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1 19:02: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如何写好经济论文
1、经济论文最后完成的项目构成
1篇完整、规范的经济论文通常要由以下项目构成:标题;作者署名;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以上所列的10个项目是经济论文的全部构成项目。1篇具体的经济论文,既可能包括所有的项目,也可能不需要完全具备这些项目。通常,在1般的用于学术期刊发表的交流性论文中,标题、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而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由于其篇幅较长,除要有1般交流性论文必备的项目之外,还要有目录、附录和内容提要(比摘要略微详细1些)等项目。
2、经济论文各项目的写法与要求
1、标题。
标题是作者给论文起的名字,它是论文的总代表,作者必须反复推敲、认真确定。其写作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标题》,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2、作者署名。
经济论文格式
一、经济论文最后完成的项目构成
一篇完整、规范的经济论文通常要由以下项目构成:标题;作者署名;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以上所列的10个项目是经济论文的全部构成项目。一篇具体的经济论文,既可能包括所有的项目,也可能不需要完全具备这些项目。通常,在一般的用于学术期刊发表的交流性论文中,标题、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而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由于其篇幅较长,除要有一般交流性论文必备的项目之外,还要有目录、附录和内容提要(比摘要略微详细一些)等项目。
二、经济论文各项目的写法与要求
1、标题。标题是作者给论文起的名字,它是论文的总代表,作者必须反复推敲、认真确定。其写作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标题》,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2、作者署名。署名是文权所有和文责自负的体现。只有直接参加了研究工作,并且能对论文内容负责的人,才有权力,也有必要在论文上署名。至于专家、领导或非研究者挂名,则属于不正常现象,是学术研究中的不正之风,必须予以杜绝。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3、目录。篇幅较长的论文应编写出简单的目录。论文目录也就是论文中的各级小标题的依次排列。排出小标题,并标明标题所在页的页码,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体系,也为读者选读论文的有关部分提供了方便。其写法和格式与一般书刊的目录格式相同。4、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与论文主要信息量等同的完整短文,重点要说明论文的最终结论。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5、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员硎救闹魈饽谌菪畔⒖钅康牡ゴ驶蚴跤铩F湫捶ê鸵蟛渭毒寐畚牡恼⒐丶视氩慰嘉南住罚樾锤袷讲渭毒寐畚牡奈拿妗贰?BR>6、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一般在行文中不必明确地表示出来,但若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若干个章节或部分来论述,应尽可能加上小标题表示出各个部分的论述内容。正文的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绪论》、《经济论文的本论》、《经济论文的结论》、《经济论文的引文》、《经济论文的格局》、《经济论文的构段》、《经济论文的表达》、《经济论文的表现》、《经济论文的语言》,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7、注释。在经济论文的写作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释,这就需要论文有另一项内容——注释。它是经济论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文章之外的项目。论文的注释有补充内容的注释和注明资料出处的注释两大类。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引文》中的加注。8、致谢。谢辞是向在本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示谢意。它可以写在正文的结论部分,也可以单列出来,使之成为论文中的一个项目。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结论》。
经济论文格式
经济论文初稿完成之后,再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如果确认文章已经达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程度,就可以考虑把文稿确定下来。这时要通读全文做最后的检查,然后定稿。定稿后,要依照规范的行款格式和文面要求,用稿纸或规定的论文纸抄写誊清。誊清之后,再将全文检查一遍,看有无丢落字、写错字的现象;有无不合文面要求的地方等等,确认没有任何差错了,论文的写作也就算最后完成了。
一、经济论文最后完成的项目构成
一篇完整、规范的经济论文通常要由以下项目构成:标题;作者署名;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以上所列的10个项目是经济论文的全部构成项目。一篇具体的经济论文,既可能包括所有的项目,也可能不需要完全具备这些项目。通常,在一般的用于学术期刊发表的交流性论文中,标题、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而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由于其篇幅较长,除要有一般交流性论文必备的项目之外,还要有目录、附录和内容提要(比摘要略微详细一些)等项目。
二、经济论文各项目的写法与要求
