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8-27 03:32:00
导语:基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定性的分析了FTA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的分析了FTA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口导向率对总产出有促进作用,进口渗透率对总产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净出口额增量占GDP比值对就业人数增长率有积极的拉动作用。表明FTA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总产出;就业增长率;
一、引言
世贸组织机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现在越来越演化成一种程序之争,在旷日持久的谈判中达成一种均衡。国际贸易政策向强化双边贸易关系倾斜在世贸组织解决争端的能力弱化时,另一类实惠的国际性合作机制开始快速发展,这就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在各国的发展中,国际贸易对决定各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能力,以及一国经济地位的强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国际间交易日趋增加,各国都力图从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这可从中国的发展中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利用“两种资源”和打开“两个市场”经济战略思想的指导。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积极打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并学会组织国内建设的本领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本领,使我国对外经贸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进出口总值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6207.7亿美元,增长了30倍。2002年我国外贸总量已位居世界第5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近半。200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上升新台阶,大进大出的格局基本形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28亿美元,增长39.9%。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在GDP增长中稳稳占据着三驾马车之一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可以说,在我国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能有效刺激国内需求,从而为进一步促进GDP稳定增长发挥积极作用。总之,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对外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都充分发挥了“发动机”效应,这也是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对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基本上达成的共识。
但是,中国入世后所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并不宽松,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区域经济集团会发挥更大优势的国际市场。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大陆作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容量的扩张是有限的,特别是它无法满足旧经济行业的销售需求,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传统市场马上就将陷入饱和状态。如果中国大陆与有关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或者某个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抑或某项专项市场的共同开发计划,那么中国产品在海外主要市场上的境遇就会大不相同。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顺利进展,以及中国—南非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节奏加快,从此中国步入“后WTO时代”。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继续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据WTO统计,到2002年底,全球有255个区域贸易协定(RTA),其中超过170个RTA已经实施。在所有RTA中双边FTA约占90%。至2003年4月底,WTO146个成员中绝大多数都参加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双边FTA。2002年1月至2003年5月,全球新建立19个双边FTA,另有70多个双边或区域FTA正在谈判准备实施之中。WTO估计,按照目前的态势,到2005年底,全球RTA将到达300个。但是,相比而言,中国到目前为此,仍没有参加任何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显然与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为了保持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逐步建立要素自由流动,内外经济相互融合的开放性经济体制,我国除了继续通过参与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获取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和更多机会之外,还应当积极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本文将先从理论上分析双边贸易协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然后再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定量分析双边贸易协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了衡量双边贸易协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将使用总产出和就业增长率这两个指标来评价其影响。最后得出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非常积极作用的结论。
二、理论分析
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Agreement,简写为FT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包括独立关税地区)根据WTO相关规则,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则指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签署FTA的实质就是双方根据各自的条件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减少政府对贸易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步扩大开放程度,将一种受保护的贸易体制转向自由的贸易体制。这几年FTA的范围也扩大了,不仅包括商品贸易市场的开放,而且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
