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时间:2022-05-14 09:44:07
导语: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共识,河北省经济要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必需抛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加快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问题;建议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和能源枯竭问题日益加剧,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走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之路,“高消耗、高污染、高増长”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使得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当前以煤炭、石油等高碳排放能源为主要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带来温室效应的同时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剧了能源的消耗及碳排放量的增长,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新目标是相违背的。随着经济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必将成为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矛盾的新经济增长极。低碳经济正是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旨在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及措施,有效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是在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重大背景下展开的。
二、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多年以来的产业格局主要是以钢铁、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资源消耗型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不仅使得能源浪费比较严重,也加重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愈加受到社会关注的雾霾,使得环境治理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河北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服务”京津冀共同发展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任。为此,要转变河北省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主动作为,努力探索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动力。目前河北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产业依然是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及到应该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作为全国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面临的最大矛盾就是快速发展经济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的问题。近年来,河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也做了诸多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节能减排问题仍然任重道远,表面看,河北省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806.1亿元,相对2014年增长了6.8%,但能源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河北省能源消费总量从1985年4548.9万吨标煤增长到2013年的31170.4万吨标煤,总量增长了5.85倍,年平均增长7.12%。并且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煤炭占能源消比重最大且一直高达90%左右,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费比重相对很低。同时,河北省的碳排放量也在快速增长,1985年2013年,碳排放量从3310.99万吨增加到22301.8万吨,增加了近5.7倍,碳排放量比重占全国总量的8%左右。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也在同步增加,并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几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中河北省居前者较多。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成为河北省发展之重。为此,河北省需要加快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低碳经济,以生态文明引领河北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支撑力量,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消费模式,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对策建议
1.长远规划,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结合河北发展实际,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立足长远,从稳定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建立低碳产业体系、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低碳社会等多个角度谋划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发展规划的长远性、政策的前瞻性,密切关注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动,加强动态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措施,确保经济、能源、环境间的协调发展。《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河北省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着力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促进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实现河北永续发展。”不仅如此,更要加强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顶层设计,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下,京津冀应从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全局出发,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合作,在节能减排环保投资方面,要向难度最大的河北省倾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各地区的低碳发展规划要与国家级规划相匹配,要明确各地区各时期各阶段的具体任务目标;要构建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不同时期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与重点任务;要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配套制度,保障规划的有利实施;要加强区域合作,吸取其他国家以及地区的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统筹协调、分步进行、大胆创新。
2.加快转型,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河北省资源丰富,而当前也主要依靠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传统耗能型产业如钢铁、电力等为支柱产业,产业的附加值较低,也大都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因而,要实现低碳发展必然需要对现有的高能耗、高排放型企业进行转型。要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促进钢铁、电力、化工、能源开采、制造等行业设备的改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推动传统优势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加强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新技术,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产业,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积极实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造传统产业,在生产、零库存和互联网营销等方面优化传统产业,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加工生产环节向营销、研发及先进的核心技术环节逼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优化的同步。要以现有产业为发展基础,加快推进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要大力提高产业的科技研发和低碳市场开发能力,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探索索低碳环保的产业转移模式。河北省过去简单机械的无条件地承接来自北京、天津的产业转移,不但加重了河北省的碳排放压力,也对京津冀的整体生态治理毫无益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有效的产业对接与融合已成为共同发展的关键,京津冀要以低碳经济为共同发展取向,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内涵集约发展的新模式。积极谋划低能耗的高附加值、高科技新产吕,加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和转型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产业,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低效益落后产业,以生态承载能力、大气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应重点考虑产业转移的低碳效应,加强三地产业对接与融合,构建与完善低碳产业链,坚持产业转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区域产业体系向低碳化、高端化转型。
3.调整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优化能源结构,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加大对绿色能源的使用。强化燃煤治理,积极推行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气化河北等重点工程,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力推广太阳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普及与应用,鼓励太阳能供热系统改造,转变农村传统用能方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鼓励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吸引民间资本,推动建立专业技术平台,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快成果的转化,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4.推动交易,强化碳金融市场体系
应积推进建设京津冀区域碳交易体系,在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先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区域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对接京津两地碳交易所再纳入河北,扩大碳交易的规模。加快河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设,尽快启动省内碳排放权交易。引导发展碳金融项目咨询、项目评估审计、技术研发、碳信用评级等碳金融中介服务。利用承德、张家口等地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林业碳汇交易。积极构建包括碳基金、碳证券、碳保险、绿色信贷等多层次的碳金融体系。适度开发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品,提高碳金融市场吸引力,鼓励投资者购买碳金融产品,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强政策倾斜,更广泛的吸引各界尤其鼓励一些大中企业开展碳交易,推动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有效结合,提高碳交易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在增加造林和森林经营方面投入,造林工程要尽可能地考虑森林的固碳效果,把森林碳汇放到与工业减排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我省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促进碳汇林业发展,加大对生态保护区的碳汇补偿力度。深化区域性碳汇林业的资源调查,建立完善全省碳汇林业的资源信息库。对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估,按照“受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的原则,在完善政府财政合理补贴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完善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供求的引导作用。
5.积极倡导,加强低碳社会建设
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塑造全社会范围内的低碳舆论氛围,通过案例引导等形式,倡导公民积极参与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消费观念。加强低碳技术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加强环保节能材料的使用,鼓励新型能源如太阳能的使用。积极引导低排放或零排放交通工具的使用,例如轻质柴油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建立完善低碳城市交通体系,建设覆盖全省范围内的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加强道路疏通,鼓励公众更多选择公共交通,为缓解交通拥挤带来的环境污染,可以实行错时上下班和弹性工作机制。
6.强化激励,促进低碳技术发展
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信息化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优结构、促转型、增效益为主线,加强对深化产能和技术合作的利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支持为后盾,人才为支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低碳技术的发展。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大数据信息技术改造,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传统产业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支持企业推进原材料工业生态化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绿色化、品牌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
作者:董耀武 吴强 单位:贵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DalyHE.BeyondGrowth:TheEconomic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M].Boston:BeaconPress,1996.
[2]李虹,亚琨.我国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11:46-52+66.
[3]孙小祥,杨桂山,徐昔保.无锡市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12:1537-1542.
- 上一篇:针灸科安全管理对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 下一篇:化工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