1、标题。标题是作者给论文起的名字,它是论文的总代表,作者必须反复推敲、认真确定。其写作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标题》,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2、作者署名。署名是文权所有和文责自负的体现。只有直接参加了研究工作,并且能对论文内容负责的人,才有权力,也有必要在论文上署名。至于专家、领导或非研究者挂名,则属于不正常现象,是学术研究中的不正之风,必须予以杜绝。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3、目录。篇幅较长的论文应编写出简单的目录。论文目录也就是论文中的各级小标题的依次排列。排出小标题,并标明标题所在页的页码,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体系,也为读者选读论文的有关部分提供了方便。其写法和格式与一般书刊的目录格式相同。4、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与论文主要信息量等同的完整短文,重点要说明论文的最终结论。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奥运政治经济论文
当奥运会刚刚在世界起步时,奥林匹克运动会只是纯粹的体育盛会,从而拒绝商业的介入,职业运动员很长的时间也被排除在奥运会之外。1976年蒙特利尔举办奥运会,蒙特利尔曾5次申办奥运会,当申办成功后,该市即积极进行准备,耗费了巨额资金,利用了许多现代化科技成果,在城区北部开辟了奥运会中心,新建了大型体育场、游泳池、自行车场、奥运会村等。然而这一切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由于经济萧条,物价暴涨,建筑工人长期罢工,加上管理不善,在兴建奥运会中心时,经费多次追加,工程一再延期。往后的几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都因为顾拜旦的初衷,他想把把奥运会纯粹为体育,排除一切杂质,然而这一想法却太过于理想化,造成主办城市的极大经济负担。直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彼得•尤伯罗斯上任成为洛杉矶奥组委主席,向可口可乐等公司筹款这才初次开始了奥运会商业投资,改变了奥运会赔钱的历史,并且创造2.25亿美元的盈利,奥运会被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进而成为一棵各国竞相追逐的“摇钱树”。
中国的经济会随着奥运会而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首先是大量赞助商的资金流入,尤其一些外资企业,可以借助奥运会这一平台进入中国市场,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奥运会举办期间,大量国内外观众涌入北京,极大的刺激了消费需求。就业问题也可以藉由奥运会这一契机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各种服务性部门的工作量也大为增加。以往奥运会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举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就业压力。据专家估算,北京奥运会将会带来200万个就业机会。此外,举办奥运会加快了承办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非货物贸易行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奥运行动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速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鼓励非货物贸易行业的发展。举办奥运会导致国际间大量的人员流动、技术传播和资金转移,这与服务业中的建筑、运输、旅游、金融保险、通讯广播等产业领域将产生密切的联系,带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最后,奥运会成功的举办将树立起我国对外的良好形象,随之而来的是进出口贸易扩大,经济、技术交流加速发展,国际信用评价部门对我国的信用评价指数也相应提高。可以说,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的经济有极大的刺激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奥运会商业化的负面影响。在奥运百年庆典上,美国人将奥运会的商业化推向了极致,但商人们的每一项投资都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出资456亿美元买下本届奥运会电视独家转播权的美国全美广播公司在奥运会赛程安排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马拉松线路由于该公司的转播需要(通过名胜古迹多的区域)而改成了坡度极陡、有无数上下坡的路线,被称之为“历史上最恶劣的马拉松线路’,使运动员的身体消耗达到了极点。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多地收取巨额广告费(每30秒钟广告收费50万美元)。在运动员的利益和金钱效应上,商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当赞助商们向奥运会提供了巨大的资助之后,就俨然成了奥运会的“无冕之王”。人们不仅要问:这届奥运会到底是为谁办的?奥运会的主角到底是运动员还是商人?当商业利益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时,体育的利益就会成为牺牲的对象,当商业的砧码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天平上超重时,就会严重干扰体育运动的正常状态,并与奥林匹克理想发生剧烈冲突,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巨大的威胁。难怪当年雅典申办1996年奥运失败后,发出了“可口可乐击败奥运精神”的哀叹。过度的商业化,势必会造成奥运会的变质,这是顾拜旦所担心的,这也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那么如何做呢?奥运与商业的平衡如何掌握,我想我是无法很透彻的分析的,还有待经济专家的进一步研究。
北京奥运会通过巨额的直接投资将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而且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经济低谷效应”。因此我们要做好长远的规划,借鉴以往举办国的成功经验,保证北京地区乃至我国的经济相对平稳地增长,预防“低谷效应”的产生。
