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县域工业经济策略

时间:2022-07-03 04:02:14

导语:强化县域工业经济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强化县域工业经济策略

规模以上工业(即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因此,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是发展规模经济、增强产业聚集、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壮大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工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正确分析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工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思考促进规模工业发展的应对策略,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县域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机制缺陷。在县域发展起来的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属非公有制经济,以民营企业为主,而且以家族式组织管理形式居多,在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上存在较大缺陷。虽然家族制组织形式在创业初期具有一定优势,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较高层次后,就存在一些管理上的缺陷,加大了企业拓展空间的难度,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2)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县域内工业大部分属传统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尽管在培育拳头产品、创名牌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大多数产业领域,产品结构水平依然较低,缺少具有较高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市场占有率、能够带动整个产品结构升级的名牌产品群。

(3)企业之间关联度低。由于县域内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效益不高,企业间关联度低,配套能力差,没有能够形成使众多中小企业围绕大型骨干企业发展的格局,因而难以把小企业纳入大企业、龙头企业的资产链、技术链和品牌链的协作体系之中,难以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4)科技创新作用较弱。民营企业吸收科技人才难度很大,人才少、忽视科研投入,企业技术水平处于较低层次,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即使一些技术水平稍高的企业,也主要是依靠引进境外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技术在外情况比较突出。

(5)企业融资难度大。县域内工业是在改革开放和短缺经济的特定背景下,依托自身的体制优势,通过大量的企业生成与外延扩张而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属民营企业,规模小、档次不高。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造成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资金的短缺严重妨碍企业的更新改造和规模扩张。

二、做大做强县域工业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促进县域工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依托、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品牌创建,不断创新政府服务举措,综合性地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类困难,努力提高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提升工业经济的总体水平。

(1)引导企业加快创新。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和生命力的源泉,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法宝。一是引导企业制度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产权制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二是引导企业管理创新。鼓励企业引入现代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社会意识、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三是引导企业科技创新。鼓励有条件的规模工业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开发,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拓宽思路,采取政府倡导与民间组织、集中推介与分散推广、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上门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设点招商和网上招商。二是明确招商引资重点。在区域方面,按照“立足国内,拓展国外”的思路,定期召开招商洽谈会,并积极主动参与项目推介和对接。

(3)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品牌是企业经济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的鲜明体现。要坚持把提升骨干企业知名度和引导中小企业开展品牌创建相结合,提高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一是坚持扶优扶强。选定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通过资本运营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能与国内外企业抗衡的品牌企业。二是引导企业争创品牌。设立名牌战略发展资金,专项用于奖励获得中国品牌的企业,以及对建立品牌营销联盟或以产业集群形式联合拓展市场等给予补助。

(4)加快产业载体建设。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依托良好的平台,要打造特色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有创新,并注重环境保护,有利于产业聚集和经济持续发展。一要有长远目标,周密规划,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规范科学管理;二要坚持以增强区域竞争力为目标,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中心城镇为依托,把特色优势产业升级和城市化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源共享,集约经营,进一步壮大产业集聚规模,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三要注重层次,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入园的企业,尽可能使县域经济进一步集聚,发展进一步规范,优势进一步发挥;四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联合打造、共同发展、共同受益,防止重复建设,防止恶性竞争。

(5)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从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四大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规模企业持续发展,使更多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一是建立公平竞争的政策支撑体系。在放宽投资领域、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税收政策、对外合作等方面为众多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更多小企业迅速发展进入规模企业行列。二是建立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理、责任追究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努力提高行政效率。三是建立功能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经营管理、投资决策、招商引资、技术培训、法律服务、专利申报等全方位服务,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管理新格局。四是建立公正公平的法制保障体系。积极推行相对集中执法改革,成立综合执法机构,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制定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检查行为,禁止滥用权力,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在全市形成优良的社会信用环境。

(6)正确处理四种关系。促进规模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朝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目标前进。为此,必须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近几年来县域经济在得到稳步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治理带来了不小压力。因此,今后要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扶持中小企业加快用“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园区层面建立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的生态工业园区,在企业相对集中的乡镇,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二是产业规划与企业布局的关系。受乡镇行政区划局限,乡镇招商引资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导致大部分县(市)企业布局比较分散,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也给污染集中治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今后要重视以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打破乡镇行政区划限制,有效引导产业向特定区域、企业向特定园区集聚,并切实限制布局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发展,为新兴产业的发展留足空间,合理布局生产力。三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传统产业基本上属于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县域经济的带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不是简单的取代、淘汰关系,在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动下,二者可以互为补充、并行发展。四是近期开发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工业经济发展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现在开发要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一要着眼现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规划确定产业布局,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产业集群和集中园区。尤其要针对薄弱行业加强近期的开发,着力引进新项目,兴办新企业,实现规模和总量的扩张,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为今后的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要着眼未来,做好发展的长远规划,选择一批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能尽快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行业和产品作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实现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三要建立起以规划为龙头的项目生成机制和产业发展机制。要坚持项目的开工、建设、储备滚动推进;坚持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储备;坚持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共同发展;坚持生产、流通、服务同时抓;坚持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内资民资、外资侨资为主体的投资结构。通过长短结合、远近结合为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宏伟的蓝图和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