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分析论文6篇
时间:2022-12-30 10:28:23
导语:高校财务管理分析论文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信息技术发展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挑战
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各项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由其衍生的各项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作为信息化社会中的核心技术力量,信息技术将会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我国高等院校普遍认识到了这一形势,在内部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但是很多高校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不高,难以有效运用新兴技术,加之高校缺乏针对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得信息技术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受到了较大限制。同时很多高校对于财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很多人认为应用信息技术处理财务工作只是在哗众取宠,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没有多大意义。另外,很多高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应用的仅是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对于学校管理并没有形成多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高等院校管理运行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变得愈发的冗繁、复杂,还依靠传统的人工处理或是仅浅显的利用信息技术很难得到解决,进而造成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1]。
(二)经济环境对高校理财的挑战
民办高校进行自主办学,其本质是社会法人,具有一定的盈利性质。办学模式的突破使高校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权利,进而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各项工作。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对财务运行机制、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体制等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而有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外来冲击,这种情况下我国教育需要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否则将会面临淘汰的风险[2]。
二、高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第一,会计核算层的缺陷。当前许多高校的财务会计流程还存在一定问题,事后保障、事后算账仍是很多高校主要的会计工作,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信息共享远未实现。第二,财务控制层的缺陷。当前高校虽然引入了信息技术进行预算编制、财务分析、资金管理等工作,但是并没有使这些工作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主要是因为财务部门对实际业务信息核实不到位,进而引发了财务失控现象。第三,财务决策支持层的缺陷。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报告体系主要为国家统计活动服务,真实的高校办学竞争力和效果很难反映出来[3]。
三、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的策略
(一)构建一体化管理的IT技术构架
B/S技术构架具有进行点对点的远程通信,保存数据等功能,是构建一体化管理IT技术构架的不二选择。建立一体化管理技术构架能够有效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第一,通过将业务数据存储到校园数据库中实现了“口径一致,数出一门”。第二,能够实现信息的跨部门精确提取,有效的延伸了管理价值。第三,利用科学的权责划分明晰了管理的层次。第四,能够动态、实时的监督和查询正在开展的各项任务。第五,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4]。高校财务工作在一体化管理技术框架的支持下,不但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和有效性,还能够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对其他管理活动的积极影响,进而在高校的管理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财务一体化的主要管理步骤
高校实现财务一体化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发展。高校中校园一卡通的运用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它有效地整合了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并提升了校园信息的标准化水平,这有效地解决了高校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管理问题,其产生的信息成为高校管理活动和决策活动的重要依据。其次,构建全面控制体系和预算管理。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以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网络财务系统,并在完善预算管理和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贯彻集中管理细想。最后,动态控制资金。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通过资金的有效控制实预防财务风险[5]。
(三)建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应当建立能够自身发展要求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就是绩效指标,其最早应用于西方,西方高校通过运用简洁、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有效的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和管理。不仅高校能够从指标测量中获得益处,政府部门还可利用这些测量数据进行相应决策,并提升教育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拓展高校绩效指标评价的范围,应当在财务指标中融入高校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我国高校财务评估体系中的指标多为定性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高校只有综合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才能够使高校的整体情况更加真实的反映出来[6]。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价指标,还应当构建合理的评价主体,使其根据科学制定的评价规范真实的展现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成效。