会计国民经济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形式和内容在逐渐发展、丰富。在资本主义社会,会计是资产阶级和垄断资本家管理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讲求经济效果的基础,比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但是,在今天,会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被人们所充分认识、重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一、会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
(一)会计可以维护我国的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奉行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国的所有制是以集体主义为主,公有制经济下也产生了许多其他的生产资料分配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通过税收的形式实现国民收入的增长,这些国民收入又将以财政分配的形式分配到国家的各个行业,以促进国家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缴纳税收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偷税漏税或隐瞒真实收入的情况,这就要求会计行业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严格的进行会计检查,将一些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的情况间距揭发出来。比如一些公司或者企业只顾自身的利益,使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来增加自身收入,截留、挤占财政收入或者滥发奖金、补贴等。此时,国家应该在会计检查过程中对一些违法的企业进行严惩,同时制定相应的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如果企业或公司违反了该条例,则会依次为准绳给予其严重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会计行业维护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重要手段的职能。
(二)会计可以加强国家或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且提高其经济效益
我们知道除了国家会设立专门的会计检查部门,各个公司或企业也会设置会计财务部门。因此,我们可知,会计除了帮助国家审查一些非法公司偷税漏税的情况,还可以帮助各企业进行成本预算,经济预测,促进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等。我国的各企业先前对会计行业的重视不足,因此导致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资金消耗高、收益低等情况,但好在后来国家以及各企业在不断探索中了解了会计对于降低运行风险,控制成本的重要作用,开始设立会计部门,加强对其的管理。充分发挥了会计行业的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职能。
政治变革低碳经济论文
一、绿色政治中的“低碳”反思
绿色政治将生态与环境作为了重要的政治思想,通过具有广泛性、参与性的民主制度来实现这一思想。绿色政治的首创者是绿色运动参与者。在绿色政治运动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生态学、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等各类共识。而基层民主在该项运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过去的代议制民主中所形成的政府与基层民众间保持着较远的距离,并且一定程度上受经济指标或者在选举政治的驱使,在基层民众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和相关的企业行业间进行交易,而且所编制的决策完全违背了生态保护规定。针对此情况,绿色政治运动的所有参与者均强烈提出授予基层民众充分的发言权,因为一旦发生生态危机,受害程度最严重的就是基层民众。大部分的基层民众当涉及到与自身利益没有任何关系的问题时,常常会因为相关信息掌握的不充分,不具备较高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未树立起全球责任心意识,所以多数基层民众对所提出的碳减排决策持反对态度。如果基层民主十分的分散,那么将直接的阻碍碳减排的正常运行,达不到低碳经济目标。全球性公共品所面临的市场失灵会在民主失灵的基础上而表现。这里所说的民主失灵,主要指的是根据民主机制编制的决策难以为众人赢得实际所需的公共品。绿色政治在民主失灵情况下会使其致力于的政治路径,成为了低碳经济中的一大阻碍。与此同时,部分绿色政治纲领中所包含的“充分就业”理想与“国际合作”手段等各项内容在低碳经济中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强烈的质疑。所以低碳经济语境中的绿色政治无论是理念还是操作路径等,进行深入的反思与变革是其当前的必然趋势。
二、低碳经济语境中的绿色政治变革
1.推行全球民主。绿色政治用基层民主代替了代议制民主,其主要将分散化、自给自足的社区经济体结构作为了经济基础,由于此民主存在较强的分散化,所以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适用碳减排。为此,全球民主成为主流。全球民主指的是以全球范围为基准,贯彻落实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机制。对于碳减排这一全球性公共品而言,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科学的民主决策。当面临市场失灵与世界政府缺失的现象时,只有获得全球大部分人的认可,事情才会水到渠成。现阶段,全球民主决策机制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难性,甚至有一些地方存在难以跨越的障碍。不过,若以逻辑角度上分析,全球民主是目前唯一可以让整个世界的人都出于对人类整体利益的考虑而积极的节制、掌控自身欲望的有效机制。所以绿色政治应将此当做需要完成的政治理想去实现,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路径及方法会在该理想实现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与不断完善。
