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分配论”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2-05-31 07:02:00

导语:创新“分配论”的重要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新“分配论”的重要意义

建国以来中共历届党代会的报告一般都论及分配制度,与历届党代会相比十六大报告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前进了一大步。虽然这次对于分配制度的表述沿袭了上届党代会报告的提法,还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但十六大报告特别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②,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就具有了特殊意义。十六大报告强调“贡献”,并将按要素贡献分配确立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种提法显然更全面更符合实际,对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提法,也由以前的“鼓励”、“倡导”演变成“确立”为“原则”。承认生产要素在创造财富中是有贡献的,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程度参与分配,这是十六大报告在分配制度问题上的创新。资本、管理、技术是中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稀缺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承认了这些要素在分配中的地位,将会使这些要素充分活跃起来,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

一、“分配论”创新激发资本要素活力

资本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但资本是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并起着组织指挥作用,进而作为资本职能的执行者——资本所有者的收益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受到充分的尊重。资本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资本所有权索取。资本不可能无偿使用,否则又有谁会进行投资呢?落实资本所有权的收益索取,既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必然结果,也是充分动员社会生产资源的重要措施。二是组织指挥作用的报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过程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一般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价值形成、价值增值的过程。资本所有者以资本的名义组织指挥生产经营的过程,同样具有社会一般劳动的性质,应当给予同他们的劳动相适应的报酬。过去,我们的理论忽略了资本要素的贡献,十六大确定了资本要素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地位,使资本的收益有所保障,资本要素将活跃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领域。

(一)激活庞大的非公有资本投向生产领域资本只是一种生产要素,其本身没有阶

级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所有者、私营企业主只要合法经营,就有权获得其管理劳动收入、经营风险收入和资本投入收益。这样资本才能活跃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庞大的非公有资本,分配制度的明确让非公有资本的所有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愿意把资本投向生产领域,资本在生产过程实现增值从而获得贡献报酬。一位民营企业家深有感触地说:“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按贡献分配’,有了这个新的‘身份证’,我坚信民营企业将会有

①②引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8页1

更好的环境,我们将会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③

(二)激活普通居民积淀的储蓄使其转为生产性投入中国虽然是一个人均收入相

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但普通居民的储蓄总量却居世界前列。中国居民不愿意投资,宁愿让收入积淀起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制度的不健全,居民不愿拿储蓄去冒险。居民积淀的储蓄躺着不动是毫无收益的,分配制度的创新从根本上确立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要性。只有清楚认识到资本对财富增长的贡献,才可能明确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只有认识到这种贡献,才会真正将保护投资者落到实处,投资者才会有信心。十六大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显然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投资意识,增强人们的投资信心,促使居民把储蓄转为生产性投入的步伐加快。

(三)有利于国有资本投向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我国国有企业规模大、

资金雄厚、人才储备相对较多。分配制度明确了按贡献分配,形成了新的激励机制,这样有利于雄厚的国有资本投向一些能产生巨大效应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比如:把雄厚的国有资本合理投向重大科研项目的科技攻关,争取在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达国家对关键性核心技术的垄断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的很多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在与国外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当今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已经进行新的发展阶段,跨国企业整体转移、研发与制造并重、以新经济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日益加快。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我国科研力量的增强,跨国企业在我国的市场竞争中已有很强的危机感,企业向我国整体搬迁、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的步伐也开始加快,我国的国内市场在相当程度上也已经被跨国公司所占领。如果我国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科技开发的力度,不仅可以占领科技制高点,而且跨国企业高新技术和研发中心向我国转移的速度也将更快,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将很快实现,国有资本将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四)促进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海外资本作为发展中的国家,资本是更为稀缺

的生产要素。国家经济要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到2002年累计利用外资已达4700亿美元。十六大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中提及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海外投资者的收益得到政策的维护,这样就更有利于促进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海外资本。

二、“分配论”创新激发管理要素活力

管理要素是提升总体劳动产出的要素。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当今社会所创造的价值中,管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一般约占20%左右,管理劳动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具有比一般劳动更为重要的作用。单一的体力劳动,没有管理,在今天是完成不了生产活动,也创造不出社会财富的。十六大报告中确立了管理要素在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中的特殊地位,

③引自冯蕾、张玉玲:《贯彻十六大精神打开创造社会财富的闸门》《光明日报》2002-12-22

不仅在理论上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原理,而且有利于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管理创新,为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一)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管理积极性创造性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按生产要素的

