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监督管理论文10篇
时间:2022-12-29 03:09:33
导语:高校财务监督管理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财务监督制度缺失,监督方法单一
在高校财务监督的过程中以财务管理体制代替财务监督制度。财务监督管理机制绝大部分是建立在对财务管理工作合规性的监督上,对于高校财务中各类收入的来源、各类支出的合规性;预算编制的标准、预算执行的结果;资产存放、使用情况,资产的报废情况等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与评估。在高校财务监督制度严重缺失,监督方法单一的状况下所带来的经济风险不言而喻,学校的基建、招标采购等都很容易成为繁殖腐败的温床,非常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工作人员财务监督的意识薄弱
很多高校领导不重视财务监督工作,对财务监督的作用认识片面,总认为财务监督是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是上级主管单位了解和检查其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并不是高校管理不可或缺的事项,对财务监督工作只是形式上的敷衍,导致财务监督工作没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并且有部分人认为财务监督会约束学校的一些财务行为,在一定程度会上妨碍学校的自我发展,在主观意识上想淡化财务监督对财务工作的影响,这样做是真正阻碍了学校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财务监督使用的监督方法落后
各类高校在进行财务监督时,所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方法都比较单一。有的学校财务监督方式仅限于严格审核会计原始凭证,审查凭证的来源是否合法,检查凭证填写是否正确,审查资产是否已登记入固定资产,对资产实际使用情况完全没有过问。对科研项目经费实际使用情况缺乏实时的监督,对工程建设中实际进展没有进行监督,从而造成了经费浪费,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另外,财务监督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行业标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其他会计制度中对财务监督体系建立很薄弱,各类筹资分析、投资分析和反映净资产构成的指标不健全,不能核算教育综合成本;高校不编制现金流量表,难以对现金流进行财务监督;各类财务制度中还缺乏反映社会效益的量化指标,很多事项产生的社会效益难以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也无法进行考核,进而难以综合考核学校财务状况和和现金支付能力。
(四)忽视事前、事中、事后分析
高校的财务监督通常是会计报表的分析、会计凭证的审核,这些工作都属于事后分析,而对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等事前分析工作很少做。针对学校基础建设项目、大型修缮项目及批量的设备购买等重大事项,学校往往觉得有需要就批准立项,很少对前期项目的可行性,后期的资产回报率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证就匆忙上马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导致项目无法继续实施或者继续推进会造成学校追加大量资金。这样完全没有发挥出财务监督的作用。如今高校所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必须将财务监督事前、事中、事后分析相互结合,在每阶段提出相应的监督意见,以监督促整改,使高校财务管理更规范,学校得到长足发展。
二、针对高校财务监督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
(一)勇于创新,改变单纯事后监督,增加事前、事中监督方式
传统的财务监督方式主要是事后监督、其他监督方式运用很少。改革传统的监督方式,就要勇于创新,运用科学严谨的监督方法,适当增加事前监督,这样可以合理的规避风险。高校针对不同的项目,应成立由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等共同组成的项目审查小组,综合评估项目的资金筹措、使用年限、经济回报等事项,项目完成后,项目小组对项目完成情况、资产使用情况、投资回报进行定期考核。还增加科学的事中审计制度,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监督。改变高校的财务监督方法,增设财务监督岗位,由专人进行财务监督工作,并将财务监督的结果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以财务监督推进各种经济事务规范化,不仅可以防范程序漏洞,防范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还可以提高资金的回报率,使有限的资金产生最佳的效益。
(二)加强高校财务运行的外部监督
高校不仅要依靠审计等内部监督,还必须加强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督等外部监督。各高校上级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各项专项检查,并将审计结果与高校内部的财务监督相互配合实施,对高校财务活动的再监督。不断强化对高校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充分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的专业监督职能作用,对高校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定期披露高校财务状况,通报财务监管结果,积极防范财务违法行为。同时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这样在完善单位内控机制的基础上,将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结合起来,共同防范财务风险。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监督指标体系
财务监督不仅用量化的财务指标体系衡量,还应该建立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这样才能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按需求做出若干方面的分析。如决算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专项分析等。满足各项分析要求,必须要建立一套包括收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内容的科学的、完整的财务监督指标体系。这样才能分析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支出结构合理性、及是否合理配置资源,发挥资金最大使用效益,真正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作者:潘静毅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第二篇
1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内部控制不健全
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已经从依靠财政拨款办学的方式,向多元化筹资办学的方式转变。随着高校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发展,资金往来量也出现了几何式增长,虽然以往的财务管理制度经过了多年的验证和实践,但面对新的形式仍然呈现出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内部控制环节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的审计部门监督职能较弱,高校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审计人员编制较少、平均业务水平较低成为审计部门监督职能较低的几个主要因素。(2)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建立的较为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力度,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重制定,轻执行”的情况时有发生。(3)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由于高校的性质决定了高校不可能过多去重视经济利益回报,而大部分情况下,大部分学校仅仅追求收大于支即可,而往往由于领导的轻视会给学校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4)内部控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财务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如果缺乏整体和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各部门之间得不到充分的沟通,当出现问题时就会产生无人负责的情况。(5)缺乏对预算外资金的有效监管,部分高校由于部门和二级学院设立较多,经常只重视财政性资金,而对各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创收缺少监督与控制,从而滋生了小金库现象。
1.2债务负担较大
在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前,高校的财务基本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基本制度,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行政拨款,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部分学校办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从而催生了新校区的建设热潮,大量建设资金的投入使得高校开始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债务规模也极具扩大,高校不得不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弥补产生的债务漏洞,从而导致学校产生了巨额债务。
1.3高校融资难度大
高校的资金来源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国家的行政拨款;二是学校的学费收入,也包含了学生的住宿费;三是科研经费;四是学校举办的短期培训班,或者非学历等收入。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拨款数额在不断增加,但拨款金额在学校总体资金额度中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同时,除了学费等固定收入以外,短期培训班和非学历教育等的收入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科研经费基本都实行专款专用等等这些都不能给学校带来长期和固定的经济收入。
1.4缺乏科学性的预算管理
我国部分搞下高校仍然没有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基本上都采取将预算管理部门纳入到学校的财务部门,同时,在预算编制确定后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度,缺少事后控制功能。预算管理是使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包含了预算的编制、控制、审批,同时也包含了预算的评价与考核等,是学校进行经济活动的依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预算管理对高校资金的合理有效配置起到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目前,高校的部门预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任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的观念守旧和主体错位。我国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财政拨款,因此缺乏经营理念和管理意识,往往停留在各学院或者各部门的个体收支情况,而忽视了学校的整体资金配置情况,缺乏总体战略思维。还有一种思维惯势就是学校各部门各学院,把财务预算当做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参与率不高,从而导致学校整体的财务预算不能及时准确的制定,降低了其权威性。目前预算编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方法不科学、内容不够全面。为了适应高校的膨胀式发展,学校不得不尝试多种经营模式去发展学校的教育事业,无疑这使得学校的资金来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学校的财务预算缺不能将所有环节纳入其中,因此无法全面反映学校的整体财务状况。预算执行力度和绩效评价都呈现出弱化迹象,很多高校在预算编制完成后缺乏后期监督,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随意更改的现象,使其失去了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预算评价考核体系没有和学校的奖惩体系相结合,忽视了预算管理目标的主体作用,这些都使得学校的预算管理处于被动地位。