四、结语
相对于公立高校,民办高校在运营管理上面对着更大的资金压力,这就要求民办高校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财务管理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需求,高校应当顺应这一形势,积极改革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作者:许敏 单位: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XBRL财务报告的应用优势
不同高校缘于自身原因,财务报告会计信息迥异,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数量巨大且风格差异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产生的海量搜索结果、采用IE浏览器和Firefox及360浏览器研发的HTML网页格式等因素,使财务报告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很难得到其所需要的信息。而XBRL财务报告是以XBRL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网络财务报告模式,能实现电子财务报告的自动生产、存储、处理、交换和使用。XBRL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能够自动生成和处理满足于各类使用者需求的财务会计信息并形成财务报告,极大地减少会计信息的原始数据的采集及校对成本;(二)高校的内部信息系统将更快捷地进行整合并形成低成本、标准化的会计信息及财务报告;(三)能帮助高校相关人员便捷高效的分析财务结果,使其从繁琐的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过程中解脱出来,专注于高校未来的长效发展规划,挖掘出富有创造力的方法不断改进管理模式。
二、新旧制度高校财务报告体系的变化
对比旧制度对高校财务报告的规定是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其局限性日趋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不能满足多方信息使用者的需要。(2)按照旧制度的规定,在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要求下,高校存在财务支出不能反映事业活动中的应付未付债务、年终事业结余信息反映不实、固定资产的实在经济价值反映不实等现象,这必然导致高校财务报告不能及时、完整地反映高校的营运状况,造成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取决策性的财务信息。(3)高校基本建设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不包含基本建设数据,致使高校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全面。(4)旧制度下高校编制的基本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主要反映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但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也无法提供更多的表外信息与非财务信息。(5)财务报告滞后性严重,时效性和相关性差,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新制度规定的高校财务报告是反映高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高校报送的年度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等主表及有关附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新旧制度对财务报告的规定相比较,可以看出新的财务报告体系及其披露的信息更全更多。从所披露信息的实质性内容看,主要变化内容为以下几方面:①高校会计核算增设了政府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科目,如:应付职工薪酬、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等,能够公开透明地反映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②高校在规定的使用寿命内按月对固定资产(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除外)和无形资产(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无无形资产除外)计提折旧和进行摊销,在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资产的成本,并且合理确定教育成本和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③将基建会计信息纳入统一核算体系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高校的资产、债务和收支等整体经济活动。④将校内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纳入学校财务报告体系,全面反映高校内部各类运营实体的业务收支情况;⑤新制度的会计报表取消了旧资产负债表中的收支相关要素,改进了报表格式,取消了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的内容而要求按月进行相关的结转,对高校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时间提出的更高的要求;⑥新制度下财务报告体系中,财政拨款收支表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反映财政拨款的收支及结转,为预算管理提供需要的收支信息;基建投资状况表可以直接反映高校与基建投资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报表附注可以提供与财务状况相关但无法在财务报表主表中反映的信息。
三、XBRL在高校财务报告中应用
(一)XBRL在高校财务报告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为反映企业会计准则变化,规范采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编报财务报告行为正被广泛运用,进而保证以XBRL格式编报的财务报告质量。财政部根据相关的法规和准则,对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形成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2015版)。这有助于企事业单位和机构中具备一定XBRL知识的相关使用者了解2015版通用分类标准的架构及内容,通过这些使用者来创建扩展分类标准,同时编制和报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通用分类标准所规定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正是XBRL具有许多的优势,因而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目前已应用到多个领域,如企业的管理、审计方面、企业信用等级评估领域、证券市场领域、贸易与纳税领域、金融行政领域。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下,随着我国高校与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基于新制度下高校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要求,考虑将XBRL技术应用到高校财务报告中,在技术、资源、经济和体制等方面都具有可行性。
(二)XBRL在高校财务报告中应用的对策建议
