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04 09:06:48

导语:高校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高校专项经费是由财政部、教育部和省、市相关部门,为满足国家、省、市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课题等重点研究项目开发的要求,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科研、设备、知识产权等研发资源和力量而设立的专款专用的经费。为保证经费的合理、合法、合规以及专款使用、专项核算,高校财务部门应规范重视专项资金的预算、拨款、实施、监管等各项业务环节,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的内部财务管理。文章针对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不规范问题,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完善高校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对策,以实现高校专项经费使用的安全和高效。

关键词:高校;专项经费;财务管理

一、高校专项经费的来源组成

按照资金分类,高校专项经费可分为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财政性资金主要为各级财政预算内拨款,它是大部分高校专项经费的主要来源。非财政性资金是预算外非税收入拨款,包含用于高等教育的经费、个人和社会捐款、与财政资金配套的学校教科研事业专款等。预算内拨款专项经费主要有反映对教师师资力量投入的教师培训专项、名师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青蓝工程等专项,反映对教学科研力量投入的科技经费、教改经费、精品课程经费、重点专业群经费等,反映国家对贫困学生、征兵学生等补助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应征入伍士兵学费补助等,反映房屋修购专项的维修经费、基建经费等。

二、高校专项经费的管理过程

任何一项专项经费,必须历经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项目考核四个环节。项目申报是取得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首要步骤,项目负责人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项目申报通知目录的研究方向,以学校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目标,经科学的论证和评估,编制项目开题可行性研究报告,向管理专项的职能部门进行申报。项目评审是审查和评价项目计划,一般组建专家评审组或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规划的合理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修正、批准。项目实施是根据审批立项后的项目计划,着手项目研究,按项目进度和项目预算使用项目经费。项目考核是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科学的评价,并及时地监督、控制与追踪,不断提高高校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高校专项经费的问题现状

目前财政部门对专项经费的监管主要集中体现在项目评审和项目实施两个环节上,而项目申报、项目经费使用及项目考核环节则相对较薄弱。

1.项目申报过程中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不匹配,进度不一致,资金未按预算使用,或是预算编制本身存在问题,使得专项经费的使用游离、脱节于预算之外。许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为了更顺利地申请到项目,争取资金的筹集,普遍重视项目的立项申报,但在编制预算时过于粗放,缺乏细致的调研,往往脱离学校的实际情况,导致预算执行不严谨,特别涉及到大型设备采购问题,需要在财政年度预算中纳入政府采购计划集中采购,项目负责人、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财政政府采购科室要统一协调、沟通,保证资金的正常使用,设备的顺利到位。

2.专项经费财务开支不规范,内部控制不严格。(1)专项经费一旦立项批准,立项人即可按费用预算合理使用经费,着手项目的实施。仍有少部分申报项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生很大变化,如更改费用的用途,延长项目研究期限,项目组参与人员发生变更等等。发生变更后,未及时调整预算及立项内容,导致费用与经济业务内容不匹配。(2)高校对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未形成统一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细则缺失,使用较随意;或形成统一的规定了但缺少整体的考虑和科学的论证;或财务对专项经费报账不重视,依旧沿用本校基本经费的管理办法进行财务报账,专项与基本互相混淆。(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在使用专项资金时,需按照用款计划向财政部门申请用款额度,经审核同意后,采用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方式支付,这样操作会延迟付款时间。通常专项经费会在每年下半年下拨给各预算单位,而在下拨前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前期支出,对于这部分支出,有的单位先从其他账户垫付,而财政部门规定不允许账户间划转,使资金的使用更为复杂。(4)绩效考评不全面,监督机制不健全。项目支出进度与实际开展进程不同步,实施时间与申报计划约定的时间存在较大偏差,专项经费种类繁多,高校财务人员发挥了财务记账和核算功能,没有体现出监督作用。上级部门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审计力度不够,仅仅是流于形式的“审查”,对专项经费使用过程未责任到人。

四、高校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

1.虽然财政部门有明确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但是很多高校都没有出台适合本校实际的管理办法,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费用能支出,什么费用不能支出,财务部门没有统一的专项经费报销规范。高校迫切需要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为立项人合理使用经费提供科学的指导。管理办法及细则不仅包括专项经费的支出范围、审批权限、审批流程等内容,而且应对相关问题予以明晰化,使之有据可依,有规可查。

2.严格执行预算,严肃专项经费使用途径。专项经费下达后,各负责人、各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专项经费管理规定在项目规定完成期限内执行预算,如各类费用的百分比,特别涉及到三公经费方面的“差旅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等,必须依据省市财政相关法规制度在可控范围内列支,财务人员对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专项开支和超过限额的开支,有权拒绝受理;特别要求严格审核资金用途申报与经济业务是否相符,杜绝假发票、不真实经济业务。

3.专项经费一旦由预算下达,要求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执行,不得擅自变更。确因客观原因导致预算需调整,应履行规定的专项调整手续;因客观原因要延长结项时间,需报请相关部门审批,严格按照调整流程执行,经审批后的项目方能延长项目研究时间。对于延期项目,项目负责人应重新修正预算,使费用结报与预算内容一致。

4.实习项目库管理。建立项目信息管理库,专项经费管理部门将项目立项、执行计划、经费预算等信息录入信息库,财务审核部门将专项经费使用要求、执行情况等信息录入信息库,通过信息库资料内容的整合,及时了解专项经费预算执行状态,反馈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分析资金的使用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进度。

5.完善绩效问责与奖惩制度。首先高校应实行项目责任制,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精神,做到各负其责,明确学校、系部、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员在项目中所承担的责任;其次通过结项综合验收等考核方式,对考核优秀的项目给予奖励,对考核差的项目实施退出机制,对未结题完成的项目规定项目负责人自申报日起几年内不能再次申报。

6.由于专项经费从“立项—预算—拨款—实施”过程花费时间较长,历经的层次、部门较多,从项目拨付至项目结题时间较短,特别是下达预算批复文件接近年终,为避免财政专项资金的结余,项目实施人会集中在年终突击花钱,不利于项目的有序开展。管理部门应把握好专项经费预算的执行进度,防止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行为。

7.加强财务管理,财务部门在申报前期介入监控,在预算支出过程中介入调整,项目完成时对项目经费进行清理和调账归零。对年终未使用完毕的资金,根据预算计划进行年终结转。财务部门应当从实际出发,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积极稳妥、勤俭节约”的原则管好专项经费。高校的专项经费是国家财政资金,来源于众多的纳税人。作为资金使用者的高校,有责任运作科学的项目管理技术和发放,合理、高效的使用资金,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绩效考评、专款专用、强化监督”的原则,从而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全面促进高校的内涵发展。

作者:张咏华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吕志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

[2]韩琳琳,李杰.项目管理在高校专项经费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2015(03).

[3]吴嗣翀.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5(12).

[4]何斌.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探讨[J].经济师,2012(06).

[5]吴光明.浅析高职院校教育创新机制下的专项资金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1(22).