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重组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时间:2022-05-31 04:38:00
导语:金融重组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面对经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迅速发展,金融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的金融业在面对着新挑战的同时,也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只有推进金融重组,整合金融市场,以合作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中国的金融业也才能更好地参与和适应国际间的金融竞争,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金融业和国外金融业的差距与实行重组的必要性
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金融业是中国承诺入世后开放的十大领域之一,银行、证券、保险业都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迎接世纪的挑战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毫无疑问,长期处于高度政策壁垒下的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冲击,对于加入WTO后的高度的市场竞争形势的确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积极应战,主动适应,重新组合,大胆创新,既是我国加入贸易组织的整体对策,也是中国银行业入世后的长期发展战略。根据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协议,我国加入WTO后,更大程度上扩大金融服务领域的开放,逐步放松外资银行或合资银行在我国的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的限制。我国在加入WTO后,将在5年内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包括零售业务在内的全方位经营。这势必给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考验。
尽管我国经过20年的金融改革开放,国内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又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竞争力难与国外大银行匹敌。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我国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运作机制和完善的服务功能抢占市场、争夺客户,国内银行业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竞争方面,我国银行业同外国银行业相比将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
1、体制上的差距。中国银行业与外国的银行业在体制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外国银行业主要是按照市场化进行运作,业务操作很少来自非市场方面的强烈干预,完全以利润为其经营目标,根本不承担政策性信贷业务,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我国的银行业在贷款规模、投向、结构、利率等方面都存在着严格的限制和阻力,从而使其竞争能力受到影响。
2、经验和创新上的差距。能够进入我国的外国商业银行,大多是老牌的跨国银行,其丰富的经验优势体现在每一项金融业务和每一个环节上,而且不断的发展和调整这种优势,而我国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3、资金实力和赢利方面的差距。从整体上说,两者不属于同一级别的竞争对手,从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与外国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看,无论是在总资本上,还是在资本充足率、资本受益率、资产回报率等方面,我国都远远低于外国的跨国商业银行。就农业银行同美国的花旗银行比较,农行的总资产是三万亿人民币,花旗银行的总资产是6686亿美元,农行的税前利润是0.95%,而花旗银行的则是92.69%,农行的资本金基本被核销完毕,资本充足率几乎等于零,远远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要求,而花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达到11.43%。因此,中国银行业如果缺乏正确的经营战略决策,不尽快实行金融重组,很可能在全球化金融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被动局面。
因此,如何实现金融重组?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发展的手段办好商业银行,实现中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金融界和理论学术界首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银行业实行重组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金融重组并非是单一资产运行项目,而是不同的商业银行间的一系列的整合过程,既包括资产负债业务的重组,也包括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和人力资源等组合。因此,实行金融重组是中国的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
在国内银行业的重组改革中,已开辟了成功的先例。2001年10月,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机构和资产经过重组,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构合并、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人员的甄选,组成了全新的银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持续动荡的不利市场环境下于2002年7月如期上市,取得了不俗的超额认购和较高的定价,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成功重组的一个范例,并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先河。作为中国银行海外资产的主要部分,“中银香港”借助于香港较为完备的金融管理体制和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率先重组上市无疑是中国银行业实现改革的一种较好的模式选择。
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商业企业,国有银行要确立自身有效增长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这一长远目标也决定了中国国有银行重组改革的目标,即通过重组改革,建立真正的商业企业运作模式,实现规范合理的运作机制,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和自身的盈利能力,确保可持续发展。
因此,中国银行业重组的使命应超脱于单一的股权结构变革,立足于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银行对市场的反应力,重组改革不应囿于单一的模式。而应结合各自的发展特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范围内,实施不同战略决策。
