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探讨

时间:2022-12-01 09:28:27

导语: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探讨

摘要:课程作为培养人才的具体科目,其本质是对人类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文化选择、改造、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课程由课程目标、课程要求等多部分组成,其生成具有一定步骤。而课程评价是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手段之一,开展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是进行课程评价的基础,完整准确、分布均匀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帮助管理人员开展教学评价,找出在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点并提出优化措施。本文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构建《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结合教学评价原则、评价对象构建出完整、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为教学评价提供基础。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评价;指标构建

近年来,会计工作职能正在逐渐转变,要求会计工作者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为企业经营者提供财务决策。在此社会背景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变得愈发重要。适应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要,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成为财管类专业的教学重点。而教学评价作为优化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在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课程教学评价概述

1.1课程教学评价概念

评价主要是指衡量人和事物的价值,对人或事物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这里讲的课程教学评价属于教学评价范畴,其是对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以及开证效果进行价值评价[1]。课程教学评价概念方面,不同学者对其概念并不统一。本研究中将课程教学评价概念界定为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判断,以反映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反馈,实现教学改革的作用。

1.2课程教学评价主体及内容

课程的教学评价主体主要由3部分构成[2]。第1部分是学生评价主体。学生是课程的直接体验者,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度,学生自身的自觉学习度,是在学生视角下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第2部分是教师评价主体,主要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针对性、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资源是否丰富,教学态度以及过程是否认真。第3部分将管理人员作为教学评价主体,在该部分主要是评价管理人员是否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否有完善的教学实施保障制度,是否有课程评价以及监督反馈体系等[4]。在本研究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从教师评价主体以及学生评价主体两个角度入手,着重开展以教师评价为主体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1.3课程教学评价原则

1.3.1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需要遵守可操作性原则在可操作性原则的指导下,所构建的课程评价体系需要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符合《管理会计》的教学需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能够受到教师、学生以及管理工作者的认可,且能够得到有效使用[5]。1.3.2导向性原则在导向性原则的指导下,构建出的教学评价体系要符合教学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需要,要具有评价针对性。1.3.3激励性原则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反映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帮助教师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以及策略,以实现开展更好的《管理会计》教学。在学生角度则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1.3.4动态化原则动态化原则强调所开展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将过程评价、诊断评价、形成评价、终结评价进行整合,综合各阶段评结开展教学评价。1.3.5多元化评价原则在该评价原则的指导之下,所开展的教学评价不应仅关注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手段等,更要强调价值的多元化,形成多元价值评价模式

2《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必要性

2.1增强课程参与主体的认识与合作

教学的参与主体是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管理者,在所开展的教学中为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需要让各方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开展全过程的重要性,借助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并进行合作,进而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教育生态链[6]。高校在面对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急需的背景之下,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质量,加大《管理会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尤其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参与全过程教学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2.2帮助课程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评价有利于帮助教师找出教学的薄弱环节,并针对问题予以解决。教学创新是提高《管理会计》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在社会趋势的推动下,培养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才是各大高校的重要工作,增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效果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基础,在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形式方面具有决策权。借助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踏踏实实进行教学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课时,优化教学形式,以此提高《管理会计》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3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创新

教师作为《管理会计》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在提高《管理会计》教学质量,增强《管理会计》教学效果方面具有主导作用。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对于教学的重视度,将直接影响教师所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方式以及质量。为保障教学效果需要使用《管理会计》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帮助教师找出自身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优化,同时借助教学评价体系也可将教学工作与教师自身利益进行联系,进而增加教师在教学创新上的积极性,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3《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3.1指标构建思路

本次开展的《管理会计》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当代社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考虑该课程教学特性的基础之上,拟定《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出符合《管理会计》课程教学需要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该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大学教授所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目标决策方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即使用数学的分析手段,为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3.2指标构建原则

首先中心点原则,在进行评价指标构建时需要围绕前期预设的教学目标构建,所选择的相关指标也需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不能偏离目标中心点建立指标。其次是全面性原则,所构建的指标需要保障全面性,能够实现均衡化的对《管理会计》教学情况进行评价,避免出现漏评情况。再次是公正性,所构建的教学评价指标需要保障公平、公正,为后期教学评价活动开展提供基础,提高教学评价活动的公正性,使最后的教学评价结果得到认可。最后是实践性,所构建的教学评价指标,需要满足实践性原则,即可以操作,符合教学实际。

3.3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确立

3.3.1评价指标确立本次评价指标的确定使用了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应用较早且较为广泛的一种指标确立方法。本文在专家评价法的基础之上对《管理会计》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进行确立,最终多出3个一级指标、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上述指标共同构成《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用来教学情况。具一级指标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品德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形象以及教学育人。其次是教学质量,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最后是教学辅助情况,即课程教学课程研究以及所开展的课程活动。3.3.2指标权重选择在指标权重确定方面,主要是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要素的权重分布情况。通过比较上层元素以及下层元素之间的关系,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比例,并用数值进行表示,运用检验公式,检验指标之间一致性,当检验结果小于0.1或等于0时,认为矩阵之间的相关要素具有一致性,权重分配合理。当最终指标结果大于0.1,则需要重新进行要素权重分布,直到最终结果小于0.1或等于0。并在结果的基础之上,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分布,最终得到指标权重分析表。在指标一致性判断方面,主要是用层次分析软件对指标一致性进行判断,《管理会计》一二级教学评价指标权重分布,如表1所示。

3.4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确立

综合上表数据,在进行必要调整之后,得到完整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由此依托层次分析法及其软件,构建出《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高效开展提供基础,促进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手段的优化。

4结论

本文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构建《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方法以及层次软件构建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相关指标及其权重进行判断,得到最终的教学评价分析表,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国兵.信息技术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1(27):85.

[2]马媛.试论如何构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J].校园英语,1(31):21-22.

[3]曹成茂,孙福,秦宽.谈高校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1(04):8-2.

[4]何爱华,李妍,吕效华.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1,(04):-.

[5]樊洪泓,孙旭.生物类专业双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中的思考[J].园艺与种苗,1,(01):86-87.

[6]马庆,赵蕾,侯彦玲.陕西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新课程研究,1(15):38-3.

作者:石浩 单位:桂林信息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