采取相应措施,搭建一个跨领域、跨平台、具有国际标准数据描述通用语言的高度开放共享的高校财务报告信息平台,进行高效、快速、准确的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数据自动生成、存储、和共享,以提高高校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为报告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更好地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权力监督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将XBRL运用在高校财务报告中迫在眉睫。1.建立高校专属XBRL分类标准XBRL为财务报告的每个项目建立不同的标签,所有的标签统称为分类标准。分类标准定义了各项目的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一个行业财务信息交换的“词典”。按照分类标准的通用程度来划分,XBRL分类标准可以分为通用分类标准、行业分类标准和企业分类标准三类。XBRL虽然是一个统一的格式,但是高校作为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事业单位,无论是会计科目还是核算基础及会计核算方式,都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差异,可视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因此需要建立高校专属XBRL行业分类标准,将XBRL的优势充分发挥。2.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公共财政改革涉及到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分类、非税收入、公务卡、国库集中收付等方面的内容,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作为管理者和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主体,对高校具有领导权、调控权、监督权。因此,在我国现实的国情下,在高校中推广XBRL需要国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加大经费支持,建立开放共享式的研发平台,这样才能建立更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可行性的高校XBRL财务报告体系。3.加大XBRL应用软件的开发高校有其自身的科研优势,可以与我国软件厂商进行校企协同合作,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大易用的XBRL技术平台。同时也可以将高校现有所用的不同管理软件、财务软件、办公软件融合统一到一个系统中,便于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更有利于高校财务信息格式的集约化和统一化。4.提供充足的XBRL人力资源保障充足的XBRL人力资源是XBRL在高校财务报告的应用得以实现的保障,应充分发挥高校教学资源和校外实习基地等优势,培养XBRL人才。通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育方式的调整重构,培养具有XBRL相关知识的财务专业毕业生;通过对高校财务相关人员进行XBRL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财务部门在岗人员的XBRL知识和操作技能;对高校财务会计信息传递流程涉及的相关部门大力宣传XBRL理念及其应用优势,普及XBRL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促进基于XBRL技术的高校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化建设。5.采用安全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高校财务报告的XBRL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是全新的概念。近年来,差分隐私、数据匿名化等技术被广泛用于隐秘信息保护的方案设计。高校财务报告可以采用基于差分隐私和有条件离散对数的数据聚合方案,能有效解决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数据披露与隐秘数据保护的平衡问题。文章中所提及的建议需要更多时间去理解、接受和推广,在具体的操作中更需要相关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不断进行完善改进,才能促进XBRL在高校财务报告中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邓冬云 首照宇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第三篇
1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在购置前,缺乏充分调研,在采购数量、单价、规格型号等方面存在盲目性。第一,近年来,我国预算体制发生重大改革,实行部门预算,采取“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模式,在每年编制预算“一上”时,财务部门会要求各系部填写下年度设备、专用材料购置申请表,以满足明年教育教学需要。由于高校在编制“一上”预算数据时,会填列人员信息、学生基本情况等重要信息,设备和专用材料的购置情况基本都有各系部完成,但系部在申报时,对全年工作缺乏充分的预测与详细规划,生搬硬套以前的采购计划,使得买回来的设备数量、规格型号和性能跟不上市场需要,满足不了学生实习要求。第二,实际采购时,不按政府采购程序,没有严格按政府采购目录进行采购,自行分散采购过程中,甚至根据某些领导的个人意愿来采购,既不通过政府采购中心,也没有相应的招标和询价、比价手续。在实际使用时,疏于管理,使用效率不高。第一,江苏省2007年度开展了省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摸清了家底,也发现了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的问题,至今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管理不严,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管理过程中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固定资产卡片的调拨、处置不及时最终导致资产流失的情况普遍存在。第二,部分高校利用年度财政拨款或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缺乏统筹规划,盲目购买所谓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极为低下,高校必需的理论学习使得仪器设备使用存在空置期,设备资源共用具备时间上的可能性。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仪器及实验室除了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外,没有共享,造成空置,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资源和财力的极大浪费。在处置时,报废不及时,手续不齐全,缺乏问责机制。第一,在处置时,除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外,有些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由于在管理中责任划分不明确,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无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比如,部门资产管理员和实习课教师对于存放在实习室的资产没有及时盘点核实情况,造成的损失就不能分清责任。第二,报废、转出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进行核减。学校部分使用年限较长的闲置固定资产堆在仓库里,已丧失使用价值,虚增了资产账面数,部分学校将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擅自处理,未办理任何核减手续,也没有报上级部门审批,财务部门没有依据调整账面数,导致固定资产财务账面数与资产部门资产管理系统台账不一致。
