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金融控股集团的应用

时间:2022-05-05 04:12:25

导语:管理会计在金融控股集团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管理会计在金融控股集团的应用

摘要:金融控股集团已经成为未来金融公司的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在风险管理和管理控制方面将面临着诸多挑战。管理会计的信息属性将为金融控股集团提供信息支撑,因此,管理会计在金融控股集团的应用将有助于其应对风险管理和管理控制方面的挑战,文章从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和现状、面临的挑战和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管理会计在金融控股集团应用的必要性,旨在突出管理会计在金融控股集团应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控股集团;管理会计;风险管理;管理控制;必要性

一、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金融分业和混业具有各自优势,分业有利于不同经营业务的风险隔离,避免风险在不同经营主体间的传递;混业有助于金融公司产生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目前,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公司采用混业经营模式,形成花旗集团、汇丰集团等大型金融控股公司。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较晚,目前仍然采用分业经营模式,但金融控股集团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尚未对金融控股集团有明确界定,但根据目前国际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和相关法规,本文将金融控股集团定义为:在同一控制权下,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同。金融控股集团起源于美国———其产生的最本质的原因是在满足监管要求下,可以最大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可以说,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与美国的监管背景密不可分。上世纪初,受经济自由发展理念的影响,美国推崇自由竞争,金融监管相当宽松,为金融机构的创新经营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因此,美国的金融机构的经营是混业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互渗透。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对自由竞争产生怀疑,政府监管部门开始干预金融业的过度竞争,颁布了一系列改革金融体制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开始了金融分业经营的历程。虽然分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秩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分业经营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竞争力。银行业为了规避不得跨州设立分支机构的单一银行制度,银行逐渐发展成为控股集团,同样,银行控股集团也成为银行规避分业经营体制的组织结构。美国最早的金融控股集团是花旗集团,1968年,为了规避分业经营的限制,花旗银行设立了单一银行控股公司,经过发展金融平台公司,花旗集团形成了拥有多家平台公司的金融控股集团,拥有多样金融工具,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逐渐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为了顺应金融业整合的趋势和提高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1997年美国财政部长提出了取消分业经营的建议。1998年,花旗集团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使花旗集团涉及多样化的金融业务。1999年11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实行混业经营。该法案对国际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志着金融混业经营新纪元的开端。同样,经过一段时期的分业经营,英国在1986年进行金融改革。汇丰控股集团经过在产品和地理范围上的多元化经营,在英国、亚洲等国家收购银行,实现了全球扩张的战略目标。我国对金融公司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国外理论和国内发展实践。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的是金融混业体制,各大商业银行通过控制信托公司介入了各种金融业务,成为“金融百货公司”。但随后的“经济泡沫”使政府开始治理混乱的金融秩序,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体制转变为分业经营体制。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行业的发展,分业经营面临诸多问题,影响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为了提升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我国也出现了金融控股集团。首先,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制度带来巨大冲击,直接威胁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首先,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发达国家的金融控股集团可以在我国开展业务,它们的业务模式已经非常成熟,这势必给我国金融业巨大竞争压力。其次,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国内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利润面临被摊薄的危险。再次,企业需要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目前,企业已经仅仅只有银行贷款一种融资渠道,还可以通过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融资,这就需要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这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可以提升金融服务公司的竞争力。最后,信息技术的成熟度可以满足金融控股集团的管理需求,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的实现。基于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的竞争力、满足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我国已经发展一批金融控股集团。200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目前中信和光大已经形成了金融控股集团。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金融控股集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按照金融控股模式运作的公司至少有200个~300个:第一类是以银行业、保险等金融机构为主体发展起来的金融控股集团。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将业务拓展到信托、基金、保险等领域。另一方面,保险企业,如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也开始进军银行、信托、证券等行业。第二类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形成的控股集团。最初以中信和光大为代表,两家公司目前都拥有金融与实业两个业务板块。目前,中石油、国家电网、华润、中粮、海尔及山东鑫源等都将金融业纳入其经营范围。第三类是以华融、信达、长城、东方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自2006年处置完政策性不良资产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商业化转型,将业务拓展至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已经形成准金融控股集团的格局。

二、金融控股集团应用管理会计必要性分析

1.金融控股集团在风险管理和管理控制方面的挑战。尽管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且金融控股公司在提升集团竞争力等方面比单个公司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如金融控股集团可以通过增加单一金融服务产品的数量,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收益水平,为集团带来规模经济,又如可以通过增加金融服务产品的种类,同时从事证券、基金、保险和信托等不同金融服务产品,通过降低平均成本降低范围经济。但金融控股集团的金融业务和复杂的组织结构也给其风险管理和管理控制提出了挑战。一方面,金融控股集团涉及多个金融业务,并且组织结构复杂。因此,金融控股集团面临着两种主要风险:一般风险和特殊风险。一般风险是金融行业普通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在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政治风险、经济变动等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测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经营主体造成的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利率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和流动性风险(经营主体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等。金融控股集团特殊的组织结构也使其面临特殊风险,包括资本充足风险、利益冲突风险、传染性风险、管理风险等。另一方面,金融控股集团旗下有多家公司,且下属公司分布广泛,业务类型差别较大。同时,金融控股集团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在集团旗下形成统一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等协同优势,可以说,获取协同效应是金融控股集团存在的关键原因,而提升集团协同效应的关键则在于集团的管理控制水平。因此,如何使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在集团整体得到有效实施、如何提高整个集团的管理控制水平成为金融控股集团必须面对的问题。