2.强化创建德治基础力度。绿色政治始终将法治作为基准,实际在惩治引起污染问题的人机规范政府行为过程中,都应采取法制手段。生态保护与法治基础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断健全法制是促进低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保障。但若低碳经济只有法治基础还是不够的,相应的德治基础也不可少。这里所提到的德治,不是法治、人治,主要是通过政治制度的否定之否定而形成的一种治理模式,将个体的道德与群体的民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致力于促进人类朝着和谐的社会生态方向迈进。该治理模式中将自觉作为了理性的结果与自由的基础,个体特别是领导者个体的品德是保证群体自觉的个体间彼此教育、彼此学习机制形成的关键。所以领导者良好品德与其他核心素质的“绿色化”这一德治中的重点部分,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当前,应将微观层面中领导者个体品德及素质纳入到宏观层面中政治动员机制的核心要素范畴,以使宏观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范畴中的绿色政治和微观领导学、管理学范畴中的“绿色领导者”科学合理的集于一体,从而形成完善的基于绿色领导模式的体系。
3.依靠国际制衡。当前,因为没有世界政府与低碳环境这一公共品,所以实际中唯有在理性的全球民主基础上方可获得,但该民主离不开各国、各区域的理性国际合作。绿色政治运动参与者早就深刻的意识到了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并且还清楚的看到国际利己主义带来的阻碍,因此国际合作过程中明确要求摒弃国家的部分主权等思想。现代绿色政治最注重的手段大都是对国际组织作用予以不断的强化。但是,从国际政治实情上看,所有国际组织,就算是联合国也无法做到代替各国行使主权。在目前的世界格局状态下,要求各国将自身的主权授予国际组织,最后的结果必将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会以国际组织的名义对发展中国家的更多主权进行干涉,甚至于剥夺,从而带来明显的不公正现象。如此一来,自然生态危机不仅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同时还将导致严重的社会生态危机。所以加强各经济体间的国际制衡是目前唯一行得通的手段。各国只有在高效的制衡下,所提供的决策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行理性的国际合作。应促进世界多极化,产生一系列经济体政治体之间较强的相互制衡,以公正的态度认真对待各国的权益与责任,这不仅是整个世界在低碳经济中朝着理性国际合作迈进的前提,还对国际绿色政治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地区低碳经济论文
一、强化政府规划指导与监管
政府应该建立监督机制,通过相应的具体的规章制度,对“乱排滥放”等行为依法惩处。通过《循环经济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约束监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政府还应该建立激励机制,对从事废物利用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对于政府的政绩评价,可增加循环经济效率、绿色GDP、城镇的绿色社区城区、资源循环利用率等考评内容。而以下方面,是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回查工作,确保已通过验收的重点清洁生产企业的审核质量。该项工作的重点是结合我区节能减排、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及其他重大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计划以及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核、创建活动,筛选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名单并及时公布。第二,完善环境倒逼机制。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重金属污染防治年度实施方案、督促企业完善各种环保手续、限期治理制度、污染减排工作以及各种环保专项资金申请、有关的环保审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工作相结合,扎实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工作。第三,强化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咨询服务机构的管理,通过考核机制,对业务水平低、服务质量差的咨询机构予以通报批评和曝光,并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拒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进行处罚。政府的指导和监管有效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之后,由于技术的改进和监管到位,广西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增长比率已逐年下降;与此同时,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量和综合利用量得到了快速提高,而排放量则由2000年的127万吨下降到了2012年的0.41万吨。作为生产生活中重要污染源的工业固体废物,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与利用。
二、打造“生产—服务—消费”三位一体的低碳经济链
众所周知,动车组的高效运行的秘密就在于其多个车辆承载运营载荷并自带动力。同样道理,赋予生产、服务和消费三个环节以“动力源”的角色,将全方位推动低碳经济链的组建。
(一)营造低碳工业园区