2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问题的相应对策
在采购之前,一方面,应进行科学评估,或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测,学校在这个过程中要全程参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购符合学生实习要求、又不会马上被市场淘汰的教学设备。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在事业单位中,学校是非盈利性质的财政拨款单位,其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应更高于一般事业单位,但由于当前我国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仅有《预算法》和《政府采购法》对此有相关规定,没有其他配套制度,这就要求学校自身在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基建和大宗设备的采购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做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于财政资金购置资产,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相关条款,确保公开、公正、公平交易,杜绝违法行为。在使用过程中,第一,严格按照上述已经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责任范围,为此,学校应从固定资产采购、审批到验收、使用和报废,从实物管理到账面记录,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设置岗位,明确资产管理员、总务主任、实习室教师的管理权责和义务,同时,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构建一个相互牵制的机制,将资产管理目标落到实处。第二,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账,特别是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台账的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通过不定期盘查,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及时沟通,尽快查找问题原因,以便明确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第三,应聘请第三方审计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效益审计,因技术进步、专业调整,内部调剂措施不到位等客观因素,可能产生大量闲置固定资产。通过审计,可及时发现,盘活闲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节省学校预算资金。事后评价。《事业单位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针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缺乏先进性、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同时在选择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时,应做到与时俱进。其次,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时,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处置程序,进行统计、评估和处置等工作,及时到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处置手续,保障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3结语
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相应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对固定资产管理应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个管理过程,并根据管理部门核定的分数、比重折算,作为效率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作者:王明涛 单位: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第四篇
一、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一)通过对成本工作实务的分析,选取贴近
企业实际的教学内容1.成本工作的分解。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工作过程与内容除了常规的成本核算工作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做好协调仓库、生产车间、成品库之间的数据登记与核对:汇总各种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原始单据或及时输入软件;并能通过与定额成本的比较分析来调整目标成本:进行成本控制。由此看出,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工作组织重点是:(1)与仓库管理员与车间核算员传递数据资料;(2)仓库管理员与车间核算员应按规定报送原始资料;(3)与技术部门沟通制定各工序消耗定额;(4)向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及时成本信息和分析报告;(5)向营销部门提供所需的成本资料;(6)与仓管和生产负责人沟通出现的异常;(7)向财务主管汇报成本核算结果,提交分析报告;(8)与其他财务人员沟通协调。这就需要在培养学生能力时加以重视。2.成本人员的能力分析。通过以上行动领域的描述,“成本核算与控制”课程的学习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能力培养上,更加注重学生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方法的掌握,以及分析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的能力、混合应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能力、能与各相关部门有效沟通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二)“成本核算与控制”课程整合后的教学任务分解
改革后不再按照传统的教学内容,分散介绍成本核算的基础知识、原材料核算、工资核算、辅助生产核算等,而是站在企业对成本人员需求的角度出发,将上述内容整合在具体的企业生产类型中作为一个学习任务进行介绍(见表1)。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了学生学习的重复性,避免了学生对于成本分块学习的麻木性和缺少连贯性;二是将管理理念和核算融入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先懂得企业成本管理的全局观,然后再从细节去进行成本核算;三是真正与企业生产流程和核算步骤相结合,等同于让学生进入了真实企业实习。
二、实施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在具体阐述教学方法创新方法之前,必须提出两点:一是在方法创新过程中,借鉴其他领域或国外的教学方法是有效途径,这途径不说明方法本身的好坏,而是提高了教学方法的丰富程度,有利于师生对于教学方法产生丰富的感受性;其二是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环境适应性和技术支撑条件的差异性的存在,在学习借鉴时,要根据不同对象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后加以利用,并注意克服推行过程中的技术限制因素,尝试其他途径或通过相关技术解决问题。这本身也属于创新思维范畴。