1.5资产管理缺乏科学性
在资产管理方面,我国高校较为突出几个方面为: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大部分高校资产管理都是在进行点上的活动,没有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往往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二是资产流失严重,随着高校办学资源的扩大,资产丢失和非正常报废的情况经常发生,而鉴于此类情况,学校没有相应的追责机制。
2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分析
2.1经营理念不强
长期以来,高校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于国家财政拨款和学生的学费收入,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高校的持续扩张致使高校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大提高,办学经费出现严重不足,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改善办学条件、降低办学成本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高校都缺乏科学可行的经营理念。对于重大投资我国高校仍然缺乏科学的决策和分析,学校规模的扩张,资金的大量投入,而投入的回报却与投入相去甚远。一般情况下,高校财务计划的实施由财务部门执行,财务计划的决策由学校的管理层执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领导层的个人意见往往会对财务计划的制定产生影响,同时,学校由缺乏相应的追责制度,这样就会导致财务计划的制定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一来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隐患。忽视了对高校无形资产的开发,高校是一个智力云集的场所,拥有大量的学者和教授,如何发挥高技术人才的力量为学校创造价值也是各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自身潜力的挖掘明显不足。
2.2轻视成本控制
成本的控制也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所有耗费成本的财务活动进行的考核、监督。在高校中,财务控制就是针对学校的各项财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的成本控制,这样以来有效的成本控制不但可以提高办学效益也可以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层次和水平。高校长期以来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方式来维持生存,再加之其非盈利的性质,致使学校在办学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意识,造成办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成本控制方面我国高校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轻视人力成本的控制,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人员编制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的人际社会观念的影响产生了因人设岗,极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对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产生阻力;二是轻视资金成本的控制,高校的财务活动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几乎是所有高校都忽视的工作;三是轻视资产成本控制,我国大部分高校,二级学院相对独立,在资产购置时往往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造成成本的提高和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3财务制度不健全
在高校的财务制度中,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校内财务体制、高校财务管理基本制度以及财务人员管理办法等等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我国高校面临的财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但原有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后和不健全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核算制度和经营投资建设相对落后;二是预算管理和监督控制制度相对滞后。
2.4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部门是服务于全校师生的职能部门,因此财务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水准也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但是目前高校的财务工作人员在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和法制观念淡薄,部分财务工作人员不注重自身学习和提高,缺乏自律、对国家政策法规也不能及时了解和学习;二是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较低,高校业务的不断扩张,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需求也日渐提高,而财务工作人员队伍学历层次偏低,部分高校缺少专业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三是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缺乏,学校的财务部门是面向全校师生服务的部门,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服务部门,态度冷漠是财务工作人员表现较为突出的现象,认为师生报账是有求于他,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不正常心理,同时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和严谨性,也致使工作人员不敢尝试创新工作方法,这样一来导致高校的财务工作缺乏创新性。
3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方法与对策
3.1借鉴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的成功经验
美国和英国是高等教育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在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也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这两个国家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也对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许多指导意义。美国在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上将其分为分权和集权两种管理模式。美国的公立大学经费的预算和来源都集中在校级层面,校级向所在州的政府申请财政拨款,二级学院再向学校申请日常教育教学经费。而美国的私立学校经费来源多元化,二级学院经费的自我支配权利较大,这极大调动了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级行政人员的办公经费来源于各学院按比例上缴的经费,这样以来无形中加强了校级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美国的国家法律规定社会对高校的捐赠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所以美国对高校的捐赠额度是比较大的。英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教育体制也比较完善,高校的管理是由学生、教职工、学术评议机构和大学管理委员会四个方面构成的,旨在将行政和学术权力均衡发展。英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对高校进行教育经费的划拨,划拨的数额也根据学校的专业建制和学生人数决定。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设定不同的经费划拨标准,并进行定期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向学校划拨科研经费,这样的经费使用方式对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2加强预算管理
高校的财务活动中,预算管理处于重要的位置,科学可行的预算编制是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新校区的建设,所需的资金数额不断扩大,学校除了国家的财政拨款、学生的学费收入外,还需要尽可能多地去筹集资金,同时,要极大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高校预算管理的功能。
3.3加强财务人员素质
高校的财务工作人员要不断根据学校财务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极力适应学校的发展节奏。首先要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财务人员要充分熟悉法律制度体系,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有关制度要求,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它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第三要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意识,财务部门是服务于全校师生的窗口单位,因此必须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对待前来报账的老师或同学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做到管好钱、做好账,同时要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纳入年度考核之中,全面提升财务部门在学校各部门中的满意度。
作者:山珊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三篇