“无工不富”,工业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但也给区域环境带来高碳污染源。如何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打造闭合循环系统,这是营造生态园区的关键。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闭合循环系统实现自然资源转化产品和用品,再转化再生资源的过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并且大大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即“小循环—中循环—回收循环”。首先,“小循环”是单个企业通过产品生产生态设计,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可能循环利用,实现物质闭合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其次,将单个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升级为“中循环”系统,即通过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循环途径,通过企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热、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材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最后,在全北部湾经济区建立多级“回收循环”系统,通过电视广播、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低碳工业产业园建设,可先选择防城港的企沙、北海的铁山港作为试点,按照循环经济原理,结合可利用能源资源量数据、园区能源系统选择与优化等区域能源规划,进行园区生态规划。试点成功即可逐步在工业园区推广建设。
金融低碳经济论文
一、目前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缺乏明确的定位
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言,金融起到重要的优化与引导作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并没有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形成正确的匹配关系,缺乏明确的角色定位,金融机构习惯于服务大中型企业和优势产业,缺乏专门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例如,研发低碳技术,需要转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利用方式,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技术研发和试点设定工作。高科技企业虽然具备先进的技术理念,但是他们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开展各项研究工作。由于科技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不符合金融机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因此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有效支持,直接影响到低碳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应当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认识到自身在发展低碳经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树立低碳经济服务理念,大力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外部环境
任何企业或部门的发展,都需要得到完善的外部环境支持,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同样需要相关政策与制度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我国有关于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政策缺乏协调性,金融机构在支持低碳经济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金融机构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时,缺乏能耗、环保等方面的信息支持,金融机构难以进行准确的信息评估,直接影响到资金支持的效率。另外,我国缺乏健全的社会信用与担保体系,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难以落实抵押和担保,并且其违约率通常较高,金融企业不愿意对中小企业投入过多的信贷资金,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于以上外部支持环境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低碳经济的顺利开展。
(三)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
农业生态经济论文
一、西藏自治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动态分析
1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动态变化及分析1995—2009年15年间,生态子系统协调度呈现出倒“V”字形的变化趋势。1995—2003年,该子系统协调度基本表现为逐年升高的趋势,协调度等级也由极度失调状态逐步发展为中度失调、弱度失调,直到2003年发生质的飞跃变为弱度协调;但2004—2009年,该子系统协调度由前一阶段的逐年升高的发展态势变为持续降低的态势,其协调等级也由弱度协调经低度失调下滑到中度失调再到极度失调状态。1995—2003年系统协调度上升主要是由于造林面积及粮食单产的功效系数大幅度提高;2003—2009年间造林面积及粮食单产的功效系数虽然保持了上升的态势,但播种面积、化肥用量、灌溉比例及农药用量的功效系数都大幅度下降,导致整个子系统的协调度急剧降低。从生态子系统各指标的功效系数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西藏农业经济系统存在如下生态问题:一是耕地资源日益紧缺,人均耕地面积自1995年以来持续下降,下降幅度达到11.11%。二是农田化肥投入量的快速增加,使得西藏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极大的农田面源性污染压力。虽然西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化肥用量离全国平均水平的上限426kg/hm2还有一定距离,但由于本区长期采用落后的施用方式导致化肥使用效率不高,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鉴于此,建议本区域内化肥的使用应该着眼于在现有施用量基础上改进施用方式,提高使用效率。三是农田水利设施基础相对薄弱,农田有效灌溉比例下降。1995—2009年间,灌溉比例功效系数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体现出本区域农田灌溉比例大幅度下降的趋势。数据表明,西藏自治区农田灌溉比例由1995年的79.4%下降到2009年的66.27%,年均下降率为1.3%,其主要原因在于西藏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年久失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综上所述,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西藏农业经济系统面临资源逐渐短缺和生态安全性日益降低的问题,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随之降低。
