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时间:2022-09-17 06:15:00

导语:市场经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场经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博湖县现有灌渠总长度为1608。15公里,干、支、斗三级渠道为422.16公里,全县现有桥、涵、闸、渡槽等灌溉渠系配套建筑物2551座;全县开都河灌区灌溉面积为8133公顷。

可以说,这些工程为增加粮食产量、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配套差,后续投入不足等原因,许多地方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严重失修,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存在问题

1.服务功能退化1997年博湖县实现了斗渠以上全防渗的目标,防渗长度达到435公里,但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全部为土渠塑膜防渗渠道,由于每年清淤、芦苇穿孔,加上牲畜践踏导致塑膜破裂外露,渠道芦苇杂草丛生,水流不畅,达不到设计引水量,并且渗漏严重,渠系渗漏水补充地下水,造成农区土壤盐渍化加重,低产田增加,末级渠道更是功能衰减,效益急剧下降。

2。灌区急需改造博湖县排水系统也急需改造,博湖县灌区属于纯灌溉农业区,蒸发强烈,成土母质中含有一定的盐分,因灌、排关系不协调,造成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使农作物减产,甚至弃耕。

3。管理与建设的主体不清旧体制已不适应现行体制,但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确立,使得农田水利管理和建设的主体不清,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用水、管水、建设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税费改革后,村提留和“两工”取消,改革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以前的工作方法就难以开展。市场经济下的农民意识就是最直接的效益意识,水是商品的理念深入人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最根本的生存来源就是水费;而博湖灌区现在的水费价格仅达到供水成本价的60%,属亏损经营,并且农民每年有部分水费拖欠。

4。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难以有效的组织和发动起来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5。财政投入资金不足“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财政支农投入绝对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同博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求相比,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仍是低水平的,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功能在继续萎缩,博湖县现有灌、排渠建筑物3438座,根据博湖县的实际情况,小型水工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最长为15年左右,按正常运行计算,每年更换的建筑物最少为230座,根据已建成的同类工程,平均每座约为4000元,按最长时间5年计算,保持现有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每年需投入排渠清淤资金为342.64万元。所以要保持博湖县现有灌、排系统的正常运行,除群众投工投劳清淤灌渠外,每年需投入更新资金为434.64万元。

二、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思路

1。争取项目,加大国家投入力度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主要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公共财政重点扶持对象,所以应该加大水利项目申报力度,利用财政增收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逐步建立起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2。引导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参加、乡村组织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制;博湖县的实际情况表明,如果能让农民直接受益,大多数农民是愿意为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出劳动力的,如果需要筹资则难度相应的要大很多。

3。加强政府引导和宣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的认可和参与才能更好、更快地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我们要通过各级人民政府和各个渠道继续加强宣传力度,要使每个村民都了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认识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村民自己的事,提高村民参与度。

4。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力度,必须以政府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为引导,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取消“两工”,实行“一事一议”,决不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削弱政府的功能,而是改变过去的指令性干预方式为指导性引导方式。

5。充分发挥农民组织的作用利用农民用水协会等组织实行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村民自治的办法,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