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宏观调控机制创新论文

时间:2022-01-19 05:49:00

导语:股市宏观调控机制创新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股市宏观调控机制创新论文

一、股市宏观调控研究的简要回顾

股票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一种重要资产表现形式,股市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对股市宏观调控的内涵、股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股市宏观调控的工具以及股市宏观调控的效果等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在宏观调控的内涵方面,清晰界定了股市宏观调控与股市监管(沈小平,2004);在股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方面,基本上肯定了股市特别是我国股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股市宏观调控的工具方面,提出了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手段,绝大多数主张把政府对股市的干预转变为通过财政、货币和股市政策杠杆进行间接干预。在股市宏观调控的效果方面,主要研究集中在货币政策对股市调控的效果上,对此研究的意见很不一致。有学者认为货币政策对股市的调控是有效的,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货币政策对股市的调控效果不明显。潘明霞、周莉凡(2006)的研究则表明,货币政策尽管对股市会产生影响,但相对于频繁的股市波动来说则显得微不足道,货币政策还不是解释我国股市波动的有效变量,也并非是应对股市“泡沫”和低迷的最佳工具;但当央行意图影响股市时,经验表明,选择利率工具要好于货币数量工具。货币政策对股市不具备可控性。国外的研究也表明,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影响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也不能独立地解决资产价格的破坏效应(伯南克,2006);另外,有学者认为,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发挥作用的时滞较长,但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却是非常迅速的(高湘一,2002)。加之货币政策的决策时滞较短,因而是调节股市的理想政策工具;同时认为,政府的各项财政政策亦会对股市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尤以证券交易税和资本利得税对股市影响更甚。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对股市经济调控的论述相对来说要少得多。杨新松、龙革生(2006)的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双向正向关系,而利率对股票价格有明显的反向影响。但由于股票市场会影响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使用货币供应量调控股票市场时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难度增大,因而对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所以与货币供应量相比,中央银行利用利率调控股票市场更有效。论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提出财政政策是股市的自动稳定器;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社会总需求与经济结构而对股价的运行产生影响(夏宇、陈达,2002)。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调控的有效性和调控的手段与工具上。尽管对宏观调控股市的效果有分歧,但在主流上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的效果是有限的。

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股市调控的有效性的最新检验

传统调控股市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货币政策对股市调控的特点来看,首先,实施货币政策的依据在于对基本经济面的判断而非基于对股市的判断。货币政策是全局性和整体性的政策,一旦运用,必然会对经济全局产生影响,而不仅仅只限于股票市场本身,尤其是当股票市场调控的方向与基本经济面调控的方向相背离时,货币政策调控股市的窘境则显而易见。因此,货币政策对股市调控的效果最多只能算作货币政策调控基本经济面的一个副产品,而不能为了专门调控股市而对基本经济面产生不利影响。其次,货币政策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传导才能作用于股票市场。因此,货币政策对股市的调控是间接的,其效果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当前大量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股市调控的效果并不明显。

财政政策对股市的调控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调控主要是对股市交易行为进行税率的调整,不管税率如何,其结果必然提高股市交易成本,弱化股市活跃程度,同时减少股市资金的净流入量和直接从股市汲取交易资金。从这个方面来讲,这种调控方式显然是一种漏损型调控,从长期来说,不利于股市的发展。因此,这种调控方式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已经弃之不用。间接调控和货币政策一样,其效果也要取决于财政政策对股市调控的传导机制。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股市调控的传导的内在机理与环节基本一致。因此,货币政策间接调控股市的效果与财政政策间接调控股市的效果具有同一性,在此,以货币政策调控股市的效果为例来说明传统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调控的有效性。

我国货币政策作用于股市的机制与西方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西方国家一般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目标的手段(即通常所说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通过两种渠道(即通常所说中介目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对股市施加影响。由于我国目前利率基本上是官方利率,因而货币政策工具体现出利率水平的调节和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分而治之的特色,央行可通过如下两方面来对股市施加影响。一是调节货币供应量。主要运用通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由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进入股市的资金总量,进而影响股市。二是利率变动,通过改变货币市场和股市上各种金融工具的机会成本,以及作为政策信号改变投资者的未来预期来影响股市。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选取市场利率(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I)和法定准备金率(QI)以及货币供应量(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变量,以股价指数(上证指数SZ)作为反映股市变化的变量。样本区间为1996年1月至2007年6月,数据均来自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考虑到季节因素,所有变量都经X-12季节调整,并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性。