2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度动态变化及分析1995—2009年15年间,西藏经济子系统协调度由1995年的-1.2099增加到2009年的0.8114,表现为阶梯式上升态势;与此同时,协调等级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协调等级由1级跃升至9级,由极度失调变为高度协调状态,反映出在研究时段内西藏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1995—1999年西藏经济子系统协调等级为极度失调状态,除乡村劳动力、农村恩格尔系数和人均支出/人均收入功效系数稍高以外,其余指标的功效系数都小于0.20,其中人均GDP、农机动力、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功效系数甚至都小于0.10,处于较低水平。2000—2003年间,该子系统各指标的功效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村非农收入比例和人均支出/人均收入3个指标功效系数的快速增长使得协调等级由前一阶段的极度失调发展为低度失调。2004—2009年,西藏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度由0.6025波动上升到0.8114,协调等级也由低度协调波动发展到高度协调。其间,各指标的功效系数除农村非农收入比例的功效系数持续降低外,其余各指标的功效系数基本是持续升高的,其中乡村劳动力、人均GDP、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农机动力及农业产值5个指标的功效系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经济子系统协调度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研究时段内西藏经济子系统具有下述特征:一是农村经济和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1995—2009年间,西藏人均GDP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快速持续增长,人均GDP由1995年的2358元增加到2009年的15295元,其功效系数也由0.0018增加到0.9883,增加了0.9865,年均增长速率高达3647.0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878元增加到2009年的3532元,其功效系数由0.0033增加到0.9869,增加了0.9836,年均增长速率也高达1987.08%。二是农牧民收入渠道有效拓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有一定成效。如表3所示,农村非农收入比例由1995年的0.05%增加到2009年0.17%,即农牧民的收入来源中农业所占比重由95%逐步下降到83%,其功效系数也由0.0031波动升高至0.6963,以年均14.91倍的速率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期间西藏农牧民的收入渠道有所增加,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有了一定成效,农村二、三产业有一定的发展。综上所述,研究时段内特别是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西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农牧民收入渠道增加,收入快速稳定增长,农村经济结构有一定的改善,农村经济已经具备良好的、和谐的发展态势。
3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动态变化及分析由表4可见,1995—2009年15年间,西藏社会子系统协调度及协调等级都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度由最初的-0.3980升高到0.4766,协调等级由1级波动发展为5级,协调状态相应地由研究初期的极度失调状态波动变动为2009年的弱度失调状态。1995—2002年该子系统的协调度表现为上升趋势,2003年是社会系统失调与协调的转折点,协调等级发生了本质转变,由失调状态转为协调状态。2003—2008年该子系统的协调度虽有小幅度的波动,但协调等级均维持在弱度协调状态,2009年协调等级下降为弱度失调。从社会子系统不同指标功效系数的动态变化来看,该子系统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持续增加。除人均粮食占有量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外,人均肉类、奶类均表现为持续增加的态势,其中人均肉类和奶类占有量迅猛增加,人均肉类占有量以年均6.00%的增幅从1995年的46.74kg快速增加到2009年的88kg,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也以年均2%的增长幅度从1995年的73.42kg波动增加到2009年的101.47kg;人均水果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功效系数变化不大。上述变化趋势说明西藏自治区政府近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畜牧业有了较大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畜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本区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西藏农业经济系统正向以农促牧、以牧促农、农牧复合协调发展方向转变。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明显。从千人拥有床位数、人均农村耗电量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的功效系数来看,1995年以来,西藏农村无论是医疗保障程度还是住房条件都有了长足发展,农村耗电量也逐年上升,说明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农村公共产品量逐年上升。
