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时间:2022-06-17 09:29:01
导语: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高校作为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成员之一,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新《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影响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变。本文从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入手,阐述了新《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财务工作提出的四项新挑战,并从规范业务流程、培养综合型财务人员、提高成本核算意识和注重业财融合四个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会计制度; 高校 ;财务管理
2019年1月,新《会计制度》在高校正式实施,其构建的“双核算、双基础、双分录”全新体系对高校会计实务工作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同时也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质的变化。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更加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引入权责发生制来评测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方式变得更加精细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便要求高校努力寻求对策,积极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一、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会计制度始终奉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模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职能的快速转变,传统的会计制度面临极大的挑战,改革刻不容缓。新时代下,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笃定前行,随着高校业务工作形式日趋丰富化,其经济活动也呈现出复杂化趋势。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核算制度已无法适应当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其局限性使得学校的实际经济情况不能很好地被体现出来,从而在报表中也很难看出高校的实际资产及使用情况。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效率意义重大。首先,会计制度改革加强了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优化了预算会计核算内容、科目设置等方面。因此,高校财务部门需全年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对提升学校预算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其次,会计制度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这就促使高校财务工作必须将收付实现制作为预算会计工作的核算基础,将权责发生制作为财务会计工作的核算基础。这种双核算体系的引入能够反映出高校实际收入和支出的真实情况,不仅有利于帮助高校实现财务平衡和防范财务风险,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其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确性,为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提供基础。同时,也有利于高校财务人员提升成本核算意识。最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加强了高校对收入和费用核算情况的精细程度,从而有利于帮助学校掌握各项资金和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评估各学院和职能部门的经济业务,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二、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发起新挑战
会计制度的改革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高校是新《会计制度》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新制度的实施对高校的财务工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会计制度改革一方面帮助高校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开展、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意识、系统信息化融合发起了全新的挑战。
(一)财务工作开展更加复杂
会计制度改革后,高校财务核算工作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化。首先,“双分录”核算体系的要求客观上增加了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会计制度改革前,高校会计人员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通过预算会计方法进行记账,审核人员主要检查资金往来的收支情况,内容较为简单明了。会计制度改革后,高校会计人员在记账时需要对同一笔经济业务进行财务和预算的“双分录”编制,这一记账模式在增加会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对审核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虽然高校基本均已使用财务专用软件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分录,从而帮助减少会计人员工作量,但是仍然需要财务人员审核财务软件对于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处理方式的正确性,判断哪种情况下只生成财务会计分录,并检查预算会计分录生成的正确与否。另外,还需要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中对相关内容进行设置,增加了财务系统管理维护的工作量,会计核算工作难度大幅增加。其次,会计制度改革后要求固定资产折旧由原来的“虚提”变为根据实际情况计提,虽然可以将学校的费用支出情况如实体现出来,为成本核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对新制度的改革,高校还需要时间消化,部分高校的财务核算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还未完成全面对接,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无法在财务系统中进行自动计提,这无疑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这就需要财务部门与资产部门之间加强配合,对资产进行明确核算,进一步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二)财务人员业务能力需不断提高
与“双分录”核算相对应的是财务人员需要对外提供“双报告”,即预算会计的决算报告和财务会计的财务报告。“双报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制度改革前,高校每年只需编制决算报表,不能完全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改革后,新制度明确提出单位年终报表需结合预算报表和决算报表进行财务报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决算报表中的名称与会计制度科目设置不一致,影响报表的正确规范填报,增加了高校财务报表的编制难度,这就要求高校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应对更加复杂化的核算内容。另外,“双报告”模式意味着高校财务信息透明度进一步加大。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等披露项目增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上级主管部门、校内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延伸至校外并面向社会大众。社会大众的监督作用进一步促使财务人员不断加强业务能力,从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保证高校财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财务管理工作意识需及时转变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精细化管理是高校财务工作开展的侧重点之一。新制度要求高校做好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协调统一性,并且增加了部分会计科目,这也进一步呈现出高校财务工作精细化的特点,使得学校更好地将其财务状况反映出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但同时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首先,以往高校在使用财政性资金时比较重视资金的社会效益,但是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推进,高校进行预算管理时还需将资金的使用效益作为关注的重点。其次,以往高校不够关注固定资产以及负债方面的情况,新制度实施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认识到负债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做好财务分类核算工作。最后,面对新形势高校需进一步增强成本核算意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当前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四)财务信息化需加强融合
