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高校财务治理理论研究
时间:2022-02-14 08:25:26
导语:公司治理高校财务治理理论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些年陕西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更为复杂。本文针对陕西高校财务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公司治理理论,提出构建高校财务治理模式的建议,以期能够合理配置高校财权,从而提高高校财务治理的效率。
关键词:财务治理;公司治理;高校财务
现代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是与该国未来的教育水平密切相关的。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再是过去的精英教育,而是一种更受欢迎的大众教育,承载着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文化传承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不断深化产学研工作,经费收入的来源渠道也愈加多元化,而由此产生的财务治理也趋显复杂。为了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现代化高校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在观念、管理和人员素质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高校迫切需要改变财务治理的模式。陕西是中国重要科教高地之一,近些年大部分高校同样面临此类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陕西省高校的财务管理,是陕西高校乃至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公司治理理论和财务治理
1.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首先出现在亚当斯密的时代,亚当斯密提出了公司治理的问题是要解决问题。而伯利与米恩斯于1932年出版了《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才使得该问题真正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关注。自此,职业经理人如何被股东监督,成为了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由于研究目的不同,不同学者对其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发现,虽然各种思想流派从公司治理的作用、具体的表达形式和研究的基本问题等方面表达了公司治理的内涵。但新兴的主流观点是,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参考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的研究,主流观点分为三类:第一类,林毅夫教授(1995)认为,公司所有者的监督和控制、公司的管理、绩效和公司治理是一套监督和控制公司的制度安排。在协调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时,这种观点更加关注股东的利益。第二类观点认为公司治理是处理相关利益者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钱颖一教授(1995)提出,公司治理是为了协调企业内部各层关键团体(股东、经理、员工)之间的关系,并从中获取相关经济利益的一套制度安排。第三类观点认为公司治理包括广泛而狭隘的公司治理。经济学家布莱尔(1995)认为,公司治理是控制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系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由此,我们认为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有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同关系。公司治理应首先确保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并在此基础上平衡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利和责任。2.财务治理与高校财务管理。(1)财务治理。在界定财务治理时,许多学者将其置于公司治理框架之下。其中,伍中信(2001)、张敦力(2002)和程宏伟(2002)等提出的观点最为普遍,这种观点的定义方式强调财权配置核心内容,认为金融治理主要是界定和协调各利益相关者在金融权力流动和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各实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制衡,从而提高企业治理中的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除此之外,以宋献中(2000)和吴树畅(2002)为代表的学者们,则更加重视处理财务治理中股东与经理层间的关系,其出发点是保护股东权益,他们认为财务治理必须确保管理者遵循股东的利益来工作,业主和经营者之间科学合理地分配财产控制和索赔,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制度安排。黄菊波(2003)和杨小舟(2000)认为应将财务治理研究纳入公司治理框架,认为财务治理结构用于划分公司的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它是从属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子系统,它依赖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性质。还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分别考虑其内涵: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财务治理是一套系统和机制,用于协调财务关系并平衡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权利;从狭义上讲,财务治理只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其他权力机构合理分配公司财务权所形成的财务激励和约束。综上所述,财务治理是通过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配公司财务权利来实现科学财务决策的一系列系统和行为的设计和规范。(2)高校财务治理。随着中国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市场化对高校改革的影响不断深化,大学正在转变为自主的法律实体。学校资金不仅仅是单一的财政拨款,而且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正在逐步形成。因此,与公司类似,在引入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后,高校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平衡和限制每个主体的财力越来越重要。高校应从长远角度考虑,进行可持续的、优化配置资源的财务治理。作为财务治理的主体,参与高校各级利益相关者的高校财力分配(如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管理、工会、学生代表、校友等)需要优化财政权力分配,以促进财务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督。