一、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的财务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而高校财务成本不仅包括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物品支出、教师工资的支出等,还包括行政管理、决策成本以及隐形消耗等的费用。因此,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成本控制,高校财务成本控制是按照高校预定的目标,对高校教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并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将高校财务成本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高校财务成本控制是财务成本控制人员对高校工作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是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控制等管理理论在高等院校中的应用,也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对高校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的内容
1.高校人力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高校综合化办学的发展,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教职工与学生总和在一万人以上,其人力成本在高校的财务成本中占很大比例,因此人力成本控制对高校财务成本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控制人力成本首先要完善高校教职工的工资结构,设置合适的工资项目体现,并且配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制度;其次要合理控制高校教职工的人数,对已有的教职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以降低高校人力成本,一般来说高校学生与教职工的比例大约为18:1,高校学生与行政人员以及教辅人员的比例大约为15:1。
2.高校资金成本控制
高校资金成本主要包括取得资金来源成本、使用资金成本以及占用成本等。取得资金来源成本指的是在高校在资金筹集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宣传费用、担保费用等。使用资金成本指的是高校在使用筹集的资金时需要支付的一定费用,如银行手续费等。占用成本指的是资金使用者需要向资金提供者支付一定的报酬,如贷款利息等。目前,高校资金来源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收缴学生的学宿费收入,还包括了社会性质的捐款、科研项目研究经费、银行贷款以及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办学资金以及对外提供服务的营业收入等。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合理控制资金成本,维持高校资金的流转。
3.高校决策成本控制
高校决策成本是指高校做出某项决策所付出的机会成本。资源的稀缺体现了高校决策的重要程度,决策失误可能使高校损失更好的事业发展机会。因此若想控制决策成本就要在决策前,对决策方案做好充分的论证。
4.其他成本控制
其他成本包括隐性成本以及管理监督成本等。高校隐性成本指的是教学办公设备的重复性购买、贪污腐败现象以及高校办公效率低下等等,这是管理学意义上的“公地悲剧”在高校的再现。从高校角度来看,隐性成本占用了原本正常的教学经费,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事业的开展,因此控制高校财务成本也要控制隐性成本,完善高校内部的管理制度,降低不必要的隐形消耗。高校管理监督成本指的是高校在控制财务成本的同时所产生的成本,这也是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的内容之一。高校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取决于高校财务管理监督所增加的效益与管理监督产生成本的比较。高校财务管理监督所增加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高校新开某一项专业时,既要考虑教学成本,还要考虑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高校自身的优势、政府相关政策、社会就业环境等因素,因此可以这样说高校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视社会效益。
三、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现状
1.财务成本控制目标不明确
目前,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目标存在片面化、不明确的问题,仅仅为控制成本支出而控制,没有全面考虑到财务成本控制对高校教学效率的影响,也就是说高校财务成本控制是否能够使高校能够保持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并且有严格的管理监督制度,能够满足教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另外,高校财务成本控制往往将控制的目标与重点放在学校内部各职能部们,很容易造成职能部门只注意完成成本控制任务,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责任,影响高校教学的效果。
2.财务成本控制在局部范围内
目前,高校财务成本控制往往是以各职能部门为中心的成本控制,局限在各职能部门范围内,没有在整个高校范围内进行成本控制。如果说从高校整体角度考虑,高校财务成本控制也只是各职能部门成本控制的叠加,忽视了其财务成本支出的上下游工作成本,没有全面、系统的成本控制。局部范围内的财务成本控制既没有考虑到高校招生、学生分配方面的成本控制,也没有与其他高校支出成本的比较,财务成本控制工作盲目发展。
3.定额预算,控制不严格
一般来说,高校控制经费主要是通过定额预算的方式进行的,事前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但忽视对经费使用事中的监管,经费使用事后的考核。高校经费预算往往由各级职能部门根据部门事项编制经费预算,并上报领导部门进行审批。在这个过程中,缺乏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也就没有经费使用后的报告与分析,即不能严格的对高校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另外各职能部门往往按照部门的需要盲目进行预算编制、申报,很容易出现单位负责人为了有更多的经费想方设法地多报预算,其编制的预算报告缺乏科学依据,内容也不够完善,高校的计划与财务等部门也没有实际调查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放纵了对各职能部门的经费管理,没有行使到管理监督的职能。
4.财务成本控制效率低下
高校财务成本控制按照职能部门的职能范围划分成本控制责任,要求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的财务成本进行控制。这样的成本控制方式没有考虑到不同职能部门相同性质的管理工作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问题,从而导致高校财务成本控制效率低下,很难有效控制财务成本。
四、高校财务成本控制路径思考
1.完善高校成本管理体系
高校成本管理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涉及到财务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以及考核等方面,而财务成本控制仅仅是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高校财务成本控制依赖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提供的成本数据与分析,因此高校要逐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进而更好的控制高校财务成本。
2.全面控制高校财务成本
高校每项业务涉及到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为了控制方便可以将财务成本控制分为几个方面,但要注意到在进行财务成本控制时,要站在整个学校的高度去思考成本控制,将控制中心由各职能部门转移到财务审计部门,全面控制学校内的财务成本。
3.加强高校成本预算管理
预算是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的基础,加强对高校成本预算的管理可以实现对高校资金的有效控制。首先,要区别对待不同的预算项目,学校日常工作性多的经费如学生实习费用、教学用品等可以按照学生人数进行定额预算,一些专项的费用则可以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同时在编制预算时,编制人员要站在学校的高度上,并根据实际的项目调查研究情况,来进行整体范围内的项目预算编制,以增加预算的可操作性,同时要注意项目预算要与学校的长期战略规划适应,编制3年滚动预算,以避免学校资源的浪费。若实际项目支出与预算出现较大差异,要及时寻找原因并完善预算编制流程。其次,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与监督。在项目预算确定后,各职能部门、各级组织以及个人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做到两不超,也即项目预算使用范围不超、预算额度不超。第三,可以考虑建立激励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后的绩效考核。根据各职能部门每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项目各个环节出现差异的原因,按照主要负责人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贡献程度,对表现良好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
4.引入外部审计制度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财务成本支出情况越来越复杂、额度越来越大,在高校自身的财务、审计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有效控制财务成本的情况下,高校可以考虑引入外部审计制度,这样财务审计可以很好地处理学校内部关系,进而实现对高校财务成本的有效控制。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要加强对高校财务成本的控制。针对我国高校财务成本控制现状,财务部门要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全面控制高校财务成本,并加强项目预算管理以及引入外部审计制度,切实降低高校财务成本,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宗惠 单位: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第四篇
一、优化高校财务前台报账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日常的财务需接受大量教职员工和学生报销业务,各大学的报销过程与报销方式基本相同。高校财务功能已经在不断地变化着:由原来的单一算账、记账、报账到分类管理的经费。特别在国家对财政资金、科研经费等的管理的严于管控的形势下,对于高校财务上日常审查工作也将面临新的问题,不断增加的工作量,以及现有科研经费较多的高校,财务审计人员要用好及管好这些资金是很大的挑战。财务前台报账作为高校财务中直接面对师生的窗口部门,财务前台审核人员审查业务的合法性与原始凭证规范性、正确怀,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指标和常规控制标准执行状况进行判断,并对科研经费、人员开支等用于日常的查询,咨询报销等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银行的收支服务、现金收入与支付业务。总之,高校财务资金报销的目标是在日常控制下进行经费正确合理使用,以配合学校预算管理的要求,从而达到高校财务收支平衡性。
二、现阶段高校财务前台报账管理现状及形成原因
某些高校在对于原始票据传递到财务审核人手中的这一过程已做了很大的改进,比如西南财经大学预约报账及不见面报账等。优先办理那些具有少量票据及借款、报药费等特殊报账业务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可灵活掌握时间进行报销,通过预约更是优于排队报账,这样能为师生形成快速报账,从而提高了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矛盾:
(一)前台财务报账人员工作激情、综合素质不高