贡献进行分配,市场人士已经明显感到,形成新的激励机制是势在必行。2003年的经济大热门管理层收购(MBO)就是利用股权安排来实现激励管理层,使管理层获得按要素贡献的分配报酬。其中美的MBO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美的企业经理层用借债方式融资购买股份,管理层收购所需资金10%以现金方式缴纳,其余90%则以美的股权质押从银行贷款。通过收购,美的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1997年时,美的的经营还举步维艰,如今美的的销售额已经从当时的7亿多元上升到2002年的100多亿元,出口额达到2亿美元。④美的的成功成为全国企业津津乐道的版本。职业经理持有公司股份,成了企业的所有人,一旦成为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利益也就是管理层的利益。如果经营较好,他们将获得大的收益,如果经营失败,他们的利益也将遭受损失。管理层参股,可以通过股权约束,使其在更大程度上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负责。这一制度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能充分调动其管理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有利于管理层的规范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管理者,他们凭借自己的个人天赋和魅力,将一个个无名的小企业,办成一个个成功的大型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张瑞敏,就不可能有海尔的成功;如果没有李经纬,也不大可能有健力宝的辉煌。但这些人的价值如何体现,始终是一个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个人做出了成就,就希望获得公正的报酬。他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由于产权关系,自己却并没有积聚巨大的财富。到退休时,他们将失去自己的事业;他们同时也不能享受与自己的才能相称的收入和优裕的退休生活。结果,在这些管理者当中有的心态就会失衡,从而做出种种违法犯罪的事。红塔集团的褚时健因为疯狂吞噬国家资产而落马,健力宝的创始人李经纬因涉嫌贪污而受到法律追究。对整个社会来说,真正的问题不是李经纬如何贪污以及贪污多少,而是如何设计更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规范管理层,保护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分配制度的创新使李经纬、褚时健这样的管理人才不会因为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地承认而走向犯罪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稳定将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留住管理人才,促进人才队伍建设2002年11月26日,中国康辉旅行社80位管理人员与“大东家”首都旅游集团签署协议,康辉49%的国有资产将划归个人名下。拥有60多家分社,注册资金上亿元的大型旅行社康辉MBO的举动颇引人关注。首旅集团董事长段强表示,将49%的国有资产卖给康辉管理层,使国有资产成功变现,有利于解决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人才流失的问题。MBO机制虽然还不十分成熟,但它为激活管理要素提供

载体。分配制度的创新无疑为康辉的MBO举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④数据来源于綦书环:《管理层收购越捂越热》《中华工商时报》2002-12-43

三、“分配论”创新激发科技要素活力

科技要素是生产生产力的要素,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当今社会所创造的价值中,科技进步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3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不但创造价值,而且较之于一般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科技要素也应参与分配,十六大明确了科技要素的分配地位,这将激发科技要素活力的逬发。

(一)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分配制度改

革的试点。近年,100多名农业科学家在这里的民营企业中以科技要素参与分配,形成人均拥有百万元资产的科学家群体。这种模式把科学家引入市场,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杨凌农业科技城每年的科技示范催生经济效益100亿元左右。十六大报告中确立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全党全国多年实践的理论升华,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人力资源较丰厚,但科技人才资源尚呈缺乏状态。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任务,而科技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来解决人才总量的积累与结构的优化。在一些地方、单位依然存在着滥竽充数的现象。现实中的中国科技人才资本的价值远没有实现,具体标志就是分配水平太低,不足以使之具有成就感、光荣感。十六大分配制度的创新从根本上尊重科技人才的剩余价值分享权,确立科技人才在财富创造中的贡献地位,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与社会认知系统,解决科技人才参与收益分配的问题,赋予科技人才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因此能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

(三)有利于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国家的经济工作重点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对促进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是巨大。按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分配确定了科技要素的地位,这将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激发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生产要素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目前,我国劳动收入的范围不断扩大,非劳动收入的形式日益增多,个人财产迅速增加。财产关系的这些变化,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提出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对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维护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要素贡献分配为原则的分配论,全面地肯定各种要素在生产中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全面肯定它们在价值形成中所作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的分配价值论亦可称之为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发展。这就是说,以按要素贡献分配为原则所最终形成的分配格局,必定是一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这种格局,也正是讲究效率、追求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种格局。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起来,我们的发展将更加进步。

所有这些认识上的、体制上的突破与革新,可以说都是在创造一切条件,调动一切经济因素,以促进财富的充分涌流。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当理论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制度上实现真正创新,生产要素将会被激发出更加充沛的活力,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将会有更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