FTA对自由贸易与经济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由于自由贸易区域内成员相互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之后,各成员间贸易增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第二类是贸易自由化后,资源可以在区域内重新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经济活动效率,导致各成员经济增长加快的间接效用。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常用“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换效应”来描述第一类影响。贸易创造效应主要指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由于交易成本下降和贸易限制取消,导致本国的高成本产品被区域内其他成员低成本商品所代替以及本国的低成本商品在贸易限制取消后出口扩大,从而给区域内进出口双方带来更多贸易机会和经济利益。建立自由贸易区就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增加贸易需求,使区域内各成员的产业分工更加合理,进而推动各成员经济增长。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Y=C+I+G+X-M(Y代表总产出,C代表居民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我们知道,出口对总产出有正向作用,进口对总产出有负向作用。如果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则总产出将增加;如果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则总产出将减少。就业与总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总产出增加,就业率将上升;总产出减少,就业率将下降。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原有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由于区域内交易成本的降低而可能被区域内成员之间的贸易所取代。这样区域内成员就可以减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有利于提高区域内各成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
第二类影响主要包括“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市场扩张效应是指贸易规模扩大,使生产和流通产生规模效益,并带来产业集聚效果。促进竞争效应是指随着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将促进区域内垄断行业的竞争,提高生产率。根据C-D生产函数Y=AγKαLβ(K是资本存量,L是劳动力数量,A是技术水平),我们知道,技术水平提高,总产出将增加。假定用市场效率来代指技术水平,则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就可以促进区域内的竞争,提高市场效率,进而促进区域内各成员总产出的增长。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就是使协议双方之间的贸易尽可能的自由化,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直接度量为关税的下降,非关税措施和其它贸易限制的减少。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关税和实际关税往往存在巨大差异,且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定量化存在困难,数据难以收集,因此许多经济学者用贸易自由化的结果来近似地表示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在本文中,我们采用进口渗透率(进口额与总产出的比值)和出口导向率(出口额与总产出的比值)作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后双边贸易自由化的衡量指标。
1、总产出的计量经济模型
研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总产出的影响,本文采用了Solow提出的含体现型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模型。此模型把技术进步要素作为一个变量,体现出其他要素质量的提高使得相同数量的要素投入量具有不同的产出效果。生产函数模型为:
Yt=AγtKαtLβt(1)
式中,Yt为T期的总产量,Kt是T期的资本存量,Lt是T期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参数α、β、γ分别是资本,劳动力与技术进步的产出弹性。At是T期的技术水平,是随时间变化的量,根据Romer(1986)、Lucas(1988)等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贸易开放主要通过加快本国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我们采用Hine和Wright(1998)创建的模型,即:
At=eλ(M/Y)ηt(X/Y)δt(2)
式中M/Y为T期的进口渗透率,X/Y为T期的出口导向率,λ、η、δ为参数。
我们将(2)式代入(1)式,并对方程取对数,可推出总产出与进口渗透率,出口导向率,资本存量及劳动力数量的关系。据此可建立回归方程:
LnY=C(1)+C(2)Ln(M/Y)+C(3)Ln(X/Y)+C(4)LnK+C(5)LnL(3)
2、就业增长率的计量经济模型
研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就业增长率的影响,我们先引用恒等式:
Y=C+I+G+XN(4)
式中,Y代表GDP,C代表居民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N代表净出口额,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C=a+b(1-t)Y,其中a为常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率。我们可以得到方程:
Y=a+b(1-t)Y+I+G+XN(5)
令1/[1-b(1-t)]=λ,我们可以得到方程(5)的全微分方程:
ΔY=λΔI+λΔG+λΔXN(6)
式中,ΔY代表GDP的增量,ΔI代表投资的增量,ΔG代表政府支出的增量,ΔXN代表净出口的增量。我们假定经济增长符合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即
ΔY/Y=αΔA/A+βΔN/N+γΔK/K(7)
ΔY/Y是产出的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ΔA/A是技术进步率,ΔL/L是劳动力增长率,ΔK/K是资本增长率。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率ΔA/A可以被内生化,它能被经济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资源所占份额所影响。许多实证证据证明在人力资本、教育和培训上的投资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技术的长期增长率依赖于参与技术生产的人员数量,因而我们假定,
ΔA/A=CNA(8)
其中NA为参与技术生产的人员数量,C为系数。
由方程(6)(7)(8)我们可以建立就业增长率的回归方程:
ΔL/L=C(1)+C(2)ΔI/Y+C(3)ΔG/Y+C(4)ΔXN/Y+C(5)NA+C(6)ΔK/K(9)
3、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采用的数据为中国1988——2002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相应的年份。在数据选取中,资本存量取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取当年的资本形成总额减去上一年资本形成总额所得的值,劳动力数量取全国各行业年底从业人员数,参与技术生产的人员数量因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只好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代替。在1995——2001年期间,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货币贬值,使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从而较大影响了中国商品的进出口。美国的9.11事件及其后的一系列反恐行动都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从国内环境来看,各种体制改革也在加大力度,通货紧缩和内需不足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不少国有企业出现不景气的现象,从而造成不少工人下岗和失业,对于这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总产出和就业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年度虚拟变量,将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对总产出和就业造成的影响分离开来。为此两计量经济模型重新表示为:
