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论文
时间:2022-04-23 09:07:44
导语: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1—2013年新生儿数据来源于鞍山市统计年鉴;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资料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AFP监测数据及脊灰疫苗强化免疫资料为鞍山市免疫规划历年工作痕迹资料;麻疹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评估指标
按照《2014年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方案》,根据得分情况综合判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估总分由3项一级指标评分乘以不同权重系数后相加得到,根据总分分值获得情况判定风险高、中、低的分级。一级评估指标包括人群免疫情况、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脊灰野病毒输入风险。每项一级评估指标由相对独立的二级指标构成,各二级指标根据相关标准给出评分,各二级指标分数相加,得到一级评分,见表1。对15岁以下人口数少于10万人的地区,应累计年度计算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2结果
2.1基本情况
鞍山市位于辽宁省南部,不与其他国家相接壤,鞍山市统计年鉴显示,所辖3个县(市)4个区,分别为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和岫岩县,总人口3503584人,2011年鞍山市新生儿数为22676人,2012年鞍山市新生儿数为22800人。
2.2人群免疫接种情况
2.2.1脊灰疫苗(OPV)常规接种情况:自从脊灰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来,鞍山市历年来脊灰疫苗报告接种率均高于国家要求的水平。2011—2013年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66%、99.75%和99.76%。2011—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鞍山市脊灰疫苗调查接种率分别为100.00%、99.74%和100.00%。参照2012年统计年鉴和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2011—2013年鞍山市脊灰疫苗第3针平均估算接种率为118.03%,所有县(市)、区的平均估算接种率均达到100.00%。
2.2.2脊灰疫苗强化免疫(DTP1)、查漏补种情况:从2000年开始,鞍山市每年都强化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工作,达到国家要求的95.00%以上标准。2010—2011年度,脊灰疫苗强化、查漏补种应补种725人,共补种705人,补种率为97.24%。2012年开展2轮次DTP1,共接种241775剂次,平均接种率为98.78%,2013—2014年度,应补种640人,实种629人,补种率为98.28%。
2.2.32013年DTP1实种人数与2011年的变化趋势;鞍山市2013年DTP1实种人数与2011年的变化趋势为3.51%,各地区2013年DTP1实种人数与2011年的变化趋势介于0.94%~16.68%之间,变化趋势较高的分别是千山区(16.68%)、立山区(14.34%)和铁东区(13.67%),最低的为铁西区(0.94%),由于千山区有个别村因行政区划调整到其他区,并且千山区每年新出生儿童数比较少,所以导致其DTP1实种变化趋势较大,立山区和铁东区2013年比2011年新出生儿童数有所增多,同时DTP1实种增多,导致DTP1实种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
2.3AFP病例监测情况
2.3.1报告情况:2011—2013年鞍山市共报告AFP病例47例,没有高危病例发生。2011年15岁以下AFP报告发病率为3.02/10万,2012年为1.65/10万,2013年为2.60/10万,均达到了国家要求的1/10万的指标。其中海城市每年人口数达10万人以上,2012年没有病例报告,其他县(市)、区每年人口数未达10万人,按照2年或3年累加的人口数计算均达到国家要求的15岁以下AFP报告发病率1/10万的指标[3]。
2.3.2各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47例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14天内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双份便标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和75天内随访表及时送达率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要求80.00%以上的标准。所有哨点医院每旬进行主动监测工作,旬报率为100.00%。各县(市)、区疾控机构按要求每月进行主动监测上报率为100.00%。
2.4麻疹疫情情况
2011年和2012年全市分别报告1例麻疹确诊病例,没有1~14岁组麻疹病例报告。2013年鞍山地区共报告麻疹病例3例,麻疹发病率为0.82/100万。报告1~14岁组麻疹病例1例,鞍山市1~14岁组麻疹发病率为0.8/100万,患者住址在海城市。2011—2013年全市实现了麻疹发病率1/100万以下的指标。
2.5评分
鞍山市综合评分结果表明,2014年鞍山市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综合评分为0分。8个县(市)、区中,除海城市9分外,其他县、区评分均在0~5分范围内。同时依据≤5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低风险地区、5~10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中风险地区、≥10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高风险地区的标准,划定鞍山地区高、中、低风险范围分别是:鞍山地区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低风险地区,鞍山市的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台安县和岫岩县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低风险地区,海城市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中风险地区。
3讨论
本次评估结果显示,鞍山市各县、区AFP病例监测工作落实到位,主要监测指标符合国家和省的要求,OPV疫苗接种率高,人群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高,表明鞍山市脊灰防控工作运转良好,保持了较高的AFP病例监测质量,人群免疫屏障较为牢固。虽然整体评估鞍山地区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低风险地区,但海城市存在脊灰野毒株输入的中风险。建议采取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对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中风险地区海城市脊灰防治指导检查工作,开展医疗机构漏报调查工作,提高海城市各医疗机构AFP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发挥监测网的作用,做到对脊髓灰质野病毒输入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及早治疗,最大限度减少输入传播的风险。二是继续做好全地区脊灰疫苗的接种工作,保证适龄儿童脊灰疫苗的接种率,特别是铁东区、边远地区和流动人口密集地区的接种率;市疾控中心具体实施安排和督导检查,对各接种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协调,严格要求,严格把关,对漏服种儿童,立刻予以接种,做到百分之百服苗接种率。三是继续做好对辖区内疾控和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关于AFP监测、诊断等内容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工作质量。四是建立应急机制,做好技术人员《鞍山市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培训,同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做到一旦发生输入脊灰病例,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开展综合防控工作,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市对治脊灰病的认识,主动配合,积极防治,以达到彻底消除脊灰病的目的。
作者:朱小微冯晓菲徐绍和李璐单位: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上一篇:IPO审计中风险评估论文
- 下一篇:城镇燃气公共安全风险评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