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成本核算论文

时间:2022-04-15 02:44:46

导语:高校自主招生成本核算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自主招生成本核算论文

一、高校自主招生成本核算

(一)高校教育成本投入的特殊性

虽然高校并不开展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但高校与物质生产领域的企业有一定的共同点,特别是在成本投入方面。教育成本这一概念最早于1961年提出,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同志在关于人才培养的讲话中提到“:生产资料方面的某些规律,不仅只适用于物质生产、同样对于精神生产也适用,国家也要重视对人才培养的成本”。高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人才,办学经费主要依赖国家财政预算,其教育成本核算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1.高校教育成本投入的“非盈利性”。虽然可以从经济学角度讨论高等教育的经济学属性,但高校培养人才的这一本质决定了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方式与传统经济学中的成本核算方式有所区别。对于高校而言,每年收取学生的学费在4000—5000元左右,培养学生的投入则需要1万—2万甚至更多,而学费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又会以奖助学金等方式补贴给学生,根本无法实现收支均衡。因此,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需要从教育本质的角度进行考虑,高校的产出是惠及全民的,对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校的投资者,社会和国家关注的是高校教育成本在合理范围内的投入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其追求的“利润”可以看作是培养出学生的素质水平和对国家人才培养的效果。

2.高校教育成本分担的共同性。对于企业产品成本而言,除了少量类别的产品外,投入的生产成本基本用于产品生产过程,除了前期投入外,后期投入都可以算作产品的直接成本。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另一特性,教育过程中的协作性使得高校的大量成本投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教育成本投入产生的教育资源具有极大的共享性,例如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等,均可以而且应当成为社会公共资源,造福社会大众。这些公用资源的建设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决定了高校教育成本投入的公共性费用比例较高,投入成本中的间接费用相对较多。

3.高校教育成本投入的递增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呈递减趋势,然而,对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高校而言,其发展过程将不可避免地提高教育成本,这也与其并不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有着直接关系。高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提供惠及全社会的普通高等教育,更要培养在某一领域中具有特殊优势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意味着高校在面向优质生源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引进先进的教育设施,购置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仪器设备,提供更加优质的师资队伍,这一系列措施都需要增加教育成本投入。因此,高校追求自身发展以及面向优质生源的卓越教育中,其教育成本投入的递增趋势较为明显。

(二)自主招生政策下高校教育成本的构成分析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要目的在于为高校选拨高质量生源,简化招生运行流程,为具有创新潜能的人才提供优先选择高校的途径。显然,在这种政策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的构成有所变化。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下主要涉及的高校教育成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招生成本和学生培养成本。首先,自主招生制度下高校需要增加招生过程中的成本。对于传统的高校教育而言,高校投入的招生成本较少,大部分成本是政府对于统一“高考”平台的构建和运行成本。在自主招生制度下,高校需要完成包括入学标准制定、考生入学测试和招生录取实施在内的自主招生流程,如果参照“高考”标准严格执行笔试命题、笔试组织、笔试阅卷、面试执行、综合考评等,这其中涉及的人力成本和实际物质消耗成本均会大大提高高校的招生成本。统计表明,高校通过自主招生招收学生的人均成本是通过高考形式招收学生的人均成本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另外,自主招生制度无疑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由于自主招生与高考并不冲突,这令大部分考生倾向于报考拥有较好口碑且实力较强的高校。高校的教育质量不仅和教学过程相关,更和高校的公用资源紧密相关。高等教育本身不仅需要独具优势的师资力量,更需要具有一流水平的硬件设施支持。因此,高校要想吸引优质生源参加本校的自主招生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就必须要构建强大的师资队伍,并加大对公共资源的建设力度,这都需要加大教育成本投入。其次,自主招生制度下高校需要提高学生的培养成本。自主招生不仅仅是招收学生的途径,更是对学生进行选拔培养的重要方式。虽然大部分高校并未设立单独的培养自主招生考生的机构,但部分国内一流高校都以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基准,建立了重点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独立学院,如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英才学院等。高校也为这些面向优质生源的独立学院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优质的师资力量。随着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确立,这些独立学院的招生名额逐年增加,而通过自主招生途径入学的学生占独立学院生源的比例也逐年增加。换言之,自主招生制度为高校的这些独立学院提供了更多的生源选择,高校也间接为自主招生提高了教育成本投入。

二、构建高校自主招生的监督体系

鉴于高校教育的特殊性,高校自主招生的具体教育成本核算难以像企业产品生产的成本核算那样明确、清晰,对于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问题,则更加难以进行数字化的量化计算。因此,提高高校自主招生的教育投入使用效益,保障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需要间接地从构建高校自主招生的监督体系入手,从而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

(一)招生环节的监督体系构建

首先,构建和完善高校自主招生环节的内部约束监督机制。高校自主招生针对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特殊才能的高中毕业生。在招生中要明确统一的招考标准,严格执行招生简章的招考流程,构建科学合理的招考组织结构和权力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招考过程的公开透明,从根源上杜绝权利寻租的空间。同时,要依照《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工作细则,如相应的公示制度、回避制度等,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及相关领导的责任。其次,构建和完善高校自主招生环节的外部约束监督机制。外部监督的主体既可以是高校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也可以是公众百姓。高校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或者临时的监管机构,专职管理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同时,还要开通相应的监督举报通道,如电子信息平台、举报信箱和监督热线等,为公众监督检举提供便捷的言路渠道。相对政府部门而言,公众则能够更加直接地发挥更为有效的监督作用。对高校自主招生环节的监督,不仅是公众的权利,某种程度上也是公民的义务。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直接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家长有权监督自主招生环节的全过程,提出存疑之处并加大约束力度。而其他知情公众也有权参与监督,当发现高校实际操作与公开的基本标准和过程不相符时,应及时向相应部门或媒体提供真实、有效的监督举报信息。

(二)学生培养环节的监督体系构建

学生培养环节中的教育成本投入需要综合考虑教育的效率和公平性问题,该环节的监督体系主要体现在如何因材施教地构建和实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对于自主招生的优质生源,不采用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大大降低人才培养的效率,同时为了兼顾教育公平性原则,应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面向所有入学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令学生能够为了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公平竞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通过按大类进行低年级教育、按兴趣自主选择高年级专业、采用导师制和学分制的双重评判标准等方式实现。高校要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应用于具有潜力的学生群体中,在完成普及式高等教育的同时致力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应的专门调查,评估自主招生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评估自主招生考生以及家长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满意度,进而综合对高校培养优质生源的能力和方案有效性进行评估监控,以促进学生培养环节中教育成本投入的效果最大化。另外,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建设一流的硬件设施不仅能够提高高校自主招生的吸引力,也有助于高端人才培养。因而,要建立学校内部的廉政监督机制,以保障所有教育投入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做到专款专用,为提高高校自主招生的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物质保障。

作者:龙雪津单位: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