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营运风险以及控制

时间:2022-11-25 03:49:00

导语:非营利组织营运风险以及控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非营利组织营运风险以及控制

非营利组织从事经营活动已经成为其寻求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比捐款和拨款更为可靠的资金来源。然而,非营利组织经营是一条全新的道路,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许多风险和困难,必须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才能保证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1非营利组织经营的含义、经营形式

1.1非营利组织经营的含义

按照一般商法理论,经营活动是指以赢利为目的的持续性业务活动。非营利组织经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解决自身发展经费问题,以市场为基础,由传统的依靠拨款和捐赠转向自营创收,其运作方式向商业企业靠拢,在组织内引入商业精神和商业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具有以赢利为目的和持续性经营等特征。

1.2非营利组织经营的形式

非营利组织经营有着多种形式,大体包括以下四种:

第一,核心项目商业化。每个组织都有其赖以完成使命的核心项目,过去非营利组织依靠捐款和拨款,向受益人免费提供这些核心项目。而现在他们使这些项目更多地依靠收费和合同。

第二,销售相关产品。非营利组织自己发展产品,销售给组织的会员、参与者或是社会大众,这些产品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获得完成组织任务和赚取收入的结果。

第三,建立商业性附属公司。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非营利组织经营活动的总体倾向是允许其设立经营实体从事经营活动,但不允许其自身从事经营活动。许多非营利组织正在建立商业性附属企业以完成自己的任务。

第四,与企业建立联盟。非营利组织与企业之间的联盟发展迅猛,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企业将营销理念和经营模式带入公益领域,提升了社会知名度;而非营利组织也获得了新的资金来源。

2非营利组织经营的风险

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在经营上存在很大区别,在自营创收的这条道路上会遇到各种风险。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以下五种:

2.1经营风险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活动有赢利的希望,但也有亏损的可能,虽然其在商业市场上竞争时具有一些优势,其中包括税收优惠、志愿者提供的劳动,还可以使用拨款或捐赠的资金帮助弥补启动成本和资本投资,但仅凭这些还不能保证产生利润。如果非营利组织经营活动失败,它不仅要愧对捐赠者和志愿工作者等相关人员,还会使该组织名誉扫地,也可能使得非营利组织失去民间的信任,后果将十分严重。

2.2事业关联营销带来的风险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建立战略联盟,实行事业关联营销,对双方都是双赢的交易。然而,非营利组织应该警惕这种合作可能带来如下一些风险:①联盟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质次价高,或者商业行为与组织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驰,这样会损害公益活动的声誉,使非营利组织的形象受损。②建立一个公益事业的营销联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这个项目失败,所投入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就会付诸东流,拖累组织的其他活动。③与非营利组织联盟的公司可能对该组织采取限制性措施,或者过多的干预组织的活动,使组织失去自主性。

2.3文化风险

非营利组织通常被认为是公益慈善的场所,一旦施行商业化经营,这就使得商业文化与公益文化之间产生严重的冲突。许多在非营利组织工作的人对于营利组织习以为常的经营风格极不认同,在非营利组织中任职的专业人士在被要求采取更加商业化的经营手段时,都会表现得犹豫不决,甚至抵制;而雇佣商业中具有管理经验和有市场头脑的人有可能遭到同事的排挤。尽管商业化并不意味着必须排除慈善活动,但这两种动机是很难平衡的。组织必须培育出一种新的文化,使组织能够接纳和支持新的活动,能够融合新职员的技能和价值。

2.4政治风险

当非营利组织变得更加商业化,政府无法掌握其经营的真实情况,或者引进的商业化项目偏离了组织的使命,影响了组织的形象时,它们有可能违背公共价值,受到政治方面的抵制。例如,河南的一家商会为了规范和整顿市场,防止恶意竞争,在其会员单位内统一提高产品包装档次,统一规定产品价格。但这种行为遭到了工商部门的抵制,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做会哄抬价格,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5形象风险

非营利组织在商业化运作过程当中可能因举办活动而引发形象风险。非营利组织因为有营利行为,通常会引起社会公众的反感,民众不会同情非营利组织不得已赢利的苦衷,总是无法接受此种改变。同时,采取商业化经营的非营利组织,也会引起营利组织的反感。它们认为,非营利组织在税收优惠、低劳动成本等方面占据了优势,是不公平竞争。如果竞争持续升温,营利组织竞争对手将向政府施加压力,使它重新考虑非营利组织享有的免税优惠。

3非营利组织经营风险的控制对策

非营利组织经营不是任何项目都可以做的,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不违背组织的宗旨和使命、不做风险过大的项目。非营利组织经营的成功,必须依靠各方力量共同努力,采取如下措施可以加强对风险的控制。

3.1建立高效商业机制

如果非营利组织要高效率地开辟新业务,它们就必须接受商界的工作方式,建立高效商业机制。首先,要为商业化项目设立目标,而且要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和考核标准,对非营利组织内的管理人员下达分目标任务,并依据目标完成情况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这样能够在组织内树立起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其次,要吸引高素质的商业人才。这需要非营利组织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对外宣传交流。同时,需要政府、大学、企业等的合作和支持,才能协助非营利组织减少经营人才困扰。

3.2积极应对合作关系

非营利组织要想与营利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必须采取积极的策略。首先,非营利组织要对组织自身的实力和不足加以评估,进而挑选出那些适合的公司,向它们说明达成合作关系如何有助于公司的长期战略。其次,列出一些潜在企业伙伴,并开始逐一进行调查。调查必须全面仔细,明确组织的公益事业营销行为是否与公司的目标相辅相成。最后,建立一个互利的联盟,需要双方开诚布公地交流,言明各自的目标和期望。

3.3培育新的组织文化

如果非营利组织想开拓商机,就需要培育新的组织文化,把商业价值和慈善准则合二为一。非营利组织管理者需要引导雇佣的商业人才,使他们把商业框架和组织的宗旨结合起来,使他们了解商业化以及商业化进程过快对非营利组织的危险。同时,在组织普通员工中培育市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商业化经营是为了谋求更多的资金实现组织的宗旨。驾驭一种新的文化绝不能求简单、图快捷,提高内部专业水平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战略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3.4与利益相关者协作

非营利组织在推出商业化项目时,要与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协作,取得他们对商业性活动的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社会公众。下面就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分别说明:一方面,政府。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否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于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非营利组织既不能完全地脱离政府控制,又不能完全依靠官方投入。而要尽可能地结合政府的资源优势来发展自己,谋求更为有利的支持。另一方面,社会公众。面对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的质疑以及对营利组织竞争者的抵制,非营利组织应该进行开诚布公地交流,取得他们对商业性活动的理解和支持,也要提交充分的证据,说明其组织是在为公益服务,这样才有理由继续享受税收优惠。

3.5放弃不合适的经营项目

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人应该时刻谨记:寻求自营收入的目的在于该收入为公益事业提供支持,更好的完成组织的社会使命,而不是创造了多少利润。在选择经营项目时,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人应该考虑该项目是否会影响了组织的形象,而不是只把目光放在带来的利润大小上。对于那些可能会影响组织形象的项目,应该摒弃,寻找更适合的经营项目来替代。而对于那些抛弃组织宗旨,商业色彩过于浓重的非营利组织应令其转向营利组织,取消其非营利组织的资格,免除对其的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