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农产品流通链的研究

时间:2022-10-13 09:34:04

导语: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农产品流通链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农产品流通链的研究

一、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伴生“异宠”隐患

近两年国家陆续出台利好政策文件,鼓励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地方积极参与,不少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目前,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深圳、苏州、青岛、长沙、平潭、银川、牡丹江、哈尔滨、西安等十几个城市正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根据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交易额突破30亿元,其中出口约20.4亿元,进口约10.1亿元。据尼尔森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将在5年内增长近3倍,达到3070亿美元。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国的跨境互联网电子商1引言电子商务作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电子商务的普及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并在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增加就业岗位、扩容信息资源等方面贡献显著。电子商务具有信息量大、跨空间、跨时间、交易便捷等特点,商品信息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以各种形式交互分享,便捷的交易,为厂商和消费者提供了直接交易的平台,物流行业、快递公司的业务量增加,商流、物流由线下向线上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是一种“小农户———大市场”的模式。小农户的农产品生产规模有限,地理位置相对大市场较为偏远,加之农产品运输方式单一,其所能供给的农产品表现出总量低、质量标准参差不齐、运输成本高的特点,无法满足城市大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大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品种和数量等方面的需求信息无法畅顺的反馈至小农户,致使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及时、有效、安全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可见,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是造成小农户与大市场供需矛盾的主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纵深化发展,农产品流通引入电子商务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链,一方面可以实现市场信息与农产品信息的交互,缩小农户与市场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降低农户生产的风险;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农产品流通链通过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有效地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因此,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农产品流通链是农产品流通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变的体现。

2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上农产品流通链的必要性

2.1是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表现出生产的分散性、经营的粗放性的特点,土地面积较小、生产工具及技术落后,使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与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食品安全性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是不相适宜的。因此,农业规模化生产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农业规模化生产,主要是通过土地的流转,使土地连片形成一定的规模,通过专业化生产,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电子商务在农业规模化生产中,利用网络数据信息,为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相应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使农户及时了解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种类、质量等相关信息,进而有效地降低了市场供求的波动所产生的农户收益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

2.2是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需要

农产品的销售收入是构成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农产品亦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即消费需求量对产品价格变动不是很敏感。如果无法准确预计下一周期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那么当农产品产量增加,由于农产品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致使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无法实现增收,相反会因为产量的增加,价格水平下降而减少收入,进而影响下一生产周期的生产。因此,对于农产品的产销需要搭建起电子商务平台,以确保农产品的价格保持稳定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电子商务平台的大量市场信息,可以让农户及时的掌握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并依据市场信息合理安排和组织农产品生产,有效地降低因农产品产量和价格的波动而产生减收的风险。

3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效益分析

3.1有效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

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本质》中提出在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过程中,所花费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耗费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主要是“农户—采购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为主,农产品需要通过采购商、批发商、零售商三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同时,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信息化程度较低,致使围绕农产品交易而形成高额的交易成本,农户以最低的价格出让农产品,消费者却以最高的价格得到农产品,农户增收困难,而消费者剩余减少,制约社会福利水平的改进。电子商务较之传统的流通方式,具有跨空间、信息全、速度快等特点,能够有效的缩短农户与消费者的时间、空间距离,农产品的交易只需要经过运输环节就可以直接到达消费者,提高农产品信息化的程度,减少农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并可实现农产品的线上线下相互融通,增加农民的直接收益。

3.2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意识

农产品相比于其他工业产品,具有易腐烂、易变质、不易保存等特点,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质量安全来自农户,农产品的产量受制于土地规模、种子质量、栽培技术等主客观因素,农户为了提高农产品的数量、改善农产品的外观以及提高农产品抗病虫害的能力,会将对人体有害的激素类、抗生素类的药物用在农作物的果实上,大大增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质量安全来自中间环节,由于农产品对运输、储藏等条件的要求较高,在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使用对人体有害的药物确保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同样增大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在大数据的支撑平台上,电子商务可将农产品信息进行整合分类,根据农产品的类别、科目分组,对农产品的产地、采购商、物流运输等信息公开,那么农产品质量安全就可以实现有据可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户、采购商、批发商及零售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效的规避来自农户、中间商而引起的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

4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上农产品流通链的思考

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化的需要,更无法满足农户脱贫增收的诉求,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构建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农产品流通链成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4.1整合农产品流通链的网络信息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农产品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初具规模,涉及农林牧渔等相关的农业产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但是现有的农产品网络信息资源存在着信息碎片化、涉及行业单一化、信息更新滞后化的局限性,加之对农产品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投入不足,使得现有信息平台不能有效地满足农产品产销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流通链的需要。因此,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上农产品流通链需要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加大对农产品相关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投入,借助网络大数据的信息平台,为农户搭建生产、采购、运输、销售等市场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的变化趋势,保护农户生产收益不受市场供求波动产生的影响,实现农产品线上购买、线下消费的相互融合,打破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屏障,为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农产品流通链奠定信息资源的基础。

4.2强化农业合作社的功能

强化农业合作社的预测、计划、评估等功能,是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上农产品流通链的组织基础。一方面,中国农村分布广,地理位置分散,地区间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差异性明显,不易形成规模经济,电子商务的覆盖受到地理条件的约束,无法实现户户联通;此外,农户受教育水平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对于信息化背景下的生产、交易方式接受能力不强,造成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在农村的普及率不高。因此,强化农业合作社的功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准确、及时地获取农产品市场的各类信息,并将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分类,为农户的生产提供可靠的信息,帮助农户确定农产品生产的规模,提高农产品品质,确保食品安全;同时,农业合作社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积极开拓消费市场,寻找稳定的采购商和物流运输,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农户的农业收入。

4.3完善农产品流通链电子商务的硬件建设

农产品流通链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需要搭建涉及面广、跨行业的网络硬件,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硬件建设,是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上农产品流通链的客观基础。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建设资金投入主要来自国家的财政支出,而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网络传输设备、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由于资金投入的局限性和农村地理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满足广大农户的需求,导致农户对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信息滞后。因此,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农产品流通链需要加快完善电子商务的硬件投入。一方面,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和资金投入的连续性,扩大网络信号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加快农户家庭、农业合作社、村等相关部门计算机的普及,加大对农户电子商务技术的宣传和普及,使农户能够及时获取农产品市场信息,开展网上农产品在线订货、采购、流通与销售的交易行为,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

作者:胡瑜杰 单位: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