财务前台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对全校教职工及学生报账服务,其工作量大且工作繁琐。报账大厅声音相对嘈杂且人流进出频繁,办公的环境会影响到前台人员办事效率和情绪,必须时刻地守在座位上等待前来办事的人员,不但工作强度大且地位却明显较低,导致对教职工提供服务不积极,未严格地把握与执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报账审核人员由于工作太过繁忙而无瑕于学习,且单位对财务人员提供外出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以致于财务人员的思想与业务知识未及时得到更新。
(二)票据粘贴与审核过程中效率低下
一般情况下,由教师来进行粘贴整理票据,在整理票据的过程中,尽管大部份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很在行,但是对于财务方面的基本知识可能还是外行人员,如财务制度上规定购物消费服务需要正式发票,要按不同的类型对各类票据进行归类整理。若超出一定金额范围,需要附上相应业务事项的明细且经过审批(一般单位的审批程序在三至五次完),常常存在某些少数师生认为程序环节太繁琐手续太多,造成财务人员与师生经常发生冲突,觉得财务人员故意为难或是小题大做、没有为人民服务意识。审核人员审查票据的过程是对原始票据逐笔逐页地查看,非上百张甚至是上千张单据需要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审核完,如公共汽车票、油票、的士票、汽油票及过路过桥费等的审核,加上对不合规范票据及假票的审定,非常耗费时间,致使等待在一旁的教职工对财务审核人员有所抱怨。
(三)缺失财务信息化建设,与教职工沟通效率低下
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情况,信息化的完善可以使全校师生多渠道且快速地了解到更多的财务报账信息,报账流程及手续等。在一些高校的调研的过程中不难发现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常被认为是“多头跑、多次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缺乏与教职工的交流沟通、缺乏财务知识的宣传。
三、优化高校财务前台报账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业务报账程序制度、简化业务流程
必须进行报账流程的重组,报账专人对单据的整理粘贴,或者在报账大厅由财务部门派专门人员指导报账教职工正确粘贴票据及需要经哪些审批流程,建立规范的财务报账流程制度。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升报账效率,减少报账时间。(1)要实现报账人即师生对财务知识有一定了解,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各部门(各学院)、各系分管财务的负责人会议,强化全校的报账人财务意识,对其进行财务规章制度的宣传,讲解关于财务方面相关流程手续,这样能大大地降低前台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财务报账效率。(2)随着高校不断地发展,财务事务和资金规模不断地扩大,会计核算科目的级次各种经费的项目核算号日渐增多,根据不同的项目经费报销审批流程不一致,如日常公用经费中差旅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报销所填写的审批单据各不相同,财务审核人员必须熟练各种经费的使用规章制度及会计核算科目号、项目号等,为师生提供报账服务时才能提高效率。报账效率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报账人,更有利于审核人员自身成长,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且可以使财务审核人员从简单、单一的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上,从而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3)财务部门的前台报账是对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一个服务窗口,财务前台报账充分地体现出报账审核人员为全校师生的服务意识。业务量不断地增多,财务审核人员每天都需要跟与各种各样的交往,如性格、层次和年龄的不同,所涉及到的人较为复杂。个人的行为将影响整个财务报账大厅的形象,审核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态度。
(二)激发前台报账人员的积极性及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
(1)采取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前台财务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制度就高校而言,科学的激励机制对调动人的积极性起着激励、竞争和约束的作用,包含着财务治理结构的各方面,激励的方式也应有多样化,在这里我们主要采取奖惩激励与目标激励相结合。财务管理部门要将把学校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全体财务人员宣传,使所有前台财务审核人员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工作存大的意义和人个的发展前途,大家都能清楚认识到学校事业的前景,全体教职工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及年终奖金是否能有改善。通过这种激励方式,从而认识到前台服务窗口形象的重要性,人人都必须认真地为师生提供好的服务,从而激发自身的归属感。奖励与惩罚是呈现正负相关的两种手段,通过奖励员工这种方式会对人的积极性进行激发和保持的效果;惩罚员工这种方式会对人员起到制止不良作为。奖惩一定要适度,在科学的考核依据的前提下,可采用这种激励机制。考核结果应作为人员晋职、晋级、加薪的重要依据。(2)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当今,竞争力日趋激励情况下,将竞争引入到高校人员的管理机制中,加强存在个人的危机感受,人人都居安思危,从而激发大家不断主动进取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同时,单位也要为员工创建一些学习的条件,进行定期提升培训学习。前台工作人员在保证财务前台报账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前提下,自主地学习新的业务知识。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促进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前台报账服务水平
应充分认识和利用好校园网络信息平台资源,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如在学校网站上公布报账的程序,如科研经费到账查询、学生缴费、奖学金查询、公积金领取等手续及程序,让师生及时地了解、掌握最新的财务信息。以提高他们在进行财务报销时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等材料更个有规范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提升与师生间的沟通效率。总之,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创新高校财务的前台报账制度与方法等,有效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如开通网上预约、财务数据统计工作、网上远程报账等。前台财务人员服务态度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所以,建立内部人员激励机制,规范财务前台的报账制度,简化报账程序,以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作者:彭秋容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第五篇
一、财务分析的含义及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了高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预算管理是高校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和运行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合理的预算编制可以使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准确,而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大量的财务分析做最根本的支撑和保障。财务分析工作通过与高校的事业发展目标及各个年度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可以为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资料,尤其在国家要求经费预算与经费执行及效益挂钩的大背景下,充分运用财务绩效分析手段和方法、发挥预算指挥棒的作用,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促进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节约支出
科学的财务分析能够促进高校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例如:对影响学校收入变化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高校的融资渠道;通过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资产配置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支出的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对高校内部缴费状况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的缴费率;通过对高校在一定时间内资金的需求量和所拥有的资金量、所获内外部收益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影响到高校的投资方式。由此看来,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可以使学校通过改变管理模式、产业结构等方式,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降低财务风险
随着高校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所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新校区建设、基建投资等经费投入大幅增加,高额贷款等因素大大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损失。尤其是在经济活动发生的事前和事中,及时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能极大地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例如:通过对学校内部的结余资金、内外负债情况、偿债能力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合理的预测高校财务资金的稳定性,从而能够及时对其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通过对将要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财务分析,可以规避签订合同后所带来的风险。由此可见,合理的财务分析能够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二、强化财务分析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的措施
1.财务分析指标系统化
