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做好外贸出口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2-05-31 04:44:00
导语:义乌做好外贸出口的战略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把对外开放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义乌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必须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认真分析和积极应对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一)做好外贸出口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举措。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外向度越高,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大,这个国家、地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上的参与性、竞争性就越强,从中得到的利益也越多。外贸依存度往往被用来衡量国家、地区或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城市而言,外贸依存度越高,城市国际化程度也越高,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紧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经济拉动力也越强。纽约、伦敦、东京的外贸依存度都在100%以上,香港2002年外贸依存度为292%,新加坡2002年外贸依存度为320%。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频繁。入世以后,我国在承担世贸组织有关义务的同时,也享有成员的同等权利,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面临着全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机遇和挑战。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获得我市稀缺的要素和技术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义乌经济的外向度,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做好外贸出口是加快义乌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外贸出口作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越来越明显。一是对GDP的贡献。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8.49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64.6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贸依存度),由1998年的2.83%上升到2003年的34.23%。其中,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出口依存度),由1998年的1.9%上升到2002年的
表1:1998年-2004年上半年义乌市外贸依存度
及出口依存度
年份GDP(亿元)进出口额(亿元)外贸依存度%出口额(亿元)出口依存度%
199896.482.732.831.831.90
1999105.365.435.153.573.39
2000120.5711.129.228.717.22
2001136.0119.5214.3517.1112.58
2002156.0837.2523.8833.3921.39
2003188.4964.6334.2360.1831.93
2004上半年111.4536.3532.6230.1127.00
31.93%。二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2003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23.0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88亿元,中央财政收入11.19亿元。由于我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主要在工业企业产生,而我市工业企业的经济外向度高。2003年我市外贸出口产品中本地产品和外地产品比重分别为65%、35%,第二产业增加值98.28亿元,外贸出口中本地产品销售额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9.8%(60.18×0.65/98.28)。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为例进行分析,2003年我市国税共征收增值税6.93亿元,其中由外贸带动的约2.76亿元。2003年地方增值税收入2.31亿元,去年外贸出口产生地方增值税约为0.92亿元。增值税的增加也由此带动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收的增加。2003年地方财政收入中企业所得税1.43亿元,按上述方法计算,外贸出口企业产生的企业所得税约为0.57亿元,仅此二项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就高达12.54%,外贸出口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三是对就业的贡献。发达的外贸,带动了义乌市以至周边地区小商品产业的集聚发展,在金华、台州、衢州、丽水等地区形成了以义乌为中心的小商品产业带。按现行有关统计口径,外贸出口每1亿美元,将带动近17711人(13万人/7.34亿美元)的劳动就业,义乌外贸直接促进本市就业15万余人,间接促进周边县市就业80万余人。由此可见,外贸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做好外贸出口是义乌市场持续繁荣的保证。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生产集散地,年营业额已连续13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义乌小商品市场已不仅仅是义乌的市场,而是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市场。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市场的持续繁荣。目前,义乌小商品辐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2003年市场总成交额248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以上。市场内60%以上的商户发生外贸供货业务,常驻义乌外商达5000多人,境外商务机构300多家,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日用类商品出口基地。实践证明,要巩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优势,保证市场持续繁荣,必须确保市场外贸出口的持续增长。
二、义乌外贸出口的现状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义乌外贸的影响。
义乌外贸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外贸自营出口。近年来,由于市场的持续繁荣和“贸工联动”战略的实施,我市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见下表)。2004年1-8月,
表二:历年义乌市外贸进出口情况
单位:万美元
年份进出口额同比增长%出口额同比增长%
1995∕∕1631∕
1996∕∕17275.9
1997∕∕211322.4
19983335∕22858.1
1999661698.4431793.6
200013561105.010622146.1
20012380375.62086496.4
20024542490.84071795.2
20037881773.57338980.2
2004(1-8)6359736.65314124.5
