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

时间:2022-11-25 08:48:37

导语: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

一、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有些地区和部分领域的企业已经尝试着使用管理会计中的譬如全面预算、零基预算、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方法,但最终的应用情况却不尽人意。针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并未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体系,缺少了相应的会计原则做指导,这大大影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同时,目前我国缺少专门的机构培养、考核、输送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归结起来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从管理会计的形成之始,逐步的融合组织行为学、平衡理论、信息管理学等的成熟理论,同时还使用了“标准成本制度”“全面预算体系”“标准差异分析”等具体管理方法体系,但如果只是对管理会计的某些假设进行个别的修正,那么相关科学的引入是否合理、严密、全面就不得而知了。这直接导致企业日常具体操作中,成本和价值难以准确估算,成本效益分析与企业经营策略设计也难以完成。

(二)管理会计实务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类似古典经济学,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也是在封闭的环境内根据特定的经济环境构建的,建立在多个一厢情愿的假设和特定基础上的定量模型难以解决快速变化的现实经济问题。特别是有些企业经营者尤其偏好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甚至把原本简单的方法有意无意地复杂化,更不易掌握,可操作性进一步下降。

(三)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的引进在我国也近30年了,但令人困惑和遗憾的是,诸多学者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虽然部分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逐步采用管理会计,而在落后地区和传统行业的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这缘于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大比例的企业领导基本上都不知和不懂管理会计,整体成员的观念落后、财务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

(四)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虽然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已具有相当的深度,管理会计学也已成为会计人员的必修课程,从实践上看,我国也有部分企业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但因为缺少对成功案例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长期以来,这种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分析和归纳总结,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五)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鉴于管理会计体系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需要考虑的工作因素、环境要素和涉及内容比较复杂,因此管理会计的人员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灵活的应变能力、适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从根本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的推广和运用。

二、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会计本身存在的弊端

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会计的、统计的或数学等方法,但其中经济数学方法尤为重要。它将管理会计复杂的经济活动用简明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简化变量、抽象现实,揭示会计要素的内在联系,最终优化数量关系,为经营决策者提供量化依据。这种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深刻地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研究人员长期停留在仅用理论研究来改变代替实践。这些看似复杂的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经济数学模型,确实存在着难以在实践中运用的情况,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在所难免。

(二)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弊端

受管理观念和管理视角的影响和限制,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学界主要研究的是财务会计的相关问题,例如,对成本会计、财务风险等问题的研究,对于管理会计的探讨还仅局限在围绕量本利分析、预测、绩效、激励的层面展开。但对应用经验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客观的表现为企业负责人观念陈旧“,口袋装钱、脑袋算账”,根本不重视管理会计。同时,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会计知识匮乏,缺少对短期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等的认识和运用,导致整体上管理会计应用有限。

三、新常态下我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管理会计在制定战略规划、经营决策、过程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方面,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培养注册会计师(CPA),但是能真正为决策服务的管理会计人才依然严重不足,根本还不适应经济新常态、创新型国家、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需要。随着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务不断涌现,目前国内外管理会计呈现出七大趋势:一是积极向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渠道和客户关系管理拓展。二是日益与企业绩效管理融合。三是逐步向预测会计和风险管理转变。四是运用大数据加强商业分析以保持可持续的长期竞争优势。五是多种成本法并存共荣。六是把内部IT服务看作是为企业增加价值、提升战略能力的组成部分。七是管理会计师需要学习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激励理论和方法,成为企业的改革专家。作为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体,企业应当有效运用管理会计作为新手段,主动应对新趋势、新挑战,实现“五个转型”,不断提升竞争优势:从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从粗放增长型向集约发展型转型、从重规模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型、从立足国内发展向提升国际竞争力转型、从低成本优势领先向综合实力提升转型。总而言之,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在新常态的推动下的发展方向,应主要呈现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一)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日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会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必将在经济新常态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独立的经营实体面临市场经营、产品开发等经营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譬如,成本控制、效益分析各方面的量本利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由单一问题逐步演化为多元化体系。从数量追求到质量诉求的管理重心对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的精准管理变得更加迫切。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计量目标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计量制度、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和获取准确的企业成本资料成为必然的前提和基础。

(二)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虽然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早有陈述,但系统的体系尚不健全,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是采取多品种、小批量方式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单位并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会计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加企业价值这一终极目标使得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新常态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企业的战略观念和管理范围出现较大的改变。例如,制定销售政策已不仅仅从组织内部成本核算着手,还必须考虑社会消费水平和售后服务质量、产品品牌效应等。“市场核算、成本否决”的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会成为大多数企业制定策略决策依据和前提。新常态下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将会成为营利性组织决策的主流方法。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是以作业链分析为基础

战略成本管理是竞争日益激烈,环境急剧变化的必然选择,但在实践运用中,我国的企业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其中缺少作业链分析是首要原因。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其主要目标要么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要么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利润。我们可以很确定的认为企业必须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才能更清晰、更准确梳理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和企业外部活动,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设定和核心业务选择提供依据。

(四)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企业习惯用传统的财务指标指导和管理企业运营,例如,投资报酬率成为评价企业投资、筹资、收益分配的常用甚至是唯一指标,但随着企业竞争指标体系的日益复杂,报酬率指标也显现出极大局限性。投资报酬率有时可能掩盖实际业绩,忽略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等其他核心问题。此外,传统会计指标在企业的实施管理当中有明显的滞后性,无法为企业预先甚至是及时提供决策指导,因此平衡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应运而生。未来管理会计中,人们将从价值链分析着手,将财务指标如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或经济增值额)和顾客满意度、生产过程质量周期控制,学习和成本等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注重内部和外部平衡、财务和非财务平衡、长期和短期平衡,朝着综合绩效考评的方向发展。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参与与努力,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的新特点应用管理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需求。以竞争力为导向,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相适应,管理会计会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必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王璟 单位:兰州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