由于影响股市的因素很多,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多少都会对股市造成影响,因此,很难脱离这些经济变量单纯地考察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基于这种考虑,则将股市与货币政策变量的关系放在一个经济系统中考虑,Sims(1980)提出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及脉冲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工具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可能(高铁梅,2006)。VAR由于将所有变量都看成是内生的,不对变量施以任何先验的约束,显然,用此来衡量经济变量间的动态关系是相当适用的。此外,VAR还可借由脉冲反应来解释变量如何对各种冲击做出反应,以及对解释变量的方差进行分解,提供在每一解释变量的方差中其他解释变量所能解释的比例。

理论上VAR中各方程式的残差必须符合白噪声过程,因此,进行VAR参数估计需选取合适的滞后期,根据AIC&SC信息量最小的准则确定最佳滞后期为2;对VAR模型中股价指数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SZ=-218.3-0.00079*M1(-1)-0.0042*M1(-2)-0.014*M2(-1)

(477.652)(0.00237)(0.00244)(0.00720)

(-0.45703)(-0.33356)(-1.72823)(-1.90698)

+0.016*M2(-2)+281.17*I(-1)-135.17*I(-2)+33.28*QI(-1)

(0.00773)(230.544)(165.034)(49.1536)

(2.12003)(1.21958)(-0.81904)(0.67703)

–43.88*QI(-2)+1.21*SZ(-1)-0.28*SZ(-2)

(50.5700)(0.17940)(0.22241)

(-0.86762)(6.75108)(-1.23961)

R2=0.795F=12.47

从结果分析来看,VAR模型估计效果是较好的,表明股价主要受到其自身惯性SZ(-1)的影响(系数为1.21),同时短期股价指数与利率存在失衡现象,并不遵循严格的负相关(如滞后1期的利率与股价正相关);短期货币供应量和存款准备金率对股价指数既有正的影响,也有负的影响;说明我国“股经背离”现象的存在;从参数的显著性来看,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对股价指数的影响都不显著,说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各滞后期不能解释股价指数变化,在以股价指数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滞后2期M1和M2对股价指数估计系数有显著性影响,但这种关系很弱。

通过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变量一个标准差信息对股价指数变化的动态影响(如图-1至图-4)。

以上4个图显示,不同货币政策指标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几乎都是不显著的。相对来说,股价对货币供应量反应比对其他货币政策变量的反应要强烈些。而且股价指数对货币供应量M2的单位冲击的反应在调整后第2个季度为最大,随后影响力逐渐下降,股价指数对货币供应量M1的单位冲击的反应在调整后第1个季度为最大,过后便迅速减少,说明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是短期性的。脉冲反应过程清楚地显示,股市的货币供应量变动效应表现得比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效应明显。

为了解各变量信息对股价指数的相对重要性,对股价指数进行了方差分解(见表-1)。

结果表明在影响股价指数波动的因素中,占绝对优势的因素是股票市场自身,一个年度内,贡献达90%左右。即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对股市的影响力度极为有限,一年内对股市波动的贡献度仅为6%左右,货币供应量对股价波动的贡献度也很低,仅为4%左右。此外,工具变量和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都极其短暂,而货币市场对股市的作用是持续的,表明货币市场是股市资金的一个重要、稳定的来源,且长期中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对股市影响程度弱于货币供应量,其对股市波动的解释力度约为货币供应量的三分之一。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对股市宏观调控的效果目前仍然不理想,财政政策对股市间接调控的效果也一样。同时根据实践方面的经验可以发现,目前对股市的调控主要是间接调控而非直接调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般要通过作用于实体经济而后才能作用于股市,才能对股市产生间接的调控作用。事实上,目前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很有限。因此,宏观调控股市的思路要有新突破,宏观调控股市的方法要有新途径。简而言之,必须对股市宏观调控的机制进行创新。

