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劳动就业对策论文

时间:2022-08-29 03:14:00

导语:市场经济条件劳动就业对策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场经济条件劳动就业对策论文

摘要:劳动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中国的改革能不能最终取得成功,社会能不能保持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劳动就业问题。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就业问题,探讨增加就业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动就业问题对策

一、我国现行的劳动就业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劳动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就业制度已基本形成。

多渠道多元化的就业格局基本形成。在国家统筹规划的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突破了政府统包统配单渠道安置就业的劳动就业制度,开辟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多条就业渠道。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机制基本形成。企业、事业单位有了用工权,突破了过去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由国家承包下来,只进不出,单位无辞退职工的权利的局面。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突破了改革前“一纸定终身”的只能在一个单位就业的体制。双向选择模式的建立,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劳动合同制得到恢复。过去我国的用工制度以固定工为重要形式,现在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雇用者与被雇用者、双方订立劳动契约,双方权利义务明确,受到法律的保护。劳动合同制的推行有利于劳动者的合理流动,优化劳动组合,也给劳动者压力和动力,促进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

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竞争就业机制基本形成。有关资料表明,1993年政府计划安排的就业人数只占总数的15%,而市场调节就业的已达85%,说明我国市场竞争就业已成为就业的主要方式。政府主要运用政策、法律和经济的方法,对劳动力的市场供给与需求进行结构性或总量调节.不再用行政手段过多干预单位用工。我国的劳动市场体系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种职业介绍机构、失业保险机构、就业指导培训中心得到大力发民,为企业与劳动者相互选择的市场机制建立创造了条件。

二、目前影响劳动就业的因素

1、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就业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运用,必然带来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人同样的资本,能够吸收的劳动力就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使社会生产向深度、广度进军,扩大劳动者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范围、领域,出现一些新的工业企业、新的服务业领域,这将吸收一部分劳动者就业,拓宽劳动就业渠道。

2、人口因素。任何国家、人口的多少,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是影响劳动就业的一个因素。人口众多在我国造成很大的就业压力。人口的数量大、会制约我国再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影响劳动就业。人口多还会影响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而限制了劳动就业的选择,不利于劳动者寻找就业门路。

3、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商品经济讲求经济效益,因而在用人的选择上十分慎重。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伴侣。面对竞争的压力,企业自然会高度重视职工的素质,对那些低素质的劳动者,难进人企业,就业的人员也会感到压力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化,企业会经常调整生产的规模和产品的结构,从而经常调整就业人员的进出。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会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另外商品经济的发展将为缩短工作日、增加自由支配的时间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增加就业,另一方面可以为劳动者提高素质创造条件。

4、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的状况。不同的产业结构、所有制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一样,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多种所有制的发展有利于吸纳不同层次的劳动者。

5、劳动者素质和劳动者的就业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这个选择过程中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的就业观念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者素质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容易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6、政府的重视程度。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管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还是经济萧条时期,各个国家都把提高就业率、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重要的甚至首要的一项工作,在我国,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不仅政府要重视,而且要采取切实的措施来帮助劳动者就业,如制定各种有利于劳动就业的政策,发展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动中介机构,加强对失业者的培训等。

另外,国家政局的稳定程度,世界局势的变化也会对劳动就业产生影响。

三、我国目前劳动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将长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首先是新增劳动力的压力。据测算,“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191万人,“十五”末期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趋缓,年增长量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其增长的绝对数仍然很大。其次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农村有剩余劳动1.5亿左右,由于过去发展乡镇企业,“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解决了将近1亿的劳动就业问题。1988年以来,又变成“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常年流动的农业人口约为6000万。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的进步,再加上农业耕地面积的逐步减少和农村劳动力新增,必将有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等待就业。再次是城镇和下岗分流人员,集体企业有600万富余人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可以从现有岗位分流出500多万人员,这些人员都需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第四是我国经济的增长将很难保持高速度,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率变小。最后是部分离退休人员再就业和一些未实现充分就业的人员需要从事第.二职业。由此可见,我国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

2、我国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不足。我国正从粗放型向集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能再吸收劳动力,反而会裁减劳动力。随着企业的技术进步,高新技术的采用.新开办的企业所需投资很大的资本,吸收的劳动力有限,要求劳动者的素质较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劳动者素质不高,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严重不足。

3、大量低素质的劳动者重新就业的难度大。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教育水平落后,人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低,掌握的技能单一,影响了他们重新获得就业的机会。劳动力素质低,再就业选择的局限性大,从而制约着就业规模的扩大。

四、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对策

1、保持国民经济,较高速度的健康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好似增加就业机会的长久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调查资料推算,“八五”期间,我国的GDP每增长1%,可以新增7404万个就业岗位。可见保持国发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关键环节。

2、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第三产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的优势,特别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吸纳不同素质的劳动力的特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大量下岗、分流人员的主渠道。

3、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的流通体制,使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积极推进农业深层开发,促进农村非农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向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不仅有利于控制人口出生率,而且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公务员之家:

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教育事业,可以从总体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且学习可以替代或延迟进人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缓解就业的压力。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各类失业人员构筑一道“安全网”。失业是任何国家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们应为那些没有正常收人来源的人员提供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避免对社会造成大的震荡。

6、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培育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再就业机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大力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国家、地方、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多渠道并存在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为用人单位和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7、发展对外劳务输出。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而且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有利于我国发展对外劳务输出,解决我国的就业压力。

8、抓住人世契机,寻找就业机会。加人WTO后,中国的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将是受益最大的行业。据有关专家的预测,人世五年以后,我国的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服装业、建筑业以及服务业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将分别增加16.8万人、282.5万人、261万人、92.8万人以及266.4万人。粗略一算,人世可能为我国提供1200万人就业机会。我们要抓住人世契机,缓解我国目前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