为确保学校的有序秩序,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率,确保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制定科学的财务决策,合理分配大学内部的财力,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确保大学获得更高的利益并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换句话说,高校财务管理是通过合理分配财务执行权、监督权、决策权等来协调高校财务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了一系列制度安排的资金效率。3.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既有重合,又相互独立。具体而言,财务治理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其行为是以经济利益为指导,公司治理的治理效果反映在经济利益中。如果公司治理的定义完全取代财务治理,则更加片面,不仅不能反映财务治理的财务特征,还会限制其内涵和外延。合理的公司治理制度是实现高校财务治理的理论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不容忽视。高校应首先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此前提下利用科研工作实现财务治理,充分协调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相关人员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公正廉洁的财务管理,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此外,在应用公司治理理论实现财务治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协调财务人员与教职工间的关系,在保证财务人员恪守廉洁守法、公平公正的同时,确保科研人员开展高质量的科研工作,消除学术不端行为,不影响高校的声誉。另外,对于部分高校选择与其他科研单位或企业合作的财务行为,高校财务负责人在财务治理中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总之,高校应在公司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合法合理的财务治理。此外,在通过财务管理工作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还应结合自身建设合理利用资金惠及师生,如引进高水平教师、建设先进科研实验室、校区改造等。
二、陕西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陕西高校出现了一些财务管理的问题,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若不能有效解决,会影响高校的中长期发展。1.预算管理有待提高。大部分陕西高校采用的传统预算管理模式水平较低,预算的质量、编制效率、执行效果、监督力度不高,此外,还普遍存在资金不足但资金浪费严重的现象。首先,高校财务预算的透明度不高,导致科研、教学等各部门无法清晰掌握其可使用的资金范围;其次,编制预算的方法不够科学,目前陕西大量高校仍沿用基数加增长的方法,使得本年实际情况与核定的支出指标的差距较大;最后预算审批执行时不够及时,在第四季度集中支付大量的专项资金,且相应的财务监督体系不够健全。2.财务信息公开不完善。随着陕西高校的规模扩大、筹资渠道多元化、经济活动多化,高校信息公开的迫切需求已成为教育系统不可回避的问题,财务信息披露的需求更是迫切。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高校的财务信息只能满足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管理高校的需要。对于高校的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投资者、捐赠者等利益相关者,虽然他们拥有其财务信息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却缺乏相应的渠道获得相关信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体制,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并且未有效发挥监督作用。3.资产管理效率不高。当前,陕西高校资产管理不够科学,部分资产闲置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造成资产损失。原因在于:第一,高校教职工、学生对国有实物资产的概念和范围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较强的责任心,缺乏管理意识;第二,部门之间没有进行定期账目核对,未发挥互相监督的作用。当国有资产发生变化时,相关信息无法及时更改;第三,学校在宏观管理层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关于产权范围的划分也不够明确。相关管理部门领导和大学管理层对产权有不同的理解,使得一些国有资产不能纳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结果造成部分资产与高校控制权分离,资产流失。
三、陕西高校财务治理模式的构建
在实施财务治理时,高校必须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特点,借鉴公司财务治理的基本方法,构建适合高校的财务治理模式。1.全面预算管控模式。针对财务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软约束等问题,高校可以实施全面预算管控模式。首先,在公司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现金流建立高校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编制,实施和监督流程,形成比较完整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其次,逐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把握集权与分权的力量。在保留学校整体预算分配方式的同时,适当的将部分权利下放给二级院系。同时,使用合理的预算工具,并建立预算评估和奖惩制度。加强预算管理的严格性,严格规范预算调整的原则和程序。2.财务信息共享模式。在信息高速生成、大量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问题,陕西高校应加强财务信息管理,这也是高校内部控制的内在要求。财务信息实现共享互通,为内控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控制点。共享财务信息资源,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使各方相关利益者分享财务信息,降低了舞弊的风险。同时,共享财务信息资源还增强了人员和部门之间的无形监督力,有力提升高校经济业务的健康度。3.实物资产管理模式。对于资产管理效率不高的现象,陕西高校可以通过逐步构建适合自身的实物资产监管模式对其进行财务治理。高校管理层应设立专门机构,对资产管理实施统一领导并分级授权。实物资产根据应合理配置,内控管理到位,从购置到处置的各个部门应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并建立有效的仪器设备共享体系,做到物尽其用。
作者:宁岗 单位:西北大学
- 上一篇:高校财务年终结转新思路
- 下一篇:水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