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04 10:16:59
导语: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生态气候的日益恶化已经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只有实现低碳经济才能保证经济、环境互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黑龙江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实现农业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下最需要关注的项目之一。
由于全球环境被严重破坏,从而造成了温室效应的气候,对人类的正常工作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损失,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改变能源使用结构等问题,从而达到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保证对生态环境不产生破坏,对森林、耕地、湿地的保护,与二氧化碳的吸收均有重要的作用。我国黑龙江省有全国最大面积的黑土地,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旨的农业,对优化黑龙江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温室效应对黑龙江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温室效应使平均气温升高。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可以发现,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平均升高0.53摄氏度,中国平均气温上升0.5摄氏度,而黑龙江省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4摄氏度,是我国平均上升气温数值的2.88倍左右,自1980年以来,黑龙江气候变暖日益明显,自1988年开始,黑龙江暖冬现象的出现逐渐增加,十五年当中一共出现十三次暖冬现象,在2007年的冬季,黑龙江省平均气温偏高,成为自1950年以来最暖冬天。
(二)温室效应带来的自然灾害。由于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导致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洪涝与干旱次数持续增加,从1949年至1990年,由于洪水与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量高达540亿公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黑龙江受温室效应的影响不断加重,多种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有更大的增长趋势。其次,温室效应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造成的气候灾害日趋严重,例如:沙尘暴、低温冻害、土地流失等等。据统计、黑龙江省每年约有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风沙危害,25万平方公里的草原沙化导致植物生长困难,全省土地流失的面积达到13.4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造成的经济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亿元。并且,受温室效应影响,全省农作物病虫灾加重,每年受病虫鼠疫灾害的农作面积高达1000万平方公里,损失农作物大约30亿至50亿公斤。
二、农业发展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一)土壤利用加剧温室效应。土壤中的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重要元素,土壤中包含约三分之二的有机碳,占生态系统碳元素的80%,相当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三倍左右。农业土壤的利用会使土壤成为巨大的碳元素来源,从1850年至1990年的140年间,全球约有8亿公顷的森林被开垦为农田,在1949年至1994年的46年间,黑龙江省的耕地面积从78万公顷增加到457万公顷,共增加约5.7倍。在人类对土壤利用的过程中,全球土壤损失有机碳3130PgC,成为温室效应加剧的重要原因。
(二)石油农业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由于科技日益发展,当今农业产品的工作特点为机械化与化学化。意味着大量的农业工作都由机械完成,通过机械作业、机械灌喷、粮食烘干等工作都需要借助机械来完成,而机械的运作则需要以石油为工作动力。农业的化学化同样使用大量的石油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由于石油的大量使用从而产生了土壤侵蚀,而且加剧了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三)耕作方法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土壤的错误利用方式会大量增加大气中的碳元素,其影响仅次于石油燃料的燃烧,由于土壤的利用方法错误,每年人类大概要向大气中排放116PgC,占据了人类碳元素排放总量的20%,土壤耕作会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与粗糙型,加剧了有机碳矿化,从而导致温室气体的排量增加。(四)灌溉模式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大气中甲烷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是灌溉稻田,占据了全球总排放量的10%到20%,而稻田甲烷是由于耕作的过程中,稻田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互相作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将甲烷扩散到大气当中。在无氧状态中,果胶分解菌与纤维分解菌等微生物将土壤中的有机碳降解为酸性化合物、醇与二氧化碳等,使土壤在各种细菌的作用下释放出甲烷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的影响。
三、黑龙江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黑龙江全省农业土地面积约为4372万平方公里,占据全省面积的92%。因此,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决定黑龙江省的农业是否可以实现持续发展,从而防治温室效应的加重。
(一)保护土地中的有机碳含量。黑龙江省是世界上仅有三块的黑土地农业区之一,黑土地区占据约20万平方公里,根据有关数据分析,黑龙江省的自然黑土SOC含量每千克34.55克,而耕作土壤的SOC含量则为每千克22.71克。相比自然黑土、耕作土壤SOC的损失量在26%到46%之间。耕作黑土的有机碳含量下降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随着人口不断地增长,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对黑土的过度开垦也是对黑土地造成土地流失的重要原因。并且在开垦的过程中,农作物带走土壤中大量的营养而土壤无法得到补充,使土壤的养分持续恶化,导致有机碳含量下降。为了有效的提高黑土土地有机碳的含量,应当进一步推广低碳式施肥、秸秆还田与免耕作业等保护性的耕作模式,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二)合理开发低碳经济模式的农业工程。黑龙江省在2015年水田灌溉农业面积高达4500万亩,在发展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甲烷,因此,采用低碳模式的农业工程对黑龙江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高寒地区稻田作物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的科研工作。在种植过程中,注重节水灌溉与间歇式灌溉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而且可以降低农作物中甲烷的排放量。通过科学施加肥料的方式,利用科学的、环保的有机肥料。
(三)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煤炭与石油为主体的能源消耗结构,通过开发新能源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环保型能源还有氢能、沼气、甲醇等再生能源。通过减少常规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加强环保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从而起到能源使用高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清洁型能源消耗结构。
四、结束语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点农业发展省会,更应当注重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积极建立低碳能源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最终实现由“高碳”到“低碳”的时代跨越,从而保证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
作者:周立民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朝阳乡政府
参考文献:
[1]赵其国,钱海燕.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12(5)
[2]张颂心,严先锋.低碳农业双重发展取向与实现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5(11)
- 上一篇: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 下一篇: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