全市自营进出口63597万美元,同比增长36.45%,其中出口53141万美元,同比增长24.5%,外贸出口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市外贸出口形势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外贸出口仍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今年1-8月份的外贸出口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减少59个百分点,低于金华全市的平均增长率;二是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势头良好,1-8月生产企业自营出口27660万美元,同比增长68.0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2.0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5个百分点;三是外贸流通企业出口出现下滑,1-8月出口额为2548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2.83%;四是出口队伍不断扩大,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达250家,同比增加了97家;五是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展,商品出口五大洲151个国家和地区,位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阿联酋、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德国、南非等,美国从去年的第三位变成今年第一位;六是出口商品仍以小商品为主,位列前十位的产品分别是:服装,袜子,纺织原料及制品、工艺品、餐具、厨具、化妆品、饰品、机电及音像设备。
为缓解国内逐年增长的财政压力,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国家从2004年起,对退税机制进行改革,对出口退税进行结构性调整,出口退税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对于外贸异常活跃的义乌而言,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总量影响。出口退税率下调,必然导致企业出口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减小,影响到我市部分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出口退税负担机制调整后,由于地方财政负担的衔接尚未到位,外贸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大受影响。今年1—8月份,外贸流通企业出口额明显下降,出口达2548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2.83%,占全市出口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0%下降到47.95%,使我市1—8月平均出口增幅约为26%,低于全国、全省和金华市平均增幅。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后,有关部门及领导对外贸流通公司在扩大出口、促进市场繁荣方面的作用和地位缺乏共识,对我市仅有的几家国有、集体外贸公司如农贸城、电力、因特电子商务、粮食收储公司等开展进出口业务持消极态度,目前上述几家外贸公司基本上已停止出口业务,今年1—5月仅此四家企业出口就比去年同期减少近3000万美元。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中降低了出口退税率,减弱了我市部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了外贸出口的扩大。
二是结构影响。我市出口商品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工艺品、鞋帽及箱包等轻纺产品。出口退税新政策,将原来适用17%退税率的部分棉纺品等的退税率下调为13%,这一调整,对我市优势行业的外贸出口造成重大影响。
三是机制影响。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了外贸体制改革,特别是出口退税管理办法的改变,必然促进外贸交易方式不断改变,生产企业积极开展自营出口,外贸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出口成本。此外,退税负担机制调整,必然增加地方财政负担。据统计,我市2004年财政负担当年出口退税及2003年外贸奖励,总额将达1.6亿元以上。
三、义乌外贸出口面临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市外贸面临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量快速增长和国内宏观政策促进的有利环境,但也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反倾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等多方面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义乌小商品出口正面临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需求约束日益严峻。研究表明,近年来小商品出口受国际市场需求制约,增速开始下降。由于大部分小商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需求规模有限,需求弹性较低,在产品出口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会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以玩具出口为例,近5年来全球玩具出口的交易商品总值只有320亿美元左右,而2002年中国玩具出口达到99亿美元,约占33%左右。在许多国家,中国玩具出口所占比重更高,如中国玩具出口占美国玩具进口的70%以上。在我国玩具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水平后,受消费者需求偏好、市场规模有限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玩具出口规模十分困难,1993年以后我国玩具出口增速基本在10%以下。受国际市场需求规模有限的制约,即使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出口环境有较大改善,玩具出口也未能出现预期的快速扩张局面。与玩具出口一样,受市场需求规模有限的制约,我国皮鞋、球鞋等国际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的小商品出口在1993年以前增速同样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导致整个杂项制品或小商品出口增速大幅度下跌。在目前小商品出口结构不发生大的改变的情况下,鉴于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的其他小商品出口在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达到饱和程度之后,增速也必然会出现下降甚至停滞的局面,未来我国小商品出口将会维持持续低速增长状态。
二是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大部分小商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要求低,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工业化初期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由于市场规模有限、需求弹性较低,各国为了增加市场份额而极力扩大出口,小商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小商品出口的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从1981年至2002年期间我国主要小商品出口的价格变化看,1981年至1990年期间6种小商品(皮鞋、橡胶或塑料布鞋、球类、散浆刷、热水瓶)出口的综合平均价格呈上升趋势,但1990年以后出现持续下跌,从1990年的2.63美元一直下降到2002年的2.06美元。