三、股市宏观调控机制创新

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的股市间接调控政策的调控效果不显著或不理想。因此,完善股市调控政策,创新股市调控机制,是中国股市宏观调控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务之急,完善和创新中国股市调控机制,必须建立对股市直接进行调控的机制与政策,把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股市的调控,提高股市调控的绩效,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1.建立专司股票调控的国家股票调控委员会。股市监管与股市调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职能差别和操作差别,应该建立一个直属于国务院的股市调控委员会,以别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的权能,专司股市调控之职,以确保中国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国家股市调控委员应该把握股市运行的周期性特征,建立股市稳定运行机制,并进行相应的调控操作,以熨平市场的周期波动或减小短期波动幅度。

2.建立直接调控股市供需关系的机制。建立股市直接调控政策体系,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建立对股市供需进行直接调控的机制与手段,通过控制股市的供求来直接调控股市。国内有学者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如吴晓求在1995年提出,建立股市调控基金,通过国有股的吞吐来调控股市。这是一条先有基金后有股票的方案。童士清(1999)提出用国家股调节股市的观点。他们的观点和建议都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提出的,所以在直接调控股市上均以对国有股吞吐的调控为基调,局限于对国有股的调控上。笔者的构想是:任何上市公司都有维护股市稳定的责任和义务,而不仅仅限于国有上市公司。因此,只要是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均应根据其发行溢价情况划拨给国家一定份额的股票,这些股票可以以相当于股票溢价发行的税收的名义划拨。因此,无偿划拨股票给国家股票调控委员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已经上市的公司应该补交这笔溢价税,原则上应该以股票的形式上缴。划拨给委员会的股票即为国家重要战略储备资产,是国家的股票储备,在股市过热或某只股票价格明显超过股票的内在价值时,该委员会可以卖出股票,平抑股价;当股市过冷或某只股票价格明显低于股票的内在价值时,该委员可以买进股票,稳定股市。即国家可以通过这个专门的委员会进行股票的买卖来调控股市。

3.赋予国家股票调控委员创造新的调控股市的证券衍生产品的职能。证券衍生产品在我国的股票市场出现还是一个新事物。目前,我国证券衍生产品的创设不规范和不合理。国家应赋予该委员会创造新的调控股市的证券衍生产品的职能。证券衍生产品的创设,可以由专业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提出,但必须经国家股票调控委员会批准设立,但专业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创设的衍生证券产品在一级市场上所获的收益必须同国家证券委员会分享。国家证券调控委员当然也可以直接创设证券衍生产品,通过创设证券衍生产品,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证券衍生产品的吞吐来调节各类专业投资基金与证券公司的资金余缺,利用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自身的市场化行为调节股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证券衍生产品的创设来筹集股市调节基金,使股市调控委员即使在股市过热且手中没有股票时,也可以通过高买低卖的方式来调节股市。这样既克服了漏损型调控造成的股市失血,又建立了一条经常性的股市调控融资渠道,真正体现取之于股用之于股。

[参考文献]

[1]沈小平.我国股市宏观调控观点述评[J].经济研究参考,2004,(87):4-10.

[2]潘明霞,周莉凡.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的调控能力[J].西南金融,2006,(7):18-20.

[3]伯南克.金融学文献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

[4]高湘一.论宏观调控与股市自发机制的相关关系[J].财贸经济,2002,(7):23-25+53.

[5]杨新松,龙革生.货币政策是否影响股票市场: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3):39-44.

[6]夏宇,陈达.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J].吉林财税,2002,(1):49-50.

[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8]吴晓求.中国的股票市场及其宏观调控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3):15-16+1+18-20.

[9]童士清.关于用国家股调节股市的构想[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9,(1):46-48.

[论文关键词]股市宏观调控机制创新

[论文摘要]文章对股市宏观调控研究作了简要回顾,运用VAR模型对货币政策调控股市的有效性进行了最新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股市调控的效果不显著;同时,现有的财政政策调控属于漏损型调控,不利于股市的长期发展。因此,必须创新股市宏观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