一套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能够清晰地反映出高校的财务信息,为高校财务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保障。目前《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由四项财务分析一级指标与十项财务分析二级指标组成。具体来说,财务分析一级指标包括预算管理指标、财务风险管理指标、支出结构指标和财务发展能力指标等,一级指标下设的十项二级指标,分别是:预算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人均基本支出、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由于上述财务指标比较简单,因此如果想要全面、完整地概括高校财务运行状况,笔者认为,一方面可在已有指标下增设明细指标,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现金流分析、成本核算分析、运行绩效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综合实力分析,以及非财务指标分析。比如,将在预算管理指标下设的财务专项拨款执行率再细化到教育专项执行率、科研专项执行率、其他专项执行率等;将财务风险管理指标下设的资产负债比率再细化到外债资产比率、内债资产比率等;将支出结构指标下设的人员支出比率细化到在职人员支出比率、离退休人员支出比率、各类学生支出比率等;将财务发展能力指标下设的总资产增长率细化到流动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等,将固定资产净值率细化到房屋及构筑物净值率、专用设备净值率、通用设备净值率、其他固定资产净值率等。另外,可增设成本费用管理指标,如生均成本率,并细化到生均教育费用比率、生均科研费用比率、生均其他费用比率等;增设绩效分析指标,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丰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某高校为例,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加入了每万元人员经费的投入效益指标,具体包括每万元承担的本科生课时、每万元培养的标准学生人数、每万元获得的科研经费、每万元发表的论文数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而且还能够及时、准确、立体地反映高校综合的财务状况。
2.增加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因为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没有对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方法进行明确规定,高校可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自身财务管理的需要,综合选择并运用合适的财务分析方法。目前高校最常用的是比较分析法。应当注意的是,采用比较分析法不仅应包括自身高校内部各指标纵向历年对比,还应加强与外部同类高校之间、与整个高教系统的发展趋势的横向比较。在比较分析法的基础上,高校财务分析人员还应扩展思路,多采用企业常用的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及因素分析法等进行分析。在选择财务综合分析方法时,可重点参考沃尔比重评分法,客观分配好高校自身各指标的具体权重比例,根据各项财务比率的重要程度确定其标准评分值,从而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最后对各项评价指标计分并计算综合分数,形成合理的评价结果。另外,高校还应在传统分析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充分运用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有机结合手工分析技术与电算分析技术、事后评价分析技术与事前预测分析技术、规范分析技术与实证分析技术等,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高校的财务分析工作。要充分考虑到财务状况评价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综合考虑各方法的优缺点,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分析,以实现财务分析全面、客观、科学评价和指导高校财务工作的核心目标。
3.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校内部的财务工作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为了使高校能够从容应对社会经济时代给其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高校财务分析工作中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和和质量。第一,高校应积极参考和引进国内企业和国外高校及企业的先进财务软件系统,以提升财务报表软件系统的智能性。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财务报表软件不够智能,历年数据的对比很难直接生成,大量的财务数据都需经人工查账获取,这不仅增大了财务人员工作量和难度,还会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第二,应进一步推进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各部门间数据形成共享,以达到国家、社会各界对高校的管理要求。如:新实施的高校会计制度新增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的规定,而由于高校的固定资产类别繁多,每个资产的折旧年限和使用情况均不相同,管理量巨大,这就要求高校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建立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联动机制,根据相应制度,建立资产折旧、摊销的原始数据库,并实现与财务信息系统的对接,以满足精确管理的需求。另外,高校还可以尝试建立财务管理驾驶舱,通过详尽的指标体系,实时反映高校的财务运行状态,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的管理信息中心系统,从而提升高校的财务分析能力。
4.提升财务分析人员的自身素质
实现优质的财务分析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极高,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首先转变观念,完成从“小会计”到“大会计”的转型,实现以数据—分析—决策为核心的转型,勇于承担责任,培养锤炼总结的能力、引领的能力。另外,财务分析人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增加自身专业及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自身高校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的财务分析方法和思路,从而能够带领单位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与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分析工作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新的形势下,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给高校的财务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所以每一个高校财务工作者都应充分了解和掌握财务分析工作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强化财务分析,以全面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为高校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刁明苏 单位:四川大学财务处
第六篇
一、高校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整体思想政治素质不高
高校的财务部门被高校列为后勤服务部门,经过长期的发展,容易把财务部门的主要和严格性被淡化,从来导致了其部门的人员因引进采用了工作领导人员家属,家属一般并非财务专业和没有相应的经验和能力,对高校的财务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从而这种机制的模式制约了高校财务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大多数高校在采用的财务人才属于教辅人员,使财务人员能为了一种附属人员,让财务人员在高校中受到不好的待遇,在今后的职位爬升比较的困难,从而造成了财务人员工作的不努力,产生很大的怨气和委屈,也造成了财务人员的思想和觉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易出现玩忽职守,没有责任心和不良工作风气的产生和盛行,也更容易造成财务人员抵抗不住于金钱诱惑,做出不利于高校和国家利益的事情。
2.财务人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缺乏
近年来国家高校人数的不断扩大和项目的不断投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造成了高校的资金计算量的不断提高了。高校资金量的不断加大造成了财务人员花费过多的时间来核算学校的资金和业务,相对减少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同时人员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过程,并没有过多的作用,华而不实,其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财务人员则过多的认为其理论知识的教育就是一个简单的会议而已,老师在上面讲一讲,我们去记一下的敷衍的教学模式。同时理论教育的模式比较单一,容易让财务人员对其失去兴趣和耐性,失去理论教育的意义。
二、提高高校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为了改变当前的这种现状,首先就是对于财务人员的选用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一种新的选拔机制,来改变当前的高校的家属部门的情况,弥补其人事制度的不完整性,同时也确保了人才的选用和流失。通过对人员的把控,用素质和业务两方面来要求人员,通过选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来担当财务人员的,并要求要坚守原则,依法办事的工作原则。并对财务人员中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表彰,评为优秀的财务工作先锋人员,以此来鼓励其他的工作人员向其学习,为财务部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同时高校要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科学的管理模式,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来提高人员的法律意识,用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不但可以加强财务的管理,又提高了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内部的有效管理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又可以规范人员的思想行为。调查报告可得,有效的控制会使公司变得更强,不能有效的控制则让公司失去了团结,不控制会使公司走向结束。通过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工作制度,是为财务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一个恨得保障。
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思想教育是对人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批评改正的,采取何种的教育态度对待人在思想教育成果中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发现问题的所在和原因,对其原因进行想法解决和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开展。思想教育要符合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边实践边完善。对于工作中的事情进行总结合,从而发现问题,以此来加强教育工作。要关心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掌握好工作人员的思想情况,并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和矛盾,将其解决。要做好事情前,事情发生时的思想教育情况。其次,要创新,利用新的思想教育模式来进行思想教育。高校的发展规模和情况会给工作员工带来一定的波动,对他们的行为,思想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应其发展现状,改变过去的思维模式,积极的去开拓创新,勇敢的实践,确立一种新的,创新的,具有针对当前情况的新的工作模式。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原则和方法,采用附有灵活性,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教育渠道的思想教育模式。同时要把财务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研究,组织财务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使大家在教育中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营造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氛围。
