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改善策略论文
时间:2022-08-17 04:36:00
导语: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改善策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居住环境的分析,从中国老年居住模式、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对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老年社区;居住环境;配套设施
我国自上世纪末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以达到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的预测,我国已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第二阶段,即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2010~2040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我国即将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迫在眉睫。
一、老年居住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选择传统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1)合居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2)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3)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有资料表明有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了不满;有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从上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除了政府兴办的福利院外,陆续出现了商业化的专门的养老设施,如托老院、老年公寓等。这些设施提供老人的住宿、医疗、卫生、娱乐等众多生活的方便。他们从建筑模式上可分为: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各种养老设施作为新兴事物,存在着一下一些问题:
a.布局不尽合理。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建设还没有列入城市的总体规划。目前存在着一些老年公寓虽然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很好,但地点远离社会、远离亲友,交通不便。各级政府所办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有些虽然设在社区附近,但相对来讲占地小、活动场地有限,环境较差。这也是许多老年人不愿入住的缘故。
b.价格对老年人收入水平来说相对较高。这也是许多老人不选择这些养老设施的一个重要原因。
c.空间单调、缺乏人性化设计。犹如筒子楼的设计,缺乏交往空间,老人的生活空间很小,生活面也很窄,导致了许多老人不愿入住。
笔者在对朝阳区的不同档次的老年服务设施进行了考察,从大的环境看,他们老年公寓所处的位置都处在或邻近社区中心,但相对封闭、独立,自成一体。高墙大院、铁门紧闭,给人以与世隔离的孤僻感,整体气氛压抑。
二、国外老人居住环境的发展
国外的老龄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老年住宅的发展也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发展比较成熟。逐渐从对老年人单纯的生理扶助转向生理、心理的并重。现在国外老人居住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养老设施在居住模式上多样化发展,根据老人的独自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以及经济能力有多种居住模式选择: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疗养院等。同时在规模上趋向小型化、社区化,以利于住户间的相互认识和护理者的照顾。
第二,以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为目的进行合理规划,灵活布置各种设施。如日本发展了混住型老年公寓。根据混住的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和混合布置三种。这种住宅型式又可分为横向布置型、竖向布置型和混合布置型。横向布置型是指在公寓中至少布置一层老年人住宅,通常布置在一般住宅的下面。这种布置方法使老年人住户与其它住户混住在同一栋住宅之内。竖向布置型是指在楼内某一端沿竖向至少布置一列老年住宅,使各层都有至少一户老年人住户,一般考虑布置于临近电梯的位置。这种布置方法将老年人住户分散在各层中,稍好于横向布置型,但有的老年住户所居楼层偏高。混合布置型:在公寓适当位置布置老年人住宅,使之被全包围或半包围在一般住户之间,并临近电梯。这种类型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住户与一般住户之间的混住化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避免产生“孤立化”。另外,本着老年服务设施支持老人在社会中的自立为目的,在规划设计中将其置于老年社区与外部结合处,将其向周围社区开放,使周边社区的人有机会利用他们,从而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或使老人设施于其它公共设施相连或接近,或者将社区的公共设施与老人居住设施穿插布置。
第三,重视老年室内居住环境的功能和细部设计。除建筑功能和指标满足老年人需要外,在细部处理上更是依照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特殊设计,如墙地面、门窗等材料及处理;家具和厨卫设施的尺度及安全设施借助轮椅等设施的便捷性;室内灯光、色彩等的运用都考虑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第四,提倡个性化服务和个性空间。社区机构既可对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老人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调整接受服务的项目。尊重老年人的个性,营造家的亲切感觉。在空间设计上为自立的生活行为提供必要的空间。
