,如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土地合作社,化零为整,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3)宏观决策部门积极引导规划发展特色化、区域化农业。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构建区域化生产农业。如农家乐、农业观光等高附加值、高产值的特色农业。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又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的发展。构建区域性的农业,如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等,区域性专业化生产使农民在获得外部经济性的同时,自身经济实力增强,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也逐步跟进,实现农业机械化与土地规模经营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