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式探讨

时间:2022-11-26 11:20:55

导语: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式探讨

[摘要]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式一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吉林省农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对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式的实施进行了探讨,为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农村

1引言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着吉林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报告连续提到了要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另外中央还连续出台中央一号文件,提倡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实现农超对接,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说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式的发展将为我国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2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1吉林省的农村地区网民规模增加、普及率上升,但增速慢、分布不均。前已述及,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居民占绝大多数,2018年吉林省网民的井喷式增加,但是与我国发达地区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进行比较,还比较落后。据统计,从2000年开始,吉林省农村网民持续增加,2007年达到最高,达到了20.7%,这个速度也超过了城镇网民的增长速度。2009年开始,吉林省农村网民的增长速度却慢于城镇网民的增长速度。从吉林省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来看,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民的两倍左右,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却是农村居民的三倍左右。吉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状况也限制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2.2吉林省农村互联网使用率上升,但电子商务人才缺乏。随着中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已经改变了传统农民的消费方式,他们不仅会到实体店进行消费,而且能迎合城镇居民的消费方式,通过互联网消费,包括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进行消费,为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吉林省农村居民的学历水平、收入水平都偏低,对电子商务了解的程度比较低,欠缺的是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比较匮乏。2.3吉林省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但依旧薄弱。吉林省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和通信设备覆盖率基本上达到84%,电话覆盖率达到94%,手机的拥有率几乎达到100%。但是尽管如此,吉林省更加偏远地方的农村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通信速度、安全保障、网络技术等方面还是比较落后,远远落后于城镇的发展,也限制了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的迫切需求。2.4吉林省各级政府的农网建设速度快,但利用率低。吉林省的四平、辽源、延吉等政府的农业网站发展迅速,蛟河、农安、德惠等县市的农业信息网建设也很完善,但是该类农业网站的信息更新速度、信息量丰富程度、内容的全面性等方面还存在着参差不齐、利用率低等现象。2.5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和交易成本,但物流发展滞后农村居民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物,也可以根据电子商务平台掌握农业信息、天气预报、购买车票,即时掌握农作物价格信息,农产品销售信息等,有效地降低了农业生产和交易成本。但是根据调查可知,吉林省农村物流发展还相对滞后,农村物流配套设施也不完善,这又阻碍了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3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选择

3.1农户—政府—农产品需求部门。由于农户的规模比较小,经营分散,农产品又易变质,这就需要相应的中介来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个中介就应该是政府,因为政府既具有公信力,又具有执行力,既可以代表弱势的农户,又可以开展电子商务,因此,政府是第三方的最佳选择。该模式详见图1所示。在此模式下,政府可以凭借自己的财政实力和现有的农业信息网,将农民和生产企业连接起来,政府可以凭借自己的公信力取得农民和生产企业的信任,政府还可以凭借强大的财政实力建立强大的信息网。政府再引入网上银行,实现资金的即时结转,避免互相拖欠。3.2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需求企业+个人需求者。吉林省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已经是一个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资金实力。不管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是农业生产企业,它们与农户之间一般是采用B2C的模式,农产品生产企业之间采用的是B2B的模式,双方之间可以采用网上银行进行资金的划转,既简便又安全,避免双方之间结算的纠纷。详见图2所示。

参考文献:

[1]华慧婷,文启湘.供应链管理下降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的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3)

[2]温倩.探讨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及定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

[3]刘志杰,孙倩,郭冬芬.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中供应链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现代营销,2017(9).

作者:刘子玉 肖静 单位:1.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长春科技学院 3.长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