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监测体系研究论文

时间:2022-03-10 09:00:00

导语:经济监测体系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监测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在资源类物资价格不断上扬、地球环境越来越恶化的今天,如何让人类的文明进步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相和谐,是摆在当今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的共识。那么,如何来建立对循环经济的监督和控制呢?本文就此做一些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循环经济监督体系生态效率资源配置效率

在当今世界石油期货已经稳稳的站在美元百元之上,黄金期货价也一度触及1000美元一盎司,各种有色金属材料期货价格也是纷纷上扬。最近的世界粮食价格又再次牵动人们的神经。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在物质文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大肆消耗着地球有限的自然和环境资源,地球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个被被现代文明折磨得千疮百孔的地球,循环经济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在我国,由于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GDP占到全国GDP总额的近50%,比较农业以及第三产业而言,其对GDP贡献最大。而且,工业是直接面对自然界的产业,大量的从自然界取材生产,然后又大量地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每年为治理污染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就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高开采、低效用、高排放、高污染。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工业的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资源的依赖度、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都占了较大比重,尤其是采矿、冶金、制造、石化、煤焦、电力、交通等行业在这些方面更为突出。目前,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我国每万元GDP取水量为537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美国的4.3倍、德法的7.7倍、日本的11.5倍!由此可见,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消费模式是一种相对粗放的模式,主要表现在资源生产力和生态效率较低,而按照这种模式快速发展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这与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大相径庭的,也说明在我国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的管理与监测、预警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般认为,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循环经济进行解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从系统上看循环经济可以如此理解:为了保护日益恶化的环境资源,有效实现生态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自然生态体系的客观规律,通过清洁生产、企业合作、宏观调控等方式,从生产源头上减少废弃物、实施物料的循环利用并建立有效的废弃物回收体系,最终使物质资源在生产与生活中循环利用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

由此可知,循环经济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追求的是人地和谐、共同发展的发展观。因此,循环经济内涵包括:

第一,要符合生态效率。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充分使物质循环利用,做到物尽其用,这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循环经济的前提和本质是清洁生产,实现生产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通过其循环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第二,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它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原理为依据,一方面通过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产业生态链,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达到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祸合,使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并持续利用。

第三,要求产业发展的集群化和生态化。集群是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达到效益的极大化,而且容易在集群区域内形成具有特殊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的多类别产业结构。

为此,主要指标可以有:

1.万元GDP能耗(吨标煤/万元)。指报告期内某地区能源消耗总量与GDP之比。其中能源总量指用于企业生产、生活的煤、电、油等能源的消耗。计算时能源均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折合系数折成标准煤。它反映了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主要指标,直接体现了工业的能源利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2.万元GDP水、电耗(立方米、千瓦时/万元)。与GDP之比,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业用水、电效率、技术及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

3.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千克/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构及绿色消费意识程度。该值越高,说明该地区城市垃圾减量化工作突出,有利于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4.污染物排放强度(千克/万元)。指报告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主要考虑COD和S02与GDP的比值表示)。污染物排放强度可以直观体现经济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水平,同时也能够综合反映出生产技术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其值越小,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轻。

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指从宏观上反映了区域工业用水及节水水平的程度,反映了工业企业节水技术及程度。

6.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报告期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生活污水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比例,用于说明城市所具备的处理生活污水的能力及对受纳水体的影响程度。数值越高,则对受纳水体的影响程度低。

7.工业废气(废水)达标排放率(%)。指报告期内废水(废水)中各项污染物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气量(废水量)的比例。反映了工业企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友好的程度。

8.工业粉尘去除率(%)。指企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能在空气中悬浮一定时间的固体颗粒物排放量。如钢铁企业的耐火材料粉尘、焦化企业的筛焦系统粉尘、烧结机的粉尘、石灰窑的粉尘、建材企业的水泥粉尘等。不包括电厂排入大气的烟尘。

其中:工业粉尘产生量=排放量+去除量

9.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报告期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1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报告期内城市及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占垃圾产生总量的比例。垃圾产生量用清运量代替。

11.“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三废”综合利用产值是指企业利用“三废”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和回收利用的产品产值。其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基本综合反映了地区开展资源回收利用的情况及其程度,将它纳入评价体系中来以便更确切地反映一个地区的资源化开展情况。

社会发展指标是衡量循环经济潜力和动力的重要标志,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程度。主要指标有:

12.中小学儿童循环经济教育普及率(用入学率代替)(%)指全市中小学儿童入学率。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应该作为一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尤其应针对中小学生。此指标体现开展环境教育的百分比。

13.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指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内拨款的教育事业费部分除以GDP的比重。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应提升。

14.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指绿地面积和总占地面积的比例。指向公众开放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各类公园、街旁游园,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15.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绿地面积的比值,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16.城市噪声达标区面积(平方公里)。指城市中产生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能够采取防治措施,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以内的面积。

总体经济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如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均对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和促进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是衡量循环经济潜力和动力的重要标志。主要指标有:

17.人均GDP(元/人)。指每人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实力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还是要发展经济,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同时强大的经济实力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促进其持续发展。

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指以现期价格购买基期选定的商品组合除以基期价格购买基期选定的商品组合的比值,是反映通胀率的一种拉氏物价指数。

19.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指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用于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总体上看第三产业属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为此,该值越高,表明循环经济发展程度越高。

2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反映了区域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及竞争力程度。高技术产业一般是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例在40%以上,表明社会的知识化、智能化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国民经济基本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道路。

21.R&D投入占GDP比重(%)。反映了地区研究开发投入(经费和人力投入)水平和能力,是一组国际通用的、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地区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能力。

2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指在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中,用于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包括工业新老污染源治理工程投资以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所投入的资金。该指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反映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力度,同时也体现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情况。

在建立循环经济的监测体系以外,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核算体系的建立。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都用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和考核政府业绩的主要指标。因此,各级政府部门为了追求提高这一指标而忽视了环境付出的代价。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采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从企业到国家建立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核心也就是将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的损失纳入到经济核算体系中来,引导企业自觉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后的数值。绿色GDP扣除了环境和生态成本,才能真实地反映国家的发展水平,才能够真正地为决策提供判断依据。因此尽快出台绿色GDP核算体系是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是“点绿成金”的经济,它的魅力在于其带来环境效益的同时,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几个方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是以节能、节水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其次,以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防治转变:最后,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为新台阶,为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在我国现阶段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参照2004年马凯主任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参照2005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

[3]吴玉萍:循环经济若干理论问题C.TI.中国发展观察,2005.6

[4]李桂琴:论绿色企业的循环经济取向T7.科技创业月刊,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