第五,尊重家庭观念的习俗,设计适宜国情的老人住所。像日本的两代居、新加坡的多代同堂组屋计划,都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改善居住环境的范例。
三、着眼于中国国情,促进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发展
我国有着优良的尊老敬老的传统,传统的亲情观念导致的居家养老仍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然而,老年人口的基数大,政府的投资有限,旧的管理体制等导致了老年设施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促进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发展应立足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到我国老年人不同的需求,体现养老社会化、居住亲情化,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创造优良的综合养老环境。
首先应树立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意识,使老年居住模式呈多样化发展。从中国老年家庭的实际出发,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可以有两种途径:第一,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和环境;第二,依据不同需要,在新开发的居住区内建设老年住宅。就设计角度而言,应切实从我国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使不同收入,不同阶层的老人家庭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租”或“买”等方式来选择理想的养老居住环境。
a.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发展通用住宅。也就是注重住宅潜在的可变性设计,在设计和建造时就把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在使用中实现,从而满足家庭和人生年龄变化对居住环境可变性的要求。据日本估计全部考虑这些要求所增的投资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10%④。针对我国人均收人较低(老年人尤其如此),政府补贴不足,建设用地紧张,人口基数巨大,以及传统的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等现实问题,我们应把这种通用住宅作为现在住宅设计重点,如室内空间考虑轮椅通行的需求,楼梯间考虑安装升降椅的可能性等。
b.发展和探索新的合居型住宅。我国传统的亲情和家庭伦理观念,使多数人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父母毗邻而居。
这种毗邻而居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子女和老人在就近的小区内居住,如新加坡的乐龄公寓就是在成熟社区中兴建的老人公寓以供社区老人使用。政府应当鼓励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设置一定数量的老人住宅。可单独设置几栋,使其位于小区自然环境相对好的位置,可毗邻幼儿园设置使老年人不致被孤立。这样,老年人能和小辈住在一个小区,既互相照应方便,又相互不干扰。另外也可设置混住的住宅,即在一栋一般的住宅中,拿出几个单元来作老龄住宅,同时在住宅楼内设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并可向附近的老龄住宅提供服务。这种居住形式,可增加老年人住户与其他一般住户之间的交往。
另外就是考虑到两代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在户型设计和配比上采用适宜的配比,设计老少居的户型模式,即一套相对大面积的普通住宅和一套面积相对小的住宅,可捆绑作为一套住宅,也可分为两套住宅。这是一种具有传统大家庭模式的现代家族型住宅。这样老年人和子女能真正毗邻而居,生活上互不影响,又可方便的相互照应。一家人隔而不离,共享天伦。
c.注重老年设施的产业化发展。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老龄化产业已成为我国房地发展的一大商机,在一些大城市纷纷开始出现老年住区。这些老年社区通常选址在郊区,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有较完备的医疗服务、文化娱乐设施,同时,社区的服务更加全面细致。如位于北京小汤山温泉疗养区内的太阳城,是集住宅、医疗、购物、酒店、休闲和艺术于一体的大型的老年生活社区。在这里各种不同消费阶层的老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住宅。它位于潮白河畔,占地234hm2,基地原为河滩林地,植被良好,规划后的绿化率高达80%,在社区中心配备了综合服务设施——社区中心,其中有农贸市场、超市、餐厅、多功能厅、图书室、各类活动室等,另外还有健身中心、社区医院、零售中心、银行邮局等服务设施。同时在各小区内还配备了小型的服务中心。完备的服务设施是老年人放心、愉悦的生活的前提,在此养老的老人可以享受较好的环境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必要的医疗服务。如它的老年大学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同时健康状况允许、具有一定专长的居民还可在此任教,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优势,从而真正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用的目的。
这种大型的老年社区在规划设计上应更加注重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适当缩小服务半径,增加标志性节点设计、注重空间的多样化设计、采用无障碍设计等。在户型配比上也应更为多样化,以从自理型到完全护理型住宅单元,各式住宅公寓、别墅、花园洋房等均应合理配比,以满足不同身体状态、不同阶层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老年社区的服务设施应全面,或者临近附近的公共设施,以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另外应处理好老年社区与其他普通社区的关系,在确保老年社区的安静、安全的前提下,加强老年人与其他人群的交流。比如通过老年设施的开放、或将老年设施与其他公用设施穿插布置,或将老年社区、老年设置布置在其它公用设施附近,达到促进交流的作用。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一侧的绿地21城·孝贤坊作为绿地21城中的一个尊老社区,它和其他的度假社区、国际社区、商务社区等,共同组成了绿地21城这个人文新镇。在孝贤坊社区的周边与其它社区相邻处设置各种商业、服务设施,增加代际间的交流,使老年人能感受到社会的各项活动,不致产生孤立感。