(一)整合内部资源,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资源分配的科学组合
就目前而言,国有银行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对内部资源进行重组改革,包括对高级管理层以下的人事任用制度的调整、分配体制的调整、组织管理架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调整、战略规划的调整,甚至于对管理决策方式的调整等,创新金融要素,实现金融要素的科学组合。通过实施重组,实现思维创新、体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客户服务手段的创新。
(二)变革管理体制,按照组织机构扁平化的思路,精简管理层次
这种模式源于国有银行委托经营管理方式及监督体系的变革,包括对现有商业银行监督方式和对高级管理层考核任命方式的改变等。可以设想,引进市场约束的一些机制,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采用总行统一分管的模式,打破省、地、县之间的界限,按照经济领域重新设立分行,集中开展经营活动,直接由总行管理。变过去的多级管理、一级经营为一级管理、多级经营。总行作为管理决策层,主要职责是战略研究、业务决策、授信管理、产品开发、信息综合处理等,其它权力如产品营销、市场开发等尽可能下放。形成以总行决策为中心,以分行利润为经营目标,以下属经营单位为新产品服务网络的组合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性。这一模式的核心是要促成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公司管理制度的改进。同时,用科学的方法核定银行的经营绩效。
(三)进行资产重组,改变资产结构,实现早日上市
中国银行业可通过公开发行、出售股权或公募、私募发行方式,使股权分散化。国有银行上市是目前国内最受推崇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突破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途径。上市之后,银行所有权发生调整,银行的委托及相应的约束机制会发生变化,信息披露会得到改进,管理者行为会受到法规约束。所有这些方面可能促成银行经营状况的改善。这是中国银行业通过海外上市取得收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从国内上市来看,中介机构的资信和职业操守还没有达到规范、可信的程度,有关会计准则及信息披露要求也不完备,审计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还难以得到保证。
银行上市,需要有好的投资项目,较低的不良资产比率,较高的盈利率,有独特的发展战略和完善的管理体制等。国有银行要在整体上取得较大的进展,仍需假以时日。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都存在地域发展差异的问题,其不少地区分行还处于亏损状况。因此,条件较好的银行进行分割上市的建议也就成为短期内国有银行实现改革的一种方式。目前所谓的落后银行更多地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并不表明这些地区的银行业现今没有发展机会,各家银行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仍然有潜力可挖,特别是如果从业务一线考虑会是如此。对不同地域的银行发展需要探讨不同的策略和风险管理政策。
(四)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壮大经营者实力
在中国市场没有完全放开,外资银行在国内分销渠道仍然受到较大限制的情况下,成为战略投资者是国际先进银行为进入中国市场乐于采用的一种方式。上海银行、南京商业银行以及“中银香港”都引入了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通常采取股权投资与业务合作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银行提高产品开发或某些产品的销售能力,对那些待上市的银行而言,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提高银行估值可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国外机构希望合作的领域一般集中在我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且收益较高的银行产品上,通常还附有客户信息共享的条款。对大银行而言,与外资机构建立深层次的业务合作关系,可能意味着自身在国内某些业务增长空间和收入增长的收缩,同时,也在培养巨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另外,有些战略投资者在股权投资时,还希望取得对经营管理的部分控制权。两个机构在文化、管理和市场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能导致业务合作达不到理想的水平。如果纯粹从获取技术考虑,通过雇佣咨询公司也可以在产品开发或人员培训方面实现突破,避免在接受战略投资者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
(五)重组人才引进和配置机制,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
众所周知,国际金融间的业务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人才,充分利用人才,实行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人才重组机制、配备机制是金融重组的一项重要方面。借鉴国外的经验,一是应建立、健全人才准入和流出机制,打破传统的人才能进不能出、能出不能进的用人格局。对银行业的富余人员或不适合在银行工作和不愿在银行工作的,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实行内部退养制、一次性买断制、下岗分流制,建立精简高效的用人机制;高薪聘请业务技术娴熟、有经营管理才能的技术人才。二是按照德、能、绩、效的用人原则,“不拘一格用人才”把一些长期工作在基层品德端正、政绩突出、善于开拓、思维敏捷、文字功底深厚的人才重用到领导岗位上来。实行行长竞聘制,班子成员组阁制,中层干部选聘制,一般员工考核录用制。三是大力推行东西部人才交流制度,为一些愿意到西部工作的青年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四是重组劳动人员结构,发挥各自的特长,把每一个员工放到适应其工作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尽可能精减机关行政管理人员,把骨干人员和主要力量放到营业一线。内勤工作岗位一律配备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员工或临时工。同时,实行岗位交流、轮换制度,通过不同岗位的操作实践,给每一位员工进行工作定位和能力定位。
金融机构业务重组也是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过程,没有业务创新,不实行金融重组,中国银行业就不可能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银行业的制度结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和竞争格局都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促成并强化了商业银行活动全球化、组织结构虚拟化、业务结构全能化等趋势的形成。未来银行业竞争的焦点不仅仅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不断更新金融产品,更重要是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上的竞争,实行金融重组将是中国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上一篇:银行安全设防之我见
- 下一篇: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