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业如何摆脱国外供应商“剥削”?
时间:2022-05-31 04:47:00
导语:中国钢铁业如何摆脱国外供应商“剥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已经习惯降价的中国家电消费者,最近恐怕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多数家电卖场的部分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价格都有了5%的上调。其实,这可能是家电涨价的第一步,原因是钢材价格正在飙升。2月底,虽然经过了艰苦谈判,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最终接受了新日铁锁定的价格涨幅,同2004年相比,卡拉加斯粉矿FOB价格和南部系统粉矿FOB价格分别上涨71.5%。虽然新日铁公司被指“别有用心”,但国内企业的内耗也是中国钢铁企业丧失定价权的原因之一。中国企业有必要开始反思。
利润空间将被压缩
国际铁矿石涨价71.5%,如果按照去年铁矿石的进口量,今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成本将上升260亿元左右,占2004年全行业利润的30%-35%。若按铁矿石成本一般占钢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40%左右计算,总成本实际将上升8%左右。而且由于在钢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中,铁矿石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其他方面如:焦炭、电力、运输、燃油等原料、燃料价格的持续上升,也将使得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此时企业要取得较好的利润增长,就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成本控制能力、产品类型及相关的定价能力了。如主要生产高端板材的宝钢、武钢,它们的铁矿石价格大致在400元人民币出头,而国内其他厂商拿到的价格在600元-800元区间。此次涨价将宝钢、武钢铁矿石成本提升220元左右,但仍将低于国内大部分厂商。对于不同类型企业来说,成本上升对它们生产成本的影响苦乐不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目前,从钢材价格看,全球和国内价格都将在一个高位区间运行。澳矿的涨价对于中国大部分已经进入市场价格体系的钢铁企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据估计,2005年钢铁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幅度也只是在15%左右,不可能出现利润被上涨的成本大幅吃掉的局面。可以说,2005年,中国的钢铁行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仍将取得较高的利润水平。但并不是所有钢铁企业2005年都能维持盈利。那些没有矿石资源,产品技术含量低,提价能力又弱的钢铁企业,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部分公司的毛利率甚至可能为负。如一些主要生产型材的中小企业,它们可能将被市场淘汰,从而给那些成规模、符合国家各项规定的企业留下更好的生存空间。
下游行业压力增大
铁矿石上涨不仅影响的是钢铁企业,而且会通过价格传导使下游相关产业受到较大影响。由铁矿石上涨引发的钢材价格上涨将对七大行业有影响。如建筑、机械、轻工、汽车、集装箱、造船、石化等行业,其中造船等行业由于用钢的成本比重较大,影响也最为明显。上海沪东造船厂表示,2004年年初船用钢板价格上升100%,使造船成本上升三分之一,两年前接下的订单要亏本才能完成。虽然国家为支持造船业而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但上述好处一下子被钢材涨价全吃掉。据估算,这次的钢材涨价又将使今年中国造船业成本增加约30亿元人民币。家电行业“受的伤”将也不小。以白色家电为例,以钢材、塑料为代表的关键性原材料成本至少占据白色家电整机成本的1/3。如今家电企业2004年10月的采购价与2003年同期相比,钢材涨了70%,塑材涨了74%,铜材每吨也涨了1600元。这对于已步入微利时代的家电业来说显然是不堪重负,今年在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再升压力下,多数厂家决定加价5%。与此相呼应的是国美、苏宁、大中等家电卖场,也普遍酝酿对部分国内外品牌加价。
“钢材成本占冰箱成本的20%,空调成本的10%,而从目前看来,企业内部难以消化如此大的成本压力。他们在新一轮供货合同中向我们提出了涨价的要求。”苏宁电器营销有关人士表示,“对此,也正在考虑是否调整价格策略,但目前由于销售的多半是去年底囤积的家电产品,因此近期不会提价,以后就很难说了。”
综合来看,由铁矿石价格上涨为源头引发的中国多个行业的产品涨价很可能形成社会物价上涨压力,而这在目前已存在较大通货膨胀压力的社会中,无疑值得人们警惕。近日,在国内消费市场出现了小小的家电抢购潮,就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迹象:国内消费者已对涨价因素十分敏感,在涨价因素持续的情况下,这种预期很容易转化成高通胀预期,由此也将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为此,有必要深刻反思近年来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
内外交困城门失火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原来他们估计的铁矿石价格涨幅为50%,如今突然达成涨幅如此之高的协议,背后肯定有阴谋。