(一)组合法———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组合
无论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组合创新非常普遍。就教学方法而言,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方法理论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适当叠加和组合,形成新的教学方法。组合法是创新原理之一,也符合教学方法创新实践。80年代起,组合型成果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组合已成为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以“成本核算与控制”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将多种方法进行结合,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等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上。比如在原材料费用核算的课堂上,首先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把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分为采购员、仓管员、财务人员以及各生产部门及营业部门的人员,按照原材料收、领料操作流程,清楚的掌握材料费用流程中需要涉及到什么单据,各单据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后面的操作顺利进行。然后采用讨论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从到货通知单到收料单再到领料单到最后生成记账凭证,中间的每个过程涉及到的表格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主要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也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了以疑促学的效果。最后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材料核算与软件运用相结合,提高核算效率,与企业实际核算相一致。
(二)移植法———与不同学科领域的衔接
移植法是把一个研究对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另一个研究对象并取得创新成果的教学方法。移植法的实质是借用已有的创新成果进行创新目标的再创造。教学方法创新活动中的移植法,可以采取同一学科领域的“纵向移植”,通俗地说就是将基础教育教学的一些通用手法方法“上移”到高等教育中。而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则采取了诸如研究法、实验法等更多用于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采取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地域的“横向移植”,还可以采取多学科领域、多地域教学方法的理念、思维和方法等综合引入的“综合移植”。以“成本核算与控制”为例,最主要是体现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学方法移植上。该课程是会计课程中最早与其他学科和课程衔接的一门课程。就高职院校来说,该课程涉及到的学科包括了计算机应用学科中的信息管理类专业和软件运用,以及同属会计学科的ERP财务软件课程。因此,在课堂设计上,会更多地涉及到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该课程中。比如学生在首次接触到成本核算界面时,必须要通过多次动手探究以及运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成本核算界面中各个部分的内容存在的关联及如何操作,这就将计算机学科的探究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进行了横向移植。
(三)合作法———引入第三方合作者(企业人员)
合作法是最能体现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因为高职教育是典型的深度合作活动。[3]推进高职学校教学方法创新,思路之一就是应该从教学活动本源入手。有学者分析“对话教学法”是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研究为特征的典型的合作创新方法,并由此推演出“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关系平等”和“突出问题焦点”的4种对话教学模式。其实,任何教学方法的创新,从创新主体而言,合作的路径是无限宽广的。合作法更应该延伸到与企业的合作上,在教学方法的主体上应该要加上第三方主体,即除了师生之外的校外主体———企业人员。以“成本核算与控制”为例,教学方法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创新是将企业资深成本岗位人员领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种方法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企业中出现的一些实际事项,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单据传递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弥补学生不能如愿下企业成本岗位实践的缺憾。企业虽然能够提供学生一些实践岗位,但是,一方面,僧多粥少;另一方面,成本核算属于企业重要岗位,一般不接收学生定岗实习,所以学生下企业实践往往是在出纳岗位或一般会计岗位,不能很好地接触到成本核算与管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企业一线的成本岗位人员领进课堂,面对面地解决学生心里的疑问并讲解一些课堂上没有提到的知识点。
三、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化的改进和视频的引入
对于会计课程来说,形象化的多媒体可以将许多知识进行动画化和图形化处理,这样的处理就会使得原本一些非常枯燥、非常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具体化和形象化,这样的处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这些比较形象化的图形和动画来慢慢地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达到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还可以加快教学的进度,增加课堂的教学信息量,减少学生需要课后自学的内容,从而留出更多让学生消化、巩固和理解的时间。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课堂教学中,因为涉及到很多的流程和公式,而且很多核算流程如果只是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学生的自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通过制作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杂生产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内容讲解中,因为无法用语言很清晰地描绘出什么是复杂生产,因此,在课件制作中采用引入视频的方法,将复杂生产的流程用企业生产的过程的视频完整又形象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采取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手段近几年来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尤其是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的开发更是提高了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冷静下来仔细查看这些网络课程的使用效率,就会发现大部分网络课程只是把教学的资料堆放积累在一起,申报时候的信息几年都没有更新,更别说和学生的互动了。