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域金融在支持城乡一体化上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31 04:45:00
导语:关于县域金融在支持城乡一体化上的几点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域金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县域金融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可以说,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县域金融的支持。近年来,随着信贷资金流向大中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加快县域金融改革,建立符合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已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
一、我县县域金融的现状
今年,我县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力促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开展。1—6月份金融机构累计新增贷款1.35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新增中小企业贷款9281万元,新增农户小额贷款3911万元。20户重点企业和22户成长型企业中,有6户新增贷款共计1982万元。
当前,我县县域金融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农村信用社已成为主力军。农村信用社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4230万元,占到县域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31%。二是消费信贷成为新的增长点。2003年,全县消费贷款余额达9707万元,同比增长71%,今年上半年全县消费贷款余额达11984万元,同比增长62.8%。消费贷款以其鲜明的特点,改变人们消费观念的同时也调整了县域信贷结构。三是民营企业、调产企业成为支持的热点。今年上半年县域金融机构贷款大量投向了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调产企业及部分效益较好的事业单位,形成一定程度的“信贷集中”。四是县域获得的贷款稳步增长。2002年全县县域贷款余额127574万元,2003年全县县域贷款余额144706万元,增长13.43%,截止今年六月底,全县县域贷款余额达149151万元。
通过县域金融的支持,全县上半年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推进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已落户了****等19个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引进固定性税源型项目到位县外资金2.52亿元,其中到位市外资金1.75亿元。二是推进了土地向业主集中。围绕打造万亩无公害蔬菜水果、无公害水稻、水产、笋用竹、食用菌、银杏等6个万亩基地,积极引进和培育业主,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4.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三是推进了农民向城镇集中。目前已培训农民1.7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1万人次,向县内外新输出劳动力2250人,全县县外劳务输出规模已达2.2万人。
二、主要问题
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开展,县域金融面临着巨大的信贷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但县域金融单位仍然偏向于投资见效快、信用高的县内中小企业,对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农业存在支持力度不够的情况,这不利于发挥农村经济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二元结构,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推进。
一是县域金融网点大量缩减。按照集中化管理的要求和效益原则,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务重点逐步向大中城市转移,造成各乡镇金融网点大量缩减。目前,我县多数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而信用社囿于自身实力,无法完全填补国有银行退出留下的空白。现有农村金融割据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嬗变。农业发展银行在剥离了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技改、粮棉加工贷款等职能后,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投入明显减弱,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余额逐年下降,已不能体现国家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性扶持。农业银行对农业的贷款余额也由2002年的3279万元降至今年6月的3212万元,仅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10%。尽管农村信用社因小额农贷业务有一定的发展,但难支“三农”。
三是邮政储蓄从农村抽走大量资金。近年来,邮政储蓄规模迅速扩张,到2003年底时存款余额达9837万元。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邮政储蓄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且邮政储蓄贷款的投资方向,主要不在农村,致使从农村抽走大量资金。
四是县域不良贷款存量制约了金融投资。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县域不良贷款存量清收难度较大,只能寄希望于政策剥离和呆账核销等手段消化不良资产,而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的负担更重,因此县域金融机构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信贷存量的盘活上,对新增贷款的投入积极性和投入空间必然受到影响。
推进城乡一体化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对金融服务配套体系和信贷产品体系的全新要求。由于县域金融客观上和主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金融工作的原则和目标尚不明确,并且现有的县域金融机构可操作的信贷产品,在对应性、针对性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推进城乡一体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导致县域金融对推进城乡一体化支持乏力。
三、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银行信贷资金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资金投入的重要来源,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根据有关政策,按照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创新县域金融体制,挖掘县域金融潜力,完善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挖掘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潜力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股份改造,现有农村金融格局短时间难以改变,唯有在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中挖掘潜力,加大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支持。一是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下延伸营业网点,将营业网点设到各乡镇或区域中心镇,从组织机构上贴近农村经济;二是引导农村信用社抓住改制契机,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覆盖面,增加农业产业化贷款,充分发挥农村市场资金供给主体的作用;三是引导各金融机构扩大对失地农民的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面,适当调整贷款额度,从经济上进一步推动失地农民自谋职业。
(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一是继续推动“信用工程”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村组评比,努力探索扫除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信贷“诚信障碍”的途径。同时,不断规范对支农小额信用贷款和下岗再就业小额贷款的管理。二是成立信用担保机构。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较多,但其信贷需求与其拥有的资产或有效抵押品的价值存在不对称的现象。探索建立、健全县域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或基金,为县域企业和银行提供有效的信用媒介,有效解决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三是加大信用宣传力度,积极协助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严惩逃废银行债务的单位和个人,千方百计地提高社会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努力打造地方信用品牌,改善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的地方信用环境。
(三)加强信息沟通
密切政银合作,加强信息沟通。一是在银行和企业之间,政府要起到沟通桥梁作用,加强信息互通。如定期召开银政企三方工作协调会,信息会和项目推荐会等,使各方信息及时对接。二是引导金融部门根据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战略部署,制定新的业务拓展计划和支持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配套政策措施,尤其要根据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发挥金融助推作用,推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工作。
- 上一篇:义乌做好外贸出口的战略思考
- 下一篇:对**种业公司未来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