LnY=C(1)+C(2)Ln(M/Y)+C(3)Ln(X/Y)+C(4)LnK+C(5)LnL+C(6)D96+C(7)D97+C(8)D98+…+C(9)D99+C(10)D2000+C(11)D2001+μ(10)
ΔL/L=C(1)+C(2)△I/Y+C(3)△G/Y+C(4)△XN/Y+C(5)NA+C(6)△K/K+C(8)D96+C(9)D97+……+C(10)D98+C(11)D99+C(12)D2000+C(12)D2001+μ(11)
其中以1995年为基础,D96,D97,D98,D99,D2000,D2001分别为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年的年度虚拟变量,它们可以反映不同年宏观经济变量对总产出和就业的影响,回归变量的系数和常数项用C(N)表示,N=1,2,3………12。
4、回归结果
本文通过对中国1988——2002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两个回归模型,总产出计量经济模型:
LnY=-16.692-0.704Ln(M/Y)+0.578Ln(X/Y)+0.848LnK+1.693LnL+……
(-4.70)(-4.219)(4.121)(14.978)(5.020)
-0.071D97-0.078D98+0.073D2000+[AR(1)=0.405]
(-1.89)(-1.969)(2.577)(1.857)
R-squared=0.998D-W=2.102
AdjustedR-squared=0.995F=305.927
就业增长率计量经济模型:
△L/L=4.970-5.532△I/Y-64.456△G/Y+4.161△Xn/Y+1.692△K/K-0.027NA+…
(8.393)(-6.916)(-8.722)(3.873)(6.433)(-8.136)
+0.077D96+0.232D97+0.129D98+0.244D99+0.291D2000
(3.888)(6.290)(4.805)(6.318)(6.718)
R-squared=0.977D-W=2.137
AdjustedR-squared=0.90F=12.745
从数据来看,两模型回归结果很满意,方程拟合度高,T、F检验合格,变量和方程的显著性水平符合要求。但总产出计量经济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我们采用处理自相关模型的标准方法迭代法,即在解释变量中添入AR(1)项,再检验模型,此时D-W检验值为2.10,已消除了序列自相关。就业增长率计量经济模型D-W检验值为2.13,不存在序列自相关。我们还采用戈德菲尔特—夸特检验两模型的异方差性问题,发现其无异方差性问题。
由总产出计量经济模型可知,劳动力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每增加1%,总产出就增加1.693%,这说明我国经济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率对总产出有促进作用,出口导向率每增加1%,总产出就增加0.578%,进口渗透率对总产出有抑制作用,进口渗透率每增加1%,总产出就下降0.704%,资本对总产出也有正向作用。
由就业增长率计量经济模型可知,净出口额增量占GDP比值△Xn/Y和资本增长率△K/K的增加对就业有促进作用,其中净出口额增量占GDP比值△Xn/Y对就业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每增加1%,就业人数增长率△L/L增加4.16%。但是投资增量和政府支出增量占GDP比值的增加反而对就业人数增长率有负面影响,这可能跟政府最近几年大力实施人事改革,闲置人员分流,以及鼓励国企引入私人投资,虽然投资增加却造成不少国企职工下岗等原因有关。参与技术生产的人员增加对就业人数增长率也有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参与技术生产人员的增加就意味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技术水平的提高就可以减少劳动量的需求。
四、结论
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各国都努力组成一些经济联合体,以便更好地为本国经济服务。根据本文的分析,出口导向率的增加对总产出有正面影响,进口渗透率对总产出有负面影响,净出口额增量占GDP比值对就业人数增长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表明中国与外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中国的经济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一种途径,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目标,中国可以将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但不应仅限于东亚地区。中国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利益,同世界上重要贸易伙伴探索建立双边经济合作或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中国要走出困境,仅加入WTO还不够,必须在构筑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体制方面作出努力。以下的调整对中国来说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制定中国在整体外贸中的基本定位,坚持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急需进入全球化与区域化贸易交流这样一个定位,以此为出发点确定政策取向和尺度。其次,在开放市场的同时,迅速完善中国的非关税壁垒体系,同时建立非关税壁垒的启动机制,包括信息获取、对策研究、决策等机制。对于非关税壁垒贸易纠纷,中国政府要协助企业积极参与,并积累经验。第三,积极参与强化双边贸易的活动,如各种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同时采取平等务实的政策取向,以谋求互惠为基本目的,不宜过早体现出主导区域合作的特点。尤其是对于东盟国家的合作,要打消他们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本能的警惕。第四,对内清理与世贸组织不相称的规则的同时,要积极协助企业进行改革与改造,为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更好的条件与支持。同时要大力发展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真正有能力的中介组织。如果说中国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应是一项基本战略,那么加强双边或区域经济一体化就应该作为优先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晋平:《从推进FTA起步:——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途径》[J],《国际贸易》2003(6).
[2]Rudiger.Dornbusc、Stanley.Fischer:Macroeconomics(eighthedition)[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Lucas.R.OntheMechanismof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8.22.1.pp3—42.
[4]Hine.RandWrighr.P:TradewithLowEconomies,EmploymentandProducticityinUKManufacturing[J].TheEconomicJournal,1998.September.
[5]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 上一篇:经济学论文:计划、市场和经济改革
- 下一篇: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学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