2004年中国由一个传统的钢材进口大国成长为一个钢铁净出口国,这是与中国钢铁企业拥有巨大成本优势分不开的。2005年中国出口钢材预计将超过1000万吨,这将对传统的钢铁出口大国日本形成冲击。日本意识到,如果再不抑制住这种势头,日本钢铁企业的市场份额将减少,而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大幅度提高铁矿石成本,因为目前中国进口铁矿石的数量已占国内整个钢铁业所需量的50%,且在全球不具备足够的话语权。这样一来,中国企业钢铁业制造成本必将大幅提升,从而扰乱中国钢铁企业的正常发展。虽说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企业也会付出代价,今年因铁矿石涨价要增加2000多亿日元开支。但以下的三种原因将使日本企业有较好的回旋空间:一是日元对美元的升值作用,使得日本进口成本并不像实际定价的涨幅那么大;二是日本钢铁企业在国外铁矿石厂商中的股权比例显著多于中国,它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以弥补铁矿石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减少;三是日本生产及出口钢铁大部分都是高端产品,这就使得它们比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溢价能力,可以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挤压中国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并且打乱竞争对手的正常市场地位。
商务部专家也谈到,这次铁矿石大幅涨价很可能是日本、澳洲、欧盟等国家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的一个“大阴谋”。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力促人民币升值。但中国出于各种经济和政治目的,就是在汇率调整方面“岿然不动”。但中国经济也有软肋:粗放型发展,资源过度消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正是利用其对国际重要原材料价格掌控优势,人为推高价格,而由于中国现行的汇率体制,必然造成国内相关原材料价格的同步上涨,而它们又通过价格传导波及多个产业,由此给中国造成输入型通胀,甚至是滞胀。这样的“阴谋”比以往遏止中国的方法更有效、低成本。以这次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为例,它将殃及众多的下游产业,而且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影响不仅是纵向的,还会通过横向传导机制影响其他的原材料价格。如由于中国进口铁矿石的量已占全球的35%,2005年中国的大量进口,必然会推高全球海运价格,而一旦运输价格高涨,就会进一步推高中国进口石油以及相关原材料的价格,这样中国陷入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大;而出口方面,由于中国大部分产品不具备提价能力,它们要么自行消化,影响自身效益,要么提价丧失出口优势,而同样是外向型经济的日本自然可以得益。
但也有人士认为,所谓阴谋论可能只是促进铁矿石大幅度上涨的一个原因,更本质的原因应从直接的供需关系来解释,从目前来看,中国铁矿石需求结构过于分散,需求性质不合理以及供给结构垄断是造成这次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钢铁行业利润的增长,从事进口铁矿石贸易的企业逐年增加,现全国约有700多家,他们货出多门,在国际市场各自为战,互相抬高原材料的采购价,使得“洋人”大赚一把,也提高了他们“待价而沽”的欲望。此外,国内外铁矿石的价差也刺激了他们的短期行为,2004年进口铁矿石含税价为600元/吨,而国内铁矿石的价格已达到920元/吨,这样悬殊的价差刺激不少交易商囤积铁矿石,并进行投机性的炒买炒卖。钢铁协会资料表明,2004年中国进口的2.1亿吨铁矿石只消耗了其中的1.84亿吨。正是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国外供应商大幅调高2005年的价格。世界铁矿石涨价幅度之所以超过人们的预期,是因为世界铁矿石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铁矿石生产量和贸易量占到全球生产和贸易量的75%。它们的谈判能力也因此大幅度提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提高价格。而从他们本身的利益来看,也有这种提高价格的动力,因为2002年以来美元大幅度贬值,而巴西雷亚尔和澳大利亚元相应升值。其中巴西雷亚尔从最高的4升值到2.6,而澳大利亚元也从2升值到1.28。由于本币升值,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销售额与盈利滞后于钢铁企业的增长幅度。提高价格无疑能弥补他们本币升值的损失,据中信证券分析师周希增测算,涨价幅度的40%可以由本币升值来解释。
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鉴于铁矿石价格上涨原因的复杂性,多管其下的措施是必要的。其中一个措施就是从调整需求数量、结构入手。中央近年来实施的针对一些高耗能行业,如钢铁、电解铝以及水泥等实行的宏观调控以及近期环保总局正实施的钢铁生产企业环境污染整治活动,会限制部分中小钢铁生产企业的发展,而这些过去多半靠无序竞争获得铁矿石资源企业的关停,肯定会影响铁矿石的进口数量和价格。但以上中央实施的钢铁行业宏观调控对影响铁矿石的需求作用有限,这是因为目前钢铁行业利润太高了,单一的调控手段不大管用。如今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升将给钢铁企业戴上另外一个“紧箍咒”,一些规模不够大的钢铁企业可能会减产或停产,从而导致铁矿石进口量萎缩,由此可能带来世界进口铁矿石供求形势逆转的局面。改善铁矿石需求结构只是缓解价格上涨的一方面,国内钢铁企业还应积极行动起来,打破目前矿石垄断的局面。目前中国企业境外开矿的规模太小,在进口矿中所占比例只有21%。今后中国钢铁企业应逐步使境外开矿在进口矿中所占比重增加到50%,这样才能摆脱仰人鼻息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