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经济眼:究竟谁“哺”谁

时间:2022-03-20 10:29:00

导语:三农经济眼:究竟谁“哺”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农经济眼:究竟谁“哺”谁

时光进入2005年,一个不算陌生倒鲜的关键词频频出现,可谓闪光耀眼,笔者起草这篇短文之前,打开“搜狐”输入此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的回应是,找到30045件。宣传力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这个关键词叫做“工业反哺农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政策趋向的变化,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解决好“三农”问题。

何谓“工业反哺农业”?我的理解,所谓工业反哺农业”,是指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到—定程度之后,要适时改变农业为工业化供积累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新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这里所说的“工业”泛指非农业,反哺的主要途径是从非农业提供的财政收入中划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在我国所谓“农业”,应该是泛指“三农”,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扩大为“县域经济”。此外工业反哺农业”实际上就包含着“城市支持农村”的意思。正确理解和宣传“工业反哺农业”的准确含义十分重要。它不是一个一个具体的工业企业去“反哺”农业,也不是工人“反哺”农民。

农村怎么了,为啥要“反哺”,财政有能力吗?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的农业和农村都有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改善,有一些农村,特别是东部省市的不少农村,已经相当富裕、,不能认为,我国农民仍处在嗷嗷待哺的境况。但也无须讳言,全国还有不少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农民并不富裕,有的还相当贫困,农业的发展真可谓举步维艰。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城乡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农民的相对贫困化也愈来愈明显。2004年初,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包括医疗和教育等因素在内,“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这种状况如果再继续下去,说不定那一天,如果农民真正嗷嗷叫起来,情''''况就不妙了。党中央国务院洞察形势,及时作出果断决策,要求全党全国“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主动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领导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这样的方针不是没有根据的。国内国际社会都公认,我国的工业化已进人“中期阶段”,工业早巳起飞。而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的“先哺”功不可没。有专家测算,在1950-1978年的29年中,政府通过“剪刀差”大约取得了5100亿元;在1979年-1994年的16年间,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从农民那里占有了大约15000亿元的收入,同期农业税收总额1755亿元,各项支农支出3769亿元,政府通过农村税费制度提取农业剩余约12986亿元,农民平均每年的总负担高达811亿元(据人民网”)。古人云,“雏已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工业“反哺”农业,正当其时了!对此,总书记明确肯定,“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不要说全国,即使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我省,也已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首先,工业和其它的非农产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从2002年起,在全省的GDP构成中,农业已下降到15%以下,2004年为13.7%,同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其次,财政收入有较大的增长。2004年同2000年比较,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几乎翻了一番。增长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其它方面,如国民经济中的劳动力分配,出口产品的构成等等,都说明,我省的工业化已发展到“国际标准“所说的“中期阶段”。

一年前,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部署了许多的利农举措。拿我省来说,财政支农的力度确实是空前的,实施了多项前所未有的支农政策。这里不妨列举几项。一是在全省范围内取消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总体降低了1个百分点,有31个县全部免征农业税,全省共减轻农民负担6.3亿元。二是向32个粮食主产县农民兑现种粮直补资金1.4亿元,受惠农民367万户,户均增加收入41.3元:向种植地膜玉米的农民补贴资金3500万元,受惠农民82.6万户;向统供统繁小麦良种和农民购置农机具补贴资金3000万元。三是认真落实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落实资金2.8亿元,支持贫困地区“普九”教育和“两基”攻坚,下达教育专项经费8404万元,向农村109.3万名贫困学生免费发放了教科书,减免了39万名贫困学生的学杂费,资助5000名特困大学生;筹集资金3800万元,支持农村劳务输出和青年农民培训;拨付资金2360万元,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落实资金1.4亿元,保证了16万农村优抚对象抚恤金的发放:落实资金4679万元,为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服务,井为4.5万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绝育户建立了养老保险。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真正开始了。万幸!万幸!!

但是,我们还必须理性地看待这个“哺”字。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实质是调整“利益结构”。因此,各个利益主体都必须正确对待并自觉接受政府作出的“调整”。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前已谈到,我省已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大幅度地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扶持,势在必行。这样一来,城市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就要调整自己对政府拨款、个人收入和福利增长的预期,由衷地支持政府对“三农”的“反哺”。所以我认为,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仅农村要学,农业各部门要学,非农业部门同样要认真地学。

但是,我省财政拮据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化还要继续推进,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也还要发展,“倾斜的角度”只能适度.因此,“三权”方面也不要抱过高的“期望”,特别不宜同东部地区的省市攀比,省内不同市县也会有不同的“反哺”力度。

还要特别指出一点,今天的农民,也不只是在“受哺”。他们还在继续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前已提到,在工业化初期,国家是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由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于供求关系变化等原因,这个问题己大有缓解。但是,征地方面的“地价剪刀差”、“农民工的低待遇”等等,政府和城市仍然从农民身上获得巨大的利益。由于“地价剪刀差”,农民作出了多少“贡献”,我还没有看到具体资料,也不敢粗估冒算。至于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倒有一份研究报告令人“大开眼界”。(中国经济时报)曾有文章介绍说,2001年,全国共有36512万人为第二、三产业职工,第二、三产业共创造81903亿元GDP,平均每个职工制造的GDP为22431元。农民工约有60%在第二产业工作,40%在第三产业工作,以平均数计,每个农民工在城市创造了22431元的GDP。他们得到了什么呢?农民工的工资,全国没有统计,2001年深圳市劳动局统计,该市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为588元,一年是7056元,加上还有一些额外的奖金、福利等的收入,农民工的平均年收入约为8000元,那么一个农民工一年就为城市创造了22431—8000:14431元的财富。2001年全国有9460万农民工,也就是说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13652亿元财富(据“人民网”)。

也许有人会说,不宜将农民工与非农民工拉平计算,不宜以深圳推算全国,9千多万农民工,也不全是全年在城市打工。那么好吧,我们来个“拦腰切”,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一年也有近7千亿元,而中央财政2004年对“三农”的扶持也只有2600多亿元。

这个事实说明,以为今天的农民只是在享受工业化的好处,是不符合事实的,他们仍在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发展作出额外的、不应承担的“牺牲”。农民“哺”城市,不知道是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今年3月14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三农”问题时,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话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据“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在今天,只有从前述两个侧面全面地看待这个份量很重的“哺”字,才能真正弄懂“穷人的经济学”,从而也才能真正弄懂“中国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