d.继续完善老年福利设施并利用网络扩展其服务对象,发展社会养老网络体系。老年公寓、养老院或护理院等不同老年福利设施应依据老人生理特点,各有侧重,改变现在单一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实施灵活多样的开发、经营和管理方式,让更多的老年人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在设计中应遵循尊重老人的自主、个性和隐私,营造家庭氛围的公寓和养老院的原则,以延迟老人需扶助的时间。
针对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和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提倡养老设施社区化。也就是在小区内设立养老点,结合就近的公共养老福利设施,将其便利周到的医疗、家政服务通过设在小区的养老设施点、网络系统扩大到整个社区。小区的养老点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如全天托养、半天托养、临时托养、上门服务等形式,并结合老年活动中心、医疗保健室等形成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
注重老年整体居住环境的营造和配套设施的完善。这包括了社区整体及住宅内部的设计,也包括了社区周边或内部有关老年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创造灵活、多样并富有层次的室外活动空间。老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室外活动,空间的多层次和过度空间如人际交往、娱乐活动、体育健身和户外休闲等。过度空间、小型化的社交场所。在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安全性是规划设计的首要因素,提倡人车分流的模式,以保证小区内居民活动的安全和安静。在道路系统设计中,针对老年人对散步的偏好,应在设计中应加强步行系统的设计,使其满足老年人健身、锻炼的需求。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室外空间的设计上应采用无障碍设计。其次针对老人生理机能的下降如记忆力减退、方向辨别力减弱等,在总体规划上要加强各空间的识别性、加强节点空间标志性的设计。再者,注重室外空间的功能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室外空间的设计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对于健康的低龄老人他的活动类型以自我为中心的休闲、娱乐、社交健身为主,而随着年龄增高,活动也由动为主逐渐转向以集体或护理员为中心、以静为主的社交、健身、治疗等。因此户外空间的设计要有所针对,应能提供多种户外活动的空间,且在尺度上要有所变化,既有大的开放空间也有小的角落,并应提供可进行单独和团体活动及业余爱好的各种设施。如在社区中结合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等设置足够的室外健身、休闲娱乐、邻里交往场地和设施,并注意场地应具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动静区分离,良好便捷的联系和保持视线的通透。在有条件的社区还应辟出园艺场所,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爱好,既可锻炼身体也可以享受劳动的乐趣和满足感。如东方太阳城辟出一块农庄,供业主认领种植。提供丰富的业余活动和学习机会,一方面促进了老年人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发挥老人的优势,继续为社会服务。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重要部分还应重视建筑的细节设计。首先应增加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强化室内外过度空间、走道、入口、电梯厅、过厅等公共空间的设计,和促进老年人因偶然相遇而产生的交往。其次增加阳台、露台、连廊等空间设计,将阳光、绿化、人的活动引入到建筑内,提供更为丰富的交流、活动场所,并注重视线的交流,以此来引发老年人参与其中的愿望。注重细部设计,遵循《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注重室内光线、过道扶手、地板、色彩等细部设计。
四、鉴于老年人的衰老变化是个较长的时期,住宅设计应考虑到这一变化,做合理的隐蔽设计、便于增添设备、设施改造等工程,及时为老人提供协助,延缓其衰老过程
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使开发体系逐渐成熟。政府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老年居住环境建设标准的法规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可建立老年居住环境指标评价体系,纳入居住区的重要部分和评价标准。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开发部门关于老年居住建筑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注重开发的质量和水平,避免盲目和不规范。在法律指导下,使老年居住环境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公务员之家:
总之,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设施陈旧的现状,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我们一方面应当不断发展完善老年福利设施,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改造原有的老年设施,加强软件、硬件的建设,努力改变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同时兴建多样化的老年设施以满足大量性需求。另外利用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充分发挥老年福利设施优点,由点向面辐射其作用力,使它的服务能波及普通社区老人,提高其服务效率。其次针对老龄化严重的小区应当努力改造。同时,也要积极倡导、促进老年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探索产业化养老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何韶颖.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南方周末.2003.
[2]中国老年公寓住宅的需求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