会计制度改革后,高校财务人员工作量有增无减,为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学校应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协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缺少对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安排,各部门较多地关注自身信息化建设,仅根据自身需求和意愿购买信息管理系统,而忽视了校内信息化系统之间的衔接工作,造成信息孤岛,导致财务信息系统无法和其他系统进行信息共享互通,形成信息壁垒,从而不利于财务信息化建设资源的整合,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推进带来不便。另外,出于保护知识产权、技术维护和信息安全等多方面原因,部分软件公司并不愿意打开软件对接口,这就直接导致部门间的信息无法共享,各系统都处于独立状态,难以实现联合,财务人员仍需要人工录入信息。
三、新《会计制度》下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要想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财务制度和流程、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转变成本核算观念、做好信息化建设。为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为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一)规范业务流程,加强资产对接
会计制度改革后,高校传统的财务制度已无法满足新制度的要求,需及时对相关财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部门预决算制度等进行针对性修订,保证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制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部门预决算等工作步调的整齐划一,从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首先,梳理和完善财务业务流程,实现财务工作的优化升级,从核算型职能向管理型职能转变。目前,大部分高校均已对财务记账系统进行了更新,新系统可实现“双分录”的记账模式。高校财务部门应合理分工,将财务会计工作与预算会计工作进行区别,可根据学校实际财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规划。例如,可由核算科室先编制财务会计凭证,再推送至预算科室编制预算会计凭证,以此减轻核算科室会计人员的工作业务量,并确保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统一性。其次,还需加快推进新制度下财务系统与资产系统的对接工作,尽快实现折旧和摊销的自动计提功能,减轻财务人员工作负担,保证工作的精确度。
(二)重视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应对新《会计制度》发起的“双分录、双报告”挑战,高校应注重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组建优质的财务团队。第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外出培训和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尽可能地为财务人员创造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帮助其深入理解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和意义,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并使其能够将培训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第二,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业务沟通,探讨在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遇到的阻碍,汲取其他高校的宝贵经验和做法,结合自身情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第三,积极鼓励财务人员参加相关专业技能考试,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高校财务队伍业务水平。第四,设置绩效工作考核指标,定期进行考核,避免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难以满足岗位的需求,同时建立职称晋升通道,促使财务人员自觉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第五,加强财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应用学习,从而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提升财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
(三)提高成本核算意识,做好精细化管理
加强成本核算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夯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手段。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高校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在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和增加收入方式的同时,树立成本绩效的理念,科学合理配置资源,降低不必要的开支,对成本管理严格把控。高校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相关要求,将成本绩效理念作为基础,严格把握校内运行成本和支出,深入分析支出金额较大的主要方面,加强控制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学校经营成本,避免无端的浪费。同时,合理规划资金使用途径,根据相关业务活动分配资金,提升资金利用价值。新《会计制度》不但要求高校能够真实地将财务情况反映出来,而且还对其资金和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提出了要求,主要是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上,应做好会计科目的细化,注重做好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工作,从而有效地进行成本核算,并切实提高精细化控制水准。另外,加大对学校教职工关于财务知识的培训力度,确保其对财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从而配合财务部门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学校领导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成本核算意识,无论是引进高层次人才还是购置大型固定资产时,可参考财务部门的成本效益评估结果,以确保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完善信息化建设,重视业财融合
会计制度改革之后,高校若根据以往的经验仅依靠财务数据开展工作已无法适应新会计制度的需求。新形势下,财务类和非财务类信息、数据的有机结合是目前高校实施新会计制度基础。高校须认识到整合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性,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秉承“业财融合”的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强财务部门与人事、资产、招投标等部门的联系,深度融合各项经济业务与财务管理活动,早日完成财务系统与各部门信息化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各类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现象,从技术角度推动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语
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带来实际影响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高校应认识到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财务管理策略,妥善解决新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不断优化财务制度、梳理工作流程、培养财务人员综合能力,同时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沟通,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促进业财融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映雪.新会计制度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01):27-28.
[2]刘宇.浅析会计制度改革下高校财务面临的问题[J].会计师,2020(22):58-59.
[3]朱丹.论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20(04):152-153.
[4]王元琳.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工作的挑战[J].商业会计,2020(22):95-97.
[5]刘媛,田映红,熊娜,阳灵芬,王秋娜.新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实务问题研究——以K大学为例[J].商业会计,2020(24):74-78.
[6]张县平,许长安.浅议高校实施新会计制度的难点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20,31(06):40-44+66.
[7]曹直柳.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2):113-114.
[8]刘波.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工作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0(33):39-40.
作者:魏梦珂
- 上一篇:网络财务手段在高校收费管理的应用
- 下一篇:中小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对策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