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法在煤矿企业的应用

时间:2022-01-03 14:59:41

导语:风险评估法在煤矿企业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风险评估法在煤矿企业的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对煤矿企业重点工作场所粉尘危害评估的应用,探讨其适用性。方法2019年1—12月,利用职业健康风险指数法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nternationalCouncilonMiningandMentals,ICMM)定量评估法对四川省15家煤矿企业的重点粉尘作业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15家煤矿企业8个岗位的120个风险评估结果中,职业健康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风险等级为4级以上的36个,占总数的30.00%;ICMM定量评估法评估结果风险等级为4级以上的99个,占总岗位数的82.50%。结论两种评估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和预测粉尘的职业健康风险,ICMM定量法评估结果更为严格,风险指数法考虑了工程防护、个体防护等作业条件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风险。

关键词:煤矿企业;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我国是世界上尘肺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接触粉尘的人数、新发尘肺病人数及现患尘肺病人数均居世界之首[1]。截止2018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97万余例,职业性尘肺病87万余例,约占总数的90%[2],其中煤工尘肺占职业性尘肺的50%以上[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4]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煤矿数量约有5800处左右,大型煤矿从业人员268.32万人。2009—2016年煤炭行业职业病发病人数位列行业第一[5],长期接触粉尘可引起尘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一系列病变。探讨煤矿企业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按照风险识别、风险特征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评估、风险特征描述4个步骤,应用职业健康风险指数法[6]、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nternationalCouncilonMiningandMentals,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7]对四川省15家煤企业的煤尘和矽尘进行健康危害风险评估,探讨其适用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15个四川省小型采煤企业,于2019年1—12月对其井下接触粉尘岗位进行检测,并开展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15个煤矿中有10个投产于2000年以前,5家投产于2005年以前,年产煤(1.5~2.6)×105t。

1.2方法

1.2.1职业卫生调查根据风险评估方法,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原辅料及使用量、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劳动者工作日写实(工作内容、作业方式、接触时间、接触频度)、工程防护措施、职业病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1.2.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8]的要求,结合GBZ/T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9]、GBZ/T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的要求对重点粉尘作业岗位进行呼尘浓度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粉尘职业卫生限值标准按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进行判定[11]。1.2.3职业健康风险指数法林嗣豪等[6]参考英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美国接触的评估和管理策略建立了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计算公式:职业危害风险指数=2健康效应等级×2暴露比值×作业条件等级。健康效应等级根据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不同划分为4级,分别为0级(<10%)、1级(10%~<50%)、2级(50%~<80%)和3级(≥80%)。暴露比值=粉尘浓度实测值/职业接触限值;作业条件等级=(暴露时间等级×暴露人数等级×工程防护等级×个体防护措施等级)1/4,等式各项划分标准见表1。风险等级划分为5级,分别为无危害(0~6)、轻度危害(7~11)、中度危害(12~23)、高度危害(24~80)、极度危害(>80)。1.2.4ICMM法采用ICMM中的定量法,其计算公式为RR=C×PrE×PeE×U。式中:RR—风险等级;C—健康后果;PrE—接触概率;PeE—接触时间;U—不确定性。粉尘的健康后果为尘肺赋值15;PrE赋值分别为10(长期超标)、6(间断性超标)、3(有超标的可能)、1(超标可能性极小)、0.5(几乎不可能超标);PeE赋值分别为10(每班接触时间8h)、6(每班接触时间2~4h)、3(每班接触时间1~2h)、2(每月几次)、1(每年几次)、0.5(每年1次)。风险等级分为5级,分别为可容忍风险(RR<20)、潜在风险(RR为20~<60)、高风险(RR为60~<200)、极高风险(RR为200~<400)、不可容忍风险(RR≥400)。1.3统计学分析采用IBM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种风险评估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职业卫生调查及检测结果

15家煤矿井下工艺为掘进(打眼、爆破、装岩机装矸)→采煤(打眼、放炮落煤、刮板)→运输(原煤、矸石运输通过机车运输)。15个煤矿企业生产工人数、生产班制、工程防护、个人防护等调查情况见表2,检测结果见表3。

2.2风险评估结果

2.2.1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健康效应等级煤尘取值为1,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50%)取值为2。风险等级为5级(极度危害)以上占15.00%(18/120)。见表4。2.2.2ICMM法定量评估结果煤尘和矽尘的C值取值15,U值取1。风险等级为5级(不可容忍风险)以上的占66.67%(80/120)。见表5。

2.3结果比较

2种方法的风险等级均为5级,秩和检验结果显示,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7,P<0.05)。

3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2]明确指出,“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对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国外应用较为成熟的方法主要包括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ly,EPA)吸入风险评估法[13]、新加坡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法[14]。前期我国针对粉尘制定了《工作场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15],但尚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风险定义的评估标准[16]。2017年我国颁布《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17],其适用更偏向于化学有害物质,国内尚未单独制定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我国粉尘危害严重,每年新增尘肺较多,建议国家能及时研究制定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根据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风险等级为4级以上36个,占总数的30.00%,其中5级(极度危害)的岗位(18个)分别为采煤单元的打眼放炮工(4个)、攉煤工(5个)、采掘单元的打眼放炮工(9个)。根据ICMM法定量评估结果,风险等级为4级以上的99个,占总数的82.50%,其中5级(不可容忍风险)的岗位(80个)分别为采煤单位的打眼放炮工(15个)、攉煤工(15个)、刮板机司机(5个),采掘单位的打眼放炮工(15个)、出渣装矸工(15个)、支护工(15个)。15家煤矿企业粉尘评估显示,ICMM法定量评估的风险等级结果较风险指数法高,与文献[18-21]的研究结果相似。两者之间的差异原因是风险指数法将工程防护、个体防护、暴露人数纳入了评估要素。当企业采取了较好的工程防护或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规范,企业接尘人数较少时其风险等级就可能降低。在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风险指数法中当工程防护等级、个人防护等级或暴露人数等级越高,其风险评估结果和ICMM法越接近。ICMM法定量评估中C值的赋值存在一定的争议,PrE值的赋值难以量化,评估人员的经验和主观认识对评估结果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国内有学者对ICMM在矽尘中的应用进行了改良[22],但仍需更多的数据支撑和案列验证。ICMM法定量评估侧重于危害的健康结局、暴露浓度、暴露时间,对于指导企业筛选重点危害因素和关键岗位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对企业开展工程防护、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有较好的指导价值。风险指数法在评估时将岗位的工程防护、或个人防护等纳入了评估范围,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风险,但其评估需要做更为详细的职业卫生调查。在煤矿企业粉尘风险评估时,评估人员可根据评估目的和掌握的资源选用不同的方法。

作者:邱乐平 叶萌 阴旅宁 张成云 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辐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