三、结语
高校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求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要在思想素质方面保持先进,通过有关的思想教育来加强其自身的思想,并通过相应的活动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按照高校的财务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不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
作者:何文栋 李新领 单位:宁夏大学
第七篇
一、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理念。随着高校不断改革,高校经济来源由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来源的单一渠道,转变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格局,只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理念,才会建立符合学校发展的拓宽筹资渠道制度,从而多渠道、多方法、积极有效地筹措资金,为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其次,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的成本核算效率。只有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促进高校财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建立具有一定科学性、高效性的成本核算机制,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优化的分配;第三,有利于加强财务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加强对学校财务人员的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法律意识,有效地履行财务监督和服务的职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率。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做保障,近年来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当前高校的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间的缺口日益扩大,各高校都面临着资金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第一,高校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由于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高校管理者没有依据当前改革新形势,而对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学校在资金的筹集、调度及运用分配方面出现许多问题,导致财务运营风险加剧;第二,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业务操作和管理上缺乏应有的控制流程,学校内部财务的管理和监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造成高校资产流失;第三,监管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学校资金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少必要的业务操作控制流程和相关的规范流程,资金的挪动现象普遍存在,使专项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造成一定的资产流失;第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学校主要以教育为主,由于岗位的限制,部分学校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非专业的人员进行财务管理。
三、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策略
1.树立新理念,加强财务管理
首先,树立新的“以人为本”观。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或控制,其取得的效果完全依靠人的行为、智慧,所以在财务工作中要把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放在首位,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树立新的理财观。高校财务管理应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国法校规理财,一切财务活动应从能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出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三,树立新的筹资观。应充分发挥高校优势,通过办学广开财源,开展第三产业,积极培植财源,增加学校财力。
2.加强学校收入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首先,建立产权明晰的后勤社会化机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为高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新的财务管理机制也要考虑到这一部分的经济管理,按照科学管理的原则,既要调整好高校与后勤的财务关系,又要加强后勤内部的管理。做好产权的界定和资产的评估,理顺高校与后勤集团的财务关系,提高后勤部门自身的经营能力,加强这部分财务的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后勤集团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3.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财务管理人员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力量,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就要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必须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并通过培训或者进修,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具备基础的财务工作水平,同时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勤于钻研业务,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熟练的业务水平,在工作中能规范的进行各种财务工作处理,面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财务人员必须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以求取得最佳效益。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并不乐观,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迅速而稳定的发展,财务管理机制必须进行创新,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同时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各高校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结合本校财务管理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不断地进行探索,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达到适应高校内涵建设的要求,只有这样财务管理才能满足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需求。
作者:李聪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第八篇
1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制度缺陷分析
1.1责任、权力、利益不统一、难落实
首先,就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状况来看,在其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期间还存在责任、权力、利益等三方面不统一的现象,使得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就开始互相推诿,由于这三方面失衡,使得制度不能有效实施和执行。其次,由于目前各高校不具备完善的经济财务制度,使得制度在实施方面存在缺陷,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虽然高校设置了相应的监管部分,但责任的分散性、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到了问题出现难追究责任或没有人负责的现象。
1.2资源配置不合理
高校自身资源是其办学的基础,而实际上高校没有对各项资源进行重视,比如人力资源及物质资产等有形或无形的浪费。而从财务方面来说,在对物质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重视现金管理,轻视资产管理;重视教学设备的购置,轻视对设备的有效使用;重视实际占有资产的多少,轻视相应资产的有效流通等现象。虽然高校开始重视对资产的管理,并逐渐走向正规化、有效化,但在制度制定和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例如,资产实际所有权和经营权不统一、资产在实际应用和收益方面上分配不均衡等。
1.3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高校资金来源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拨款,而随着我国经济模式的转变,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高校经费来源逐渐趋向多元化,高校经费由原来的依靠国家进行拨款逐渐向财政补助及学生缴费方向过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校经费收入的稳定。但从整体上来看,高校经费还是相对紧张。加之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过渡,人才竞争及生源竞争已成为现阶段的必然趋势。但是高校财务管理依然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缺少在资金筹措和经营方面的意识,也没有感受到相应的财务风险和行业竞争压力。
1.4核算制度及控制机制不完善
首先,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各高校还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核算制度,使得高校在对教育成本进行核算时,财务会计工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其次,高校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教育成本比较、分析不能有效实施,无法对教育成本加以控制,制度上的欠缺,使得高校在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及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