三是反倾销态势愈演愈烈。随着我国出口规模快速扩张,我国产品出口对相关国家同类产品生产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为保护相关企业的利益,许多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提出反倾销指控。据世界贸易组织对反倾销进行的调查,2003年上半年中国共受到12起反倾销起诉,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排名第一位。在反倾销最终措施方面,2003年上半年16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41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采取了共112起反倾销最终措施,其中16起反倾销最终措施针对中国,虽比2002年同期的18起稍有下降,但中国仍是最大受害国。
四是商品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小商品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决定了劳动成本在其竞争力中的决定作用。许多小商品的生产基地已从发达国家、甚至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美国玩具制造商从1950年开始就将玩具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劳动成本提高后小商品生产成本增加,在本国生产产品竞争力过低、甚至根本不具有竞争力。改革开放之后义乌小商品出口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就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很低。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使小商品生产的成本水涨船高,导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
五是外贸和监管制度不适应小商品出口。义乌市场相当一部分出口商品由外商直接到义乌采购后委托本地或外地外贸公司报关出口,贸易过程在市场交易中已经完成,剩下的只是运输环节,这样的贸易形式并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外贸,现行的外贸制度自然不能完全适应其管理。此外,由于出口小商品种类繁多,单位数量庞大,给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小商品出口高价低报、品名不实等问题一定程度存在。
四、创造性地开展新形势下外贸出口工作,推动我市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
(一)加快先进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加快产品集聚向产业集聚转变,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和产品。加大对优势行业和产品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能够形成规模的出口主导产品,形成竞争优势。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一批关联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群落形成。鼓励引导企业引进国际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更新换代,开发适合国际市场的新产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广SA8000管理体系论证等工作,使更多企业获得国际“通行证”,积极扶持和帮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走同世界。
(二)努力抓好基础工作,优化出口主体结构。进一步壮大外贸出口主体队伍。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自营出口业务。积极鼓励外贸公司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技术和贸易支撑。进一步做强、做大重点出口企业,培育一批对外竞争能力强、出口规模大的有效主体,构建以生产企业和流通公司强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的对外贸易格局。加强外贸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外地引进、业务实践、加强培训等手段,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外贸人才。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加强培训,逐步提高现有外贸人员和市场经营户的素质,强化经营者诚信守法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全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深入研究现有出口市场状况,积极开拓新的对外贸易市场,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继续巩固中东、欧美等传统市场,加大市场横向发展和纵向开发的力度;抓住CEPA实施机遇,加强与香港、澳门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拓展东欧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积极开辟印度、非洲、南美等新市场,抢占新的市场空间。坚持以适销对路、适应多层次需求为方向,在继续保持针织等日用消费品等传统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着力提高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加工贸易比重。努力促进农产品、服务贸易出口。
(四)创新出口贸易方式,增强外贸出口抗风险能力。积极扩大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做强做大已开展业务的自营出口企业,未开展业务的获权生产企业要尽快开展业务;鼓励供货出口生产企业申报进出口权,变供货出口为自营出口;引导、推动无法获权小规模工业企业实行委托出口,使外贸交易由市场向工业环节转移,出口方式由收购向出口转变。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和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市场、设备和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加工贸易。推进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升级,延长加工贸易的加工链,特别要鼓励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创汇。
(四)规范经营,完善服务,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市场商品质量的巡查,依法打击侵权商品,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我市商品在国际上的信誉。进一步开展税法宣传,加大一般纳税人扩面力度,严厉打击偷漏税、逃套汇等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注重对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调研,并掌握其同行对手生产能力、市场销量和价格水平,并加强对企业的协调管理,严禁企业低价竞销。要加强宣传,全面、准确地向外贸企业和经营户宣传新政策。根据国家新的外贸和出口退税政策,继续制定完善积极的地方财政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外贸出口。进一步加强涉外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外贸促进体系。继续推进海关“大通关”建设,进一步改善检验检疫、国税、金融等涉外机构的服务,全力支持外贸出口。
(五)建立完善非关税壁垒的预警和应对机制,积极应对反倾销。建立健全“义乌市对外贸易预警机制”、“义乌市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义乌市反技术壁垒工作机制”,加强对我市大宗、重点产品进出口情况监控,认真做好趋势分析,及时预警信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切实做好国外对我市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应诉工作。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及中介机构相互联系和协作,形成快速反应的贸易应对机制,提高我市经济抗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