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流通体制革新的必要性
时间:2022-02-22 09:27:00
导语:探索农村流通体制革新的必要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流通在湖南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农村流通业的落后现状都要求根除农村流通体制的弊端,深化改革,构建起城市和农村、工业品与农产品双向流动、高效、畅通、有序的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目标,关键构建一个以农户为中心的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系统性框架,深化农村流通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流通组织创新、农村流通方式创新、农村流通政策手段创新、农村流通管理体制创新。
关键词:湖南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现代市场流通体系
一场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突如其来,来势凶猛,将全球经济逼入“弯道”,湖南省也受到严重影响,面临严峻考验。关键时刻,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化“危”为“机”,抢抓机遇,不仅要保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还要“弯道超车”,科学跨越,要实现“弯道超车”,关键是要拉动农村内需,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
流通业在引导农村生产、拉动农民消费、稳定物价、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近年来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湖南省初步构建起以县域商业网点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覆盖全省范围的新型农村流通网络。目前全省乡、村连锁店铺已经发展到了7000多个,建设改造农村商品配送中心70多个,引导3万多农民从事商品流通业。2008年,湖南省市场消费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100亿元,增长22%以上。2009年计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必须有力地拉动农村内需,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
一、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重生产轻流通”思想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流通业在新农村建设中仍缺乏应有的重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城市发达的流通业相比,农村流通业的发展依然落后,因此,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流通基础薄弱流通基础设施不足,农村市场功能不完善,仓储设施简陋,尤其缺乏贮藏保鲜设施、农产品质量检测设施。1990年农业基建投资约占基建总投资的3.1%,到1995年该比重还低,虽然“八五”以来该比重逐年提高,但到2001年仅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承担70%以上农产品流通的批发市场,政府投入和配套投资很少,多数市场设施简陋,功能不全,辐射力低。诸如鲜活农产品的专业工具、专业仓库、冷藏库、保鲜库等设施和专业大宗农产品物流中心等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均不能满足农产品流通发展的需要。各种环节的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缺少集约化的流通链条。
2.流通组织发育滞后流通效率低下由于供销社主导农产品流通的功能逐渐弱化,到目前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仍处于农民经纪人、专业协会等初级水平,龙头企业、各种合作社和农户紧密联结的高级中介组织形式的发展还相对不足。据课题组对邵阳、衡阳、怀化三市近百个农户的调查,35%的农户自销农产品,60%的农户卖给个体商贩,仅4.5%的农户通过订单进行销售。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还没有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由于连接生产与市场之间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成本高、效率低。同时,由于流通力严重不足,一些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等产品因不能及时销售或冷藏而腐烂,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3.农村市场管理滞后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依然严重,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市场秩序不规范。由于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的商品质量检测制度和必要的检测设备与手段,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农村市场中假冒伪劣商品危害程度远远高于城市。无论是农产品、工业消费品还是农业生产资料,不合格率高、假冒伪劣问题较为严重,销售渠道混乱,严重危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农副产品生产过程中诸如农药化肥的残留等问题在农村产地市场不能及时准确检出,流向城市市场也给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造成危险。
4.经营业态单一,流通方式落后。虽然近来农村商业网点的建设获得较大的发展,但农村零售业态结构仍较为单一,绝大多数农村消费品的零售多以小型农贸市场和小杂货店为主,连锁超市发展缓慢。特别是农贸市场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信息传递、价格形成、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性功能非常薄弱。会员制、竞价拍卖、远期合约交易和期货交易方式仍处于萌芽阶段。
二、构建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体系
要改变农村商品流通滞后状况,构建一个以农户为中心的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系统性框架,农村流通是由农产品流通、农资流通和农村消费品流通三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的流通活动都与农户这一农村经济主体紧密相关,并且通过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关联。因此,我们改变过去割裂农村流通系统整体,分别对三个子系统单独进行研究的习惯,而将之纳入一个以农户的经济活动为中心的整体框架中。
农户在农村流通系统中的角色与地位。农户是农村经济活动中的微观主体,就流通领域而言,农户具有三重角色,分别对应着其经济活动以不同环节与方面。首先,农户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农户的第二种角色是农产品流通的基本组织单元,不仅要按市场信息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活动,还必须走向市场,作为农产品市场上的卖方参与市场流通和市场竞争。农户的第三种角色是作为消费者。为了顺利完成农业的生产环节,农户必须到农资市场上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生产必需的投入点,其次为了生活需要,农户还需到消费品市场购买一些自己不能自给的日用消费品和各种服务。可见,农户是农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其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农村流通活动的市场主体,是农村经济活动的中心。农村流通系统的三大子系统也是由于农户这一经济主体而相互关联。
农户与三大流通子系统之间发生关系的机制。在农村流通系统中,农户是面向三个不同的市场参与不同的流通活动,而这些流通活动与农户的不同方面是紧密联系的。
农户参与三种流通活动是分别作为不同的市场主体参与三个不同市场的交换活动,而其进入市场的方式与路径则表现为三种不同产品的流通渠道。
从农村流通系统框架中可以看出,一是要明确农村体制改革的着眼点应该是农户这一农村微观经济主体,二是为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必须改变以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非系统化思维,代之以系统的思维方法。(1)围绕农民利益确定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2)塑造与完善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是深化改革的关键。(3)建立高效畅通的流通渠道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4)农村流通现代化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主题。以现代化的流通业态、流通方式以及现代化的物流和信息流设施、手段全面推进农产品流通、农资流通和消费品流通的升级是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
把农民利益的提升作为设计下一步改革的出发点。强调要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农村流通体系,深化改革的措施与路径的设计必须通观全局,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构筑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并构建农村市场运行监控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执法监督,规范农村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健全市场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1.构筑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构筑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完善流通网络体系;疏通日用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的渠道,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方式,逐步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方式改造、整合农村传统的流通网络,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的升级,把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日用消费品销往农村市场,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日用工业消费品、更加舒适的消费环境以及更加完善的服务,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
2.构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国有及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企业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构建以规模联购为基础、配送服务为支撑,横向联合、纵向对接、上联工厂下联农民、辐射能力强、网络覆盖面广的新型农资经营体系。