2提升高校自身财务管理制度水平的有效对策
2.1完善管理体制
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引入市场管理手段与原则,不但可以不再受计划经济影响,还能使高校更具办学活力及竞争实力。从体制上将高校的管理职责和地位加以明确,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从以前的政府控制型转变成政府监督型,这成为如今财务制度和大学制度的一个创新基础。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2.2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制定财务制度
完善、健康的制度环境,能有效促进财务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推动高校财务水平的稳定提升,确保高校办学效益水平,这不仅是满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实际需求,也是今后高校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因此,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一种切实有效的制度机制,同时,制度质量中的关键所在就是为制度创建最为合适的制度环境。因此,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及欠缺都表明,必须完善高校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才能给其财务制度的执行打造良好环境,推动高校发展。
2.3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想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就要对其观念进行更新和创新,保证其观念的前沿性,提升高校资金利用效率与效果,推动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近年来,随着高校财务风险的增加,想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要进行办学创新。增强自己的创新功能,将以前那种不计成本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加以废除。高校内部是一个非常繁杂的组织系统,任何一个部门都有他们经营的资产,并且还创造着一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所以学校自身要创新财务理念,保证其理念和高校发展需求相统一。
2.4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高校财务制度、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制度组成了高校成本核算制度,因此,要进一步了解高校教育成本的内容,不断深化和改革核算体系,使其逐步趋向成熟和完善,保证其成本核算满足高校发展需要。同时还要完善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机制,有计划、有目的性地拓宽其资金来源,推动高校发展和建设。
3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做好高校财务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因此一定要抓住发展、建设契机,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构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高校未来发展提升一个层次。
作者:王飞 蒋晓飞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第九篇
一、高校科研经费报销的现状
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一方面要有好的科研报销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要能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但是,近两年来,科研经费“报账难”这一现象日益凸现出来,一方面,科研工作者排长队、频繁往返财务部门报账抱怨连天;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八小时不间断工作头昏脑涨。这一现象不仅引发了科研工作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不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打造和谐的高校报销环境,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课题之一。
二、高校科研经费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票据本身存在问题,不符合财务报销制度
科研工作者据以报销的票据,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极少数科研工作者通过虚假的经济业务或者资金往来套取科研经费。原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执行院长宋某借用他人身份证、签订虚假劳务合同,冒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经费68万元[3];浙江大学教授陈某利用课题总负责人身份,通过关联公司开具虚假发票套取945万元[4];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肖某借用非课题组成员的28名学生的名义和身份证领取劳务费82400元[5]……,这种现象已经违反了会计核算的原则,其行为已经触犯到了法律。此外,还有极少数科研工作者利用计算机、复印机等先进工具,对票据中的日期、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进行涂改、拼接、挖补等二次处理,来报销科研经费,想通过变造票据来报销科研经费,同样也违背了会计真实性原则。最后,部分科研工作者在报销科研经费时,常常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发票的抬头和内容没有按规定填写、大小写金额不相符、领导签字不全、需要入库的没有入库单或者验收单等。总之,由于票据本身存在的问题而遭到的退票,不仅使得科研人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财务人员造成了重复劳动,无形中影响了其他科研工作者的报账进度。究其原因,部分科研工作者认为科研项目是自己辛苦争取来的,就应该完全属于自己,把科研经费视为自己的“活期账户”、“私人提款机”,以各种名目和手段套取科研经费,而忽略了票据本身是否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归根到底是由于创科研工作者的财经法规意识不强,对财务的基本法律、法规缺乏了解。
2.公务卡强制结算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务卡是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和使用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并兼顾私人消费的信用卡。公务卡强制结算改变了传统模式中现金结算的种种弊端,缩小了现金结算比例,从而降低了财务管理的风险;显示了公务消费的明细,使政府财政轻松掌控公务消费资金运行轨迹,进而使资金监管更加便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商家出于成本的考虑,没有安装POS机,或者拒绝刷卡,即使刷卡也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把刷卡手续费转嫁给科研工作者,不仅对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增加了科研工作的成本。其次,公务卡的报销流程烦琐,科研工作者通过公务卡刷卡结算,取得发票及POS单小票,经部门领导签字后,到财务部门报销,财务部门通过财政支付将消费金额点对点汇入公务卡进行还款。而公务卡是一种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信用卡,其消费规定有还款期限,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期限还款,不仅要承担利息和罚息,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个人的信用记录。高校财务部门的报销业务量大,加上财政审批及银行等各方面的原因,会使还款时间延期,致使科研工作人员一旦发生经济业务,会立即到财务部门报销,使得科研工作者往返于财务部门的次数更加频繁。最后,还有网上购物无小票,透支额度较低,使业务(比如实习)比较多的教师经常遇到“爆卡”等现象,少数科研工作者对于公务卡的强制结算持不欢迎态度。
3.会计人员严重不足,与日益增长的报销业务量不相匹配
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承担课题的负责人,还是一般科研工作者,对科研经费“报账难”都有不少怨言,把一切问题都集中在财务报销环节,把财务人员当成科研经费“报销难”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殊不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引进人才的力度不断加大,高校科研工作者人数骤增,科研经费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经费的数额也越来越大,但是,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并没有相应的增加,报销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这是导致科研经费“报账难”现象最根本的原因。以某高校为例,2010年全年凭证册数仅370册左右,附件张数约21万张;2013年全年凭证册数就达1000册左右,附件张数多达40万张,报账人员3人左右,支付人员2~3人;2015年仅9月一个月,凭证册数就达110册,附件张数3万余张,2010年到2013年,短短几年,财务报销的业务量增长了近3倍,但是财务工作人员却没有成比例的增加。
4.会计人员相关知识不足,无法准确地进行职业判断
高校的财务部门,一直以来扮演着服务的角色,作为财务报销人员,长期周而复始地不断重复数票、算账,无暇思考、学习。而高校财务报销所涉及的范围又十分广泛,不仅会涉及会计、税法、审计等方面的知识,有时还会涉及票据法、合同法、金融法等各学科的内容,高校财务人员对于报销所用的票据,也仅仅从发票的合法性进行辨别,对于其合理性、关联性则没有驾驭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对特殊业务的时候,无法进行准确的会计职业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处理特殊业务的时间。
三、解决方案
针对目前科研经费“报账难”这一现象,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使科研经费能够正常而有效地运转,从根本上解决科研经费“报账难”问题。
1.加强财务部门的人力资源建设
首先,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财务工作人员,从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科学调配工作人员结构。比如,增加财务工勤人员,增加实习生等。其次,引导财务人员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高校财务报销不仅会涉及会计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会涉及税法、审计、票据法、合同法、金融法等各学科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而高校财务人员整天忙于数票、算账,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学习,对于新的财经法规了解不足,进而影响工作效率。这就要引导财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扎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可以组织财务人员到兄弟院校调研,可以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培训,可以聘请税务、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授课等,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特殊问题。
