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内电子商务资助初探

时间:2022-10-26 02:50:51

导语:高职校内电子商务资助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校内电子商务资助初探

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形式主要以“奖、贷、助、补、减”为主,受助方通过向所在地民政部门申请贫困生资格,得到认定后向学校提交贫困证明,学校按照贫困生证明材料对学生划分贫困等级,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给予相应补助。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教师还会向贫困学生给予一定数额的爱心资助,学生在整个资助体系中始终处于被动,总有讲出心酸故事换取同情之感,对于一些感恩心较弱,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每次接受资助都是一次“揭伤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当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在校内外普及,让学生尝试在网上销售自家农产品不仅可以将过去的“不劳而获”变成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报酬,赢得“尊严”,也可以让来自农村的学生学以致用,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成就感,让贫困学生摆脱思想的贫困,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成功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通过创业教育,更新学生观念

加强对电子商务的教育,让学生突破传统思想局限,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尝试销售。据调查,学生中超过95%具有网络购买经验,但其中很少会有学生想自己开店,其中原因很多,比如,课程较多没有时间和精力经营网店,家里的产品较少,不能形成规模,不能大批量订货,家庭种植的往往没有经过包装,不能卖上好价钱等原因。如果从市场角度考虑,这些原因也有可以成为产品的卖点,比如,家庭不需要购买大量食品,绿色无污染是购买的首要原因,如果对卖家足够了解,就能够对其足够信任,确保质量。包装是否精良,是否有很高的销售评价,这些都是可以忽略的问题。所以,如果卖家是身边的同学,产品是自家或是亲戚朋友种植的,产品就有很高的信誉度,有潜在的消费市场。

二、搭建校内电子商务网络,为学生打造创业的平台

校园里的消费群体由于年龄、教育水平方面的因素,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同时计算机的应用水平相对较高,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力军[1]。学生通过认证后的电子商务平台展示自己家的农、林产品,对于没有种植任何经济作物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亲戚、邻居的提供的产品在平台进行展示,在校的老师或学生可以对自己所需的产品进行下单,买方既用爱心资助学生,也收到了一定的物质回报,没有了“只出钱不领情”的尴尬。卖方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获得相应报酬,既获得了资助,又锻炼了销售能力,更鼓励了创业自信心,还回报买方,为他们提供了放心的绿色食品,这是一种共赢的模式。

三、营造宽松的交易环境,为经济困难学生保驾护航

大学校园里的消费群体素质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力军[2]。学校可以委派导师对缺乏计算机操作经验的学生进行指导,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经济上获得酬劳,更可以让学生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家条件进行深入、持续的指导,增加学生和导师的粘性,使帮扶延伸至创新创业,更加富有成效。

四、问题和对策

(一)预估风险。在校内搭建学生电子商务平台,保证注册学生身份真实、准确。产品的供货者只有是学生或是与之有关的人才能获得足够的信誉,买方才可以放心购买。如果不对信息进行验证,很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因此,注册人必须是在校的学生或老师。(二)搭建平台,获得足够的注册和使用量。一个电商平台没有足够的注册和使用就说明这个平台没有获得成功,要取得用户信任和活跃度,必须做好前期的创业教育和相应的宣传工作,让学生敢于展示自己,敢于迈出“网商”的第一步。对于在网上获得成功的案例,学校可以加以包装,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强。(三)确保资金安全,维护平台稳定。平台实施过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规避风险。一是提升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定期更新硬件配置。二是采用安全控件、数字证书、服务器等手段避免安全隐患。三是制定安全预案,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四是建立校方与执法机构、金融行业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具有林业特色的学生资助体系、创业平台,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尝试,通过这个新型资助平台,使林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学生资助和信息化林业建设做出特色收获成效。

作者:马太郎 单位: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云芳.论校园电子商务的实践意义.[J].职业,2010(15).

[2]陆丹辉李高强彭文兵.高校电子商务分析及构想.[J].人才,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