因此,网络要成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把大量有关无关的信息进行整合在一起,而是要真正起到让学生能够在上面与教师互动学习,并且喜欢进入网络系统进行学习的作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前身“成本会计实务”作为浙江省2008的省级精品课程,具有自身的网络课程平台,2014年进行了网站重新设计,将其定位于资源共享网站,加入了更多的企业拓展资源(121.199.61.141:8800/portal/)。同时,为了更方便地让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并且有机会与企业成本岗位的资深专家们进行探讨学习,该课程专门设置了面向成本会计的学习QQ群,并且开创了一个由课程校内主讲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企业成本会计主管)开办的学习平台(财务网管仲论://www.a11520.com/bbs/forumdis-play.phpfid=27),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最重要的是能随时进行提问答疑,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延伸到课堂之外,实现课堂教学空间拓展以及效益最大化。
(三)微课模式的尝试和创新
所谓微课,胡铁生、焦建利、黎加厚等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包括多种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体”。微课呈现的核心方式是在线教学视频。但是微课视频又不等同于课堂实录,它整合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和课件、教师教学反思、学习者反馈评价及教师互动点评等多种信息,是半结构化、真实情境化的“微型教学环境”。另外,微课视频用时较短,其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远程学习。“成本核算与控制”课堂教学中引进微课的理念,但不必墨守成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将某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微课的方式先拍摄好,然后在一堂课中根据需要播放其中某个相关的微课视频,每个视频时间均在8分钟以内。这种方式既能突出重要知识点,又能使课堂的教学手段发生一些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视频还可以放到课堂网站上,让学生自由下载并可随时播放。需要指出的是,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微课视频只是作为一种手段,仅占其中一个部分,并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手段。
(四)课堂实践和模拟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是实现理实一体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硬条件。对于成本核算与控制课程来说,从两方面来实现。一是课堂实践。课堂实践内容分项目进行,教师课堂上讲解的大约只有课程内容的30%,讲解重点主要是项目的要求、项目的知识点介绍以及项目中涉及到的新理论、新观点,其他时间都是由学生进行分组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后,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完成。二是模拟实践。一方面,通过校内成本核算教学软件的应用,对于仿真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进行熟悉,对于各种方法进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兼职教师所在企业或类似企业的数据的收集,整理出一份真实的企业成本核算资料,由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及场景模拟,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成本的理解。
四、评价体系多元化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评价对照确定的教学目标逐一进行设计,形成了一套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案。其中终结性考核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成本核算编制成本表,撰写成本分析报告,制定成本规划方案,占最终考评成绩的40%;过程性考核以3个学习情境学习过程为依托进行考评,占最终考评成绩的60%,考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项目完成质量、团队协作能力,分别由学生自评、组长评定和教师考评综合形成,比例分别是20%、40%、40%。其中学习态度涵盖出勤情况、课外学习准备情况;课堂表现涵盖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主动发言、成果展示情况;任务完成情况涵盖及时性、准确性、独立性、清晰性;团队协作涵盖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见图1)。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改革,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不断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将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因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为社会培养出能够真正融入社会的各方面素质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张颖 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
1.绩效管理的概念
1.1绩效。不同的领域对绩效的概念存在一定差异。在管理学中,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绩效内容包含个人与组织两个方面。当组织的整体绩效按照一定关系分摊至所有工作岗位时,只需要每一位员工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组织绩效即可实现[1]。在经济学中,绩效与薪酬存在直接联系。绩效是个人对组织的承诺,薪酬是组织予以个人的回报。当员工完成了组织下达的任务,组织即给予员工回报。组织与个人间的关系,是等价交换原则的具体体现。1.2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管理突破,达成更高的目标。绩效管理采用指导、奖励、诊断等方法,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排除影响管理工作的因素,有效提高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各方面的能力,协调员工间的关系,促进组织团队精神发展。绩效管理包含计划、沟通、考评、反馈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个四个方面构成了完整的绩效管理机制,且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1.3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内容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基本资料。掌握高校基本资料,是编制财务预算的基础[2]。财务部门应当对学校各个院系、部门的人员编制和结构、学院学生数量等情况进行具体调查并核实,为编制财务预算提供可靠的依据。(2)加强支出监控。在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监督的重点应当放在支出部分。在基本建设、实验室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容易出现超额、浪费等情况。因此加强对支出监控尤为重要。(3)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在财务绩效考核中至关重要。绩效评价体系应当具有多层次、多因素的特点。教学单位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有所区别。例如设立经济指标及社会效益指标等。
