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消费需求状况及建议
时间:2022-11-29 10:24:00
导语:国内消费需求状况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个开放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更为持久和相对稳定。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扩大消费比增加投资和刺激出口对经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具体提出了要“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一新的决策,是针对以往消费比重低所做出的重大调整。扩张消费,把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需求领域,是以后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这既是过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比例失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更高达80%以上。而在我国,1996—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尽管我国自1998年以来一直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宏观经济政策,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这种效果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相对而言,消费“启而未动”,消费和投资的不协调非常突出。消费需求的不足,也使得投资的高增长缺乏持续的基础,成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费不足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消费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失衡,部分产品的相对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1992—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0.0%,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25.4%。而自1997年起,城乡收入增速下降,差距也逐年拉大。城镇居民在1997—2002年5年间的年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下降为7.8%,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3.1%。200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7元,同比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44元,同比增长7.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02元,比上年同期仅增80元,消费支出1115元,仅增84元。占人口主体的农村居民收入偏低且增长乏力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具有跨期的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居民的消费行为日趋理性化,从攀比消费和集中消费向追求多样化和跨期效用最大化转变。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最重要因素是未来支出预期,从而导致即期消费紧缩的局面。与此同时,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相继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与费用。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大多数居民的必然选择。
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居民消费倾向(指居民消费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仍然偏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因此,如何通过增加消费来带动自主投资的增长,进一步扩大内需,逐步降低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依赖,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对扩张消费的建议
1、提高居民收入。收入是决定扩张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实现扩张消费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要提高居民收入,一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支持居民收入的增加。二是重点扩大中低收入者比重,使之成为扩张消费的中坚力量。中低收入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比较高,增加收入后转换成即期消费的份额也会比较高。第三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减轻农民负担、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同时调节过高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特别是要抑制非法和不合理收入所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高收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低,新增的收入是“闲钱”,对其消费的刺激作用不明显,有的相反还扭曲了消费行为。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国民收入分配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利于消费的正常发展。其主要措施是完善个人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高收入者要实行高额累进式税率。可考虑对私人购车、购房实施税收抵扣政策。从全社会看,从高收入群体中多征一些税,用来补助低收入者,是“抽肥补瘦”,有利于调节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进一步扩张消费,繁荣经济。
3、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发展消费信贷,使购买高价值商品有提前实现的可能,能够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消费断层问题,使有稳定收入、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居民可以通过分期付款提前实现消费愿望。信用消费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将激活相关产业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发展信用消费,一是应总结前一阶段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住房信贷规模,增加品种和形式。二是抓紧研究制定有关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使信用消费规范、健康地发展。三是拓宽消费信贷领域,创新消费信贷的金融工具,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利率。四是建立健全担保机制。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对未来住房、医疗、退休保险以及子女入学等支出增长快于未来收入增长忧虑增大;二是当前就业及再就业问题的急速加重,增加了人们对未来就业和收入不稳定的恐惧。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使得居民当期收入不能当期消费,积极储蓄和积累消费。就农村而言,看医、劳保、就业和子女上学等方面面临更多问题和不确定性。所以在增加居民消费的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居民消费顾虑,提高居民消费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