2.金融控股集团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从本质上来讲,管理会计是一个价值创造的信息系统,其通过将管理信息贯穿于集团的所有部门的所有管理活动,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两个目标: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信息;为企业管理控制系统提供信息支持。金融控股集团所面临的风险管理、管理控制等难题与管理会计的信息属性密不可分,因此,管理会计是风险管理和管理控制的重要工具,将其应用于金融控股集团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风险管理是企业用以降低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可以说,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管理层实施的、与企业战略制定息息相关的、与企业的管理相融合的一个过程。风险管理构成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控,如图1。对于金融控股集团而言,目标设定、风险事项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至关重要。目标设定是指金融控股集团管理层可以在收集整理经营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办法设定目标,并保证目标与集团愿景一致,并且与它的风险容量一致;风险事项识别是指识别可能对金融控股集团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风险评估是对金融控股集团面临的市场风险等风险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决定如何进行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估一般基于过去可观察事项的数据来估计,同时也会采用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可能带来更高的精确度,是对定性分析的有力补充。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使其控制活动显得尤其重要。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决策得以实施的政策和程序,贯穿于整个组织,遍及各个层次和各个职能机构。信息和沟通是金融控股集团总部与下属公司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的重要保证,信息和沟通将依托于集团信息系统,利用内部生成数据和来自外部渠道的信息,为管理层做出与风险管理目标相关的决策提供信息。从上述风险管理构成要素来看,信息是保证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而管理会计的信息属性和管控功能决定着管理会计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集团经济目标的确定需要大量外部和内部信息,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经营管理信息,只有集团管理层掌握全面的信息,才可能制定合理战略和经济目标。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多种管理会计工具将经济数据、财务数据、经营管理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成为符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信息,为管理层制定经营目标提供重要信息支撑。其次,管理会计会通过对经营业务事项的分析和数据支持为风险项目识别和风险评估提供有效数据服务,事实上管理会计中包含的管理会计工具可以有效地为集团的投融资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如管理会计会通过资本预算中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等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进而提前为风险项目识别提供信息。风险评估需要的经营数据和定量分析所需要的信息均可由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再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和避免企业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因此,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功能将有利于风险控制活动的顺利实施。最后,管理会计信息又称为“内部报告会计”,将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信息服务,这一信息本质也将为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信息与沟通提供信息传递渠道和平台。因此,本文认为出于提高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管理会计在金融控股集团的应用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金融控股集团最大的特点是不仅可以降低整个集团的经营成本,同时还能获得更多的协同收益。可以说,获取协同效应是金融控股集团存在的关键原因,也是集团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提升集团协同效应的关键是提高集团的管理控制水平,通过集团总部统一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能够促进不同下属公司的管理团队达成战略共识,实现管理整合与行动整合,最终实现集团整体协同效应。管理会计另一个职能便是管理控制,为集团的战略实施提供信息支持。实践证明,管理会计的重要工具之一———平衡计分卡是企业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1992年,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进一步提出了平衡计分卡,将战略分解为将战略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层面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通过指标将战略转化为集团上下的战略执行语言,以战略为最终目标分配企业资源,指导员工各项工作,保证集团战略的顺利实施,也提升了集团的协同效应。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的管理理念包括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两者作用于集团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集团的战略协同能力。战略地图可以保证战略在金融控股集团的一致性。战略地图是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在平衡计分卡的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战略执行工具。战略地图延续平衡计分卡的四维度指标体系,并提出战略要平衡长短财务目标之间的矛盾,要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目标之间的矛盾,战略包括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关键流程等原则。战略地图的核心是将战略描述为四个维度的子目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并将四个维度的子目标进一步细分形成指标体系,而每个指标都可以包含准确地反映出集团的战略方向。战略地图的四维衡量指标降低了语言的模糊性,使衡量指标和相应的目标值更加具体化,更容易向公司下属单位传递战略目标。战略地图正是以将战略转变为战略执行语言的方式,将抽象的战略转变为形象的指标体系,而这些指标体系更容易在集团内部传递,保证了集团总部制定的战略在整个集团的准确地传递和理解,有力地保证了战略在金融控股集团的一致性。平衡计分卡保证集团战略得到有效执行。平衡计分卡以四个维度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预算经营指标,使其可以在集团整体传递战略目标。为了使集团下属公司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战略,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提出优秀的平衡计分卡可以通过一连串的因果关系来描述公司战略,使战略更容易在集团内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每项指标都应该是向企业传达战略意义的因果关系链中的一环。此外,为了保证完成战略分解的每项指标,平衡计分卡为完成每项指标提供了战略行动方案、预算额度,并建立责任机制。战略行动方案保证了员工明确其为完成指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预算额度则起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建立责任机制进一步地明确了员工的具体责任,并通过责任机制将员工的行动结果、预算完成情况与员工的业绩和薪酬相结合,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金融控股集团组织结构复杂而出现的协同差的问题,这有利地解决了员工激励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近些年来,金融控股集团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其成为我国金融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蓬勃生长,势必成为金融系统重要的力量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我们必须看到,金融控股集团业务和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面临更多的风险和管理控制难题。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系统除了可以解决管理等问题,还可以为风险管理和管理控制提供信息,有效地解决风险高和管理控制难的问题,因此,加速管理会计在金融控股集团的应用成为必然选择。

作者:董红晔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姚军.中国金融业的突破———论中国金融控股集团的管治[J].宏观经济研究,2012,(10).

[2]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美国,2004.

[3]罗伯特?卡普兰,戴维?诺顿.平衡计分卡———战略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4]罗伯特?卡普兰,戴维?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