2.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作用
2.1促进高校资源优化配置。高校的资源拥有量和对资源的利用率都对自身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增强高校的竞争能力意义深远。高资源利用率,是高校管理机构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预算是高校实现未来发展策略,实现发展目标的指挥棒。在实际工作当中,如果能有效根据高校预算开展活动,则能达到预期目标。对财务管理而言,对资源进行合理安排是关键。财务指标的下达与资源的配置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只有按照预算进行资源配置,才能保证财务管理能发挥作用。2.2降低财务风险。高校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准确核算高等教育成本[3]。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高校同样面对许多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阻碍高校发展最大的障碍。债务风险是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方面。高校为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获得更好的发展,必然会适当向银行申请贷款。负债虽然会为学校带来一定的效益,但财务风险也不可避免。因此通过财务评价指标,能对高校财务发展潜力进行准确评价,从而计算高校的风险承受能力,有效降低财务风险。2.3加强高校各部门的合作。高校各部门的职能形成与经费的安排、预算规划、使用密不可分。因此各职能部门间的关系对高校办学经费的使用有着巨大影响。协调各部门间的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绩效管理能是高校各部门明确自身职责,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有效降低由责任不清产生的事件。
3.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高校固定资产投资率低,负债率高。维护学校财政健康和稳定发展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4]。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扩招,大量兴建宿舍、食堂、教学大楼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占高校总资产比例过高。高校学生数量增加,一方面能在短时间内加速学校发展,而另一方面,容易出现学生综合素质低、忽视学生培养等问题。同时兴建基础设施兴建对资金需求量大,高校资金量难以满足,许多高校无视自身偿债能力,只注重短期利益,大量向银行申请贷款,造成了负债率逐年增加,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3.2高校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有两种,分别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5]。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这两种财务管理模式都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权利过于集中,分工不明确。同时,由于分工混乱导致执行能力显著下降,责任难以落实到位。一旦发生问题,高校管理不能难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责任追究,这都为财务绩效管理带来巨大难度。3.3高校预算管理模式水平不足。以往财务管理模式的重点在分配方面,造成了财务预算方面的管理难以正常运行。高校的预算工作通常由财务部门完成,在制定的过程中计算方法过于简陋,且主观因素较大,乏准确性和客观性,与高校实际发展的需要有较大差距。
4.提高高校财务绩效管理水平的措施
4.1深化各部门对财务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高校管理部门对财务绩效的应该有准确、科学、统一的认识。确保高校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6]。深化财务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首先应当加强对其的宣传力度,使学校各部门在思想上形成高度一致。其次提高财务绩效管理工作的地位,令财务绩效管理工作发展到新高度。4.2树立成本效益观念。高校开展各项活动,都应当牢记成本绩效观念,即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绩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学校是非盈利组织,学校在日常工作应当始终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2)坚持现代会计管理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学校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断深化改革,做到真实、准确、全面的反应学校各项活动的成本。(3)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位员工,激发高校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高校资产不受侵犯,降低学校的各方面的风险。4.3不断优化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科学的预算体制,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在宏观财务管理方面,高校应当做到收支平衡,顾全大局,充分发挥预算作用,令财务绩效管理得到优化。4.4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绩效的核心。建立科学、有效地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做到:(1)资金分配方案的制定应当与高校财务状况相结合,在高校实际运作中对财务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2)健全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科学的财务方针指导下,对各部门间的预算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提高财务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平。
5.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立有效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能对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反映,还能深化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我国高校数量庞大,每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在建立财务绩效管理体系时,应当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不断完善。