建立健全全方位为农服务的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农资流通企业要将农资销售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服务和技术服务及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
3.构筑农产品零售市场体系。构筑农产品流通体系,虚大力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以推进城乡市场双向开拓为重点,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业态中的经营比重。
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完善和提升其市场交易功能与服务功能,重点建设一批跨区域、辐射力强、各具特色的产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以农产品拍卖、经纪人、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将其打造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构建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引导现有农产品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冷链系统、物流配送、市场信息、检测检验、废弃物及污水处理、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形成示范和带动作用。多形式、多途径健全和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推动订单农业和产销直接见面,提高农业市场组织化程度,通畅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路,促进农产品增值。同时在农产品交易中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4.构筑农村市场运行监控服务体系。要把农村流通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进一步健全农村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执法监督,规范农村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健全市场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统一高效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制定合理的农产品铁路运输价格,降低公路运输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杜绝对农产品运输的乱收费、乱罚款。
三、农村流通改革的主要内容
1.农村流通组织创新。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建立各类流通合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完善服务功能,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着力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流通带头人,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农村以产品为联系或纽带的各类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发挥它们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价格协调、资质认定、专业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利益和行业利益的代表。
2.农村流通方式创新。就是要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贸工农一体化、制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优化供应链体系,推进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专卖店、无固定地点销售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加大对传统流通服务业特别是杂货店和农村集市的改造力度,创新农资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推广先进流通技术,加强流通信息化建设。搞好商业网点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整合社会商业资源。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和物流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建立适合农村市场发展特点的分销渠道,充分发挥“一网多用”功能,开展采购、配送、销售、加工、租赁和技术推广等多样化服务,实现工业品和农产品城乡间双向顺畅流通。
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3.农村流通政策手段创新。湖南农产品流通发展缓慢除了自身的因素外,受到政策和环境的制约。就是要加强法制体系及标准体系建设,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经济环境。为此,应针对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市场主体和客体准入、市场载体功能缺失、中介组织定位等问题,加大农村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和政策协调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消除不利于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各种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日用消费品农家店的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三绿工程”、“科技兴商工程”、“品牌战略工程”等。同时,在解决国有商业企业历史包袱、改造大型批发市场、鲜活食品质量检测、建立重点商品储备、构建中小商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制定、实施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维护农产品流通及消费安全。建立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产品经营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农资损害赔偿机制。商务主管部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落实农家店药品、书报杂志、烟草等商品零售及通讯、邮政业务资格。尽快形成适合农村特点、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办法,促进农村市场发展的规范化。
4.农村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就是要健全和完善流通管理职能,积极整合流通管理资源,构建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新型流通管理体制。因此,必须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能应定位于实施行业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主要是做好流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行业规划、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以及信息的引导和应急调控工作。
流通企业效益比较低,主要表现在环境不宽松,投入少,税费负担重。其中主要原因是受税费负担的影响,现在又把生产环节的特产税转移到流通环节上征收,更加加重了流通企业的负担。如从湘西州日杂食杂果品总公司的经营情况看,企业不仅承担着农产品经营业务方面的税,还有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以及各种费用摊派,过重的税费使流通企业不敢轻易开展经营业务。因此,要从政策上给流通企业予优惠,创造宽松的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不仅激活当地流通企业,而且还要吸引外地客商来湘长期开展业务,把湖南农产品销售出去。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就要使农产品流通与大农业、大市场的要求相适应,把流通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要打破条块分割、各行其事的状况,形成共识,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搞好服务。因此,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把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和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势在必行。
5.农村流通人才队伍培育创新。要培育一支高水平的流通人才队伍,建立发达的流通网络。市场放开后,要搞活农产品流通必须加快流通人才队伍的培训工作,建立发达的流通网络。在流通网络建设上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运用连锁、配送等现代的营销方式。要注意发挥现有的流通资源优势,尤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如邵阳县黄塘乡陡水村村主任助理刘小飞巧借远程教育网络优势,成功与贵阳花溪区林业局签订一个65万元的苗木销售订单合同,他利用所学专长,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通了专业销售网站,并积极推行网上订单交易,及时在网站上更新专业合作社的各种供求信息,全面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类流通信息服务。通过改革,注入活力,尽快培育起适应农产品流通需要的现代的流通网络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光盛,李大明,唐晋.采取新举措搞活农产品流通———湘西州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情况的调查[N].团结报,2002-12-16.
[2]周力,周革非.新时期我国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及政策取向[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9).
[3]张满林.辽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J].商场现代化,2007,(12).
[4]高宜新.重视流通与流通体制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2).
[5]王有兴.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新举措[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3).
[6]黄国雄.纵论中国流通体制改革目标及走向[J].商业时代,2005,(33).
[7]忻红.商品流通管理体制创新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04,(32).
[8]罗小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03,(4).
[9]罗必良.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4).
[10]单丹,庞毅.中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6).
- 上一篇:档案业务年度工作思路
- 下一篇:证券公司客户经理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