2.加强财经法规宣传,普及财务知识
近年来,各个高校引进人才的层次越来越高,人数越来越多,但是高校甚少对他们普及最基本的财务知识。因此,高校财务部门应该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加强财经法规的宣传,普及财务知识,以避免由于科研工作者审批手续不全、票据不合规、粘贴不规范等自身原因而导致的往返财务部门,进而减少财务工作者重复验票、重复解释的时间,为其他报账人员节约时间。比如,对新入职的员工,在岗前培训中专设“财务报销”课程,学习票据粘贴及相关财务知识;或者通过定期举办讲座、角色互换等方式进行宣传。这样一方面可以使高校科研工作者牢牢树立“科研经费即使是申请成功后,仍属于国家,并不是科研人员的个人财产,他们仅有使用这笔基金支持科研的权利[6]”的观念,进而能够自觉遵守财务制度;另一方面,可以使科研工作者了解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标准以及审批权限等,进而能够合理、合法地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3.改进公务卡结算问题
改进公务卡结算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学校内部应该加强对公务卡强制结算的宣传,及时与财政支付、银行等方面进行对接,了解支付情况。其次,政府职能部门和银行应该加大宣传刷卡消费的力度,实际操作中为接受公务卡刷卡消费的商户提供一些政策上的优惠措施,使其为公务卡刷卡提供便利条件。
4.制定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及奖励办法,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对于高校科研工作者来说,科研只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而做科研则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从成本耗费角度来讲,这部分的耗费是应该得到补偿的。然而,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根本就没有考虑科研工作者的补偿问题,而仅仅罗列出诸如资料费、办公费、版面费、差旅费等这样的明细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劳动获取补偿的基本原则,使科研工作者极其不满意,想方设法通过“报销”自己的科研经费,来补偿自己的劳动,有的甚至会将怨气和不满向财务人员发泄,引发双方矛盾。高校应该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科研工作者的实际贡献,制定出一套能够体现科研人员价值、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的科研报销管理办法,使其进行科研的劳动能够得到补偿。比如,可以考虑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绩效费用作为奖励,在项目结项之后,根据其完成科研工作的优劣,来发放款项。再比如,可以选用少配套多奖励的措施,减少高校科研工作者持票报销的现状。
作者:陈玲玲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第十篇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针对原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弊端,2001年国务院相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文件,旨在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随后,江苏省财政厅也相继《江苏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行方案的通知》、《江苏省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和《江苏省省级财政国库管理支付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颠覆了传统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对高校等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于2012年2月7日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财务规则》在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以及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转结余、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要求。为了贯彻落实《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要求落到实处,2012年12月财政部又相继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三)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在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指引下,财政部在2013年12月30日又颁布了专门针对高等学校的行业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新制度对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水平、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财政部在2012年11月29日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五)历经十年,四轮评审
对老版本预算法的修订工作终于尘埃落定,被奉为我国经济宪法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8月31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预算法是制定和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以及其他相关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依据。上述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与实行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与新制度新规定的要求相适应,高等学校原先一套老的财务报告制度也应随之做出相应改变。
二、老版本财务报告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局限性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与结果的最终体现,高等学校的财务报告亦是如此。在新版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度的陆续出台后,老制度框架下的高等学校财务报告已经不适应新法规、新制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重视货币资金、资产负债率,轻视预算执行
传统的财务报告除了常规的财务报表以外,在信息披露方面主要是基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展开的,重点关注单位的资产负债总量、债务的偿还、资产负债率等等,对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执行进度关注程度不够。
(二)只管筹钱,对用钱关心程度
不够,尤其是对财政专项资金重视程度不够几乎所有的高校领导都非常关注资金筹集问题,无论是向财政申请专项资金还是跑企业和合作单位。但是在资金筹集到位以后关注程度严重下降,甚至认为花钱是财务的事情。众所周知,财政专项资金都有使用期限,在规定的期限内用不完财政将无条件收回,就是在这种情况每年仍有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被收回。筹钱的目的是为了用钱,如何用钱以及如何提高辛苦筹集到的资金的使用效益其实更加值得关注。
(三)不能适时体现当下政策的要求
在全民反腐的大背景下,中央八项规定和地方的规定陆续出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越来越受公众关注,公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老版本的财务报告无法体现上述要求。“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务出国”等“三公经费”的预算及使用情况,培训费、会议费的预算规模、执行程度、执行标准在老版本的财务报告中通常无法体现。
三、新形势下高校财务报告应重点披露事项
(一)重视预算执行,重点披露预算执行进度内容
在新预算法颁布的大背景下,高校在财务报告中应当增加或加大对预算执行进度的披露。高校不同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暑假空档期以及学期制与公历年度的不一致,预算执行关键期间在2至6月份和9至12月份。通常情况下需要上半年至少出一次半年度财务报告(有条件的做季度财务报告),重点披露半年度预算执行进度,并根据实际进度做好下半年的执行计划;下半年应尽量做到每月报告一次,随时关注预算执行进度,保证整个年度预算的顺利完成。
(二)重视专项资金的执行进度,重点披露财政专项资金的执行进度
专项资金是各高校正常预算拨款外财政资金的重要补充,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资金保证,高校对专项资金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国库集中支付的付款制度下,有执行期限的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灵活度受到了极大限制,高校必须在规定的用途、限定的时间通过财政国库处将资金支付给供应商。根据江苏省财政的相关规定,无论何种财政专项资金都只允许结转两年,实际上就是三年的限期,超期无条件收回。为了保证财政专项资金在规定的用途范围与限定的时间内执行完毕,不至于被财政收回,高校在财务报告中必须时刻关注各个专项资金的使用进度,并把执行进度较慢、较难的项目及时报告给相关牵头执行部门和学校领导。
(三)重视固定资产方面的披露,重点关注固定资产质量方面的内容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也水涨船高,一般的本科高校固定资产总额都在十个亿以上,高职院校也在五个亿左右,固定资产已成为高校资产固定资产的重头。但在历年高校的审计报告中,固定资产管理一直都是高校的薄弱环节,账实不符、账账不符是共性问题。老版本的财务报告往往只是对资产总额的一笔带过,关注程度严重不足。在新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颁布后,新制度对固定资产部分的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对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作了新规定,还对固定资产折旧作了初步规定。高校在财务报告中对上述事项应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充分披露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
(四)重视信息公开,增加“三公经费”、培训费、会议费等敏感信息的披露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和地方的规定陆续出台,高校的财政资金使用越来越受公众关注,公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老版本的财务报告几乎不包含上述内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务出国”等“三公经费”的预算及使用情况,培训费、会议费的预算规模、执行程度、执行标准已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高校应在财务报告中定期披露上述项目的预算及执行情况,要重点关注超进度、超预算项目的使用;对超进度和超预算使用的项目学校领导应重点关注,及时做出调整,保证敏感项目信息不超进度、超预算使用。
作者:聂庆明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改革论文
- 下一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