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管理新模式分析

时间:2022-03-16 02:51:56

导语:业财融合管理新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业财融合管理新模式分析

摘要: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时代,中国企业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利润受限,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业财流程相分离、信息处理效率较低、信息质量较低的问题,急需建立现代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业财融合来实现业务财务的一体化和信息高度集成。本文以蒙牛集团为例,阐述其业财融合过程的特点以及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业财融合;管理新模式;业务财务一体化

在“互联网+”和“大智移云”的背景下,企业各方面受到不小冲击,尤其传统的管理模式急需改观。对于企业而言,面对冲击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财务转型,实现业财一体化,促进业财融合管理新模式的高质量发展。财政部在2016年6月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文件中明确指出“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

1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国外对业财融合的研究开始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控制协会的成立(1913)。关于业财融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H.W.Quaintance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1922)中提出的。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业财融合的相关理论也慢慢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MichaelHammer(1990)提出了BPR理论(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即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该理论奠定了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基础。几年后GeorgeValiris(1999)认为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同时提出要增强企业对竞争环境的预测性,实现业务财务的绩效考核标准化。此后,更多的学者将业财融合与信息技术放在一起研究,IFSS(2013)认为财务共享中心是企业流程再造的契机,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国内对业财融合的研究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管理会计才逐渐被中国企业所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业财融合的理念也逐渐被认可。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4)指出,单位要实现会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做好业财融合工作,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推动管理会计的职能发挥。通过政府文件的形式,不难看出社会对管理会计和业财融合的重视程度。国内学者宋芬(2019)提出落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需通过开展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来加快企业业财融合的步伐,推进企业的财务战略转型的开展。

2业财融合的案例分析

2.1蒙牛集团摒弃传统管理模式搭上业财融合的新航班。作为国内乳制品的龙头行业,在市场环境与公司内部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下,集团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集团财务转型困难。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核算和传统的数据监督,而更多的是参与企业的业务活动、经营决策。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参差不齐,通常缺乏系统化的思维。同时,财务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也比较浅显。传统的财务人员没有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思想,对业务活动不熟知,也没有制度去要求他们去了解,因此业务的灵活性不够,在服务与监督上的职能发挥不够游刃有余。最终导致企业的财务转型困难,无法很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的组织体系对企业管理模式有了新要求。2017年,蒙牛集团实行了事业部管理模式。各事业部之间相互协同合作,同时也相互竞争。财务管理系统也随之从职能型财务转化为事业部财务。新的组织体系对财务业务人员有了新要求。他们需要根据事业部的经营目标,深度参与各业务环节的经营活动。因此,这对现有的财务组织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集团管理者不仅要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合理分配,迅速搭建事业部财务架构,同时需尽快建立一支满足经营发展需要的高效团队。因此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必须摒弃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主动地开展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活动,让财务业务进行有机融合,形成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2蒙牛集团业财融合的实施情况。财务管理部门为经营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数据分析及信息,其主要的融合转型的核心体现在:(1)全面预算管理蒙牛财务建立了五年战略规划、三年经营计划、年度预算、滚动预测四位一体的预算编制体系,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健康长久发展。财务管理部门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导部门,建立起多元化的、风险与收益制衡的预算体系,引导预算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财务管理部门在预算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收集各部门的资料,形成预算假设,进行预算编制,做好管理层与执行层的桥梁,达成一致意见后,下达预算执行书。成功的预算将推动业财融合的实现,只有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活动中去,建立业务预测的数据收集渠道,开发业务活动的预测模块,才能做出正确的预测。(2)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基于集团的五年规划,为打造“数字化”的乳业生态圈,集团于2013年上线SAP系统,公司内部各子公司各部门逐步推行信息化,逐渐形成了以SAP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将各模块根据需求进行优化,形成了统一化信息管理平台,为实现企业数字化决策、国际化战略提供信息数据支撑。

3蒙牛集团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3.1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沟通不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的思想变得很固化,认为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并不会主动地去了解业务活动,业务人员也由于财务的专业性,而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不太了解,因而,双方会形成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及时的情况。基于企业业财融合新模式推行不久,这种沟通不畅的现状依然存在。3.2业务财务数据收集口径不一致。虽然蒙牛集团已经采用了ERP、CRM等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但财务模块和业务模块的数据收集口径不一致,例如财务板块更加关注的是盈利率、利润数等,而业务部门更加关注的是市场占有份额、区域客户数等,这使得两者在数据收集上有较大的区别。并且,由于财务板块和业务板块的分离,财务人员在获取业务信息时不对称,形成了财务业务信息孤岛现象,导致企业管理层很难对整个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控。3.3绩效考核的标准不统一。目前,集团的绩效考核模式还是将业务和财务相分离的,业务考核主要是销售额、销量等,而财务更加偏重于能给公司节约多少费用。一个是开创业务为企业带来利润实现部门价值,一个是通过节流费用来实现部门价值,两者的考核侧重点有所不同,考核差异比较大,不利于双方的融合。双方的绩效考核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在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中发展。

4解决措施

4.1加强业务与财务人员的沟通。“领地”文化在企业中较为常见,但这其实是一种沟通的文化障碍。由于受此影响,各部门之间通常不愿意相互沟通,相互之间不信任。除了领导促进业财两部门的沟通外,还需部门之间各自努力解开双方的误解。财务、业务人员要让双方看到其工作价值,消除交流的障碍。鼓励财务人员主动深入了解企业业务,同时鼓励业务人员就阻碍业务发展的财务制度积极向财务部门反映,让彼此都对相关业务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一同探讨出最优方案。公司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公平合理的用人制度等来促进双方的沟通与融合。4.2财务业务实现资源共享,构建财务共享中心。集团于2013年上线SAP,经过多年发展,虽已见成效但仍需完善。通过财务共享中心这一平台,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的双向获取,深入了解彼此工作。集团事业部要在原有的全链条一体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础上,推进数据一体化,打破业务财务部门之间的壁垒,消除信息孤岛现象,统一业务财务的口径、标准等数据管理,建立BI商业智能系统,提高企业的数据获取与分析能力。4.3统一绩效考核指标。蒙牛集团是一个强绩效管理的公司,各事业部经营业绩的达成情况是员工激励的基础和考评系数。原有的绩效考核单一,很少涉及业务方面如消费者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考核指标,因此,针对这一现象,企业应该增加业务绩效评价的考核指标,更好地对业务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将财务指标与业务指标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弥补当前绩效考核体系中只使用单一财务指标的缺陷,还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业务活动的绩效水平。对于业务人员而言,加入业务绩效以后的考核指标体系,更加客观真实、公平合理,可以促进其工作积极性,对业务工作更加热情,也有利于企业业财融合的进程,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5结语

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管理会计的思维将有助于企业的财务转型,以适应社会对企业的新需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必然要有所变化,企业必将站在管理会计的浪潮中,以业财融合的核心思想为主体,以新经济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培养业务财务人员的管理会计思维,充分运用管理会计信息工具,以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新管理模式,为企业带去新的活力和生机,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学,于璐.基于财务职能定位的业财融合措施分析[J].会计之友,2016(22).[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A].2016.

[3]张功富,高敏.业财融合始于沟通[J].财务与会计,2017(13).

[4]宋芬.基于财务共享平台的业财融合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9(02).

[5]MichaelHammer.ReengineeringWork:Don'tAutomate,butobliterate,HarvardBusi-nessReview[M]1990,104-112.

[6]GeorgeValiris,MichalisGlykas.CriticalreviewofexistingBPRmethodologies:Theneedforaholisticapproach[J].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Journal,1999,5(1):65-86.

作者:姜慧 龙子午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