作者:陈科宇 单位:川北医学院
第六篇
一、高校前台报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审批程序复杂
目前高校财务报账前需要将原始凭证粘贴到粘贴单上。对于原始凭证,需要经过各层领导逐一审批。一般来讲,需要院(系)、部门领导以及经费职能部门领导签批。在粘贴单上还要加盖经费职能部门公章。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以及特殊规定类发票,比如不满足乘坐飞机条件的教职工出门需要乘坐飞机时,需要找分管校领导签批。然而高校领导一般兼具科研、教学与行政等多重身份,公务繁忙。报账人员很难一次性完成这些审批程序,等领导逐层签批完已消耗了大量时间,报账人员在等待签字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如果领导签批完单据后,财务处前台窗口审核出不符合财务规定的地方无法及时报销、需要重新签字时很容易产生矛盾。
(二)集中报销现象严重
由于有些发票需要经费职能部门审批,而高校普遍实行一支笔制度,比如“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需要高校教务处审批,教务处委派一名教职工专门审批此项目经费。然而该教职工身兼各项工作,偶尔还会出差,所以会在每周固定时间或者每个月固定时间集中审批此项经费。由于签字集中,所以老师会集中到财务处前台报销,造成排队现象严重。除了集中审批外,造成报销扎堆的还有教职工的心理。由于人的拖延心理,很多老师尤其是科研经费的老师会到年底集中报销,就工作实际看,一到年底,前台工作窗口就会排起长队。这无疑加大了前台报账工作量,前台人员既要审核单据,同时又要做记账凭证,还要给各位老师解释各项报账制度。重复大量繁琐的工作导致前台窗口人员缺乏热情,精神风貌欠佳。
(三)信息沟通不足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多数高校已通过财务处网站或数字校园与广大教职工进行信息沟通。将财经法规、省厅文件、学校制度等在网站上公布,但是大都公布制度性文件,过于概述,而针对实施细则却没有公布。导致报账人员对制度有所疑问,打电话询问财务部门,前台报账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还要不停接电话给各位报账人员答疑解惑,加大了前台工作量,降低了报账效率。另外,针对财务部门公布的各项制度,有些已经很详细,但教职工没有及时登录网站查阅,导致报销时走了弯路。从而对财务部门产生不满情绪,认为是前台人员的故意刁难。
(四)前台报账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目前前台工作人员大多为学校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少部分为人事人员。正式教职工一般为硕士学历,专业为会计学。由于报账大厅人流出入频繁,声音相对嘈杂,工作强度又大,待遇相对于同专业其他择业行业来讲偏低,这都影响了前台报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工作繁忙,平时缺少外出考察交流的机会。此外,高校财务人员的职称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统一考取的,而学校为了照顾教师,对于中高级会计师不能按时聘任,还有一定的科研要求,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下,晋升渠道又遭到限制,前台工作人员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对于少部分人事人员,学校无法真正做到同工同酬,也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二、如何优化高校前台报账工作
(一)引进网上预约报账系统
目前高校中实行网上预约报账的仅是少数,针对业务量大,报账项目繁多,财务管理基础较好的学校应该普遍引进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网上预约报账相对于传统报账系统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教职工报销不再受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该系统能够合理科学地对不同的报账业务进行分类,使得财务审核更加规范,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同时也能抑制扎堆报销现象,减轻前台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二)加强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
高校要充分利用数字校园平台和学校的公共网站,将各项财经法规、省厅文件、学校制度及时在网站上公布,对于教职工普遍关心又常发生的问题,比如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劳务税的缴纳等应在网站上开设专栏。财务处核算科可以专设一名人员负责对外的信息沟通,包括报账制度及时公布于网,并针对制度有关的问题答疑解惑,定期组织学校经常报销的人员开展答疑会,另外,还可在校报上开设财务专栏,介绍常用的财务知识,如何粘贴原始凭证,报销需要注意什么,以及一些学校新下发的文件精神传达等。通过及时地沟通,报销人员一是增长财务报销知识,二是能与前台工作人员互相理解,建立起对财务部门的信任。
(三)优化审批程序
对于不同的经费应采用不同的审批程序。对于报账业务中争议大,票据多且不好管理的科研经费来讲,应当下放经费审批权,简化签字报销的手续。学校应实行科研课题项目经费负责制,对于个人科研经费来讲,由本人签字审核后,对于普通报销票据院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一方审核即可,这样减少了签字报账的手续,一方面减轻了院系领导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减少了排队报账的时间。
(四)提高前台报账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财务部门领导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每周应留有固定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财务部门内部的学习交流,对于全国会计会议,应有计划地组织前台人员定期参加,增长业务知识的同时换换工作心情,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二,财务部门应建立合理的轮岗机制,对于前台工作人员分管不同的工作,应该适时轮岗,让报账人员对每一块的报账业务都能熟悉。第三,学校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合理公平对待其他专业技术系列的职称评定。根据国家统一规定考出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之后应予以聘用,其科研要求要合理考虑前台报账人员的工作量,毕竟是行政工作人员,其本职工作是做好财务核算,服务好教学与广大师生,而不是专职的科研人员。另外,前台报账人员应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前台报销人员应及时学习、领会贯彻财务制度、学校文件。始终有做好本职工作的服务意识。报账工作复杂量大,报销群体也较为庞大,即使有很好的财务管理体制,也难免出现难以解决的情况,针对个别年龄大、或因出国不了解财务制度的老师应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资金来源复杂多样,教育资金量也不断加大,前台报账工作压力日益增长。在新形势下,前台报账出现排队扎堆、审批复杂、信息沟通不善、前台工作人员积极性低等问题。高校应加强财务管理,适时引进网上预约报账系统,完善信息沟通与经费审批,提高前台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优化前台报账窗口,提高财务处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财务处的财务职能,服务好教学与科研工作。
作者:张亢单位:山东师范大学财务处
- 上一篇:艺术设计教学中人体工程学课程改革研究
- 下一篇: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