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分析探讨

时间:2022-02-17 11:41:00

导语: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分析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分析探讨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收入分配历史与现状,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弊端和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此,应该从抓住改革和发展两个环节、发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改进宏观经济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三个方面加强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收入分配结构;调整;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物价变动频繁的形势,CPI月月攀升,PPI也呈现上升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6月,CPI同比上涨2.9%,PPI同比上涨6.4%,而这一上涨的趋势仍然将持续。理论和实践证明,在物价变动尤其是物价上涨期间进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是非常难得的机遇。因此,结合我国收入分配结构的历史演变和现存问题的分析,讨论当前情况下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就显得意义重大。

1我国收入分配历史及现状

1.1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长期以来,人们把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从而把按劳分配当做进行收入分配的唯一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坚持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下,逐步放松了对其他分配方式的限制,使其他分配方式也有了用武之地。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这里可以看出我国开始逐渐调整收入分配的方式。

(2)先富带共富。所谓先富带共富,是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促进效率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一政策,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1978年12月,党中央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30多年来,不仅已经成为指导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之一,而且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3)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则进一步具体化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随后,党的十七大对这一政策进行修正,以使更加适合我国的现状。

1.2各种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

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明确地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强调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并不会影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劳动不仅仅是同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相并立的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对此也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2我国收入分配的弊端与缺点

2.1按劳分配为主体体现不突出

以2002年为例,居民工资总额在1.2万亿元左右,占当年10万亿元GDP的12%和城市居民3.7万亿元全部可支配收入的33%。换言之,在城镇还有2.4万亿元是通过非工资的方式分配的。而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已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达到43%。工资占GDP的比例过低,说明在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当中,通过劳动报酬分配的比重过小,大量国民财富通过非规范的途径流入个人手中,按劳分配为主体体现的并不突出。

2.2先富带后富不能充分落实

“先富带后富”的政策曾经给我国带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先富”,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在“带后富”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当前我国恩格尔系数的增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而据有关资料统计,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为37%和43%左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加大。

2.3效益优先,公平难顾

目前的收入分配关系使企业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重视局部利益,忽视全局利益;其根源是重视效益,忽视效率;主要表现是重视规模,忽视集约,热衷模仿,忽视创新。另外,在资本强势的条件下,公平难以兼顾。主要表现在我国工资增长率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即使工资增长出现回落的情况下,劳动者自身的工作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效益实现了优先,公平却很难顾。

3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途径

3.1抓住改革和发展两个环节

尽管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呈继续拉大态势,但是我们决不能把这些问题归罪于改革本身,从而否定改革的大方向,甚至要求回到老体制去。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我国采取的是渐进改革而放慢改革的步伐,从而加大改革的成本,使改革付出过高的、不必要的代价。因此,只有深化改革,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转型期的无序状态所带来的问题。这可以说是改进收入分配状况的一个大思路。而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的发展,“馅饼”做大了,才能为公平分配和减轻贫困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特别要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西部的大开发。只有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才能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必要的条件。西部大开发对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积极意义更是显而易见的。只有抓住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才能最终解决。

3.2发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

(1)税收途径。税收调节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要增强人们的纳税意识和提高收入的透明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个人所得税制度;而且有的人也确实先富裕起来了。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偷税和漏税的现象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除了体制上的原因以外,同人们纳税意识的淡薄也有关系。因此,在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增强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此外,由于我国还处在体制转型之中,提高收入的透明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注意这种转变的适度。因此,应该在增强人们的纳税意识和提高收入的透明度方面相互促进。

(2)转移支付途径。就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来说,转移支付主要是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这种转移支付可以由中央政府直接进行,比如,更高比例的财政收入返还,拨专款兴修对当地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工程等;也可以是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由地方和企业来进行,如“一帮一”工程,即一个东部省市帮助一个西部省市,一个东部县市帮助一个西部县市,一个东部企业帮助一个西部企业等。

(3)改进宏观经济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如果说,上述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调节是对初次分配的结果所进行的宏观调节的话,那么,从更加宏观的意义上来考察,还有对分配结果产生以前的调节,即对分配起点和分配过程的调节。现仅以劳动这一生产要素为例来进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已经证明,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流动,已经在缩小收入差距上起了显著的作用,培育和健全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城乡之间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是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