4西藏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动态变化及分析1995—2009年,西藏农业经济系统协调度基本表现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协调等级由1995年的极度不协调变为2008年的弱度协调,2009年又降低为弱度失调,其中2003年是系统由不协调转为协调的转折点。从不同的时间段来看,1995—2000年农业经济系统协调度持续升高,主要由于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度大幅度提高,生态子系统协调度虽也波动增加,但其贡献率小于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2001年生态子系统协调度有所增加,但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协调度均比上年降低,使得整个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度比2000年低。2002年后尽管生态子系统协调度持续降低,但在其余2个子系统协调度波动上升的影响下,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度仍然表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协调度等级也相应提高。
二、小结
营销分析奥运经济论文
从体育营销分析奥运经济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从体育营销分析奥运经济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从体育营销分析奥运经济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现代奥运不仅是体育赛场,也是企业营销的决赛场。奥运会为许多企业带来了商机,也为许多企业构建了一个市场推广平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为我国的体育营销带来一个广阔的前景,我国的企业要珍惜此次商机,将古老的奥林匹克精神和现代营销观念结合起来,以体育精神锻造知名品牌,树立企业形象,为特色而成功的体育营销奠定基础。
[关键词]奥运经济奥运商机体育营销体育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的历程应该永远铭刻着这两个人的名字:刚刚卸任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美国金融家尤伯罗思。萨马兰奇更新了奥运的理念,主张奥运会应为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的发展服务,将体育精神和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经济契机结合起来,为现代奥运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1984年以前的奥运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使举办国家或城市背上沉重的债务。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一改过去的做法,不再靠政府拨款,而是靠出售电视转播权、收取广告费来经营,首次将商业操作介入奥运运营,尤伯罗思是本次运营的策划者和操作人。由于他的智慧和才干,本次奥运会不仅实现了历史上的首次赢利(赢利2亿美元),并使奥运会由体育运动转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参加的举世瞩目的大型社会经济活动而更加深得人心。以后电视转播权和TOP(顶级)赞助商计划相辅相成,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商业营销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和品牌竞争提供了更具挑战力的现代平台,从而使奥运赞助成为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竞争的热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奥运经济。”
体育营销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从体育产业方面来讲即如何更加深刻而有效地推进体育产业化和市场化,使之逐步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而成为独立的运营体。而从企业方面来讲,即将体育活动和体育业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或形象背景,利用冠名、赞助等形式,通过所赞助的体育活动推广自己的品牌或树立企业形象,达到营销目的。现在,体育营销的观念已经深入全球各大经销商心中,体育背后所蕴藏的无限商机成为世界著名大企业关注的焦点,体育赛事也成为公认的品牌宣传的最好广告载体之一。
中国的体育营销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84年中国参加奥运会时,仅有“健力宝”和“海鸥表”两家企业向代表团赞助了总额7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和实物。仅过十几年,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的赞助总额已是1984年的100倍,这说明体育营销观念已经深得人心,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共鸣,许多厂商已经将促销主体由“明星广告”和“政府关系”转入体育营销。营销方式也已经多样化,由赞助、冠名等基本方式而发展为形象公关和产业连动,最典型的就是伊利集团,聘任田径明星刘翔担任“形象大使。”现代奥运已不仅限于体育赛场,而且也是大企业品牌和形象营销的决赛场。体育比赛尚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而对企业来说则纯粹是一场促销实力的“肉搏!”企业营销之争比体育比赛更加残酷。2008年的北京奥运,国际知名企业将借助奥运之机走进中国市场、塑造深得人心的品牌。面对强大攻势,中国企业恐怕抢得每一分利益都将十分艰辛,这就要需要中国企业充实实力,准确定位,借助奥运会,进行成功的体育营销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总之,北京2008年奥运会,2800亿元的投资,为许多企业带来了商机,也为众多企业构建了一个市场推广平台。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